- 年份
- 2024(8958)
- 2023(11687)
- 2022(9535)
- 2021(8475)
- 2020(7104)
- 2019(15603)
- 2018(15135)
- 2017(29188)
- 2016(15360)
- 2015(16808)
- 2014(15918)
- 2013(15912)
- 2012(14451)
- 2011(12779)
- 2010(12874)
- 2009(12114)
- 2008(12261)
- 2007(11297)
- 2006(9852)
- 2005(9129)
- 学科
- 业(77272)
- 济(73117)
- 经济(73044)
- 企(70676)
- 企业(70676)
- 管理(62616)
- 方法(30124)
- 业经(26780)
- 农(24732)
- 财(24411)
- 数学(22225)
- 数学方法(22078)
- 技术(19841)
- 农业(18081)
- 务(17543)
- 财务(17536)
- 财务管理(17520)
- 中国(16942)
- 企业财务(16557)
- 贸(16094)
- 贸易(16086)
- 地方(15956)
- 易(15715)
- 划(13788)
- 制(13733)
- 技术管理(13662)
- 和(13258)
- 策(13108)
- 理论(12821)
- 出(12352)
- 机构
- 学院(223455)
- 大学(216589)
- 济(101203)
- 经济(99681)
- 管理(93544)
- 理学(80764)
- 理学院(80005)
- 管理学(79115)
- 管理学院(78695)
- 研究(70816)
- 中国(57318)
- 财(45656)
- 京(44510)
- 科学(41709)
- 农(39615)
- 财经(36292)
- 江(35409)
- 所(35008)
- 经(33099)
- 中心(32349)
- 业大(32325)
- 研究所(31531)
- 农业(31157)
- 经济学(30870)
- 经济学院(28083)
- 商学(27389)
- 商学院(27142)
- 北京(27129)
- 州(27071)
- 财经大学(26685)
- 基金
- 项目(149810)
- 科学(121536)
- 基金(111322)
- 研究(110575)
- 家(96603)
- 国家(95750)
- 科学基金(84533)
- 社会(75149)
- 社会科(71627)
- 社会科学(71615)
- 省(60343)
- 基金项目(59238)
- 自然(53093)
- 自然科(51976)
- 自然科学(51964)
- 自然科学基金(51145)
- 划(48250)
- 教育(48072)
- 资助(43436)
- 编号(42136)
- 创(37893)
- 业(36496)
- 创新(34423)
- 发(33728)
- 重点(33301)
- 部(33085)
- 国家社会(32227)
- 成果(31401)
- 制(29829)
- 人文(28949)
- 期刊
- 济(113727)
- 经济(113727)
- 研究(64406)
- 中国(42593)
- 管理(40762)
- 财(38082)
- 农(37410)
- 科学(30981)
- 学报(29637)
- 农业(26410)
- 大学(23419)
- 学学(22538)
- 业经(21413)
- 技术(21328)
- 融(19989)
- 金融(19989)
- 财经(18398)
- 经济研究(18109)
- 业(17213)
- 教育(16307)
- 经(16054)
- 问题(14962)
- 技术经济(14833)
- 贸(13409)
- 科技(12415)
- 世界(12036)
- 商业(12004)
- 现代(11915)
- 策(10868)
- 国际(10806)
共检索到335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尹春凤 徐宣国 崔丙群
构建粮食安全与种业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利用2001—2020年面板数据测算粮食安全发展指数,基于区域视角和省域视角检验种业创新对粮食安全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2001—2020年粮食安全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指数最高,而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指数较低;(2)粮食安全发展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空间上呈现从沿海到内陆递减的趋势,地区集聚效应明显;(3)种业创新环境和种业创新产出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三大功能区域的粮食安全均具有显著影响,种业创新投入的间接效应不同,市场化程度对粮食主销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较多依赖于农业技术条件和农业人力资本等基础性条件。
关键词:
种业创新 粮食安全 空间溢出 区域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学君 吴志华 韩耀 印文郁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中国粮食的特殊性范围已基本由原先的整个粮食缩减为居民的口粮。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根据口粮的特殊性要求进行生产保证 ,如何根据非特殊粮食口粮的性质要求进行二路竞给 ,如何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进行粮食安全风险的认知与防范 ,就成了未来中国能否在保证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之间进行有效平衡的创新要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钊阳 廖杉杉
本文采用以门槛回归为代表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理论,在构建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区域间创新能力的差异非常明显;区域只有跨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门槛,FDI技术溢出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超 陈思 兰宗敏
当前我国地方品质驱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基于2009—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品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溢出效应和空间差异。结果发现:地方品质的提升不仅显著促进本地区的创新发展,还对周边地区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方品质对区域创新的驱动机制在空间上更倾向于通过人口流动尤其是人力资本游走传递。地方品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将伴随城市工资水平、发展阶段、人力资本规模和通达性等的提升而呈上升。从对本地和周边区域创新带动性看,地方品质中个人消费服务和地区健康环境的创新带动性更强,地区公共服务对本地和周边区域并未体现出显著的创新带动性。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应强化以地方品质推动城市转型的发展策略,在试点城市选择上应聚焦于高校聚集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以及大都市圈内部生态环境和城市服务条件较好的“边缘城市”。地方政府提升地方品质的策略应注重“点”与“面”结合,重视地方品质建设的空间联动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松松 董正英
在产业集聚理论的理论框架下,运用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本地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的视角,实证探究了科技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科技专业化集聚产生的MAR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为正;(2)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Jacobs外部性中,本地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跨区域溢出效应为负但不显著;(3)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科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提升当地的创新水平,而专业化集聚却不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对于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更利于当地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冠鑫 崔丙群
我国省域种业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这种不均衡将对不同省份的粮食产量﹑价格﹑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推进我国种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等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3—202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种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基于地理位置划分为东北主产区﹑黄淮海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三大区域,揭示区域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粮食主产区种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区域差异在2015年之前以及2020年以后主要源自区域间差距,2015—2020年则主要源自超变密度;种业创新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差异,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种业创新效率存在高度聚集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对本地种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为促进我国种业生产的全面提质增效,地方政府需在开展种子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通过搭建农业科技交流和经验共享平台等措施,改进和完善区域间合作互动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张伟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社会稳定的基石。粮食安全风险日益暴露亟待重视,而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最佳手段,对化解粮食安全风险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问题,从保险业角度提出创新解决路径;从政府、保险企业、农户三个层面指出保费补贴平均化、保险监管制度失灵、保险产品赔付率高、保险产品存在缺陷、农户投保意愿差和农户投保能力不足等保险业支持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深化保费补贴率差异性改革、加快保险监管体系构建、提升保险企业风控能力、优化险种设计、提高保险宣传展业水平和增加农户收入盈余,促进保险业与粮食安全战略协同发力,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稳定实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晶
基于粮食需求供给指数构建人粮关系分级评价标准,从全国、分省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7年中国人粮关系演变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对主产区近年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层面上1949—2007年,中国人粮关系趋于改善,目前人粮关系处于低水平的紧平衡状态;②省域层面上1980—2005年,粮食盈余省份增多,粮食亏缺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但粮食主产区供应能力尚不稳定;③近15年粮食主产区单产提高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增产起决定作用,播面减少对粮食增产的压力较大,提高主产区粮食供给要在稳定播面的基础上提高单产。
关键词:
人口 粮食 区域差异 粮食安全 中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粮食是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生存性资源,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非常重视自身的粮食安全,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安全更是意义重大。一、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客观环境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流通体制的放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亿吨迅速上升至1984年的4.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团标 罗琳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晓平 李秉龙 隋艳颖
中国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地了解全国各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全国各地区自2003年-2007年以来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及其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畜牧业发展不平衡,生产结构的区域化特征明显。通过对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后发现,各地区生产结构及其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其社会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更深层次的解释是由于市场分割、各地区消费习惯差异以及生产者和政府目标收益的不一致引发的区域之间对其自身优势利用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由于造成畜牧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原因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增耀 章小波 沈能
基于价值链活动,本文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阶段(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并构建了两阶段非合作博弈的创新效率评价方法,对中国(区域)知识创新效率、产品创新效率及整体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将空间溢出和价值链溢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检验中国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创新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存在显著主从关联,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之间相互牵制成为制约中国创新的共同因素。两阶段效率失衡问题明显,产品创新效率明显低于知识创新效率。创新价值链中知识创新的前向关联溢出效应显著,而产品创新的后向关联效应缺失。中国创新效率空间依赖性明显,具有地理空间集群特征,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显...
关键词:
创新效率 非合作博弈 空间溢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杜帆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创新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现有每年授予学位人数(培养规模)和区域劳动力人口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累计规模),衡量区域创新水平采用单位面积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以此分析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累计规模的溢出辐射效应的空间特征均在300公里附近达到峰值。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来看,在380公里处达到峰值,峰值为0.184,1000公里以内倒U型特征明显,1000公里以外溢出效应再次增大。从研究生教育的累计规模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看,在260公里处达到峰值,峰值为354.9,260公里以外逐渐降低。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对于区域创新存在显著作用,但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及创新也存在协调性问题,如果研究生教育培养能力超出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研究生毕业生除了在当地就业之外,就会外流到经济发达地区,故1000公里之外存在正相关。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研究生教育 溢出效应 辐射距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婷 毛毅
为考察OFDI影响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程度和机理,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创新效率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OFDI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OFDI的快速增长是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且OFDI的增长不仅促进本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直接效应),也引发邻近地区创新效率的上升(间接效应),而后一种效应往往被忽视。就地理区位而言,OFDI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在东部最强;就空间距离而言,OFDI对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翟立宏 龙舜尧 罗皓瀚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显示,区域创新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Wald检验和LR检验,选取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机制分析发现风险投资通过影响区域科技投入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形成对区域创新的直接与空间溢出;(3)异质性分析发现风险投资对于区域创新的直接与空间溢出力度受到城市地理位置、教育发达程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异的影响。本文研究揭示了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具体影响机制,试图为国家利用风险投资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区域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