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0)
- 2023(10920)
- 2022(9692)
- 2021(9048)
- 2020(7521)
- 2019(17403)
- 2018(17274)
- 2017(32505)
- 2016(18137)
- 2015(20254)
- 2014(20254)
- 2013(20142)
- 2012(18376)
- 2011(16386)
- 2010(16172)
- 2009(14546)
- 2008(14254)
- 2007(12318)
- 2006(10496)
- 2005(9004)
- 学科
- 济(67407)
- 经济(67336)
- 管理(54957)
- 业(50440)
- 企(43581)
- 企业(43581)
- 方法(32310)
- 数学(27662)
- 数学方法(27316)
- 财(19573)
- 中国(17415)
- 农(17233)
- 学(15885)
- 业经(15591)
- 务(13970)
- 财务(13907)
- 财务管理(13884)
- 地方(13876)
- 企业财务(13203)
- 理论(12314)
- 制(11940)
- 农业(11664)
- 贸(11615)
- 贸易(11605)
- 和(11528)
- 易(11248)
- 技术(10864)
- 环境(10814)
- 划(10297)
- 教育(9957)
- 机构
- 大学(251544)
- 学院(248996)
- 管理(101693)
- 济(92813)
- 经济(90598)
- 理学(88577)
- 理学院(87613)
- 管理学(86107)
- 管理学院(85683)
- 研究(82968)
- 中国(60095)
- 京(54354)
- 科学(53642)
- 财(42913)
- 农(42101)
- 所(41997)
- 业大(40376)
- 研究所(38531)
- 中心(37521)
- 江(35335)
- 财经(34585)
- 北京(34441)
- 农业(33291)
- 范(32701)
- 师范(32392)
- 经(31472)
- 院(30496)
- 州(29219)
- 技术(27168)
- 师范大学(26355)
- 基金
- 项目(177163)
- 科学(137724)
- 研究(127798)
- 基金(127069)
- 家(111913)
- 国家(111002)
- 科学基金(94621)
- 社会(77711)
- 社会科(73582)
- 社会科学(73562)
- 省(69701)
- 基金项目(68452)
- 自然(63720)
- 自然科(62186)
- 自然科学(62172)
- 自然科学基金(61012)
- 划(59123)
- 教育(58466)
- 编号(52501)
- 资助(52349)
- 成果(42363)
- 重点(39775)
- 部(38426)
- 发(37122)
- 创(36645)
- 课题(35905)
- 科研(34293)
- 创新(34122)
- 计划(32871)
- 项目编号(32825)
共检索到35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苗木顶芽形成后,生物量仍继续增大,苗木体内养分浓度因而下降。秋季施肥因能有效缓解因生物量增大而伴随的稀释效应,在国外被广泛运用于欧洲云杉、黑云杉、火炬松、湿地松、脂松、北美黄松、花旗松、蓝桉等常绿树种苗木的培育,在我国仅在侧柏、三倍体毛白杨等苗木上有所研究。本文从秋季施肥调控苗木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的机制、秋季施肥苗木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秋季施肥制度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养分内转移在秋季施肥调控苗木质量的作用,探讨常绿、落叶树种苗木秋季施肥的可能差异,并结合当今研究热点,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秋季施肥 苗木质量 造林效果 养分内转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苗苗 刘勇 李国雷 彭玉信 刘春和 赵建松 王书红 蕫彪 王长伟 赵蕊蕊
【目的】探究秋季施肥对苗木质量、养分贮存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明确苗木生长与养分回流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施肥水平,为苗木培育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顶芽形成后进行秋季施肥,每周1次,连续6周平均施入(9月2日—10月7日)。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秋季施肥水平和1个对照,每株施肥0、5、10和20 g(水溶肥花多多1号:20%N+20%P2O5+20%K2O+TE),分析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养分贮存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水平以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生长和养分回流等的影响。【结果】1)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可显著促进苗木尤其是根系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茎、根氮浓度分别提高2.4%~12.0%和17.4%~48.1%,根淀粉浓度提高17.9%~34.5%;秋季同时施用氮、磷、钾肥,主要提高氮贮存而不影响磷、钾贮存,表现出氮元素利用偏好性; 2)翌年造林后,苗高、地径和茎体积生长量在施肥量每株10 g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40.0%、80.4%和85.3%),苗圃施肥效果得以充分体现;苗圃施肥量每株20 g的苗木造林后生长受抑,成活率最低(63.3%); 3)造林后苗木(施肥量每株10 g时)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氮回流效率(71%),降低落叶氮淋失(56.4%); 4)回流效率的变化并非受单一元素控制,而与叶片中多种元素的浓度变化相关;氮回流效率与落叶氮、落叶钾浓度呈负相关,与绿叶磷、落叶磷浓度呈正相关;磷回流效率与绿叶氮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苗木氮贮存量、非结构性碳积累量、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是评价秋季施肥效果的主要指标,苗圃合理秋季施肥能够提高苗木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进而提高苗木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表现;造林后,苗木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叶片氮回流效率,降低落叶氮淋失。秋季施肥是一种理想的养分加载方式,但合理秋季施肥量的确定尤为重要,施肥量每株10 g时最有利于苗木养分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贮存及造林后成活和生长,施肥量每株20 g时则产生负面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妍 冯金玲 吴小慧 黄蓝明 吴娟 陈宇 赵城昊 杨志坚
[目的]对不同氮磷钾施肥条件下闽楠幼苗根系形态和苗木质量进行研究,为闽楠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闽楠盆栽实生苗为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方法,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不施肥和低、中、高施肥4个水平,其中中水平为常用施肥量(当地N、P_2O_5和K_2O的常用施肥量分别为0.532,0.133和0.356 g/株),低水平为中水平的0.5倍,高水平为中水平的1.5倍,共计14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和常规田间管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闽楠幼苗根系形态指标(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总根长、小细根长、粗细根长、粗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比根长)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各根系形态指标与植株形态(苗高、地径和苗木质量指数)、植株营养元素(N、P、K和C)积累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总量、净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效率(W)、淀粉含量、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相互关系;通过极差分析,筛选最佳氮磷钾施肥方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苗木质量的施肥调控途径,筛选影响苗木质量的关键指标。[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闽楠幼苗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小细根长和根总长度,其中以中水平NPK配施(N 0.532g/株,P_2O_5 0.133 g/株,K_2O 0.356 g/株)时的根系养分吸收量最大,低水平P肥与中低水平NK肥配施(N 0.532g/株,P_2O_5 0.067 g/株,K_2O 0.178 g/株)时的养分输运能力最强,低水平N肥与中水平的PK肥配施(N 0.266 g/株,P_2O_5 0.133 g/株,K_2O 0.356 g/株)时的养分利用效率最高。粗细根长随P肥施用量增加相应增加,比表面积随P肥施用量增加先降后升,组织密度随N和K肥施用量增加先降后升,而施磷肥对其无显著作用;其余指标大部分均随N、P和K肥施用量增加先增后降。在施肥方式中,氮磷钾3因素配施时闽楠根系生长最好;在双因素配施中,粗根生长以磷钾肥配施最好,其余指标均以氮磷肥配施最好;在单因素施肥中,以氮肥对闽楠根系生长最好,磷肥最差。总根表面积、比根长、粗根长、根尖数、比表面积、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植株N积累量是培育闽楠壮苗的主导因素,其中以提高植株N积累量最为关键。[结论]氮磷钾配施条件下,闽楠主要通过提高根尖数、延长小细根和粗细根长度,提高根系总长度和总表面积,调节根平均直径,改变比表面积和比根长,保持总根表面积和比表面积在一定水平上的平衡,促进营养元素特别是N元素的吸收,调控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器官的平衡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指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官秀玲 杨超 梅梅 艾万峰 陆秀君
为探究育苗密度和外源激素处理对蒙古栎苗木质量的调控作用,以两年生蒙古栎苗为材料,设置梯度育苗密度,比较了不同密度处理下苗木的质量变化;另以1年生蒙古栎苗为材料,设置脱落酸(ABA)、生长素类似物(NA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等9组不同激素配比,并以蒸馏水处理的苗木为对照组,比较了不同激素处理下苗木生长情况和生理表现。结果表明:密度对蒙古栎苗木生长有显著调控作用。在200株·m-2(10cm×5cm)密度条件下,获得苗木高93.66cm,地径8.63mm,且总生物量可达485.23g,植株顶端优势明显,长势优于其他密度组。独角金内酯(GR24)能有效促进蒙古栎苗木生长,最适浓度为1.0mg·L-1。通过叶面喷施1.0mg·L-1独角金内酯,蒙古栎苗木净光合效率显著提高40%以上,苗高26.72cm、地径6.57mm、冠幅16.00cm、节间距9.0cm,侧根可达6~8根。综上,采用200株·m-2(10cm×5cm)栽植密度,能够有效控制苗木侧枝发育,促进幼苗高生长,增强顶端优势。外援施加1.0mg·L-1GR24,能够显著提高苗木光合效率40%以上,抑制侧枝生长,增加节间长度,各项生长指标提高70%以上。
关键词:
蒙古栎 育苗密度 独角金内酯 质量调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红旭 徐程扬 马履一 江俐妮
苗木的晚季施肥技术是以克服晚季养分稀释为目的,待苗木顶芽形成后进行的施肥措施。研究发现,晚季施肥可以有效克服养分稀释,提高苗木硬化水平和抗寒能力,促进苗木移栽后生根、苗木生长,提高养分吸收水平和造林成活率,并使移栽苗木提前发芽。前人对于晚季施肥的研究大多以氮素为主,有关晚季施入钾素对苗木抗寒性的影响存在争议,有关晚季施入其他元素的报道相对较少。大部分晚季施肥采用少次施肥,或每次添加相等养分的施肥方式。以稳态养分承载方式进行的晚季施肥被证明可以显著促进苗木晚季养分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红旭 徐程扬 马履一 江俐妮
概括并总结国内外指数施肥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指数施肥可以有效促进苗木的养分吸收、提高苗木养分承载量;2)实施指数施肥育苗的过程中,贫养阶段苗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随着供养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达到充足供养量后苗木进入奢养消耗阶段,生物量停止增加,超过最适供养量的养分添加会对苗木造成毒害;3)移栽后,指数施肥培育的苗木体内贮存的大量养分更有利于苗木的养分再分配,从而有效改善苗木定植后的生长。目前国外指数施肥的研究已经达到应用水平,国内相关研究尚少,对优质、高效育苗构成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杨民权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培育壮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马占相思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国内外有关育苗施肥方面的研究尚少。所以,进行苗木施肥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关键词:
马占相思 苗木 施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克友 陶佳 刘璐璐 石佩 范崇辉
【目的】探讨秋季断根、施肥对苹果幼树根系构型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苹果早丰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10,以3年生盆栽‘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幼树为试材,以植株不进行任何处理为对照,设置断根、施用氮肥(以下简称施肥)和断根后施用氮肥(以下简称断根施肥)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长密度、不同直径根系长度、光合作用及生长情况等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断根施肥处理后树体根系长度、根长密度及根尖数显著增加,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显著减少;直径≤1.0 mm的根系长度显著增加,直径>1.0mm的根系长度减少。同时,断根施肥处理后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超 王慷林 李莲芳 刘广路 张恩向
采用U13(1312)均匀试验设计,探究N、P、K这3种肥料对小省藤和盈江省藤苗木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60 d和120 d时的最大株高分别为16.0 cm和26.0 cm,最大地径分别为5.7 mm和10.6 mm,最多叶片数分别为3片·株-1和4片·株-1。(2)60 d和120 d时的处理组合间平均苗高、地径和叶片数差异均为极显著。(3)2次理论优水平组合均为仅施0.67 g·株-1K肥和2.67 g·株-1P肥的盈江省藤生长最佳,与实际最优水平组合在藤种和P肥水平上一致,N肥保持在低水平。(4)盈江省藤苗木对肥力需求高于小省藤,小省藤生长速度缓慢可能与自身生理特性以及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斌 赵文书 姜远标 王发忠
思茅松Pinus kesiyavar.langbianensis为云南省思茅市特有的乡土树种,具生长快、耐瘠薄、材质好等特性。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进行分级研究,初步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18.5 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15.5~18.5 cm,地径0.24~0.29 cm;Ⅲ级苗苗高≤15.5 cm,地径≤0.24 cm。方差分析及不同级别苗木造林试验表明,该分级标准是可行的,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对思茅松幼林的施肥效应研究表明,每株施用氮肥100 g,磷肥50 g,钾肥50 g,即可达到幼林生长的要求。表3参1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对油松、侧柏苗木形态与生理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苗木形态特征是苗木生理状况的外在表现。同一批苗木内,苗木形体越大,则针叶内N,P,K浓度越高,总含量越大,并且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和速率也越高,因此苗木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木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梁
生态节约型园林是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城市园林绿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苗木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优劣状况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质量。在介绍工程苗木质量评价意义的基础上,从生态节约的角度出发,重点剖析了苗木的品种、规格、树形、根系4大因子对园林生态功能和工程经济成本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HP分析法的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该方法对福建省龙岩石锣鼓公园园林工程苗木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石锣鼓公园32种苗木的评价分数符合正弦曲线,I级苗木有3种,分别为红榕、朴树与枫杨,它们是石锣鼓公园的基调树种;Ⅱ级、Ⅲ级苗木可占总苗木种数的74.99%,红花风铃木、无忧树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麒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关键词:
苗木培育 云南松 氮、磷配施 化学计量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欣 王凌晖 梁惠萍 李远发 郝建
采用正交设计设置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降香黄檀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9种配施组合处理中,氮0.45 g.盆-1、磷0.30 g.盆-1(N2P3K1)处理可以促进降香黄檀苗木的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N2P3K1和氮1.80 g.盆-1、磷0.15 g.盆-1(N3P2K1)处理有利于降香黄檀苗木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提高;N2P3K1和氮0.45 g.盆-1、磷0.15 g.盆-1、钾0.60 g.盆-1(N2P2K3)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质量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闻 王晶 叶正钱 费行海 孙圳 王国明
为了解不同施肥水平对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苗木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情况的影响,设置了3个水平的田间试验,即不施肥(ck),常规施肥(T50,50 g·m-2)和增量施肥(T100,100 g·m-2),于2012年6月至9月观测苗高和地径,定期采集分析土壤和植物样品。结果表明:普陀樟苗木的苗高、地径、根部和茎部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6月时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P<0.05),到9月时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苗木体内养分质量分数和单株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处理均以叶片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