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1)
2023(11177)
2022(9957)
2021(9461)
2020(7998)
2019(18450)
2018(18581)
2017(36222)
2016(19848)
2015(22328)
2014(22546)
2013(22527)
2012(20760)
2011(18921)
2010(18954)
2009(17438)
2008(17012)
2007(14860)
2006(13164)
2005(11626)
作者
(59711)
(49169)
(49059)
(46598)
(31145)
(23682)
(22304)
(19558)
(18683)
(17425)
(16821)
(16474)
(15588)
(15580)
(15249)
(14950)
(14881)
(14640)
(14068)
(14056)
(12381)
(12266)
(11859)
(11192)
(11189)
(11004)
(10959)
(10881)
(9940)
(9756)
学科
(81282)
经济(81201)
管理(53927)
(50207)
(40661)
企业(40661)
方法(37036)
数学(32329)
数学方法(32014)
中国(22287)
(21177)
(20556)
地方(18169)
(18088)
业经(16450)
(14470)
(14419)
贸易(14411)
(13978)
农业(13556)
(13234)
理论(13001)
环境(12797)
(12493)
银行(12443)
(11918)
技术(11830)
(11498)
金融(11496)
教育(11091)
机构
大学(290770)
学院(287884)
管理(113033)
(111328)
经济(108793)
理学(98038)
研究(97480)
理学院(96905)
管理学(95291)
管理学院(94766)
中国(70906)
科学(63156)
(62438)
(51147)
(50087)
(47168)
研究所(45971)
业大(44370)
中心(42742)
财经(41573)
(40681)
北京(39838)
(39150)
师范(38759)
(37633)
农业(37447)
(35447)
(33719)
经济学(33242)
师范大学(31539)
基金
项目(196999)
科学(152815)
研究(142813)
基金(140761)
(123772)
国家(122777)
科学基金(103380)
社会(87366)
社会科(82570)
社会科学(82548)
(77171)
基金项目(75588)
自然(68174)
自然科(66456)
自然科学(66437)
(65830)
自然科学基金(65210)
教育(64996)
编号(59203)
资助(58022)
成果(48438)
重点(44334)
(43025)
(42676)
课题(40612)
(40417)
科研(37887)
创新(37721)
项目编号(36415)
计划(36234)
期刊
(121428)
经济(121428)
研究(85074)
学报(48774)
中国(48599)
科学(43662)
(41894)
管理(40217)
(35414)
大学(35362)
学学(33212)
教育(31980)
农业(29597)
技术(23619)
(22975)
金融(22975)
业经(20178)
财经(19610)
经济研究(19349)
(16552)
问题(16507)
图书(16489)
理论(15491)
(14572)
科技(14481)
实践(14356)
(14356)
技术经济(13665)
商业(13069)
现代(13045)
共检索到411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舟  金岳  胡飞飞  马迪  陈新军  
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海域,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头足类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根据2015年10-11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渔业生产期间采集的393尾短蛸样本,通过标准化方法对不同海域短蛸的10项角质颚形态值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同时建立判别函数以区分不同群体。结果表明,东海和黄海样本短蛸个体大小较为类似,南海个体明显较小;经角质颚形态值标准化处理,南海海域个体的角质颚形态相对比其他两个海域也更小;方差分析显示,三个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除了下翼长外,东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根据2012年5~10月在北太平洋海域(153°E~180°E,39°N~45°N)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样本,对柔鱼的两个群体(秋生群和冬春生群)的胴长(ML)、质量(BW)、角质颚等形态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角质颚形态参数对2个群体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两个群体在胴长和质量上均具有显著差异,秋生群体柔鱼的角质颚所有形态参数均小于冬春生群体的均值;均数差异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群体在上脊突长/胴长(UCL/ML)、上喙长/胴长(URL/ML)、上喙宽/胴长(URW/ML)、上侧壁长/胴长(ULWL/ML)、上翼长/胴长(UWL/ML)、下喙长/胴长(LRW/...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陈芃  刘必林  申丰源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丰富,约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50%以上,角质颚形态稳定,在头足类的种类、种群划分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2-4月调查期间赤道海域采集到的茎柔鱼角质颚样本,观测分析其角质颚形态特征、茎柔鱼个体生长对角质颚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角质颚的各形态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邹建宇  张崇良  王希明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徐宾铎  
为探究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获取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春季、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季调查共获鱼类66种,隶属于11目33科58属,其中春季46种,秋季52种,均以鲈形目(Perciformes)为主。春季的优势种为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等;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2个站位组,站位组Ⅰ位于长山列岛以西,站位组Ⅱ位于长山列岛附近及其东部海域;底层水温是影响春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站位组内的主要典型种如黄鮟鱇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秋季的优势种为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黄鮟鱇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2个站位组,站位组I位于远离长山列岛的东部及西部海域,站位组II则围绕长山列岛分布;水深和底层水温是影响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黄鮟鱇、褐牙鲆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等主要典型种存在着围绕长山列岛分布的趋势。在水温的驱动下春季各站位组的主要典型种空间分布不同,鱼类群落空间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秋季由于主要典型种的空间分布差异而呈现出环长山列岛和远离长山列岛的鱼类群落空间格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方舟  
头足类的角质颚具有结构单一和不易腐蚀的特性,其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头足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2009年7-8月我国鱿钓船在哥斯达黎加外海捕捞的茎柔鱼样本,对其角质颚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其与胴长、日龄、性腺成熟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茎柔鱼样本的胴长范围在25.6~35.8 cm之间,体重范围在447.6~1 122.3 g之间,为小型群体;上、下角质颚的δ13C和δ15N有所差别,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3C和δ15N值随着胴长和日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均符合线性关系;不同性成熟度的个体也有着不同的δ13C和δ15N值,其中性成熟度为Ⅲ期个体的值最大。δ13C和δ1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洁  牟秀霞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结合形态学、遗传学的方法,分别对青岛近海(黄海)、舟山近海(东海)的星康吉鳗群体做了相关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两个星康吉鳗地理群体的9个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基于线粒体DNA (mtDNA)序列进行遗传学分析研究。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舟山海域的星康吉鳗肌肉中含有"I"形硬肌间骨,青岛海域星康吉鳗的肌肉中无硬肌间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7个可量指标:肛长、头宽、吻长、口裂长、眼径长、背鳍前长和胸鳍长存在显著差异;在主成分分析中,基于前两个主成分绘制的散点图基本能够将两个星康吉鳗群体区分开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青岛、舟山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4.7%。3种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均表明青岛、舟山两个星康吉鳗群体在外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异,但根据75%识别与划分规则,认为两组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遗传学研究表明,在所检测的mtDNA水平上两个星康吉鳗群体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差异,邻接系统发育树未呈现明显的谱系关系,遗传分化指数FST也显示两群体遗传差异小,遗传分化不显著,属同一种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刘维  张旭  陈新军  
角质颚结构稳定、信息量大,是研究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的重要材料。根据2017年5—8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个体差异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喙宽(URW)、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LRL)和下侧壁长(LLWL)可作为外形特征因子描述鸢乌贼角质颚的外形变化。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结果显示,主要外形特征因子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主要外形特征因子与脊突长(CL)的比值基本稳定。研究表明,在个体生长过程中,角质颚各区的比例基本稳定,胴长121~150 mm和性腺成熟度Ⅲ期可能是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生长的拐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渔船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103个鸢乌贼角质颚和60枚耳石样本,分析了角质颚长度特征,并与鸢乌贼胴长、体重和日龄建立了关系。结果显示,角质颚长度与胴长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体重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角质颚各部长度随着鸢乌贼日龄增加逐步增大,上、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较快,喙部和翼部生长较慢;上颚头盖和脊突较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快;上颚翼部呈幂函数生长,上、下颚其余各部均呈线性生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陆化杰  刘必林  李建华  
头足类通常为一年生种类,是典型的短周期生命物种。鉴于其特殊的生活史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头足类的基础生物学。角质颚作为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具有形态相对稳定且不易腐蚀等特点,近些年来对其内部结构组成和微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几丁质结构和黑色素沉着的变化也得到很大的关注。本文基于前人对角质颚在形态、生化结构和年龄生长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并对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方向展开分析。结果认为,角质颚的研究方向应该从定性到定量分析开始转变,并且要更加关注角质颚形状变化与其生化结构和生长等规律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唐悦  刘维  程馨  陈新军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类头足类渔业生物、生态学。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18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翼长(LWL)和下侧壁长(LLWL)可以作为鸢乌贼角质颚外形变化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UHL、LW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除LLWL和雄性个体的UH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外,其余均最适用指数方程表示;雌性个体所有外形参数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而雄性个体除UCL和UWL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均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波  程罗妹  
运用传统形态测量方法和地标点方法对广东阳江和湛江两个短吻鲾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传统测量方法的主成分分析的前两个主成分(76.29%)能明显地区分出两个种群。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64.03%)也能明显地区分出两个种群,但效果差于传统方法的主成分分析。网格变形图显示,两地短吻鲾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头部。地标点法避免了传统的多变量形态测量方法的信息冗余、包含的形状信息不够完整等问题,并能够重建图形,突出局部的形变,能够直观地比较出研究对象之间的细微差别。研究亮点:地标点法是国外最新发展出并被广泛使用的形态测量方法,该方法以地标点的坐标来表示生物的形状信息,再通过旋转与重叠,用网格图形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林林  徐杰  林楠  严利平  
为了解船蛸(Argonauta argo)在东海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1999~2014年连续16年东海渔业资源调查期间所获的76 ind船蛸样本,研究其形态、分布、资源密度、繁殖力等基础生物学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船蛸的形态较为特异,有别于其它八腕目。雌体具有石灰质的外壳,既是浮游工具又是孵化袋。船蛸分布于东海南部海域和北部外海,范围为26°30'N~32°00'N、122°00'E~126°30'E。在出现船蛸的网次中,春季占40.38%;夏季占36.54%;秋季占21.15%;冬季仅占1.92%。船蛸在东海海域的资源密度较低,仅为0.92~32 ind·h-1不等,且主要分布在1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海明  徐兆礼  陈佳杰  
为研究浙江近岸河口海域鱼类资源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2010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鱼山渔场台州湾海域底拖网游泳动物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鱼类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优势种、温度、盐度、水深等因素对鱼类资源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鱼类尾数密度和质量密度变化趋势一致,秋季鱼类质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远远高于春季;春季调查海域鱼类密度北部高于南部,秋季截然相反。回归分析显示,两季优势种对鱼类资源量变化均有密切关系,其中,龙头鱼对鱼类资源量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物种,两季均为第一优势种。调查海域底层温度与鱼类质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W=0.001,PN=0.009),水深与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样品中共鉴定出13种,其组成无明显季节变化。调查期间毛颚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6~45.70/m~3、2.00~70.04mg/m~3和0.18~1.99;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12.03/m~3、23.19mg/m~3、0.81和6.29/m~3、19.61mg/m~3、0.90。主要优势种为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小箭虫(Sagitta neglect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芳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以不同代际涉海类企业行动可调整性、政府监管以及系统参数动态变化为出发点,构建减排约束下我国近海海域环境规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策略稳定性和演化过程进行推演和证明,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海洋监管政策的关键要素进行梳理。同时采用2000~2010年我国海域倾废行政执法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最后针对我国近海海域环境规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