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4)
- 2023(8997)
- 2022(7461)
- 2021(6786)
- 2020(5575)
- 2019(12354)
- 2018(11830)
- 2017(22298)
- 2016(12059)
- 2015(13133)
- 2014(12132)
- 2013(11937)
- 2012(10902)
- 2011(9840)
- 2010(9689)
- 2009(9024)
- 2008(8964)
- 2007(8110)
- 2006(7159)
- 2005(6409)
- 学科
- 济(42425)
- 经济(42376)
- 管理(35535)
- 业(35295)
- 企(29435)
- 企业(29435)
- 方法(19405)
- 银(18257)
- 银行(18111)
- 数学(17048)
- 数学方法(16902)
- 行(16843)
- 制(15880)
- 技术(13085)
- 中国(12482)
- 学(11687)
- 财(11553)
- 农(11500)
- 融(11378)
- 金融(11376)
- 业经(10349)
- 技术管理(10067)
- 度(9994)
- 制度(9985)
- 贸(9648)
- 贸易(9640)
- 易(9398)
- 业务(9396)
- 银行制(8123)
- 农业(7919)
- 机构
- 大学(168316)
- 学院(165746)
- 济(67957)
- 经济(66699)
- 研究(62209)
- 管理(61725)
- 理学(53507)
- 理学院(52875)
- 中国(52065)
- 管理学(51913)
- 管理学院(51635)
- 农(42443)
- 科学(41831)
- 京(35846)
- 农业(34288)
- 所(33424)
- 业大(32447)
- 研究所(31085)
- 财(30097)
- 中心(28516)
- 江(25838)
- 财经(24170)
- 院(22769)
- 经(22194)
- 北京(22000)
- 经济学(21479)
- 农业大学(21443)
- 省(21047)
- 银(20473)
- 州(20262)
- 基金
- 项目(119728)
- 科学(93366)
- 基金(88600)
- 家(82529)
- 国家(81866)
- 研究(76668)
- 科学基金(68360)
- 社会(50088)
- 自然(47768)
- 社会科(47627)
- 社会科学(47614)
- 省(47200)
- 基金项目(46975)
- 自然科(46735)
- 自然科学(46712)
- 自然科学基金(45950)
- 划(40676)
- 资助(35485)
- 教育(33812)
- 创(28268)
- 重点(27712)
- 创新(26735)
- 编号(26590)
- 计划(26079)
- 发(25531)
- 部(25326)
- 科研(24108)
- 业(23801)
- 科技(23647)
- 国家社会(21762)
共检索到250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康 于丹阳 崔彬彬 陆超 张自和 刘泽东 孙宇涵 李云
【目的】多倍化是树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秋水仙碱诱导生殖细胞是树木多倍体诱变的重要方式,但还存在某些树种多倍体诱导困难、多倍化诱导质量难以判别等问题。因此,探究多倍化诱导机制,找到一种能够对秋水仙碱人工诱导树木生殖细胞多倍化效果进行初步判别的科学方法很有必要。【方法】本文以银杏和毛新杨雄性生殖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茚三酮显色法、CBA法、四氮唑蓝法、愈创木酚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了受秋水仙碱诱导后其各自细胞内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Protein)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变化趋势,并对比分析了银杏和毛新杨雄性生殖细胞在秋水仙碱加倍诱导状态下各自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动态变化节点。【结果】秋水仙碱处理后,银杏生殖细胞内脯氨酸含量在12~36 h先增高后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1~36 h内降低,SOD活性有所降低,POD活性在3~36 h内大幅度升高,MDA含量6 h开始升高,12~48 h处在顶峰状态。毛新杨生殖细胞脯氨酸含量0.5~1 h内升高后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可溶性蛋白含量24~48 h内略降低,SOD活性在12~48 h内明显升高,POD活性与空白组变化差异不明显,MDA含量与空白组、对照组相似。【结论】秋水仙碱诱导对银杏与毛新杨生殖细胞基因表达机制影响不同,对银杏生殖细胞的胁迫强于毛新杨。毛新杨受水分与秋水仙碱胁迫伤害较小,生理指标变化差异不大,但保护酶变化银杏相反,12~48 h内SOD活性上升明显,POD活性变化不明显。银杏生殖细胞POD活性上升,SOD活性有所降低,在此之前脯氨酸与MDA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所以秋水仙碱胁迫损伤积累后的基因表达调控可能是其生殖细胞多倍化困难的主要原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主要在秋水仙碱胁迫后期。研究结果将为探究秋水仙碱诱导过程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并为初步判别不同树木种质生殖细胞多倍化诱导难易提供了理论和实例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超 王令怡 孙嘉豪 靳莎莎 芮荣 剧世强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以及秋水仙碱对卵母细胞成熟及MⅠ期纺锤体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检测微管蛋白(α-tubulin)等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之后采用秋水仙碱处理猪卵母细胞,研究秋水仙碱对卵母细胞成熟及MⅠ期纺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猪卵母细胞α-tubulin在生发泡破裂(GVbD)之后开始组装,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Ⅰ)形成典型的纺锤体结构,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至末期(AtⅠ)则分布于两组染色体之间,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在染色体附近重新组装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微丝蛋白(F-Actin)在GVbD之后富集...
关键词:
猪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纺锤体 秋水仙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金新 李云 王勇 姜金仲 王谦 冯大领 胡君艳
该试验以北京地区银杏雄花芽为材料,探索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人工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和可能性.用浓度为0.1%、0.2%、0.3%、0.4%、0.5%、0.6%的秋水仙碱溶液,分别对水培和自然非离体条件下诱导雄配子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比较了两种情况下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方法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非离体状态下棉浸法处理得到了大花粉,但得率较低,最高为7%,若进一步加大药液处理浓度或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将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大花粉得率;水培条件下的棉浸法和注射法处理均未得到大花粉,其原因和适宜的诱导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正常花粉作对照,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简称LSCM)对经秋水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晴 吴剑 桑亚茹 赵征洋 刘美芹 张平冬
【目的】为创制银灰杨杂种三倍体新种质,研究完善银灰杨三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筛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的银灰杨新品种。【方法】本研究以银灰杨、河北杨以及银腺杨为试验材料,在优化秋水仙碱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秋水仙碱注射处理对2n花粉粒表面结构的影响以及杂交创制杂种三倍体的研究。【结果】减数分裂时期、注射次数、减数分裂时期与注射次数的交互效应均对2n花粉诱导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利用0.5%的秋水仙碱溶液对发育至粗线期的花粉母细胞进行11次注射处理是秋水仙碱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组合,2n花粉平均诱导率最高可达(30.27±8.69)%。与天然2n花粉粒相比,秋水仙碱诱导型2n花粉粒表面结构出现了明显的裂沟,说明秋水仙碱注射处理对2n花粉花粉壁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选取含有一定2n花粉比例的花粉,分别与河北杨、银腺杨雌配子进行授粉杂交,共收获杂种苗木4 955株,检测出三倍体5株,其中,2株三倍体来源于河北杨×银灰杨的杂交组合;另3株三倍体来源于银腺杨×银灰杨的杂交组合。【结论】秋水仙碱能高效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并获得2n花粉,但是注射会影响2n花粉花粉壁的形成,使得2n花粉粒表面结构产生裂沟。秋水仙碱诱导的2n花粉可以用于授粉杂交,成功获得杂种多倍体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耀中 董洪平
在隔离区内,以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中的不育株为供试亲本,用秋水仙素(Col)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Col和DMSO均具有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的作用,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同一药剂不同的诱导方法,其诱导效果有差异;小穗剪颖处理的孤雌生殖结实率较高;处理时间和套袋与否对孤雌生殖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孤雌生殖纯系在纯度和遗传稳定性方面均接近于对照品种(丰抗8号)。从遗传理论和育种实践的角度,讨论了药物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可行性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秋水仙素,二甲基亚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程晓建 戴文圣 杨飞峰
测定了银杏雌株和雄株实生树内源激素及核酸含量在生长季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月上旬芽膨大时芽尖中赤霉素(GA3)含量已达高峰,随后急剧下降,到9月中下旬降到最低点。6月上旬芽尖中玉米素(ZT)含量升到最高值,生长素(IAA)则降到最低点,而脱落酸(ABA)减少到检测水平以下。分析显示,银杏雌雄株间内源激素和核酸的变化在含量水平上有一定差异。雌株的GA3和ZT含量高于雄株;IAA和ABA则低于雄株。雌雄株叶片中内源激素变化趋势与芽尖中的变化相似。6月上旬以前雄株芽尖中核酸含量高于雌株,8月上旬以后则相反,雌株超过雄株。讨论了激素水平差异与花芽分化和银杏性别的相关及其可能原因。图3参6
关键词:
银杏 植物激素 核酸 变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雪晖 徐小万 杨国顺 王先荣 刘昆玉 倪建军 熊兴耀 钟晓红
以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加倍的四倍体剌葡萄植株为试材,观察其叶片形态、枝蔓节间长度与粗度、叶片气孔、棚栏组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的叶片变厚,叶形指数变小,叶色变深,叶表面皱缩粗糙,节间变短,植株变矮;叶片气孔密度减小,保卫细胞增大,叶片栅栏组织增厚.
关键词:
刺葡萄 秋水仙素 植株形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双明 李琼芳 李庆
分别对两种不同树龄的雌雄银杏植株叶片进行了多项生理生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株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CAT、POD活性均大于雌株叶片,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是雌株大于雄株。这表明不同性别的银杏叶片在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研究结果可为叶用银杏资源的优选及银杏的合理栽培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银杏 雌雄植株叶片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亚辉 成志伟 李精华 胡超
为降低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含量 ,避免其食用的不安全性 ,对鲜黄花菜分别进行室温下 10 % Na Cl,10 %乙醇 ,p H12 (Na OH调 p H)的水、水及 0℃的 10 % Na Cl的处理 ,测定不同处理的鲜黄花菜秋水仙碱含量 .结果发现 ,0℃的 10 % Na Cl处理效果较好 ,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关键词:
黄花菜 秋水仙碱 薄层层析法 温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彬彬 李云 金晓洁 冯慧
应用DAPI、DiOC荧光法与激光共聚焦电镜技术,观察白杨派树种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中国山杨花粉发育中生殖细胞的细胞质DNA及其在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精细胞中不存在具有DNA的细胞器,为白杨派树种具有母系遗传的潜能提供了细胞学证据;其中,线粒体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但其DNA发生了降解,从而使父系线粒体DNA的传递中断,导致了线粒体的母系遗传。细胞学观察发现,银腺杨少数质体及其DNA被排除和降解的时期相对迟缓。本文还对被子植物线粒体遗传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左其生 张蕾 连超 肖天荣 王颖洁 汤贝贝 王飞 纪艳芹 路镇宇 赵瑞峰 张文慧 张亚妮 李碧春
【目的】探索家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脂代谢相关基因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完善体外诱导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度较高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原始生殖细胞(primitive germ cells,PGC)和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C),提取细胞总RNA。利用RNA-seq高通量分析方法对这三种细胞进行转录组水平测序,进行GO(Gene ontology)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寻找脂代谢相关基因以及信号通路;并利用脂代谢--视黄醇代谢通路终产物视黄酸(retinoic acid,R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小明 华进联 冯秀亮 窦忠英
从4~15周龄的牛胎儿生殖嵴中分离得到牛原始生殖细胞,以STO(一种建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及MEF(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抑制分化培养,其中1个细胞系传至4代。研究发现,STO较MEF更有利于牛类EG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体长小于5cm的胎儿适合牛EG细胞分离与克隆。同时观察到这些细胞在体外进行自发性分化,可形成上皮样细胞、神经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欢 危起伟 徐冬冬 岳华梅 竹内裕 阮瑞 杜浩 李创举
生殖细胞移植是指将供体的生殖细胞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受体体内,供体生殖细胞嵌合到受体性腺,经过增殖、分化并最终发育为功能性配子的过程。作为辅助生殖技术,它不仅为珍稀濒危动物的繁育和保护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生殖干细胞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研究首先在模式鱼类斑马鱼中开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包括先后建立了以胚胎、仔鱼和成鱼为受体的生殖细胞移植体系,精原和卵原干细胞的发现拓宽了供体生殖细胞的选择,受体的选择与制备方法的完善。该技术在缩短鱼类性成熟周期、性控育种、珍稀濒危鱼类保护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已成功在多种淡水和海水鱼类中开展了研究和应用。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和经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实践应用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鱼类 生殖细胞移植 种质资源 冷冻保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继建 葛秀国 窦忠英
选择受精后30~50d的关中奶山羊胎儿为材料,参照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得到了山羊的PGCs,将其分别培养在STO饲养层上,或与同源山羊成纤维细胞(GEF)及山羊睾丸支持细胞(GSCs)共培养。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获得类EG细胞。分离得到的类EG细胞在STO饲养层上仅传4代;培养在GEF上的效果最差,传至第3代时丢失;而在GSCs上培养的效果最好,可传6代。
关键词:
山羊 原生殖细胞 胚胎干细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东 汤贝贝 王颖洁 纪艳芹 王飞 路镇宇 王曼 张亚妮 李碧春
【目的】探究蛋白质代谢在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完善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体外向雄性生殖细胞诱导分化体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分选的方法获取高纯度的esc、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和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 stem cell,sscs),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采用rna-seq方法对3种细胞的转录本进行深度测序,然后进行Wego(Web 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