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77)
2023(3916)
2022(3270)
2021(3112)
2020(2639)
2019(5759)
2018(5935)
2017(10067)
2016(6183)
2015(7050)
2014(7431)
2013(7043)
2012(6663)
2011(6057)
2010(6071)
2009(5436)
2008(5253)
2007(4840)
2006(4231)
2005(3661)
作者
(22277)
(18747)
(18623)
(17580)
(11716)
(9102)
(8348)
(7378)
(7302)
(6788)
(6524)
(6397)
(6301)
(6298)
(6011)
(5824)
(5600)
(5546)
(5538)
(5243)
(5009)
(4947)
(4825)
(4328)
(4211)
(4187)
(4186)
(4067)
(4020)
(3971)
学科
(16648)
经济(16620)
管理(13029)
(10313)
(10174)
(7651)
企业(7651)
方法(6075)
(5981)
(5517)
中国(5516)
(5347)
数学(5045)
数学方法(4924)
(4503)
理论(4401)
农业(3691)
(3646)
银行(3591)
地方(3590)
(3572)
业经(3569)
(3509)
金融(3502)
(3494)
教育(3476)
环境(3197)
(3100)
生态(3006)
体制(2980)
机构
学院(86530)
大学(85205)
研究(38748)
科学(30329)
中国(27999)
(27917)
(24932)
管理(24290)
经济(24124)
(23202)
农业(22306)
研究所(21794)
(21224)
业大(20990)
理学(20149)
理学院(19735)
管理学(18887)
管理学院(18738)
中心(16457)
(15448)
(15129)
(15121)
(14907)
农业大学(14173)
技术(14107)
实验(13821)
北京(13587)
实验室(13250)
科学院(12681)
重点(12521)
基金
项目(63265)
科学(45655)
基金(42227)
(41946)
国家(41643)
研究(38735)
科学基金(31651)
(26065)
自然(24063)
自然科(23398)
自然科学(23386)
(23007)
自然科学基金(22906)
基金项目(22058)
社会(19608)
社会科(18254)
社会科学(18251)
资助(18021)
教育(17598)
科技(16066)
重点(15875)
计划(15867)
编号(15251)
(13701)
科研(12953)
专项(12624)
成果(12615)
课题(12460)
(12194)
(12075)
期刊
(29573)
经济(29573)
学报(28292)
(25358)
研究(21745)
中国(21730)
科学(21390)
大学(19588)
学学(18971)
农业(16986)
教育(11422)
(9771)
(9441)
业大(9186)
林业(8940)
管理(8883)
技术(7155)
(7072)
农业大学(6986)
(6324)
金融(6324)
科技(5919)
资源(5657)
自然(5431)
业经(5194)
中国农业(4794)
经济研究(4624)
财经(4315)
自然科(4272)
自然科学(4272)
共检索到134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平  张国军  吴晓云  齐建勋  
本测试结果表明 ,原产日本中部的栽培柿‘富有’(Diospyros kaki cv.Fuyou)的抗寒性为 (- 2 5±0 .7)℃ ,而原产于亚热带台湾的台东豆柿 (D.taitoensis)的抗寒性仅为 (- 18± 0 .6 )℃。试材枝内酚类物质总含量在 9~ 11月中旬上升至最大值 ,富有柿增加了 0 .7倍 ,台东豆柿增加了 0 .8倍。此后至 2月中旬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中旬以后迅速下降。 9~ 11月中旬富有柿枝内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上升了近 4倍 ,台东豆柿增加了近 1倍 ;此后至 2月中旬维持在较高水平 ,3月中旬以后迅速下降。 2树种枝条皮层中的酚类物质总含量分别为其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军  张利民  岳强  周凌云  黄耀  
采用水生植物、人工填料和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在秋冬季节对新沂河进行原位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降低前,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净化污染水体效果很好,对化学需氧量(CODMn)、总氮(TN)、铵态氮(NH+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最高可以分别达到50.2%、29.8%、49.3%和57.9%。在低温季节,其净化效果剧烈下降,对CODMn、TN、NH+4-N和TP的去除率最低分别只有7.4%、0.6%、1.5%和4.2%。在低温条件下,与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相比,INCB微生物技术可以更有效稳定地净化受污染的水体,对CODMn、TN、NH+4-N和TP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汪红  刘辉  袁红霞  王烨  李洪连  
研究了对黄萎病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棉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酚类物质 (主要为二元酚 )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感黄萎病棉花品种接种病原菌后 ,4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并于接种后 3~ 5d内出现峰值 ,峰值高低与抗性程度呈正相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雅静  石辉  刘雄飞  昝利  王玉涛  王会霞  王彦辉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可以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物。针对西安不同大气环境条件,研究了常见绿化植物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叶内总酚含量与空气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叶女贞的总酚含量变化为10.82-45.36 mg/g,小叶女贞为24.14-95.89 mg/g,物种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不同大气环境的采样点之间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大叶女贞中总酚含量与SO2浓度之间达到5%的负相关,其余污染因子与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植物暴露于自然复合污染的环境条件下,总酚含量的升高是对复合污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朔南  傅淑颖  胡正海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薛梦莹  李璐  张华峰  刘紫祺  
分离制备了不同季节绿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红叶小檗(B.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的类黄酮和生物碱,分析了3种小檗科植物不同季节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探讨了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季节变化的原因,研究了类黄酮、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和抑菌活性均随着季节的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绿叶小檗的类黄酮含量在夏季最高(6.277%),红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高。红叶小檗的生物碱含量在秋季最高(5.517%),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夏季最高。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对模式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红叶小檗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春季和冬季较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春季较小。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在春季最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小。3种小檗科植物中,红叶小檗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春季时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为5mg·mL-1。本研究为小檗科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庆  李维红  金艳梅  
为了探讨麻叶荨麻必需矿物元素的积累与季节变化,及其必需微量元素在土壤、家畜体内的盈缺状况,选择浑善达克沙地野生麻叶荨麻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季节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锰(Mn)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叶荨麻中矿物元素含量高,富含Ca、Mg、K、Fe;各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依次为K>Mg>Ca>Na,Fe>Mn>Zn>Cu;随着季节变迁,Ca、Mg、K、Fe、Zn、Cu、Mn含量呈降低趋势,Na则呈升高趋势。全年土-草-畜中铁含量充盈,但春季家畜大量采食可能会发生铁中毒;春夏季植物中的锌、锰量在正常范围内,锰可满足牛的需要,但秋冬季...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苏南  王小德  徐腾  章宬  王开利  邓磷曦  
为探讨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秋冬季叶色变化规律,研究落羽杉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不同生境条件下叶色转变时的生态生理变化,以落羽杉成龄植株为材料,于2012年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不同方位与不同生境条件下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秋冬转色期落羽杉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树冠背阴面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向阳面,向阳东面高于向阳西面;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11月5日之后显著升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与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间呈负相关;水生落羽杉叶绿素总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原海燕  张永侠  刘清泉  杨永恒  苗金  黄苏珍  
【目的】比较部分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及冬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方法】通过温室静态水培实验和人工湿地动态流水实验研究了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黄菖蒲(I.pseudacorus)、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ma)、鸢尾(I.tectorum)和蝴蝶花(I.japonica)6种鸢尾属观赏植物对夏季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以及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红籽鸢尾(I.foetidissi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衡  张波  金显仕  赵宪勇  
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5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 (Engraulisjaponicus)的调查资料 ,分析其脂肪含量与叉长、性别以及水分含量的关系。产卵前期 (5月)、产卵盛期 (6月 )和越冬期 (1月 )脂肪含量同叉长呈显著正相关 (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丽萍  鲁涤非  于志熙  武慧贞  
通过对古珊瑚朴叶营养元素不同季节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含量在生长季节中呈下降趋势,Ca、Mg含量呈递增趋势;N/P比值在生长初期较低,枝条迅速生长期较高,以后呈F降趋势,而P/K的比值季节变化与N/P却相反;K/Ca、K/Mg的比值随季节变化呈下降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古珊瑚叶分析的最适来样期,并对合理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聂玉晨  张波  赵宪勇  王新良  张吉昌  李显森  
为了有效提取营养功效和附加值均更高的磷虾油,对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2013年7-8月和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南乔治亚群岛和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海域采集的南极磷虾样品,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用无水乙醇、丙酮、石油醚、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6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作为提取试剂,对南极磷虾体内的脂肪进行提取,并确定最佳萃取溶剂。同时对南极磷虾脂肪、蛋白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与体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无水乙醇为南极磷虾脂肪提取的最佳溶剂。南乔治亚群岛海域7-8月南极磷虾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干重)分别为(22.03±0.51)%和(64.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俊妮  张传松  石晓勇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10月对北黄海海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的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黄海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为0.050mg/L,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季石油烃平均浓度最高(0.099mg/L),符合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0.022mg/L)和秋季(0.027mg/L)较低,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冬季居中(0.051mg/L),略超过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从调查海区石油烃平面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在渤海海峡附近、港口附近及北黄海东部靠近朝鲜的海区(包括鸭绿江口附近),长山群岛附近海域为相对低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继光  徐汉虹  周利娟  杨晓云  张庭英  
用索氏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从菲律宾和坦桑尼亚引种的非洲山毛豆紫花和白花品种叶片中的鱼藤酮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非洲山毛豆中鱼藤酮的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紫花品种叶片干粉中鱼藤酮含量在8月份和11月份最高,为0.46%;5月份最低,为0.14%。白花品种叶片干粉中鱼藤酮含量在10月份最高,为0.31%;6月份的含量很低,只有0.08%,而在4月份和5月份,白花品种叶片提取物中检测不到鱼藤酮。另外,比较了不同地区种植的非洲山毛豆品种中的鱼藤酮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建  魏刚  高成德  刘昌迎  马连宝  
为了揭示银杏种子生长发育对矿物质养分的需求规律,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银杏种子中N、P、K、Ca、Mg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银杏种子中N、P、K、Ca、Mg元素的含量随时间呈从高到低的规律性变化,但不同元素间变化的幅度不同,整个生长季中4月底至5月下旬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银杏种子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各有其特点。同一时期正常发育种子和脱落种子中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成熟种子中8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为N10.4g/kg,P1.3g/kg,K14.9g/kg,Ca1.3g/kg,Mg0.9g/kg,Mn3.2mg/kg,Zn27.6mg/kg,Fe10.0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