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6)
2023(9447)
2022(8610)
2021(8227)
2020(6950)
2019(16092)
2018(16070)
2017(31043)
2016(17241)
2015(19387)
2014(19380)
2013(19205)
2012(17534)
2011(15717)
2010(15443)
2009(14041)
2008(13349)
2007(11405)
2006(9929)
2005(8346)
作者
(51413)
(42471)
(42291)
(40066)
(27267)
(20575)
(19148)
(16817)
(16126)
(15014)
(14841)
(14096)
(13666)
(13336)
(13106)
(13023)
(12892)
(12765)
(12313)
(12141)
(10809)
(10517)
(10349)
(9583)
(9575)
(9573)
(9477)
(9344)
(8548)
(8491)
学科
(63966)
经济(63900)
管理(46132)
(42853)
(35751)
企业(35751)
方法(31902)
数学(26843)
数学方法(26541)
(17349)
(16716)
中国(14921)
(14424)
业经(14369)
地方(13235)
理论(11871)
农业(11514)
(10984)
环境(10789)
(10776)
贸易(10772)
(10437)
技术(9951)
(9618)
(9519)
财务(9462)
财务管理(9448)
(8964)
教育(8891)
企业财务(8881)
机构
大学(241410)
学院(240815)
管理(95866)
(85003)
理学(83841)
经济(82963)
理学院(82772)
管理学(81238)
研究(81201)
管理学院(80819)
中国(57845)
科学(56433)
(51916)
(43055)
(42310)
业大(40018)
研究所(39289)
(37369)
中心(35720)
农业(34200)
(33813)
(33366)
师范(32940)
北京(32718)
财经(30982)
(30054)
(28171)
(28078)
师范大学(26811)
技术(26781)
基金
项目(173973)
科学(134593)
基金(124744)
研究(122553)
(110630)
国家(109735)
科学基金(92906)
社会(73631)
社会科(69593)
社会科学(69575)
(68884)
基金项目(68036)
自然(63827)
自然科(62254)
自然科学(62234)
自然科学基金(61092)
(58543)
教育(55141)
资助(52021)
编号(49987)
成果(39414)
重点(39010)
(37093)
(36872)
(35732)
课题(34168)
科研(34077)
计划(33674)
创新(33313)
大学(31468)
期刊
(90879)
经济(90879)
研究(64683)
学报(44620)
科学(40141)
中国(40052)
(38352)
管理(32814)
大学(32164)
学学(30501)
农业(27562)
(25878)
教育(24876)
技术(19093)
业经(15866)
(15737)
金融(15737)
财经(13778)
经济研究(13613)
图书(13578)
(13556)
科技(12905)
资源(12553)
理论(12259)
业大(11995)
(11851)
问题(11812)
实践(11614)
(11614)
(11514)
共检索到332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迟爽  刘海军  刘冉  赵振军  马家好  崔龙波  
通过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6项理化指标和8类细菌数量,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周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底泥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趋势相同,变化范围分别为(7.15±0.40)~(7.80±0.21)和(42.8±85.5)~(-351.0±61.5)mV。硫化物的变化趋势与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反,其含量变化范围为(47.66±47.01)~(496.12±418.57)μg/g(干重)。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57.42±103.40)~(865.83±187.85)、(166.83±17.12)~(241.32±27.21)μg/g和0.27%±0.0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妍  骆肇荛  
高产池塘养殖鱼细菌污染的季节变化陶妍,骆肇荛(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养殖鱼类,高产池塘,细菌污染,鲜度,季节变化STUDIESONSEASONALVARIATIONINBACTERIALCONTAMINATIONOFFISHCULTURE...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逸斐  韦梦  裘琼芬  蒋霞敏  王春琳  
结合基于细菌16S r RNA基因的T-RFLP技术与克隆测序技术,对象山港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下改良塘M1(塘底铺网四周铺砂)以及传统塘M2(土塘)水体不同季节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1、M2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纲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组成。养殖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随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养殖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方向不同。M1养殖塘水体由放线菌门主导的群落结构向蓝藻菌门以及变形菌门主导的群落结构发展,M2养殖水体由蓝藻菌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学梅  朱永久  李昊成  姚建伟  李飞  杨德国  
以高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隔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期间(2013年4月—10月)池塘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温度、p H、DO和总氮指标在养殖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uncan's多重比较显示,温度在6—8月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总氮在7—9月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氮和亚硝态氮在8—10月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池塘浮游生物的变化表现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物种数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占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晓津  吴成业  阎希柱  吴景宏  简艺明  黄萍萍  陈银辉  林金泰  
2007~2008年在莆田后海围垦区进行菲律宾蛤仔反季节高滩位高效生态养殖,收获的菲律宾蛤仔平均规格115粒/kg,平均产量6247.5kg/hm2,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效益28%。藻类池与养殖池浮游植物有34种,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sigmoides、利马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新月拟菱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中肋骨条藻在不同的月份中均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不同月份各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为(0.02~190)×104c...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小丽  梁旭方  李卫芬  何珊  安皓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璠  江敏  吴昊  唐燕  习文双  叶军强  于忠利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周边水体的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的养殖池塘和外河道进行了采样检测,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养殖池塘及外河道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池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共检测出了7门67属(绿藻门属数占51%),其中优势属有5门28属,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为最常见优势属(F=1.0);总平均密度为1.09×10~(7)ind/L,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7%、30%和11%;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呈极显著正相关。外河道在整个采样周期内共检出7门56属(绿藻门属数占46%),其中优势属有6门26属,隐藻属和小环藻属为主要优势属;总平均密度为1.18×10~(5)ind/L,其中隐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6%、27%和13%;外河道的浮游植物结构主要受菌落总数和轮虫的影响。相较于外河道,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大且属类多,并在9-10月大量爆发微囊藻属,对对虾养殖造成了威胁,因此应密切关注总氮、总磷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干预下的对虾养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存在结构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文志  吴霆  王家军  王柳富  张莹莹  
浮游动物常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示生物,但多集中于湖泊和水库等大型自然水体中。基于放养密度和搭配水生植物不同,中华鳖有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水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鳖-单养、鳖-莲、鳖-生态和鳖-菱4种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指标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了解不同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DO、NH_4~+-N、NO_2~--N、TN、TP、COD、Chl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显著高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SD显著低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P0.05),哲水蚤丰度和TLI呈正相关(P>0.05),剑水蚤和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TLI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华鳖池塘养殖模式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而且可以为渔业生产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陶玲  李晓丽  朱建强  李谷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优势浮游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组成相同,均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优势门类的相对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秀兰  张宇  刘相全  王育红  宋向军  王爱敏  刘刚  杨建敏  
研究了采用蓝网、白纱、绿纱、编布、瓦片、石头制成的各种人工参礁对刺参池塘生态系统中底栖藻类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底层溶氧和营养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较深的蓝网与绿纱附着底栖藻类的生物量较大;水深小于150cm时附着生物量较大;小型底栖藻类在编布、瓦片上的生物量较大;大型底栖硅藻在蓝网、绿纱、白纱等有孔网片上的生物量较大。NO3--N远远大于NH4+-N并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极小;而底层NH4+-N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7176;PO43--P与底栖藻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介于二者之间。人工参礁的材料、设置方式与水深是刺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条件,并具有显著的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卓佳  郭志勋  张汉华  杨小立  杨莺莺  陈康德  贾晓平  
本研究通过对斑节对虾养殖系统中的异养细菌、浮游微藻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发现浮游微藻和异养细菌的总量都表现为养殖后期高于养殖前期,其中浮游微藻增加了2个数量级,异养细菌增加了1个数量级,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对池塘菌群和藻群的变动有明显的影响。施放有益芽孢杆菌群的池塘,异养细菌总数略低,弧菌数量维持在10~3 CFU/mL以下,浮游微藻平稳增长,蓝藻占20%以下;对照池异养细菌的总数略高,弧菌数量达到 10~4CFU/mL,浮游微藻数量波动,养殖后期蓝藻占60%,为绝对优势种群。表明有益芽孢杆菌群有促进浮游微藻平稳繁殖的作用,但对浮游蓝藻和弧菌的繁殖起抑制作用,浮游蓝藻与弧菌之间具有一定的繁殖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周涛  
通过155 d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实验设3个处理:施鸭粪、施化肥、兼施鸭粪和化肥。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放养量分别为每围隔20、15、5、5和5个。结果发现,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2.1~6.0)×108个/L。不同施肥方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叶绿素a(Chl.a)、生物量以及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围隔浮游植物群落的理化因子为TN、NH3-N和DO。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施肥方法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难以从浮游植物角度解释兼施鸭粪和化肥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爱民  万成炎  吴晓辉  朱永祥  王建民  陆仁海  崔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