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4)
- 2023(9999)
- 2022(8171)
- 2021(7554)
- 2020(6114)
- 2019(13358)
- 2018(12960)
- 2017(24344)
- 2016(13017)
- 2015(13913)
- 2014(13542)
- 2013(13440)
- 2012(12300)
- 2011(11105)
- 2010(10991)
- 2009(10228)
- 2008(9895)
- 2007(8982)
- 2006(7995)
- 2005(6885)
- 学科
- 济(55823)
- 经济(55752)
- 农(49035)
- 业(45292)
- 农业(32641)
- 管理(31131)
- 企(23603)
- 企业(23603)
- 方法(19333)
- 业经(19164)
- 数学(17516)
- 数学方法(17412)
- 中国(14185)
- 财(12483)
- 农业经济(12344)
- 制(12056)
- 贸(12016)
- 贸易(12014)
- 易(11745)
- 地方(11091)
- 发(11042)
- 学(9680)
- 村(9445)
- 发展(9437)
- 展(9430)
- 农村(9427)
- 策(8992)
- 收入(8808)
- 体(8614)
- 银(8602)
- 机构
- 学院(186905)
- 大学(181682)
- 济(80182)
- 经济(78872)
- 管理(72390)
- 研究(64055)
- 理学(63883)
- 理学院(63209)
- 管理学(62258)
- 管理学院(61942)
- 农(59667)
- 中国(49959)
- 农业(45859)
- 科学(40384)
- 业大(38944)
- 京(36355)
- 所(32958)
- 财(32549)
- 中心(30910)
- 研究所(30200)
- 农业大学(28907)
- 江(27242)
- 财经(26186)
- 经(24102)
- 经济学(23591)
- 经济管理(23110)
- 业(23062)
- 范(23031)
- 省(22749)
- 师范(22699)
- 基金
- 项目(132397)
- 科学(104104)
- 基金(97823)
- 研究(93666)
- 家(88401)
- 国家(87176)
- 科学基金(73373)
- 社会(62906)
- 社会科(59231)
- 社会科学(59215)
- 基金项目(52796)
- 省(52796)
- 自然(47126)
- 自然科(46043)
- 自然科学(46025)
- 自然科学基金(45241)
- 划(43264)
- 教育(39842)
- 编号(37166)
- 资助(36918)
- 农(34290)
- 发(29598)
- 重点(29084)
- 部(29031)
- 创(28076)
- 成果(27979)
- 国家社会(26916)
- 业(26797)
- 创新(26199)
- 科研(25409)
- 期刊
- 济(94264)
- 经济(94264)
- 农(65725)
- 研究(48215)
- 农业(44588)
- 中国(37647)
- 学报(36456)
- 科学(32324)
- 大学(27968)
- 学学(27293)
- 业经(23937)
- 财(21959)
- 管理(21096)
- 业(20941)
- 融(19481)
- 金融(19481)
- 农业经济(14470)
- 农村(13998)
- 村(13998)
- 问题(13550)
- 版(13287)
- 经济研究(12974)
- 业大(12104)
- 财经(11978)
- 技术(11772)
- 世界(11756)
- 教育(11477)
- 农业大学(10934)
- 经(10235)
- 经济问题(9860)
共检索到271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成校 胡浩 万悦
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微观数据,构建“私人转移支付、农地转出与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理论框架分析私人转移支付对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的影响,并从农地转出视角揭示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私人转移支付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支出,尤其是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支出,并扩大消费不平等,且这种负向效应在中低消费水平的农村留守家庭成员中更为显著。路径分析表明:私人转移支付促使农村留守家庭转出农地,降低了留守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感知与收益时间偏好,扩大家庭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减少与消费不平等程度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成校 胡浩 万悦
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微观数据,构建“私人转移支付、农地转出与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理论框架分析私人转移支付对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的影响,并从农地转出视角揭示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私人转移支付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支出,尤其是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支出,并扩大消费不平等,且这种负向效应在中低消费水平的农村留守家庭成员中更为显著。路径分析表明:私人转移支付促使农村留守家庭转出农地,降低了留守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感知与收益时间偏好,扩大家庭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减少与消费不平等程度提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姚健 臧旭恒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和2017年的数据,采用PSM和PSM-DID等方法分析了是否获得私人转移支付以及私人转移支付规模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私人转移支付为促进消费带来了正向的边际效应;获得私人转移支付有助于促进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尤其是促进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的提升;农村家庭、户主年龄越小的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低财富家庭、高债务收入比家庭、中高消费家庭以及流动性资产不足的家庭获得私人转移支付对其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私人转移支付可以通过缓减流动性约束、提升主观幸福感两种机制促进家庭消费支出。研究有助于理解转移支付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影响,也有助于健全多层次收入转移视域下宏观政策体系,为新时期通过转移支付手段提高人民福利水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畅红琴 董晓媛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于家庭留守成员的时间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运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成年人出外打工对妻子、儿童和老年人家务和农业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出外打工显著地增加了妻子的农业劳动时间;父亲出外打工对于儿童家务劳动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并且对女孩的影响比男孩大;有成员出外打工的家庭,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农业劳动中的时间投入都显著增加,家务劳动方面,老年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时间分配 性别差异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垩
文章利用中国农户的微观数据,分析了私人转移支付的决定因素及福利影响。处理效应模型、双变量Probit模型和回归分解的结果显示,私人转移支付具有利他动机,弱势农户更易获得私人转移支付;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的支出、贫困没有影响,而对储蓄有显著正向影响;私人转移支付在缩小接受者和非接受者的福利不平等方面作用微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解垩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本文用固定效应估计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收入、消费支出的影响,随后,探讨转移支付对贫困、不平等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有效地减少了贫困,它使贫困发生率下降0.36%~5%;两种转移支付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贫困家庭,但两种转移支付在贫困者和非贫困者收入中占比有较大不同,私人转移支付增加了不平等,而公共转移支付影响不平等的作用微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炯
本文验证了私人转移支付的"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假说。通过断点回归方法(RD)控制内生性问题导致的模型估计偏误之后,本文估计了农村"低保"对私人转移支付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得"低保"收入的家庭,其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增加了57.2%,因此私人转移支付在中国农村更多是出于"交换动机"。在操纵性检验和假设前检验之后,本文的结果在采用不同的带宽、不同的多项式、不同的核函数以及不同的识别策略之后依然十分稳健。本文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一些政策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文文 景维民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促进健康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健康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家庭保健消费参与和保健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刺激家庭增加预防性健康投资,为解决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关口前移难题提供数字金融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移动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增强健康消费信念和提高保健产品的可得性促进预防性健康消费。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对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高学历家庭和非老年家庭保健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挖掘家庭健康消费潜力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数字经济 移动支付 健康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文文 景维民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促进健康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文章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健康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家庭保健消费参与和保健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刺激家庭增加预防性健康投资,为解决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关口前移难题提供了数字金融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移动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增强健康消费信念和提高保健产品可得性促进预防性健康消费;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对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高学历家庭和非老年家庭保健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挖掘家庭健康消费潜力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数字经济 移动支付 健康消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增文
将农村社会救助家庭成员再就业培训策略的实施作为一个切入点,对社会救助家庭中有劳动能力或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成员的再就业行为和再就业时间做经验分析显示,再就业培训策略使得社会救助家庭中不同性别的再就业行为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再就业率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民政部门应通过积极的再就业方式来强化受助家庭成员的主动脱贫行为,从而提高其家庭收入,最终使受助家庭成员的被动接受救助金行为转化为积极的再就业行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双 祁春节 赵玉
本文运用2002—2012年按收入高低分层的农户消费数据,统计不同收入阶层农户消费结构,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微观基础建立模型,接入平滑转移函数作为分层函数,讨论转移支付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和不同阶层的消费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阶层在不同项目的消费额和消费比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且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的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也各有差异。
关键词:
转移支付 阶层 消费行为 平滑转移函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双 祁春节 赵玉
本文运用2002—2012年按收入高低分层的农户消费数据,统计不同收入阶层农户消费结构,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微观基础建立模型,接入平滑转移函数作为分层函数,讨论转移支付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和不同阶层的消费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阶层在不同项目的消费额和消费比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且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的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也各有差异。
关键词:
转移支付 阶层 消费行为 平滑转移函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煜正 杨再贵 王乃琦
长期护理保险的家庭代际资源分配效应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数据库(CLIP)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本文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和事件研究法检验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代际转移支付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带来了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家庭代际向上转移支付没有明显变化;长期护理保险通过改善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从而增加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且家庭代际向下转移支付是由失能老人的利他动机驱动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使参保家庭的经济资源增长。上述结果揭示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及优化家庭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代际转移支付 家庭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清华 徐翠萍
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较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运用2003~2005年长三角15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资料,对长三角农户家庭成员及其外出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家庭成员受教育或培训的时间越长,其外出的天数越多,外出活动圈也越大。农户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范围与其工资收入基本上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外出范围越广,得到的工资水平也就越高。
关键词:
农户 家庭成员 外出就业 长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