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0)
2023(6493)
2022(5819)
2021(5250)
2020(4824)
2019(11389)
2018(11108)
2017(21469)
2016(12223)
2015(14066)
2014(14222)
2013(14491)
2012(13882)
2011(12764)
2010(12864)
2009(12118)
2008(12250)
2007(11363)
2006(9730)
2005(8811)
作者
(41377)
(34780)
(34555)
(33075)
(22023)
(16919)
(16017)
(13735)
(13225)
(12441)
(11913)
(11679)
(11358)
(11277)
(11187)
(11112)
(11013)
(10379)
(10242)
(10195)
(9079)
(8805)
(8641)
(8010)
(7961)
(7873)
(7781)
(7772)
(7299)
(7190)
学科
(51843)
经济(51789)
管理(31101)
(30714)
方法(27503)
数学(24742)
数学方法(24518)
(23882)
企业(23882)
(14404)
(14288)
(13189)
中国(12353)
(10068)
贸易(10067)
(9768)
地方(9495)
农业(9402)
(9375)
业经(9354)
(7884)
财务(7869)
财务管理(7839)
(7818)
(7482)
银行(7438)
企业财务(7398)
(7335)
金融(7332)
理论(7114)
机构
大学(188976)
学院(185528)
(72924)
经济(71259)
研究(68791)
管理(65070)
理学(55940)
理学院(55183)
管理学(53947)
管理学院(53620)
中国(49977)
科学(47704)
(46432)
(41072)
(38551)
农业(37611)
业大(36081)
研究所(35441)
(32561)
中心(31433)
(29358)
财经(26001)
北京(25582)
农业大学(24485)
(24047)
(23513)
(23366)
(23261)
经济学(22887)
师范(22842)
基金
项目(125162)
科学(94680)
基金(89127)
研究(81973)
(81432)
国家(80801)
科学基金(65901)
(50076)
社会(49215)
基金项目(46965)
社会科(46508)
社会科学(46489)
自然(45985)
自然科(44870)
自然科学(44841)
自然科学基金(44044)
(42971)
资助(38515)
教育(38267)
编号(32194)
重点(29188)
(27371)
计划(27065)
(26951)
成果(26582)
科研(25339)
(25254)
科技(24829)
创新(23818)
课题(23217)
期刊
(77191)
经济(77191)
研究(49705)
学报(42870)
(41555)
中国(36380)
科学(33927)
大学(30349)
学学(28861)
农业(28006)
(25889)
管理(21786)
教育(16289)
(15161)
技术(15003)
(14724)
金融(14724)
财经(13080)
经济研究(12780)
业大(12140)
业经(12037)
(11709)
(11209)
问题(10707)
农业大学(10521)
统计(10016)
技术经济(9418)
理论(9102)
图书(9032)
科技(9025)
共检索到272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秀玲  吴华  陈红英  苑丽  潘玉善  武博达  胡功政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禽分离致病菌,分别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及产AmpC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20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及鹑鸡肠球菌1株,其中法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鹑鸡肠球菌系兽医上首次检出。报道所分离的20株致病菌均产β-内酰胺酶,其中产ESBLs 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海鹏  刘丽玲  李怡  杨先乐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金鱼(Carassius auratus)内脏组织(肝脏、肾脏、性腺)中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共分离了8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3株细菌(菌株LK-T、PL-R和PK-T)具有致病性。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K-T和菌株PL-R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菌株PK-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这3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对奈替米星、头孢呋肟、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先锋必等药物均高度敏感。其中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昆明  郭爱民  马江霞  段成任  谢志胜  岳城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20℃培养24h后,ZL1能形成边缘整齐、中间微隆起、表面光滑、浅黄色、有特殊芳香气味、大小为1.5~2 mm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ZL3和ZL5可形成圆形、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大小为0.5~1 mm的菌落,但在血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溶血圈。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16SrRNA序列比对和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ZL1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ZL3和ZL5株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isella tard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ZL1株对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ZL3和ZL5株对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和恩诺沙星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分离菌均具有明显致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余生  杨娟  黄胜东  王才林  
为了鉴定水稻对稻曲病的抗病基因,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Japonica)/IR28(Indica)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采用人工接种方法,以发病病情指数作为表型值。2012和2013年,接种鉴定亲本及RILs对水稻稻曲病致病菌株Pi-1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分析软件,对水稻抗Pi-1菌株基因进行检测分析。2年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为位于第2、7、8、11和12染色体上的qFsr2a、qFsr2b、qFsr7、qFsr8a、qFsr8b、qFsr11、qFsr12,单个位点的贡献率为8.5%~17.2%。其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知锋  王纯洁  敖日格乐  高瑞娟  徐进  高思明  包胡斯楞  阿日查  郭雪梅  
为检测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在生产3周后采用棉拭子法对65头确诊的临床型子宫内膜炎荷斯坦奶牛进行子宫黏液的采集;分别用阴门灌注大鼠子宫试验、PCR方法以及药敏纸片法来检验分离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灌注混合菌(1∶1,1.0×109 cfu/mL)72h后剖解大鼠子宫发现子宫充血,肿大,增厚,子宫内部有蓄脓现象。然而,Escherichia coli和Staphylococcus aureus从患病牛中最终检出率分别为58.69%、62.75%;并对27株致病性E.coli系统发育组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镇  朱军莉  赵二科  梁新乐  
为分析水产品源致病菌和腐败菌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的含量和种类,实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细菌群体感应11种AHLs类信号分子的技术,并与生物报告菌法比较。结果显示,报告菌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A136检测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是AHLs产生菌。建立的LC-MS/MS能完全分离和检测11种AHLs,并发现假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AHLs信号分子含量较高,其中ATCC 9027和ATCC 15692产生3-oxo-C12-HSL,嗜水气单胞菌A2产生C4-HSL,而腐败希瓦氏菌XH4分泌的C4-HSL信号分子含量较低,沙门氏菌ATCC 1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虎虎  徐幸莲  
【目的】建立在鸡肉生产一线具有较强操作性,并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的三重PCR方法。【方法】利用该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invA、HlyA、rfbE设计3对引物,在确定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反应灵敏度进行测定,模拟并检测在鸡肉中常见腐败菌和鸡肉基质对检测方法的干扰影响作用下,在前增菌程序的辅助下该方法的实际样品检测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3种致病菌测序结果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99%和99%,反应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灵敏度试验中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的检测线达到103CFU/mL,单重的灵敏度达到101CFU...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翁思聪  朱军莉  励建荣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染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上述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扩增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549、426、348和243 bp,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设计优化了可用于水产样品中4种目标致病菌的共增菌培养基,该方法应用于35份实际水产样品的检测,并与国标方法对比验证,4种致病菌的整体符合率达94%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该多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晓艳  刘庆慧  黄倢  
本研究建立一种同时特异性地检测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目前食品中常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的相关毒力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编码溶血素O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及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子龙  李深伟  邱瑾  田桢干  李晓虹  张继伦  卢钟山  李平  
在口岸压载水检测中发现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给公共卫生和口岸生态环境带来极大风险。目前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主要是通过细菌的培养及生化鉴定、荧光PCR等方法,但是不能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本研究针对一种能检测12种食源致病菌的芯片进行了应用研究,用参比菌株和实验室自分离的菌株检测该芯片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芯片的特异性良好,在所检测的菌株之间无交叉反应。在DNA水平上可以检测到110~7 000 copy的DNA分子,在菌裂解液的水平上可以检测到104~105copy数目的菌体,样品添加实验证明1 cfu/m L的菌浓度就可以通过增菌后芯片检测到。该芯片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研究证明该芯片的灵敏度比PCR水平略低,但是其具备高通量、快速、准确,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口岸压载水中携带食源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迪  杨银元  李凌飞  
为建立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上述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并对人工感染的饮料和面包2种食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人工感染食品的PCR检测也获得了目的菌的特异性片段,并且结果稳定。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媛媛  彭海帅  王毕妮  张富新  刘玉芳  贾蓉  任荣  
由于食品的多样性和食品基质的复杂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之首。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平板计数法被评为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但在致病菌检测过程中信号的放大需要通过单个细胞生长成菌落来实现,因此检测周期较长(3—7 d)。此外,现有的准确检测致病菌的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但由于预处理时间长、操作复杂、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等问题,不适合对致病菌进行现场快速有效的检测。核酸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易于修饰和亲和力高等特点,在毒素、抗生素、重金属和致病菌等其他小分子的检测中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发了各种基于适配体的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传统的检测方法和近十年来用于致病菌检测的光学和电化学适配传感器,涵盖每种方法的检测策略、检测时间、检测范围和检测限等信息,也提出了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印庚  谢建军  荣小军  廖梅杰  张正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叉反应、阻断试验和吸收试验结果均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对人工感染实验中的养殖水体及发病刺参溃烂组织检测,可以检出水体和患病刺参溃烂组织中的相应病原菌,病原菌被染成明亮的黄绿色,检测灵敏度2.4×104cell/mL。冰冻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刺参肿胀嘴部与溃烂肌肉处有大量染成黄绿色的细菌颗粒。结果表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伟  王正  吕全  张雪萍  王秀芹  孔祥波  张星耀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严重危害落叶松Larix spp.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被列为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是小蠹虫伴生菌中的最主要类群,在小蠹虫危害寄主甚至导致寄主死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长喙壳类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具有强致病力。实现病原菌的特异性和快速检测是明确病害分布和评估其危害的前提条件。为克服传统组织分离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缺陷,对2种病原菌进行快速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以内源转录间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  朱瑞良  谭燕玲  魏凯  王新建  孙振红  盛鹏程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奇异变形杆菌尿素酶合成的正向调节因子R基因(ureR)、沙门氏菌侵袭性抗原保守基因(invA)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编码溶血素O(LLO)的hlyA基因,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单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分析以及建立L16(43)正交试验对单管多重PCR扩增条件,如引物浓度、Tm值、模板量等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的稳定的单管多重PCR方法。【结果】针对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3种食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