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1)
2023(11051)
2022(9819)
2021(9315)
2020(7742)
2019(17946)
2018(17913)
2017(34527)
2016(18997)
2015(21041)
2014(21086)
2013(20903)
2012(18937)
2011(17027)
2010(16783)
2009(15184)
2008(14664)
2007(12678)
2006(10823)
2005(9364)
作者
(55268)
(45700)
(45248)
(43432)
(29109)
(22104)
(20574)
(18022)
(17412)
(16255)
(15782)
(15458)
(14567)
(14384)
(14121)
(14064)
(13783)
(13569)
(13048)
(12993)
(11462)
(11123)
(10974)
(10324)
(10259)
(10200)
(10109)
(9994)
(9277)
(9112)
学科
(71731)
经济(71654)
管理(54444)
(50819)
(42854)
企业(42854)
方法(35301)
数学(30293)
数学方法(29936)
(18933)
(18783)
中国(17655)
(17595)
业经(16228)
地方(15047)
环境(14826)
(13033)
理论(12984)
农业(12763)
(12471)
贸易(12462)
(12106)
(12033)
技术(11971)
(11718)
(11668)
财务(11609)
财务管理(11591)
企业财务(11050)
(10340)
机构
大学(265574)
学院(264076)
管理(107193)
(99119)
经济(96866)
理学(93976)
理学院(92878)
管理学(91179)
管理学院(90717)
研究(88234)
中国(62899)
科学(58578)
(56801)
(44543)
(44507)
(44077)
业大(42728)
研究所(41307)
中心(39345)
(36974)
财经(36303)
北京(35676)
(35386)
师范(35041)
农业(34895)
(33131)
(32731)
(30472)
经济学(28738)
师范大学(28486)
基金
项目(191048)
科学(149556)
基金(138447)
研究(136868)
(121894)
国家(120922)
科学基金(103382)
社会(84521)
社会科(80036)
社会科学(80014)
(74958)
基金项目(74657)
自然(69415)
自然科(67725)
自然科学(67708)
自然科学基金(66479)
(63461)
教育(61939)
资助(56818)
编号(55181)
成果(43884)
重点(42724)
(41325)
(40242)
(39475)
课题(37714)
科研(37002)
创新(36740)
计划(35379)
大学(34973)
期刊
(104271)
经济(104271)
研究(73644)
学报(46191)
中国(45519)
科学(42066)
(39394)
管理(37642)
大学(34085)
学学(32220)
(31713)
教育(28639)
农业(27960)
技术(21390)
(18979)
金融(18979)
业经(17661)
财经(16753)
经济研究(16053)
(14520)
科技(14268)
图书(14216)
(14139)
问题(13609)
资源(13185)
理论(13146)
(12704)
林业(12571)
实践(12316)
(12316)
共检索到366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晓储  黄利斌  周玉山  李锡鹏  顾炳贤  王生华  
在江苏苏北平原、苏南低山丘陵和浙江富阳低山丘陵引种珍稀树种秃杉,幼龄阶段的结果表明:秃杉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5~700m的海拔、pH值4.9~6.0的酸性土和pH值8~8.8的碱性(脱盐)土。秃杉在幼龄期较耐荫庇,怕高温日灼。幼苗易发生冻害和溃疡性苗枯病害。苗木抗寒性和抗病性随年龄增大而增强。一般2年生时无冻害,3年生以后无病害发生。4~5年生幼林的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已达到或超过原产地;生长多优于同龄杉木,并且有明显的抗雪(压、折)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引种潜力和发掘利用前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慈英  
70年代末,舟山海岛引入秃杉。15a来,秃杉生长迅速,其生长量超过杉木。迄今尚未发现病虫危害,抗风、抗病虫害、抗盐碱等性能均比杉木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舟山海岛引种是成功的,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适宜在舟山海岛推广的优良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建新  王明怀  殷祚云  林军  陈木发  梁胜耀  
198 1年以来在广东 12个点开展了秃杉引种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秃杉在我省显示了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引种潜力 ,在粤北地区其生长量从幼林起高于速生树种杉木 ,在全省范围内 7a以前略低于杉木。秃杉生长状况受土壤质地和小地形影响 ,在海拔 5 0 0m以上的山地比杉木更适生。用 12个造林点和 10个环境因子材料建立了秃杉生长数量模型。根据栽培区气候因子与秃杉生长表现 ,可将秃杉造林区划分为 :Ⅰ区 :粤北区 ,Ⅱ区 :粤东北区 ,Ⅲ区 :粤西沿海丘陵区 ,Ⅳ区 :粤东、粤中丘陵区 ,其中 ,Ⅰ、Ⅱ区为秃杉适宜引种栽培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敏国  杨倩  杨梅  杨惠敏  
全球气候变化和食物安全问题给世界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开发新作物资源有助于解决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食物安全问题。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除了籽实营养价值高而全面之外,植株其它部分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藜麦还具有耐贫瘠、耐旱、耐盐碱和耐霜冻等特性,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具备了成为新的作物和牧草的潜力。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藜麦研究的相关文献,介绍了藜麦作为饲草使用的潜力,总结了其在干旱、贫瘠、盐碱土壤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机制,以及其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特性,最后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斌  卢万鹏  唐光卫  吴显军  廖倩苑  李远航  舒凡  刘俊  
采用时空互换法,于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选取不同林龄(9、14、20 a)的秃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年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8、14、20 a秃杉人工林表层土壤(0 20 cm)土壤密度分别为0.978、0.914、0.890 g·cm-3,总孔隙度分别为63.10%、65.53%、66.40%,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4.55%、71.70%、74.58%。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各化学和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不尽相同,但林分年龄到20年生时,多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都有所升高,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提高。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大勇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何大勇教授的专著《云南秃杉文化——民族生态史的一个视点》,2018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的环境人类学著作。秃杉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由于遭遇第四纪冰川气候的灾难,在绝大多数地区已经绝灭,只有少数树种在"避难所"中保存下来。滇西以高黎贡山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黄寿先  招礼军  陈玉萍  荣薏  罗柳娟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斌  黄恒川  黄承标  黄海仲  吴庆标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以N,Ca或K最高,其次是P,Mg最低。8、14和28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574.79、833.21和1 214.11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占92.87%、86.74%和85.88%,林下植被层依次占2.02%、2.99%和4.62%,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5.11%、10.27%和9.50%;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Mg最少;秃杉人工林不同组分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化琴  张长海  蔡静  张映  李彦勇  
1990年引人11个种源的银合欢,在南亚热带云南景东育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银合欢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其中勐腊、元谋、元江种源生长较好,东爪硅K×1、K×3C显示了抗逆性强的杂交优势,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推广栽培银合欢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银叶树的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的N、P、K吸收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提高,银叶树对Pb、Cd、Cu的吸收量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T_3处理银叶树的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的适应性较高,但高浓度重金属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目的]探究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的影响,探究银叶树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结果]结果显示,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下银叶树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下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N、P、K吸收量未受显著影响。随着重金属浓度增加,银叶树对Pb、Cd、Cu吸收累积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银叶树在T_3处理下其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综上,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生长适应性较好,但过高重金属浓度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因此,本研究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备选树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日施  黄振格  何斌  谢敏洋  周刚  韦明宝  
【目的】研究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秃杉人工林尤其是大径级用材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结果】(1)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9、17、25、37年生的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6.77、157.06、200.82、304.88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35.84、90.10、126.16、212.71 t/hm~2,树枝生物量分别为16.35、28.68、30.60、30.01 t/hm~2,树根生物量分别为11.26、21.22、24.16、39.92t/hm~2,树叶生物量分别为9.95、10.32、11.72、9.88 t/hm~2,干皮生物量分别为3.38、6.74、8.17、12.36 t/hm~2。(2)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1.54、3.38、5.15、5.80 t/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分别占59.09%、69.53%、73.26%、73.45%,草本层占40.91%、30.47%、26.74%、26.55%。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2.23、4.73、7.04、10.67 t/hm~2,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3)各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净生产力依次为8.53、9.24、8.03、8.24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组成比例(46.66%~69.78%)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和树枝的组成比例(3.28%~4.46%和9.83%~21.34%)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1)秃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积累,其中干材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波动较小。(2)与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相比,秃杉人工林具有速生期长和衰退晚的优点,生物生产力较高。研究结果为桂西北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烈保  孙本信  
为探讨草地早熟禾新品种在中国北方的适应性 ,研究了草地早熟禾在沈阳 (寒冷潮湿带 )的引种适应性 ,主要观察其生长性能、生物学特性、草坪形成特点及抗性反应 ,并分别对草坪密度、质地、抗热性、抗病性、绿度、绿期、综合表现进行打分评定 .结果表明 ,草地早熟禾能够适应沈阳地区的土壤气候 ,因其表现优良 ,已成为沈阳地区主要应用草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本信  韩烈保  
该文研究了高羊茅在沈阳 (寒冷潮湿带 )的引种适应性 ,主要观察其生长性能、生物学特性、草坪形成特点及抗性反应 ,并分别对草坪密度、质地、抗热性、抗病性、绿度、绿期、综合表现进行打分评定 .结果表明 ,19个参试品种均适应沈阳地区的土壤气候 .高羊茅抗性强 ,管理粗放 ,是北方地区有推广价值的草种之一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维宝  韩烈保  尹淑霞  
该文根据 3a多的试验 ,分析了多年生黑麦草的生长特征、持续性、越冬越夏性及抗性等 .结果表明 ,多年生黑麦草在一般管理条件下能良好地适应北京地区土壤气候条件 ,是北京地区建植优良草坪所需要的主要品种之一 .此外 ,黑麦草品种间的差异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