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9)
- 2023(10147)
- 2022(9184)
- 2021(8786)
- 2020(7484)
- 2019(17556)
- 2018(17549)
- 2017(34604)
- 2016(18905)
- 2015(21217)
- 2014(21256)
- 2013(21075)
- 2012(19241)
- 2011(17072)
- 2010(17087)
- 2009(15480)
- 2008(15084)
- 2007(13186)
- 2006(11595)
- 2005(10301)
- 学科
- 济(69800)
- 经济(69703)
- 管理(58346)
- 业(56125)
- 企(47352)
- 企业(47352)
- 方法(33038)
- 数学(28354)
- 数学方法(27953)
- 农(21759)
- 财(21336)
- 中国(17882)
- 业经(16272)
- 制(15495)
- 学(15448)
- 贸(15400)
- 贸易(15395)
- 易(15016)
- 务(14920)
- 财务(14854)
- 财务管理(14825)
- 企业财务(14075)
- 地方(13964)
- 银(13313)
- 银行(13280)
- 农业(12864)
- 行(12602)
- 理论(12344)
- 融(12114)
- 金融(12113)
- 机构
- 大学(261054)
- 学院(260168)
- 管理(107501)
- 济(99862)
- 经济(97489)
- 理学(92788)
- 理学院(91825)
- 管理学(90305)
- 管理学院(89855)
- 研究(82518)
- 中国(64448)
- 京(55719)
- 科学(51676)
- 财(47211)
- 所(41626)
- 农(39961)
- 中心(38624)
- 业大(38600)
- 财经(37839)
- 研究所(37501)
- 江(37317)
- 北京(35757)
- 经(34331)
- 范(33806)
- 师范(33538)
- 农业(31180)
- 州(31163)
- 院(30062)
- 财经大学(28204)
- 经济学(28161)
- 基金
- 项目(177234)
- 科学(138531)
- 研究(131514)
- 基金(127867)
- 家(110171)
- 国家(109221)
- 科学基金(94122)
- 社会(80364)
- 社会科(76034)
- 社会科学(76009)
- 省(69083)
- 基金项目(68844)
- 自然(62275)
- 自然科(60798)
- 自然科学(60788)
- 自然科学基金(59678)
- 教育(59498)
- 划(57823)
- 编号(55061)
- 资助(53135)
- 成果(44897)
- 部(38910)
- 重点(38747)
- 课题(36822)
- 发(36749)
- 创(36618)
- 项目编号(34449)
- 创新(34017)
- 科研(33943)
- 教育部(33407)
- 期刊
- 济(109846)
- 经济(109846)
- 研究(77450)
- 中国(45908)
- 学报(39332)
- 管理(38594)
- 农(36854)
- 科学(36193)
- 财(36042)
- 大学(29747)
- 教育(28439)
- 学学(27814)
- 农业(25886)
- 融(25809)
- 金融(25809)
- 技术(21531)
- 业经(19146)
- 财经(17925)
- 经济研究(16338)
- 图书(15251)
- 经(15009)
- 理论(14874)
- 问题(14743)
- 实践(13850)
- 践(13850)
- 业(12808)
- 科技(12514)
- 技术经济(12255)
- 现代(11825)
- 商业(11195)
共检索到379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颖健
本文是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私募资管产品的募集规则为研究对象,分析合格投资者、非公开方式和投资者适当性三个制度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平衡投资者保护和融资效率的视角出发,提出三者之间的协调方案。本文的研究揭示,合格投资者、非公开方式和投资者适当性三个制度的核心都是考察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投资能力,但是三者具备不同的制度功能和制度理念,从不同侧面独立发挥着保护私募投资者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制度的并存给私募资管产品带来高昂的合规成本以及对融资效率的阻碍,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并完善私募资管产品的募集规则,在三个制度之间进行协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颖健
高收益债采用非公开方式发行,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公开发行证券,其发行和交易已经具备了某些公开发行证券的特点。因此我国高收益债的监管制度安排必须做出一个超越私募和公募界限的制度设计。其内容包括:对高收益债准入监管发行采用注册制加部分的实质审核;高收益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高收益债转让后持有人数超过200人后的公开发行豁免制度;具有较高透明交易机制的场外交易系统;以债券契约、强制性信息披露和债券受托管理制度为内容的多维度的债权人保护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炜
近年来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年代较短,因此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是我国证券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重点探讨私募基金的具体法律制度构建问题。
关键词:
私募基金 法律制度构建 风险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斌彬
随着民间财富的迅速增加,私募基金在我国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至今其仍处于灰色地带,法律地位尚不明确。考察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已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我国不仅应顺势而为,及早承认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而且在今后立法上应着眼于投资者人数与资格、发行方式、管理人与发起人条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范,使之在法律监管的框架下健康发展。
关键词:
私募基金 法律监管 合法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艳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自律监管机构,从诸多解释方法可知,协会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权存在瑕疵。协会拟根据"宽进严管"、差异化监管、穿透性监管等原则确立"7+2"自律监管规则体系。事前自律以注册制为核心,法律意见书制度的引进将管理人和协会之间的博弈转化为管理人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博弈。事中自律以私募基金募集运作规范化、投资者保护为出发点,然而需注意,各项保护制度的制定应以投资者受保护需求为基准,切勿颠倒"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原则为投资者提供过度保护。事后自律以追责为核心,通过设置高密度、多层次的制裁措施达到有效、适当且具有威慑力的自律效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艳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自律监管机构,从诸多解释方法可知,协会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权存在瑕疵。协会拟根据"宽进严管"、差异化监管、穿透性监管等原则确立"7+2"自律监管规则体系。事前自律以注册制为核心,法律意见书制度的引进将管理人和协会之间的博弈转化为管理人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博弈。事中自律以私募基金募集运作规范化、投资者保护为出发点,然而需注意,各项保护制度的制定应以投资者受保护需求为基准,切勿颠倒"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原则为投资者提供过度保护。事后自律以追责为核心,通过设置高密度、多层次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瑞彬 孙锦华
历史的经验与市场的现状表明,把定向募集公司的股份流通纳入到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中,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定向募集公司的股份流通问题,是一个比较现实和理想的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颖欣 李晓文
私募与非法集资的界定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私募基金对投资人主体资格、资产情况、风险承受力等方面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对于投资的对象,私募的要求也较为严苛;而非法集资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并且对投资者的资格没有任何要求与限制。在2014年中国证监会通过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投资者"的资格有详细的规范。投资人不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明 杨柏国
"阳光私募"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兴盛,各路资金、投资顾问和投资者纷纷涌入阳光私募市场,但随之暴露出我国阳光私募基金市场混乱、投资者保护不足、监管不统一等问题。本文根据中国私募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的有关做法,提出监管部门要明确监管思路、改善监管体系,尽快完善私募证券投资者资格和销售推广方式等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 私募基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栩栩
金融界的动力始终先于法律,而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法规范的回应与确认,这就需要法律学者结合现行法规范框架,对私募基金份额质押问题作法解释论的分解与整合,检讨司法实践中的偏颇观点,汲取有益经验,从而对其上位的"新型权利质押"做统一的司法适用指引,最终提供一个较为体系的法律风险防范方案。
关键词:
私募基金 权利质押 担保物权 风险控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娟
金融领域的穿透监管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经验时,将1940年投资基金法3(c)(1)(A)条解释为"穿透监管(look through)"条款。2016~2017年间,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穿透监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一行三会的政策文件中,其涵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针对资管产品,特别是非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娟
金融领域的穿透监管是一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经验时,将1940年投资基金法3(c)(1)(A)条解释为"穿透监管(look through)"条款。20162017年间,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穿透监管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一行三会的政策文件中,其涵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针对资管产品,特别是非
关键词:
一行三会 监管架构 金融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道云
《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私募基金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本文分析我国私募基金规制立法的利弊,建议我国对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的运作作出必要规范,出台"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细则"或制定专门的"非公开募集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拓展私募基金参与期货市场的范围并加强对其参与期货市场的监管,适当调低专门从事非公开募集基金管理业务的基金管理人从事公开募集基金管理业务的进入门槛,通过行政和法律措施促使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成为我国私募基金主流发展方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燕艳
在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2010年7月,Dodd法案正式出台,限缩了私募基金原有豁免空间,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监管动因,将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投资顾问纳入SEC注册监管,以资产管理规模(AUM)为主要标准,重新界定了联邦与各州的监管权限。同时,围绕ADV表和PF表对于私募基金投资顾问展开注册监管,创设了新的豁免规则,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基础条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对标国际成熟市场,厘清SEC对于私募基金注册监管的逻辑,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监管动因 监管界分 监管规定 完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