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7)
- 2023(15932)
- 2022(13240)
- 2021(12384)
- 2020(10644)
- 2019(24073)
- 2018(23784)
- 2017(46103)
- 2016(24411)
- 2015(26597)
- 2014(26135)
- 2013(25707)
- 2012(23246)
- 2011(20251)
- 2010(20446)
- 2009(18999)
- 2008(18901)
- 2007(16891)
- 2006(14446)
- 2005(13077)
- 学科
- 业(101643)
- 济(101512)
- 经济(101398)
- 企(93131)
- 企业(93131)
- 管理(89875)
- 方法(49002)
- 数学(40036)
- 数学方法(39572)
- 财(35817)
- 业经(31707)
- 农(29801)
- 务(26863)
- 财务(26821)
- 财务管理(26790)
- 企业财务(25584)
- 制(23750)
- 中国(23728)
- 技术(22716)
- 农业(21315)
- 理论(18175)
- 划(17750)
- 体(17594)
- 银(17514)
- 银行(17496)
- 策(17494)
- 和(16902)
- 行(16663)
- 融(16460)
- 金融(16459)
- 机构
- 学院(337803)
- 大学(334004)
- 济(143087)
- 管理(142785)
- 经济(140452)
- 理学(123138)
- 理学院(122073)
- 管理学(120428)
- 管理学院(119770)
- 研究(99598)
- 中国(81651)
- 财(70875)
- 京(67184)
- 科学(56745)
- 财经(56229)
- 江(51363)
- 经(51231)
- 农(50691)
- 中心(48747)
- 所(46971)
- 业大(46052)
- 经济学(43305)
- 财经大学(41908)
- 研究所(41895)
- 北京(41110)
- 州(40531)
- 商学(40187)
- 商学院(39841)
- 农业(39500)
- 经济学院(39262)
- 基金
- 项目(224987)
- 科学(182063)
- 基金(168437)
- 研究(166283)
- 家(144338)
- 国家(143099)
- 科学基金(127549)
- 社会(109498)
- 社会科(104184)
- 社会科学(104164)
- 基金项目(89208)
- 省(88137)
- 自然(82771)
- 自然科(81074)
- 自然科学(81056)
- 自然科学基金(79737)
- 教育(76649)
- 划(72553)
- 资助(67694)
- 编号(65478)
- 创(52332)
- 成果(51651)
- 部(50773)
- 重点(49300)
- 创新(48029)
- 发(46815)
- 国家社会(45809)
- 业(45127)
- 教育部(44880)
- 人文(44514)
- 期刊
- 济(155539)
- 经济(155539)
- 研究(96334)
- 中国(62820)
- 财(60935)
- 管理(59782)
- 农(46373)
- 科学(44390)
- 学报(44198)
- 融(36129)
- 金融(36129)
- 大学(35793)
- 学学(34077)
- 技术(32219)
- 农业(31464)
- 教育(30223)
- 财经(28753)
- 业经(27267)
- 经(24732)
- 经济研究(24212)
- 问题(20315)
- 业(19506)
- 技术经济(19375)
- 财会(18618)
- 现代(16578)
- 科技(16019)
- 商业(15887)
- 策(15629)
- 会计(15621)
- 贸(15558)
共检索到49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冠辰 李元祯 李萌
本文从专利异质性的角度出发,以2007—2017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私募股权投资影响企业各类专利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主要对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而对发明专利创新绩效不存在影响;高管薪酬激励主要提高了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绩效,高管股权激励主要提高了企业发明专利创新绩效;作用机理方面,私募股权投资通过高管薪酬激励促进了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产出;进一步分组发现,在被投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仅引入一家私募、私募为本土背景时,研究结论更加显著。本文的经验证据进一步揭示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逻辑,提供了私募股权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完整作用过程分析,丰富了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可为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苑泽明 刘冠辰 郭锐
基于企业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策略视角,以专利异质性作为切入点,考察沪深两市2010-2017年IPO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与创新策略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私募参与能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专利数量,但仅对策略性创新行为即非发明专利数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从私募特征看,单独投资和本土背景下的私募对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IPO叫停抑制了私募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同时激发了私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面作用;对IPO企业异质性创新成果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而策略性创新对非发明专利的关注与包装并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志强 胡小璐
高管市场化选聘与激励能否改进经营绩效是国企改革中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的"市场高管"与上级组织任命或委派的"行政高管"现金持有行为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股权激励对上市国有企业高管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股权激励强度越高,高管的现金持有水平越趋向于目标现金持有水平;与"行政高管"相比,对"市场高管"实行股权激励并未在现金持有方面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分析显示"八项规定"颁布和高融资约束是导致"市场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在投资机会较少的企业中,"市场高管"股权激励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卫红 刘颖 张爱美
本文从激励对象和激励模式异质性双重视角,以2010—2020年上市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和激励效果。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会增大管理层权力,使其更有动力追求个人利益,对创新产出有不利影响,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基于二者共同作用,股权激励与创新产出呈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随着高管股权激励占比的增加,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模式有更好的创新激励效应,二者组合模式的创新激励效应存在拐点,当限制性股票激励数量占比大于0.59时,组合模式才发挥正向激励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高管股权激励通过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有影响,核心员工股权激励通过研发投入转化影响创新产出;管理层风险偏好这一情境因素对股权激励促进创新产出的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叶陈刚 刘桂春 洪峰
股权激励被视为解决研发支出中代理冲突的重要工具,但现有经验证据并不稳定甚至相互矛盾。基于股权激励异质性的视角,本文引入新的股权激励特征——股权激励价值的股价及股价波动率敏感性,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的驱动机制,并利用2006-2012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的驱动机制包含风险规避效应与激励效应两个相反维度,最终驱动方向与强度取决于两类效应的博弈;限制性股票的风险规避效应显著强于股票期权;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显著强于限制性股票;市场竞争程度、企业产权性质与授予动机对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两类效应产生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会娟 张然
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其薪酬业绩敏感性普遍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从股权性质角度考虑,外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较非外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而国有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较民营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性更高。进一步研究显示,私募股权投资持股比例越高、投资期限越长、投资该公司的私募股权家数越多,则被投资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作为第一篇研究新兴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对高管薪酬契约影响的文章,本文的结论丰富了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献,其研究结果对于公司管理层、私募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舒文燕 杨华领 林斌
本文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量化指标,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不同类型的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限制性股票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股权激励类型差异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国有企业高管更适宜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非国有企业高管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都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管 股权激励 创新绩效 股票期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剑锋
私募股权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私募股权投资对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元创新理论与逐名理论,通过Python软件获取2007—2022年我国企业双元创新数据,从创新二元性视角探讨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私募股权投资能够促进企业开发式创新,对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资规模越大、投资期限越长以及非国有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对开发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采用联合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因此,可以从支持私募股权市场发展、制定政策并完善法规、兼顾长短期效益三个方面推动企业双元创新。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探索式创新 开发式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 杨汉明
行为代理理论对股权激励的作用提出了不同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本文研究表明,无论是股权激励是否授予还是授予幅度的大小都可以显著地调节风险承担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作用不同,这都与行为代理理论的预期一致。本文研究显示,适度的风险承担有助于创新,股权激励通过R&D投资、财务杠杆的决策和控制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桂芬
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11—2017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股权激励力度越大,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不完备性,通过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抑制高管的自利动机和冒险行为,确保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促进作用的发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在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内部控制有效性 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新红 曹帆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来源。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影响效应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提升企业的双元创新投资水平。但股权激励强度对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随着股权激励强度的增加,股权激励与探索式投资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与利用式创新投资呈现正向线性关系。从作用机制来看,股权激励是通过风险承担效应“、金手铐”效应两个可能的渠道影响企业的探索式创新投资;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金手铐”效应影响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投资,但股权激励的风险承担效应对利用式投资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胜宝 陈紫薇
创新是企业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选取2006—2013年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于企业创新有何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实施与企业的创新呈显著的正相关,即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这说明股权激励政策作为一种长期绩效机制,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下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对股权激励的类型进行区分,结果发现严格的激励型股权激励更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严格的福利型股权激励对于创新的影响则不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高管薪酬制定与企业创新领域之间的文献,为股权激励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创新 激励型 福利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筝 刘放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企业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探索股票期权政策实施以来对高管行为的激励作用及其可能途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相比非股权激励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更高,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期权激励效果显著优于限制性股票;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委托代理问题更严重的企业股权激励促进公司创新行为的因果关系更为突出;机制探索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实施后企业吸引了更多机构投资者持股,在职消费等代理成本显著降低,即委托代理问题的缓解激励了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筝 刘放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企业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探索股票期权政策实施以来对高管行为的激励作用及其可能途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相比非股权激励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更高,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期权激励效果显著优于限制性股票;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委托代理问题更严重的企业股权激励促进公司创新行为的因果关系更为突出;机制探索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实施后企业吸引了更多机构投资者持股,在职消费等代理成本显著降低,即委托代理问题的缓解激励了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继德 张馨予 王昊
科创板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提高,衡量科创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绩效关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提升企业整体创新绩效,就必须利用好新模式下股权激励制度,厘清股权激励与创新绩效的传导关系,探明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文章选取科创板首次推出新模式股权激励计划的乐鑫科技为案例,基于实体企业数据从制度环境、公司战略以及治理需求等方面分析其股权激励动因,探究“M-S-M”三路径的创新传导及协同机制,并从监管部门、公司以及科创板等维度提出了优化股权激励的措施。研究为监管部门制定科创板股权激励监管政策、企业进行股权激励实践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数据支持,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乐鑫科技 股权激励 创新绩效 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