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0)
- 2023(7832)
- 2022(6945)
- 2021(6478)
- 2020(5827)
- 2019(13497)
- 2018(13410)
- 2017(25456)
- 2016(14825)
- 2015(16987)
- 2014(17294)
- 2013(17165)
- 2012(16230)
- 2011(14772)
- 2010(15009)
- 2009(13809)
- 2008(14088)
- 2007(13072)
- 2006(10931)
- 2005(10005)
- 学科
- 济(56915)
- 经济(56864)
- 业(37969)
- 管理(36822)
- 企(29954)
- 企业(29954)
- 方法(29499)
- 数学(25988)
- 数学方法(25729)
- 农(16514)
- 财(15306)
- 学(14997)
- 中国(14701)
- 贸(11583)
- 贸易(11579)
- 易(11248)
- 理论(11166)
- 业经(11148)
- 制(11122)
- 地方(11002)
- 农业(10659)
- 务(9785)
- 财务(9768)
- 财务管理(9742)
- 企业财务(9265)
- 银(9235)
- 银行(9195)
- 和(9102)
- 行(8733)
- 融(8612)
- 机构
- 学院(216149)
- 大学(216130)
- 济(82679)
- 经济(80668)
- 研究(76797)
- 管理(76091)
- 理学(65527)
- 理学院(64651)
- 管理学(63260)
- 管理学院(62872)
- 中国(55381)
- 科学(51666)
- 农(48636)
- 京(46362)
- 所(42173)
- 农业(38889)
- 研究所(38742)
- 业大(38575)
- 财(37836)
- 中心(35095)
- 江(33926)
- 财经(30324)
- 范(29035)
- 北京(28932)
- 师范(28627)
- 经(27498)
- 院(26968)
- 州(26816)
- 技术(26456)
- 经济学(25647)
- 基金
- 项目(144591)
- 科学(110100)
- 基金(101260)
- 研究(100708)
- 家(90807)
- 国家(90041)
- 科学基金(74167)
- 社会(59621)
- 省(59016)
- 社会科(56334)
- 社会科学(56316)
- 基金项目(53759)
- 自然(50140)
- 划(49952)
- 自然科(48947)
- 自然科学(48916)
- 教育(48845)
- 自然科学基金(48074)
- 资助(42814)
- 编号(41276)
- 成果(34118)
- 重点(33930)
- 部(31908)
- 发(31059)
- 课题(30078)
- 创(29917)
- 计划(29124)
- 科研(28446)
- 创新(27953)
- 性(26981)
共检索到315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纯森 马星霞 武爱波 瞿波 廖玉才
选择来自我国12省市有代表性的101株禾谷镰刀菌菌株,比较它们在PDA培养基上的表型性状以及在CMS液中的产孢量;并于田间小麦开花期,用单花剪滴法接种3个抗赤霉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鉴定其致病力,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菌落扩展速度不同的菌株间,其致病力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证实, 菌落扩展速度与致病力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0 3),菌丝生长状况与致病力之间呈极显著非线性相关(P=0.008 3),而基质颜色和产孢量与致病力没有相关性。这些结果说明,禾谷镰刀菌菌落的扩展速度及菌丝生长状况与致病力之间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或遗传相关性。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培养性状 致病力 相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艳 刘亚辉
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单饱分离的纯培养菌系10个有效菌株,分别接种在12个小麦品种和宁夏主栽小麦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系间存在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于不同品种其致病力不同,菌系和小麦品种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的70个单孢纯培养菌株接种在宁夏主栽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显示中致病力菌株占41.4%,弱致病力菌株占40%,强致病力菌株占18.6%。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致病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桥 赵秀香 吴元华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占34.91%)和4株(占3.77%);气生菌丝类型分为密集型和几无菌丝型,菌株数分别为88株(占83.02%)和18株(占16.98%);菌落颜色表现深墨绿、深褐、灰、浅灰和白色等多样颜色,以灰色和浅灰色为多;菌株色素分泌情况包括无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生平 余毓君
为提高小麦抗赤霉病体细胞的筛选效果,对禾谷镰刀菌(Gibberellazeae)武昌菌株的产毒、毒素提取、纯化、毒素组分及毒素初定量进行了研究。麦粒培养基培养25天后可检测到两个主要毒性组分(A和B)。其特征吸收峰值分别为270和275nm,Rf值分别为0.45和0.55左右。SPM培养基培养只能检测到组分A。A组分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结构特征基本相同。经高压灭菌的毒素可渗入到培养基中作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剂。毒素对愈伤组织的作用有致死、抑制生长、减少绿点数及较长的后续效应,应根据不同抗感品种采取相应的浓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水平可用作抗性系的鉴定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交平 罗蒙 冯国清 梁志凌 刘振兴 郝乐 马艳平 马江耀 柯浩
从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部位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MY1,采用形态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通过不同温度、pH值、盐度条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Y1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加州鲈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为1.03×10~4个/mL。药敏实验表明,该菌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益康唑、制霉菌素4种药物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16、8、32μg/mL。生理特性研究发现,MY1在10~35℃和pH4.32~11.44时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85;2%~8%NaCl显著抑制其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杰 马传禹 叶建荣
为研究禾谷镰刀菌侵染后玉米幼根内转录组的变化情况,利用RNAseq对禾谷镰刀菌接种后6和18h的感病玉米自交系Y331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接种后玉米幼根内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表明: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幼根内共有5 153个基因差异表达;在接种后上调表达的聚类中,多种抗病过程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包括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质合成过程的基因以及植物激素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乙烯(ethYleNe,et)合成、响应及信号介导途径的基因;在下调表达的聚类中,植物生长发育、基础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过程的基因显著富集。进一步分析发现:et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晟 张昕 林玲
【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敲除技术,解析菌丝型大丽轮枝菌中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基因VdPKAC1在调控微菌核发育、产孢及其致病力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技术构建VdPKAC1的同源重组敲除质粒。该质粒的潮霉素抗性基因盒两端分别为靶标基因5′和3′端各1 kb的DNA序列。通过农杆菌AGL-1的介导,将该质粒的T-DNA区域整合到来源于棉花的菌丝型大丽轮枝菌V07DF2菌株中。从6个随机选择的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片段的转化子中,通过靶标基因的PCR检测,获得了5个VdPKAC1基因敲除突变体。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选择了3个敲除突变体材料(2B5、C5和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玲 褚小静 郝宇 张洪滨 梁元存
【目的】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研究旨在明确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编码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FoPLC4在调控分生孢子形成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FoPLC4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析FoPLC4结构。基于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基因组数据库,采用特异性引物克隆黄瓜枯萎病菌FoPLC4。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HPH)基因的敲除载体,利用PEG(polye...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荷 李旭 郑慧慧 吴学宏 杨腊英
为明确我国主栽黄瓜品种的种子中携带镰刀菌的种类及其危害,对来自我国黄瓜主产区21个黄瓜品种的种子进行种传镰刀菌检测,从种胚和种子外部分离得到镰刀菌分离物9个,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分离物中,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个分离物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1个分离物为再育镰刀菌(F.proliferatum)。4个尖孢镰刀菌分离物对黄瓜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鲜重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能导致黄瓜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经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龙苏 韩书煜 牛志伟 梁静真 胡大胜 黄钧 李鸿骥 刘齐 苏江华
为探讨广西南宁市、浦北县和玉林市暴发性死亡胡子鲶的病原菌及其所携带6种毒力基因对其致病力的影响,用常规方法从病鱼的心脏、肝脏等部位分离细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以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从患病鱼中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3株,温和气单胞菌2株。3株嗜水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hydroPhIlA ATCC 7966(CP000462)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为99.8%,2株温和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SobrIA No.1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小乐 陈志谊 刘永锋 于俊杰 李燕 俞咪娜
【目的】明确稻曲菌粗毒素的主要活性组分;比较不同地区稻曲球的稻曲毒素A含量;研究不同稻曲菌菌株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丙酮、甲醇、水等不同极性溶剂从稻曲球中萃取制备粗毒素,并用小麦胚根抑制法检测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采集自全国224份稻曲球样品的毒素A含量,紫外扫描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验证稻曲毒素A;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52个稻曲菌株对感病品种两优培九的致病力;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稻曲菌产毒素A量与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用水和甲醇萃取得到的粗毒素活性较高,丙酮最低;质谱测定组分Ⅱ的分子量为673.9,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初步证明粗毒素的主要活性...
关键词:
稻曲菌 粗毒素 稻曲毒素A 致病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从福建省南平市桔蚜虫尸上分离的一株镰刀菌 ,病原鉴定为镰刀菌属 (FusariumLinkexFn)的砖红镰孢 (FusariumlateritiumNees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 ,10~ 3 5℃均可生长 ,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2 6℃ ,2 5℃下培养 3d后可产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2 5℃ ,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96%~ 10 0 %。对桔蚜若虫的毒力测定表明 ,砖红镰孢对桔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其LC50 为 2 71× 10 7个孢子·L- 1 ,LT50 为2 2 1~ 6 3 4d(在 1 0× 10 1 1 ~ 1 0× 10 7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桂华 何文龙 宋桢 李向东
朱红密孔菌培养性状的研究赵桂华,何文龙,宋桢,李向东关键词朱红密孔菌,杨木,木腐菌,培养性状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cinnabarinus(Jacq.)Karst)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在针阔叶材上;在我国分布于20个省,生长在栎、桦、椴及其...
关键词:
朱红密孔菌,杨木,木腐菌,培养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玲 赵永强 徐振 杨冬静 孙厚俊 谢逸萍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和育种工作,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己唑醇等7种杀菌剂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50最大为0.002 3μg/mL;世苗和己唑醇对12Z-1和12Z-2 2种病菌具有较好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EC50为0.002 5~0.86μg/mL,EC90为11.01~46.48μg/mL,但对12Z-3的抑制活性较低,EC50分别为1.54,12.36μg/mL,EC90分别为1 893.29,1 101.14μg/mL;利用针刺法接种不同甘薯品种,结果表明,烟薯25对12Z-1和12Z-2具有较好的抗耐性,其次分别为栗子香和徐...
关键词:
镰刀菌 甘薯 药剂 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宏 卢志军 陈倩 韩鲁明 李怀方 古勤生
采用浸胚根法和浸根法对京欣一号西瓜种壳分离得到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接种后发病幼苗上分离得到的分离物与最初接种所用的镰刀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等性状基本相同,采用相同的引物对r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说明这二者为同一种菌,从而证明西瓜种子上所携带的尖孢镰刀菌具有致病性,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西瓜种传尖孢镰刀菌具有致病性。西瓜种传尖孢镰刀菌培养滤液和粗毒素提取物处理西瓜种子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其中发芽势下降了16.7%~29.0%,发芽率下降了14.4%~22.3%,发芽指数下降了19.1%~37....
关键词:
西瓜 种传 尖孢镰刀菌 致病性 粗毒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