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0)
- 2023(11152)
- 2022(9250)
- 2021(8407)
- 2020(7094)
- 2019(15916)
- 2018(15843)
- 2017(30327)
- 2016(16507)
- 2015(18580)
- 2014(18972)
- 2013(18549)
- 2012(16986)
- 2011(14958)
- 2010(15655)
- 2009(15116)
- 2008(15651)
- 2007(14563)
- 2006(13209)
- 2005(12667)
- 学科
- 业(82366)
- 企(76056)
- 企业(76056)
- 管理(72228)
- 济(70621)
- 经济(70486)
- 财(29289)
- 业经(27871)
- 方法(26054)
- 农(25803)
- 制(22042)
- 务(21425)
- 财务(21386)
- 财务管理(21340)
- 企业财务(20177)
- 农业(18180)
- 中国(17917)
- 数学(17606)
- 数学方法(17366)
- 技术(17096)
- 体(15967)
- 理论(15301)
- 策(14894)
- 划(14809)
- 和(14055)
- 体制(13827)
- 贸(13046)
- 贸易(13037)
- 易(12683)
- 地方(12647)
- 机构
- 学院(245442)
- 大学(237840)
- 济(103041)
- 经济(100854)
- 管理(98129)
- 理学(82213)
- 理学院(81481)
- 管理学(80482)
- 管理学院(80016)
- 研究(73474)
- 中国(62693)
- 财(55462)
- 京(49686)
- 财经(41847)
- 江(41416)
- 科学(39939)
- 经(37496)
- 所(36277)
- 农(36186)
- 中心(34580)
- 州(32739)
- 北京(31572)
- 研究所(31138)
- 经济学(30421)
- 业大(30359)
- 财经大学(30262)
- 范(28406)
- 师范(28200)
- 商学(28177)
- 商学院(27925)
- 基金
- 项目(144136)
- 科学(115183)
- 研究(113536)
- 基金(103769)
- 家(86386)
- 国家(85503)
- 科学基金(76197)
- 社会(73012)
- 社会科(69072)
- 社会科学(69056)
- 省(58455)
- 基金项目(54365)
- 教育(51859)
- 编号(47304)
- 自然(46516)
- 划(46195)
- 自然科(45453)
- 自然科学(45444)
- 自然科学基金(44681)
- 资助(41831)
- 成果(39408)
- 制(34340)
- 创(33421)
- 业(33348)
- 课题(33074)
- 部(31948)
- 重点(31663)
- 发(31137)
- 性(30359)
- 创新(30302)
- 期刊
- 济(130907)
- 经济(130907)
- 研究(78470)
- 中国(54246)
- 财(49442)
- 管理(43956)
- 农(36533)
- 科学(28335)
- 融(27510)
- 金融(27510)
- 学报(27502)
- 教育(27432)
- 农业(24342)
- 技术(24329)
- 业经(24249)
- 大学(22933)
- 财经(21749)
- 学学(21384)
- 经(18796)
- 经济研究(18741)
- 问题(17027)
- 财会(15218)
- 业(14278)
- 技术经济(14040)
- 会计(13810)
- 贸(13725)
- 现代(13277)
- 商业(12299)
- 世界(12173)
- 国际(11763)
共检索到395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佘艺颖
离职竞业限制协议是劳动者离职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特殊契约,契约对双方均有经济性。协议双方的协商地位因缔约时间的不同而存有差异。判定竞业限制协议成立应以合意为基础,从契约理论和劳动法理论不同层次考量,超越法律容忍限度的条款或缺失某些条款并不导致竞业限制协议的整体无效,应审慎处理缺失条款或者不公平条款导致的问题。
关键词:
离职竞业限制协议 经济补偿 法律效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廷华
用人单位可以和知悉其商业秘密及其相关事项的员工签订离职竞业禁止协议,但离职竞业禁止的时间、地域和领域范围必须限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用人单位必须为此提供经济补偿。离职竞业禁止协议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的文件不具有竞业禁止的效力。生效的离职竞业禁止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违约人必须承担责任。当然,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可以按照约定或者协商解除离职竞业禁止协议。
关键词:
离职竞业禁止 商业秘密 经济补偿 解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向志 李坤刚
案情简介2008年3月,张某经应聘到某广告公司,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张某工作岗位为广告销售,月工资8000元。由于张某有较好的人脉关系和非常强的业务能力,2009年下半年,张某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主任,月基本工资保底20000元,此外,还可按照销售业绩提取5%的奖金。为此,双方重新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9年7月1日到2012年6月30日。该劳动合同第4条约定,提成奖金的支付要受到合同签单、客户资料收集、广告制作、广告刊登、收款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的制约,否则不能获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贺伟
用人单位拥有商业秘密和劳动者负有保密义务是离职竞业限制协议的前提。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司法裁判对竞业限制协议前提要件的忽视,使得其被轻易地赋予合同效力,法官虽抱有一定的弱者保护意识,却过分强调竞业限制协议双方的意思自治,使得经济补偿金事实上难以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劳动者极易陷入违约的困境,不当承担违约责任成为普遍现象。对此,在呼吁立法完善的同时,现阶段的司法裁判应强调权利价值位阶和弱者保护理念,实质审查竞业限制协议的前提要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贺伟
用人单位拥有商业秘密和劳动者负有保密义务是离职竞业限制协议的前提。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司法裁判对竞业限制协议前提要件的忽视,使得其被轻易地赋予合同效力,法官虽抱有一定的弱者保护意识,却过分强调竞业限制协议双方的意思自治,使得经济补偿金事实上难以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劳动者极易陷入违约的困境,不当承担违约责任成为普遍现象。对此,在呼吁立法完善的同时,现阶段的司法裁判应强调权利价值位阶和弱者保护理念,实质审查竞业限制协议的前提要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新华
《劳动合同法》对于离职竞业限制条款的履行问题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一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司法解释关于离职竞业限制条款履行的规定也并不一致。对于竞业限制条款未约定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义务或经济补偿数额、经济补偿显失公平、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等情形中,劳动者是否应当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存在争议。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竞业限制条款的履行作出立法解释,以统一法的适用,强化法的可预测性。
关键词:
劳动合同解除终止 竞业限制 经济补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卓智
案情简介2009年6月22日,邹某入职马克菲尔公司,马克菲尔公司聘请邹某担任销售部区域经理,双方签订了《保密竞业协议》。协议约定:乙方(邹某)离开甲方(马克菲尔公司,)保密竞业岗位3年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也不得自己生产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从事同类业务。甲方支付乙方保密竞业费为月工资的10%,已随月工资发放。根据马克菲尔公司《公司员工手册》的规定,公司每月5日委托银行发放上月工资,邹某的工资也是按该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群
■竞业限制协议必须以相应的劳动■合同存在为前提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劳动者的就业权通过契约形式加以一定的限制。商业秘密虽然是竞业限制所要保护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还有企业为了培养一个精通业务的劳动者所耗费的资金、精力、时间等经营成本。竞业限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阎巍 唐旭丰
研究目的:分析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的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效力状态,厘清相关案件的裁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在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未约定条件的情况下,承认协议效力不会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相抵触,且可以融入民事合同效力体系当中,有利于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2)在征地未获批准阶段,由于土地或房屋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定条件尚不具备,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虽然生效但在法律上无法得到完整的履行。研究结论:未约定生效条件的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效力状态为已生效,在确定合同无法履行的责任时,需要综合考虑协议的行政性和协议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祥琦
现代社会中,“跳槽”现象是人才追求自我发展的正当需要, 也是市场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但是从现实来看,员工“跳槽”或在人才流动过程中,确实导致了大量的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目前,商业秘密侵权主要表现为员工带走原企业的商业秘密后,开展不正当竞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田力 孔令吉
案例引发的思考案例1:刘某系某出国咨询公司员工,从事项目助理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双方于2011年3月17日签订了期限为3年零6个月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书》中有竞业限制的相关事项。双方约定:刘某在劳动关系终结后两年内,不得受聘于与本单位行业和业务性质同类的或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不得自己经营或从事与本单位行业和业务性质同类的生意或以营利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程小勇
案情简介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仲裁,称:公司原员工王某于2007年3月1日至2014年9月24日在公司工作,职务是食品添加剂研发经理,主要职责为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和竞业限制协议。2014年8月17日,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约定双方劳动关系于8月17日结束,劳动合同规定的保密义务在劳动关系解除后仍然有效,王某必须遵守竞业限制协议。公司向王某支付了相应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然而,2014年11月,公司突然知晓,2014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郜名扬
竞业限制协议是受社会法调整的民事合同。出于其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合同目的,根据其从属性、双务性、不作为性和继续性特征,其履行抗辩权的制度设计应异于一般民事合同,以兼顾诚信与公平。该制度应与合同解除制度分工协作,以合理保护弱者并充分尊重意思自治。
关键词:
竞业限制 抗辩权 合同解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