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3)
- 2023(12080)
- 2022(10444)
- 2021(10055)
- 2020(8591)
- 2019(20276)
- 2018(20310)
- 2017(40556)
- 2016(21860)
- 2015(24656)
- 2014(24773)
- 2013(24224)
- 2012(21936)
- 2011(19561)
- 2010(19636)
- 2009(18117)
- 2008(17825)
- 2007(15580)
- 2006(13564)
- 2005(11988)
- 学科
- 济(88492)
- 经济(88388)
- 管理(68271)
- 业(67755)
- 企(60117)
- 企业(60117)
- 方法(47049)
- 数学(41529)
- 数学方法(40839)
- 财(27014)
- 务(20291)
- 财务(20217)
- 财务管理(20191)
- 农(20090)
- 企业财务(19380)
- 中国(19275)
- 业经(18714)
- 学(17665)
- 制(15746)
- 理论(15617)
- 地方(15204)
- 贸(14193)
- 贸易(14185)
- 易(13775)
- 和(13758)
- 技术(13752)
- 农业(13531)
- 划(12117)
- 环境(12108)
- 融(11781)
- 机构
- 大学(311482)
- 学院(308689)
- 管理(129072)
- 济(120430)
- 经济(117863)
- 理学(112969)
- 理学院(111842)
- 管理学(109746)
- 管理学院(109201)
- 研究(94628)
- 中国(70599)
- 京(65411)
- 科学(58288)
- 财(57052)
- 所(46745)
- 财经(46665)
- 业大(44687)
- 农(43496)
- 中心(42935)
- 经(42459)
- 研究所(42434)
- 江(42374)
- 北京(41521)
- 范(38411)
- 师范(38054)
- 州(35340)
- 财经大学(35161)
- 经济学(34996)
- 商学(34498)
- 院(34469)
- 基金
- 项目(211859)
- 科学(167044)
- 基金(154981)
- 研究(153922)
- 家(133891)
- 国家(132805)
- 科学基金(115835)
- 社会(95736)
- 社会科(90866)
- 社会科学(90838)
- 基金项目(82671)
- 省(81648)
- 自然(77751)
- 自然科(76021)
- 自然科学(76006)
- 自然科学基金(74624)
- 教育(71802)
- 划(68924)
- 资助(65936)
- 编号(63240)
- 成果(50767)
- 部(47172)
- 重点(46409)
- 创(43890)
- 发(42592)
- 课题(42195)
- 教育部(40955)
- 科研(40826)
- 创新(40808)
- 大学(40248)
- 期刊
- 济(125587)
- 经济(125587)
- 研究(87549)
- 中国(50908)
- 管理(47556)
- 学报(46185)
- 财(45243)
- 科学(42701)
- 农(38267)
- 大学(35581)
- 学学(33549)
- 教育(32521)
- 技术(27354)
- 农业(26978)
- 融(25519)
- 金融(25519)
- 财经(22453)
- 业经(20298)
- 经济研究(19885)
- 经(18856)
- 问题(16126)
- 图书(15817)
- 理论(15530)
- 技术经济(15522)
- 统计(14702)
- 科技(14387)
- 财会(14307)
- 实践(14302)
- 践(14302)
- 业(14042)
共检索到434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继忠
2007年6月,随着黑石集团有限合伙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考虑IPO计划。在已上市的私募股权投资中,我们认为上市的模式主要分为黑石投资、欧洲3i集团和KKR模式。本文通过三种模式在公司治理、最终管理者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以及上市主体股价的波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来挖掘不同上市模式对外部投资者的影响。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上市模式 创业投资公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子尧 边维刚 李迎莹
私募股权已成为国际投融资市场上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其中,以杠杆收购为特征的非风投私募股权投资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其以成熟企业为投资目标,着力于改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为公司治理实践带来了一种创新模式。本文对股份制公司产生以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阐释了私募股权的运作方式、融资结构、收益分配等合约安排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私募股权机构积极投资者治理角色的产生机理及对被投资企业治理模式的创新性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杰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PE)在我国发展迅猛,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多是外资PE,本土PE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个关口,对我国PE行业的适度监管会推动其沿着规范的轨道快速、健康地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PE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PE监管的"法律框架约束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模式。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 监管 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郅凯
本文以2014~2015年新上市的195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10~2012年内PE机构所合作承销商的平均声誉来衡量PE声誉,考察PE声誉如何影响IPO抑价。研究发现:PE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PE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二者之间存在正负反馈效应。此外,文章还实证检验了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承销商声誉越高IPO抑价越大,承销商声誉的认证职能未能在我国资本市场得到验证。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承销商声誉 IPO抑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郅凯
本文以20142015年新上市的195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102012年内PE机构所合作承销商的平均声誉来衡量PE声誉,考察PE声誉如何影响IPO抑价。研究发现:PE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PE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二者之间存在正负反馈效应。此外,文章还实证检验了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承销商声誉越高IPO抑价越大,承销商声誉的认证职能未能在我国资本市场得到验证。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承销商声誉 IPO抑价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永明 潘攀 邓超
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经常发生公司在IPO成功上市后业绩“变脸”的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认证/监督理论认为,私募股权投资的进入能够显著提升被投资公司的治理水平,抑制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提升被投资公司绩效。而逐名假设认为,为快速收回资本、建立声誉,私募股权投资会推动不成熟的公司急于上市,造成被投资公司在IPO上市后业绩下滑。因此,探索私募股权投资究竟对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如何抑制私募股权投资的投机行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认证/监督和逐名假说两种竞争性理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跃华 曾令华
美国PE业监管模式是法律约束下的自律模式,主要特征是注册豁免。英国PE的监管模式以行业自律为主,法律监管为辅。日本PE的监管模式以政府监管为主;政府设立证券局集中行使监管权,仅允许构建信托方式的组织形式.对投资资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规范。PE运作的失败不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事后处理成本较低,所以PE业较适合于行业自律监管。我国应建立起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要建立健全PE的法律体系;明确确定PE的监管主体,可将PE纳入证监会统筹管理;明确廓清PE的监管客体;支持设立PE的行业协会。
关键词:
PE 监管模式 自律监管 政府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方志国 吴逸凡
私募股权投资并购退出是当前国内逐渐兴起的新趋势,既符合市场经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集中整合阶段的客观需求,又具有优化产业结构的时代使命。但并购退出在国内总体还处于萌芽阶段,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还受到不少限制,本文尝试探索符合国内并购退出的几种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并购退出的初步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并购退出 私募股权 并购基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彤 杨迁 袁丽丽
近十几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引起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阐释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义及特征,接着对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启示。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内涵 国际经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浩荣
根据狭义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是指内部治理结构,其是一种股东主义的制度安排。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依法具有层级制衡关系,这种制衡关系中股权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决定了整个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构成和运作。同时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股权结构对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煜晖 刘芳
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对企业及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2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声誉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由于低声誉私募股权投资的存在,导致了整体上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绩效的微弱负面影响。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创业板 上市公司 绩效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余楠 费一文
为了研究私募股权资本对目标公司发行抑价的影响,本文对2000年至2010年11月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市的公司样本(包括有和无PE/VC背景的公司样本),采用配对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行业优先、规模优先和时间优先的配对基础上,国外研究提出的风险投资的认证假说和逐名动机假说在我国不明显;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实力强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好的发挥了认证作用,有效降低被投资企业的发行抑价。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抑价 认证假说 逐名动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攀 许志勇 粟立钟
本文研究在私募市场快速发展、大量热钱涌入背景下,从私募股权投资促进还是抑制现金股利分配视角,检验私募股权投资是否还是"积极投资者"。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抑制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说明私募股权投资不再是"积极投资者"。从已有文献普遍关注的投资者保护和股权集中度来看,在投资者保护较弱、股权集中度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中私募股权投资更能抑制现金股利分配,进一步支持了研究结论。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私募股权投资还可能将留下来的现金流用于过度投资和增加代理成本,以谋取其自身私利。本文的结论对于完善现金股利政策、深入认识当前私募股权投资作用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积极投资者 现金股利分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建和 陈磊 阮伟东
2016年年底,我国私募基金规模首度超过公募基金规模;2017年1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规模超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正是如此,研究PE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效应成为一大热点。本文以2009~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PE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存在私募股权机构投资的企业、有外资股东背景的私募参与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且股利支付水平更高;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规模越大,投资持有期越长,则所投资公司更倾向于支付股利,支付率也更高;私募股权机构联合投资的公司也更倾向支付现金股利,且股利支付率更高。本文认为引进境外投资者,加强私募股权机构间相互合作,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群
企业的融资结构表明企业资金来源,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选择以成长型企业的融资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PE股权投资对于成长型企业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PE投资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和公司绩效,PE的股权投资行为带来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成长型公司 公司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