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3)
2023(11358)
2022(10129)
2021(9641)
2020(8103)
2019(18745)
2018(18721)
2017(35518)
2016(19964)
2015(22646)
2014(22741)
2013(22504)
2012(21135)
2011(18990)
2010(19106)
2009(17369)
2008(17139)
2007(15055)
2006(13131)
2005(11411)
作者
(61588)
(51127)
(50972)
(48398)
(32803)
(24754)
(23015)
(20268)
(19621)
(18377)
(17770)
(17388)
(16448)
(16190)
(15995)
(15744)
(15621)
(15168)
(14689)
(14483)
(13035)
(12812)
(12540)
(11666)
(11596)
(11468)
(11430)
(11301)
(10470)
(10395)
学科
(74564)
经济(74467)
管理(55138)
(51578)
(43152)
企业(43152)
方法(35521)
数学(30157)
数学方法(29702)
(21516)
(20387)
中国(19053)
(18068)
业经(16676)
地方(15137)
理论(14244)
(14219)
农业(13527)
(13407)
贸易(13400)
(13195)
(12962)
技术(12130)
环境(11969)
教育(11697)
(11450)
财务(11384)
财务管理(11360)
(10744)
企业财务(10743)
机构
大学(290559)
学院(286327)
管理(110277)
(102882)
经济(100217)
研究(99350)
理学(95792)
理学院(94563)
管理学(92562)
管理学院(92074)
中国(70638)
科学(67754)
(63554)
(54876)
(52493)
业大(48956)
研究所(48349)
(46757)
中心(43997)
农业(43410)
(42389)
北京(40177)
(39761)
师范(39280)
财经(37765)
(35972)
(34412)
(34312)
技术(32556)
师范大学(31851)
基金
项目(200869)
科学(155057)
基金(143595)
研究(141233)
(127760)
国家(126712)
科学基金(106542)
社会(84578)
社会科(79806)
社会科学(79783)
(79219)
基金项目(76911)
自然(72874)
自然科(71123)
自然科学(71097)
自然科学基金(69791)
(67657)
教育(65086)
资助(59672)
编号(57368)
成果(47402)
重点(45517)
(43166)
(42143)
(41250)
课题(40291)
科研(39111)
计划(38890)
创新(38505)
大学(36882)
期刊
(114576)
经济(114576)
研究(80981)
学报(56495)
中国(55896)
(49861)
科学(48805)
大学(41478)
管理(39544)
学学(39048)
农业(35106)
教育(34887)
(34035)
技术(23986)
(20484)
金融(20484)
(17850)
业经(17792)
财经(17768)
图书(16988)
经济研究(16592)
业大(15955)
(15847)
科技(15386)
(15004)
问题(14413)
理论(14320)
实践(13381)
(13381)
林业(13343)
共检索到413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振山  段阳阳  
【目的】从秋海棠中筛选植物促生菌,并探究其对植物促生防病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秋海棠植株整株挖出,采集健康部位的根部和茎部,清洗后进行表面消毒,并切割为68段(每段长度约0.5cm),将切段的材料分别置于3种筛选培养基(PDA培养基、YMA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以筛选出目标促生菌,并分析促生菌的促生能力以及抑菌活性;最后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均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促生菌对大豆和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从秋海棠根部和茎部分离获得22株菌株,其中11株菌具有多种促生和防病作用。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双  王伟  张如  张瑞福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根际竞争能力是微生物肥料菌株发挥作用的前提,本研究主要基于根际营养竞争能力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玉米、黄瓜、番茄 3 种作物的根系分泌物为初筛培养基的营养源,从相对应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能利用根系分泌物快速生长的菌株,通过测定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进一步结合平皿幼苗促生试验复筛优良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促生效果。[结果]初筛所得 24 株菌株,均可在以植物根系分泌物为唯一营养来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具有溶磷、产 NH3、产 IAA 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 14 株,占所筛菌株的 58.3%;可产 IAA的 20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岳政府  刘孝文  张瑞福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低温适应型菌株对于研制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菌株的低温适应性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稀释涂布的分菌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快速生长的根际促生菌,并筛选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进一步分析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促生效果,并研究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所筛菌株的促生机制。[结果]初筛所得36株菌株均具有溶磷、产NH3、产吲哚乙酸(IAA)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14株,占所筛菌株的3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正阳  邵登科  张春源  赖泽成  李望豪  周瑞鹏  刘梓烨  王荣波  林占熺  鲁国东  叶文雨  
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筛选培养基培养法和16S rRNA鉴定的方法,从福建莆田盐碱土壤中分离、筛选、鉴定得到1株耐盐碱能力最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PT6-1.通过试验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和耐盐碱促生能力.结果表明,PT6-1多项生理生化特性呈阳性,在盐碱土培养条件下,施加PT6-1菌液对巨菌草株高、总鲜质量、总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较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10%、45.73%、156.37%、68.14%、11.84%,对玉米各项指标分别增加了38.03%、123.02%、77.26%、18.25%、9.59%. PT6-1具有良好的耐盐碱促生能力,在盐碱地治理,菌草业、农业发展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策策  王甜甜  王若斐  刘超  高琦  李荣  沈其荣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菌的促生和增产效果。[结果]从玉米大田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NJAU-B8在PVK培养基上溶磷圈直径与菌体直径的比值较高,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487.67mg·L-1。2季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AU-B8对苗期玉米生长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振山  李静  刘玉珍  高飞  魏婷婷  陈凯凯  
以陕西和新疆两地采集的巨菌草为材料,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内生菌株103株,采用解磷、固氮和产IAA等筛选标准,对初筛菌株进行促生能力的测定,其中4株菌株同时具有多种促生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这4株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J–4和SX–12均归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X–30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XJ–12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采用单菌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小麦盆栽试验,测定促生菌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多菌混合接种对小麦的促生效应优于单独接种处理的,经SX–30、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9.94%;经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重增加了182.1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   李波   黎柳萍   韦靖   姜明国   周燕  
[目的]本文旨在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多种促生性能的菌株,并明确其促生特性和抗病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固氮、产氨、溶磷、解钾、分泌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 IAA)、产铁载体和产蛋白酶等特性的菌株,通过16S rRNA对菌株分类学鉴定。测定其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冠腐病菌(Fusarium gramiuearum)、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的促生效果。[结果]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191株,固氮及产氨菌171株,解有机磷菌66株,解无机磷菌62株,解钾菌28株,产铁载体菌98株,产IAA菌41株,产蛋白酶菌45株。抑菌试验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C32对6种致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在5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株IAA高产菌株川大肠杆菌0208对番茄和玉米植株促生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玉米盆栽株高、茎粗、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增加21.49%、19.35%、42.98%、19.58%和56.67%,番茄盆栽分别增加53.51%、14.90%、12.28%、43.12%和48.62%。[结论]从广西亚热带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多株具有高效促生和防病功能的菌株,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松松  白莉敏  周可金  孙乐妮  曹媛媛  唐欣昀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 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 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芳芳  高明夫  禚优优  胡兆平  李新柱  
为得到高效溶磷、促生菌株,对大麦根际土壤的溶磷细菌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高效解磷菌PSM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溶磷性能及促生效果研究,为解磷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表明菌株PSM为枯草芽孢杆菌,35℃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 D水溶磷含量达到449.1 Mg/L。盆栽试验表明PSM解磷菌对小白菜的促生作用明显,显著提高小白菜的叶绿素、生物产量和叶片数,以添加5.0×108Cfu/g PSM解磷菌剂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鲜质量、干质量与单施复合肥处理(CK1)相比差异极显著,鲜质量增幅达到16.72%,干质量增幅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伟  彭桂香  许志钧  陈仕贤  谭志远  
从广东箣竹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固氮酶活性高且稳定、生长势强的内生固氮菌株,对其生理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其对植物的促生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氮培养、温度18~40℃时,菌株均能生长且有固氮酶活性,其最适生长及固氮的温度为26~37℃;在偏酸(pH值5.0)和偏碱(pH值8.0)的条件下,菌株均能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并能通过调节自身代谢适应环境的酸、碱变化,使培养液趋近中性;培养液中NaCl浓度在0.5~2.5 g.L-1、(NH4)2SO4浓度在0.05~0.50 g.L-1时,菌株均能保持旺盛生长且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接种水稻试验表明:菌株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芳芳  徐文凤  宋涛  罗华  胡兆平  李新柱  
对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离保藏的一株溶磷真菌PSFK的溶磷性能进行研究,并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鸡毛菜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PSFK菌株具有很强的降解无机磷能力,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 d水溶磷含量达到886.2 mg/L,为对照组的89.92倍。在土壤中培养50 d,有效磷含量升高27.19 mg/kg。PSFK菌剂对鸡毛菜的促生作用明显,以添加2%菌剂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显著提高鸡毛菜的生物产量和叶片数。鲜质量与单施硝基肥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增幅达到32.94%,干质量增幅达到29.37%,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亚萍  宗兆锋  马强  
为了寻找具有内生习性的植病生防放线菌,从采自秦岭的14种野生植物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了皿内拮抗试验、发酵液抑菌试验和温室防病促生试验。结果发现,有6株菌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菌株SF1对粉红聚端孢、SF4对苹果炭疽菌、SF20对灰葡萄孢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SG2的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滤液对茄链格孢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5 mm;菌株SG2对温室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9.72%,菌株SF4对黄瓜白粉病的温室防效达到89.61%,菌株SF20对番茄和黄瓜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可见,从野生植物中分离具有内生习性和抑菌作用的放线菌,直接用于生物防治是可行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振龙  姚拓  李明源  李青璞  柴加丽  张琛  张银翠  
通过探究若尔盖高寒草地优势牧草根际促生菌的分布特征,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为研制适宜高寒草地的微生物菌剂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在低温条件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若尔盖高寒草地中的早熟禾(Poa annua)、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根际筛选PGPR。通过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菌株的溶磷能力,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的固氮能力,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49株PGPR,其中,溶磷菌28株、固氮菌21株。溶磷菌中17株菌能够溶解无机磷,溶磷量介于290.32~457.77μg·mL~(-1),菌株PBRS2溶无机磷量最大,达457.77μg·mL~(-1);11株菌能够溶解有机磷,溶磷量介于1.64~6.95μg·mL~(-1),菌株MBRS15溶有机磷量最大,达6.95μg·mL~(-1)。21株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介于93.33~234.35 nmol·(h·mL)~(-1),菌株NARS10固氮酶活性最高,达234.35 nmol·(h·mL)-1。从老芒麦根际筛选的PGPR最多。根表土(RS)区域菌株的促生特性较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9株促生特性优良的PGPR,经16S rRNA鉴定,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株属于红育菌属(Rhodoferax),1株属于马赛菌属(Massilia),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这9株促生特性优良的PGPR可为后续研制适宜若尔盖高寒草地的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良菌种资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靓  陈梦  廖小锋  刘济明  陈敬忠  童炳丽  
【目的】筛选米槁(Cinnamomum migao)根部内生促生真菌菌株,探究其对米槁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祥乐村、坝碰村和平艾村采集米槁鲜根,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促生作用研究,将所得菌株接种至蒙金娜无机磷固体培养基、解钾固体培养基及King液体培养基进行促生能力测定,筛选促生能力强的菌株;再将筛选所得菌株分别回接至米槁幼苗,以接种等量空白培养基为对照,培养180 d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结果】从米槁根部分离纯化得到41属177株内生真菌,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16株具透明圈的真菌;促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 4株菌株具有较高促生潜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球毛壳菌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对钾的吸收,哈茨木霉能显著促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幼苗对磷的吸收,深绿木霉能显著促进米槁幼苗苗高及地下部分的生长,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能显著促进幼苗SOD活性。4种促生菌对米槁幼苗的促生作用不同,其中促生菌的产IAA能力与米槁幼苗的生长显著相关,溶磷、解钾能力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球毛壳菌、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米槁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菌种对米槁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侠  叶诚诚  张俊伶  李海港  王幼珊  
为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生长特性与功能(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相关性。采用分室根箱装置,以玉米(Zea may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取7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黏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以不接种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根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磷/锌吸收量、植物根系AMF gDNA丰度以及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R.intraradices、G.versiforme、C.etunicatum的玉米和紫花苜蓿根系侵染率及根外菌丝密度较高,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均表现为正效应;C.claroideum、A.scrobiculata、D.spurca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较低,C.claroideum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玉米表现出抑制效应,后两者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无显著效应或抑制作用;AMF的生长指标(菌根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与菌根生长效应以及磷、锌吸收效应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根系AMF总侵染率对玉米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9.0%,77.6%和74.1%;菌丝侵染率对紫花苜蓿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5%,72.6%和74.0%;此外,仅紫花苜蓿根系AMF gDNA丰度与根系总侵染率显著正相关,玉米根系ZmPht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菌根磷吸收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AMF的侵染指标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效应,AMF gDNA丰度可作为表示AMF生长的指标,但因植物而异,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MF吸磷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