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
- 2023(349)
- 2022(346)
- 2021(279)
- 2020(272)
- 2019(575)
- 2018(544)
- 2017(754)
- 2016(542)
- 2015(583)
- 2014(560)
- 2013(597)
- 2012(630)
- 2011(568)
- 2010(536)
- 2009(507)
- 2008(517)
- 2007(470)
- 2006(373)
- 2005(327)
- 学科
- 学(1767)
- 生物(1238)
- 生物学(680)
- 业(650)
- 壤(649)
- 农(648)
- 土壤(647)
- 虫(595)
- 害(543)
- 水产(498)
- 农业(487)
- 虫害(483)
- 物(474)
- 及其(469)
- 防(454)
- 森(452)
- 森林(452)
- 林(451)
- 微(432)
- 生态(431)
- 微生(430)
- 微生物(430)
- 防治(428)
- 治(426)
- 济(403)
- 经济(403)
- 植(396)
- 病虫(389)
- 病虫害(389)
- 管理(386)
- 机构
- 学院(8944)
- 大学(8797)
- 农(6787)
- 农业(5726)
- 科学(5449)
- 研究(5127)
- 业大(4484)
- 所(3697)
- 农业大学(3666)
- 研究所(3583)
- 室(3412)
- 实验(3374)
- 实验室(3258)
- 业(3191)
- 中国(3109)
- 重点(3043)
- 省(2826)
- 科学院(2293)
- 京(2277)
- 技术(2266)
- 中心(2073)
- 部(1847)
- 资源(1842)
- 生物(1827)
- 工程(1750)
- 院(1731)
- 林业(1680)
- 家(1635)
- 科技(1633)
- 江(1595)
共检索到12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为 周晓敏 白玉明 黄昊 Balakrishnan Prithiviraj Donald L.Smith
最新研究表明几丁质酯寡糖穴LCO雪对于豆科和非豆科植物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几丁质酯寡糖或经类黄酮刺激的大豆根瘤菌处理两个粳稻品种和1个玉米品种,观测其促进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10-9mol·L-1几丁质酯寡糖明显促进玉米的发芽。而对于参试水稻品种,各处理效果不同。
关键词:
几丁质酯寡糖 发芽 玉米 水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岩 胡文河 王思远 梁煊赫 何文安 孙明春 吴春胜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充实期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长城799和农大364)为试验材料,于授粉后不同时间取果穗中部籽粒,测定胚乳细胞数、单粒质量、淀粉含量、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活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研究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和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结果】在灌浆中后期,先玉335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UDPG、SSS和GBSS)活性均高于其他3个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
关键词:
玉米 胚乳细胞 焦磷酸化酶 淀粉合成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胡志红 潘晓华 谭雪明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对水稻胚乳灌浆影响的酶学生理特征。【方法】选用水稻耐热型品种082、农大228和热敏感品种协青早B、茉莉占,采用高温胁迫与常温对比试验方法,研究灌浆前期高温对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胚乳淀粉合成酶活性高峰出现在花后9~12d。高峰期间及之前,胚乳SS、AGPase、SSS和Q酶受高温影响活性上升,高峰之后,除Q酶外,均较对照下降,耐热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类活性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影响淀粉积累速率与AGPase、SSS、SS和R酶活性相关显著。【结论】不同水稻品种胚乳淀粉合成酶对高温的感应存在差异,AGPase、SSS、SS和R酶是高温影响淀...
关键词:
早稻 高温胁迫 胚乳 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银永安 齐军仓 李卫华 曹连莆 王自布
【目的】研究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4个小麦品种籽粒发育不同时期自然断面和分离提纯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用直链、支链淀粉试剂盒对籽粒不同发育时期胚乳中A、B型淀粉粒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成熟籽粒A、B型淀粉粒膨胀势依据McCormick的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出现规则形状和反常态,胚乳淀粉粒中直链淀粉形成早于支链淀粉,但最终积累量支链淀粉大于直链淀粉。供试的4个品种中,B型淀粉粒膨胀势均大于各自A型淀粉粒的膨胀势。【结论】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从形态上分为常规型和反常型。成熟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中,支链淀粉的含量大于直...
关键词:
小麦 胚乳 A、B型淀粉粒 理化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树燕 刘国华 丁雨龙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部分切片用PAS染色观察胚乳发育过程中的淀粉积累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异叶苦竹合子的休眠期为5天,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发育类型为禾本型,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包括游离核、细胞化和生长成熟3个阶段,发育类型为核型。授粉后16天左右,淀粉粒开始在细胞核周围积累,以后逐渐增多,充满整个胚乳。
关键词:
异叶苦竹 胚 胚乳 PAS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丽雯 张永清
【目的】探讨春小麦、谷子、高粱、黍子4种谷类作物根系分布的空间几何构型特点和根系生长时空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盆栽、根管土柱栽培、铁丝网箱栽培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谷子、高粱、黍子、春小麦4种作物根系的生长规律。【结果】(1)4种供试作物根系的种子根数、次生根数、入土深度和根幅明显不同;根系最大入土深度为高粱>谷子>春小麦>黍子;最大根幅为高粱>黍子>谷子>春小麦。(2)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谷子、黍子、春小麦和高粱根系的根长与根重的增长均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3)4种谷类作物苗期主要以根系纵向下扎为主,根长与根干重呈明显的"T"字型结构;拔节期春小麦根长分布呈现近似"8"字型,其它作...
关键词:
旱地 谷类作物 根系 生长规律 构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师凤华 徐杰 李保云 刘广田
旨在通过比较不同的小麦胚乳Wx蛋白亚基缺失类型材料籽粒的Wx蛋白总量支直链淀粉含量及总淀粉含量,明确胚乳Wx蛋白对支直链淀粉合成的作用。利用SDS-PAGE方法鉴定了13个品种Wx蛋白亚基组成,并测定了这些品种的Wx蛋白总量、直、支链淀粉含量及直/支比。结果表明,任何Wx基因缺失都会造成Wx蛋白合成数量的明显著减少,随着Wx基因不表达的数量增多,Wx蛋白合成的减少量增多;糯麦的直链淀粉含量最少。Wx蛋白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r=0.860 0,r=0.810 8;Wx蛋白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之间呈中度相关,r=0.402 7,这说明Wx蛋白总含量对直链...
关键词:
小麦 Wx蛋白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淀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韦存虚 张军 谢佩松 周卫东 陈义芳 许如根
【目的】大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胚乳细胞变成死细胞,本研究阐明这种死亡方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淀粉胚乳细胞核的结构变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检测DNA断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和籽粒灌浆速率进行测量。【结果】伴随淀粉胚乳发育进程,大麦淀粉胚乳细胞核呈现出核变形、染色质凝集、核膜破裂和核瓦解形成核残体等一系列PCD过程中核的变化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结果都表明,核DNA发生了有规律的断裂,但DAPI染色结果却表明,核残体并没有从死亡的淀粉胚乳细胞中消失,而是分散存在于淀粉粒之间。Evan’sblue染色表明,死亡的淀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澳运 钱必长 李文阳
【目的】本文目的是为明确钾素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钾素水平,即K0、K1、K2、K3(分别施K2O 0、135、270、405 kg/hm2),分析不同钾肥水平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下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以玉米淀粉粒直径3和18μm为界线,可将玉米籽粒淀粉粒划分为小型淀粉粒( 18μm) 3组。小型淀粉粒组数目占总数大约98%以上,说明玉米胚乳淀粉粒主要由小型淀粉粒组成。随着钾素水平的增加,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体积与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小;而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可见钾素有利于玉米胚乳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相关分析表明,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与> 18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可见钾肥通过降低玉米胚乳大型淀粉粒比例、降低大型淀粉粒比例,进而影响淀粉糊化特性,即降低了其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等参数。
关键词:
玉米 钾素 淀粉粒 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辉 韩东倩 王晓玉 吕润海
收获指数是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指标,秸秆系数是评估秸秆量的重要参数。本项研究通过查阅2006—2010年发表的大田试验研究的原创性论文,获得了禾谷类作物在中国大陆地区主产省市自治区的收获指数及换算后的秸秆系数。结果表明:水稻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0和1.00,其中16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在0.43~0.54和0.85~1.33。玉米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9和1.04,其中12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0.42~0.53和0.89~1.38。小麦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6和1.17,其中11个省市自治区的变幅为0.42~0.50,秸秆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光辉 王晓玉 韩东倩 薛帅
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对作物生产研究和秸秆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根据2006—2010年文献的田间实测数据,研究了非禾谷类大田作物在中国大陆主产省份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2和1.50,6个省份的收获指数为0.35~0.47,秸秆系数1.13~1.86。马铃薯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71,甘薯分别为0.69和0.45,木薯分别为0.64和0.50。其中,11个省份的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薯类作物收获指数为0.55~0.77、秸秆系数0.30~1.17。棉花皮棉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15和2.91,...
关键词:
作物 收获指数 秸秆 秸秆系数 草谷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瑞国 尹燕枰 赵发茂 张敏 张体彬 梁太波 顾锋 戴忠民 王振林
【目的】揭示强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特征,探讨小麦挑旗后不同阶段弱光对其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遮荫棚设挑旗-开花、花后1~10d、花后11~20d、花后21~30d弱光处理,以大田种植小麦为对照,对2个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济南17)在不同弱光处理下胚乳中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小麦胚乳不同粒径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B型淀粉粒(直径<10μm)占胚乳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的百分数分别为99.89%、46.85%和84.43%,A型淀粉粒(直径≥10μm)的值分别为0.11%、53.15%和15.57...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粒度分布 弱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庆成 刘霞 李宗新 刘开昌
【目的】阐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30000株/公顷(低密度)和90000株/公顷(高密度)两种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规律。【结果】随着籽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珠被绒毡层;珠被绒毡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胚乳内淀粉粒的积累是由内向外进行的,胚乳第二层细胞内淀粉粒的发育要早于胚乳最外层细胞。授粉后10~15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关键时期(由无到有);而授粉后20~25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关键时期(由少到多)。高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