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2)
- 2023(4451)
- 2022(3547)
- 2021(3145)
- 2020(2474)
- 2019(5439)
- 2018(5155)
- 2017(9564)
- 2016(5488)
- 2015(5646)
- 2014(5563)
- 2013(5597)
- 2012(5227)
- 2011(4845)
- 2010(4688)
- 2009(4207)
- 2008(4176)
- 2007(3849)
- 2006(3132)
- 2005(2908)
- 学科
- 济(17567)
- 经济(17548)
- 管理(14699)
- 业(14128)
- 企(11446)
- 企业(11446)
- 方法(8429)
- 学(8179)
- 数学(7375)
- 数学方法(7286)
- 环境(5467)
- 财(5315)
- 农(4747)
- 中国(4574)
- 技术(4065)
- 制(4018)
- 融(3797)
- 金融(3794)
- 划(3781)
- 银(3770)
- 业经(3768)
- 务(3740)
- 银行(3739)
- 财务(3734)
- 财务管理(3727)
- 企业财务(3647)
- 行(3581)
- 贸(3105)
- 贸易(3105)
- 农业(3087)
- 机构
- 大学(80574)
- 学院(80036)
- 研究(32276)
- 济(27430)
- 经济(26709)
- 农(25908)
- 管理(25049)
- 科学(24686)
- 理学(22057)
- 理学院(21672)
- 中国(21422)
- 农业(21066)
- 管理学(21063)
- 管理学院(20923)
- 业大(19354)
- 所(18742)
- 研究所(17571)
- 京(17044)
- 中心(14194)
- 农业大学(13828)
- 财(12848)
- 省(12792)
- 室(12619)
- 江(12383)
- 实验(11778)
- 业(11640)
- 实验室(11363)
- 院(11339)
- 科学院(10770)
- 重点(10723)
- 基金
- 项目(61242)
- 科学(46363)
- 基金(44849)
- 家(42875)
- 国家(42580)
- 研究(35419)
- 科学基金(34807)
- 自然(25798)
- 省(25267)
- 自然科(25250)
- 自然科学(25230)
- 自然科学基金(24813)
- 基金项目(23715)
- 社会(21932)
- 划(21395)
- 社会科(20881)
- 社会科学(20872)
- 资助(18185)
- 教育(15675)
- 计划(15059)
- 重点(14605)
- 科技(14097)
- 发(13090)
- 创(13066)
- 科研(12711)
- 业(12451)
- 创新(12414)
- 部(12296)
- 专项(11595)
- 农(11214)
共检索到111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苏 梁静真 韩书煜 范华龙 牛志伟 邓小红 胡大胜 黄钧
探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禾花鲤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有效防控禾花鲤暴发性死亡现象提供依据。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分别以API 20NE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患病禾花鲤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TH4,该菌株对禾花鲤的平均致死率为80.00%,是引起禾花鲤暴发性死亡的病原菌;API 20NE和16S rrNA鉴定结果,TH4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与标准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94(Km013815)的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禾花鲤 铜绿假单胞菌 病原分离与鉴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昆明 党瑞 谢志胜 马江霞 段成任 郭爱民 岳城
新疆乌鲁木齐本地某养殖场锦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死亡,在排除寄生虫感染后,怀疑是由细菌引起。为明确引起锦鲤大批死亡的致病菌,本实验对病鱼肝脏、肠道、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微量生理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成功分离出两株菌,命名为CK5和CK9。两株菌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30℃正常生长,能利用葡萄糖、乳糖、纤维二糖,并且V-P、明胶、水杨苷实验阳性;PCR扩增其gyr B基因并测序,BLAST比对后,两株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利国 秦国民 张晓君 毕可然 杨家新 阎斌伦
对从患病血鹦鹉(Cichlasoma var.)肝、眼部脓肿处分离到2株细菌,对该分离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其对血鹦鹉有较强的致病性。分离菌革兰氏阴性杆状,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甲基红阴性,能够利用枸橼酸盐、丙二酸盐,发酵葡萄糖。综合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结果,鉴定分离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壮观霉素、阿米卡星、阿奇霉素、氨噻酸单胺菌素和阿洛西林抑菌效果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小红 梁静真 黎姗梅 吕小丽 韦慕兰 韩书煜 蒙兰丽 黄钧 蒋经运
【目的】对广西全州县飞机坪鱼种场患病禾花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耐药特性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为细菌引起的禾花鲤疾病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患病禾花鲤的肝脏、心脏和肾脏等部位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的致病性,API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性试验为K-B纸片扩散法,毒力基因以PCR扩增法检测。【结果】从患病禾花鲤中分离到2株致病力很强的病原菌株TH1和TH3,对健康禾花鲤的致死率均为100.00%;经生化和分子鉴定,2株分离菌株均
关键词:
禾花鲤 嗜水气单胞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于盼 金浩 潘迎捷 李柏林 宋雨泽 靳兰兰 陈兰明
旨在分析养殖鱼塘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的标准纸片扩散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PA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素耐药性,以及毒性、固有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受试PA分离菌株的50%为exoS+/exoU-侵染型分子型,无临床分离菌株的exoS-/exoU+的细胞毒型分子型。PA菌株对6大类9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甲氧胺苄嘧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分别为90%、90%和80%,庆...
关键词:
养殖水体 铜绿假单胞菌 毒性 耐药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阳 庄国庆 林锋 蒋廷亚 袁少飞 高力 施海峰
从发病的外塘锦鲤的肝、脾、肾等组织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经表型特征分析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发现该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通过对正常的锦鲤进行人工感染试验,7 d后锦鲤全部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表明该菌对锦鲤有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高敏,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中敏,对其他14种抗生素有耐药性。本研究旨在为锦鲤致病性病原的确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姗梅 吴柳青 许飘尹 盛雪晴 贺晓晨 肖双燕 邱梓晟 梁静真 韩书煜 黄钧
【目的】对广西武宣县某养殖场患病黄沙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防治黄沙鳖蜡样芽孢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黄沙鳖进行细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采用API 50CH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黄沙鳖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GXWXAA,对健康黄沙鳖致死率达100.0%。经鉴定,菌株GXWXAA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蜡样芽孢杆菌JY5(HQ833024)、JY7(HQ833025)、JY9(HQ833026)和VBE16(MG02767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达99.9%。菌株GXWXAA对新霉素、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等15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中介,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达欣、复方新诺明和多粘菌素B耐药。新霉素、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对菌株GXWXAA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88、0.122和0.244μg/mL。【结论】引起广西武宣县某养殖场黄沙鳖发病的病原菌属于蜡样芽孢杆菌,建议选择新霉素、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等抗生素对患病黄沙鳖进行治疗。
关键词:
黄沙鳖 蜡样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英 李强 严立恒 张白玉 杨胡 付萍 孙珊珊 颜其贵
[目的]比较表型差异的林麝肺源铜绿假单胞菌ZP-1株(不产绿脓菌素)和BX-1株(产绿脓菌素)的毒力表达情况以及在小鼠急、慢性肺部感染时的致病性,为林麝化脓性肺炎的治疗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比较ZP-1株和BX-1株的毒力因子表达差异,利用无创式气管插管滴注和制备琼脂糖包埋株的方法,建立ZP-1和BX-1株的小鼠急、慢性肺部感染模型,并检测小鼠急性、慢性感染肺脏残留铜绿假单胞菌数、白细胞总数和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ZP-1株的脓青素和胞外多糖表达量显著高于BX-1株(P0.05);BX-1株鼠李糖脂表达量显著高于ZP-1株(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昆明 郭爱民 马江霞 段成任 谢志胜 岳城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20℃培养24h后,ZL1能形成边缘整齐、中间微隆起、表面光滑、浅黄色、有特殊芳香气味、大小为1.5~2 mm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ZL3和ZL5可形成圆形、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大小为0.5~1 mm的菌落,但在血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溶血圈。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16SrRNA序列比对和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ZL1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ZL3和ZL5株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isella tard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ZL1株对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ZL3和ZL5株对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和恩诺沙星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分离菌均具有明显致病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海鹏 刘丽玲 李怡 杨先乐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金鱼(Carassius auratus)内脏组织(肝脏、肾脏、性腺)中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共分离了8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3株细菌(菌株LK-T、PL-R和PK-T)具有致病性。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K-T和菌株PL-R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菌株PK-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这3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对奈替米星、头孢呋肟、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先锋必等药物均高度敏感。其中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交平 罗蒙 冯国清 梁志凌 刘振兴 郝乐 马艳平 马江耀 柯浩
从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部位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MY1,采用形态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通过不同温度、pH值、盐度条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Y1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加州鲈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为1.03×10~4个/mL。药敏实验表明,该菌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益康唑、制霉菌素4种药物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16、8、32μg/mL。生理特性研究发现,MY1在10~35℃和pH4.32~11.44时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85;2%~8%NaCl显著抑制其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英 吴荣华 申君宇 李伟平 何滔 李云 丁诗华
为鉴定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病原菌,从大鲵肠、胃、脾脏中分离得到菌株int1705,分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和aspC管家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经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能使健康大鲵发病并致死,半致死浓度(LD_(50))为3.16×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