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94)
2023(20412)
2022(17407)
2021(16047)
2020(13661)
2019(30839)
2018(30491)
2017(58301)
2016(31987)
2015(35618)
2014(34742)
2013(34380)
2012(31331)
2011(28053)
2010(27907)
2009(25916)
2008(25630)
2007(22650)
2006(19912)
2005(17482)
作者
(93708)
(78299)
(77533)
(73692)
(49546)
(37634)
(35119)
(30532)
(29732)
(27869)
(26457)
(26423)
(24942)
(24800)
(24190)
(23973)
(23384)
(23237)
(22531)
(22449)
(19569)
(19224)
(19132)
(17915)
(17550)
(17411)
(17382)
(17300)
(15780)
(15545)
学科
(126611)
经济(126464)
(107538)
管理(100952)
(93914)
企业(93914)
方法(59227)
数学(48912)
数学方法(48238)
(38970)
(36848)
业经(35680)
中国(32229)
(27230)
农业(26874)
(25506)
财务(25429)
财务管理(25389)
(24605)
技术(24390)
企业财务(24061)
地方(23944)
理论(23485)
(22911)
贸易(22898)
(22202)
(21428)
(19676)
环境(18998)
(18875)
机构
学院(450301)
大学(448313)
管理(178400)
(177253)
经济(173598)
理学(154509)
理学院(152812)
管理学(149917)
管理学院(149120)
研究(148217)
中国(112521)
科学(95599)
(95262)
(85834)
(81221)
(75483)
业大(73876)
研究所(68994)
中心(68254)
(68178)
农业(67730)
财经(65210)
(59394)
北京(59222)
(56459)
师范(55775)
(54318)
(54001)
经济学(52628)
技术(48596)
基金
项目(310339)
科学(243180)
基金(224880)
研究(219953)
(199141)
国家(197421)
科学基金(169136)
社会(138597)
社会科(131357)
社会科学(131323)
(122769)
基金项目(118978)
自然(112804)
自然科(110274)
自然科学(110241)
自然科学基金(108332)
(102915)
教育(100912)
资助(92674)
编号(87914)
重点(69668)
成果(69604)
(67113)
(67022)
(65712)
创新(62234)
课题(60581)
科研(59946)
计划(57861)
(57273)
期刊
(193029)
经济(193029)
研究(126427)
中国(85560)
学报(78778)
(78267)
科学(70172)
管理(69068)
(64459)
大学(59288)
学学(56234)
农业(53704)
教育(46864)
技术(40201)
(37536)
金融(37536)
业经(34122)
财经(31856)
(30481)
经济研究(30030)
(27423)
问题(25340)
技术经济(23396)
科技(23339)
(23117)
图书(21826)
业大(21018)
现代(20488)
商业(20347)
统计(20223)
共检索到657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宫思羽  王博  余志刚  
[目的]探索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对推动我国各区域内种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先采用DEA模型测算2012—2020年30个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再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相互作用,并基于各省的要素禀赋分析两者间的作用机理。最后,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结果](1)我国各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9%,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驱动”。进一步分析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并依靠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双轨驱动”。(2)考察各省的要素禀赋发现,从省际特征来看,粮食主销区是发展种业创新的重点区域,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企业聚集有助于种业创新;从政策配套来看,政策支持到位、基础设施较好的省份,种业创新能力对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加明显。(3)四大区域内种业创新能力都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力,不同在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种业创新能力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东北地区次之。[结论]应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行动,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加强省际间种业创新交流,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晋鹏  宋晓洪  
文章基于2003~2011年间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粮食全要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补金额的增长不仅抑制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还抑制了农户对技术使用效率的提升,仅实现了促进粮食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直补不仅具有推动效率提升的激励效应,还有阻碍生产效率提高的挤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奉先  王晨  赵颖岚  
基于2009~2019年中国海关和财务数据库匹配的701家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框架分析了市场竞争、企业创新与中间品进口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汇率变动会通过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这两种中介机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前者的中介程度为1.457%,后者的中介程度为49.181%,而中间品进口渠道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在汇率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非国企、制造业以及大规模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的中介程度较为显著。鉴于此,增强汇率弹性、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提高企业创新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林静  王雅鹏  田云  
采用2001-2010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分析了动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差异及变化源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值—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外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0年内平均增长0.28%,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主销区呈现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损失并存,"双轨损失"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35%,平衡区受技术进步的恶化影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69%;中央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学林  李隆伟  董晓波  毛昭庆  王雪娇  郭沛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对2009—2014年云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首先,通过对DEA-Malmquist指数变动的内在因素分析,探索影响全省各州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对规模效率变化分析,得到全省各州市粮食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基本要素情况。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粮食技术扩散环境、加大粮食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合理规划布局粮食主产区、调整粮食种植区域与结构以及拓展境外空间等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西贝  李海燕  
以创新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资源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通过计算2010—2020年中国第二产业A股上市公司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水平与加总TFP,对两者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要素市场存在明显错配,创新要素配置失衡水平显著高于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且创新要素对实物资本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两者的扭曲程度。要素配置水平和TFP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产业发展初期能够通过对要素的偏向性配置提升TFP水平,但长期持续的资源配置扭曲则会抑制TFP的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三种要素的配置状况在行业、股权性质以及地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故中国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  李容  
本文运用变系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26个省份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依据拓展的农户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外包生产方式下的农户行为,基于分工理论的视角解释了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TFP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地区差异性;全样本和粮食主产区的作用较为显著,而粮食非主产区不显著。(2)农机作业服务提升小农户粮食生产TFP需要以农业分工程度为前提条件。农业分工与农机作业服务的交互影响有助于增强粮食TFP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家庭分散经营阻碍了当前我国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如何进一步激发这种促进作用值得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邸峰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但高校创新能力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尤其是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却备受质疑。借助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构建了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测度模型,基于2006年至2016年的数据,测算了各地区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差异程度,识别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普遍偏低,但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东部地区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增长较快,而西部地区增长较为缓慢,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山东与江苏和广东的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及人力资本等因素是制约高校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关键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谷秀云  
[目的]非粮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研究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有利于正确认识非粮化,也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26个省份为样本,在运用SBM-GML模型测算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非粮化与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1)样本期内所考察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破“1”增长,且相较于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全国平均值而言,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显著。(2)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确存在以种粮利润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7.638,且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跨过门槛值之后将显著大幅提升。(3)分区域来看,各区域省份非粮化与种粮利润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动趋势,与其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采取差异化的非粮化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门槛地区可建立非粮化预警机制,而高门槛地区则应采取严格控制措施,但都须将种粮利润协同保护作为重要工具手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婧婧  
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4年财务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实证考察国有企业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并购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作为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并购国企,国有企业并购民营、外资企业对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同时长期绩效稳定性也较差;控制权的转移对国有企业并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保证目标企业控制权或管理权稳定很重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婧婧  
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8-2014年财务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实证考察国有企业并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并购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作为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并购国企,国有企业并购民营、外资企业对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同时长期绩效稳定性也较差;控制权的转移对国有企业并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保证目标企业控制权或管理权稳定很重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单立岩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曼奎斯特指数法,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予以度量,从时间变迁、地域分布与个体差异层面分析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技术资本深化的态势,认为提高黑龙江垦区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能力,应从制度设计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的角度,寻求促进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突破口,走适度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