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7)
- 2023(5025)
- 2022(4182)
- 2021(3860)
- 2020(3125)
- 2019(6869)
- 2018(6518)
- 2017(12657)
- 2016(6801)
- 2015(7288)
- 2014(6500)
- 2013(6431)
- 2012(5945)
- 2011(5137)
- 2010(5082)
- 2009(4707)
- 2008(4512)
- 2007(4099)
- 2006(3660)
- 2005(3070)
- 学科
- 济(28076)
- 经济(28064)
- 管理(20438)
- 业(20117)
- 企(15935)
- 企业(15935)
- 方法(11115)
- 技术(10676)
- 数学(9972)
- 数学方法(9890)
- 技术管理(8625)
- 地方(8148)
- 中国(7811)
- 农(7531)
- 学(7460)
- 业经(5893)
- 财(5584)
- 农业(5252)
- 地方经济(5220)
- 贸(4789)
- 贸易(4783)
- 易(4469)
- 环境(4467)
- 银(4347)
- 银行(4326)
- 融(4280)
- 金融(4279)
- 行(4183)
- 制(4045)
- 产业(3974)
- 机构
- 学院(89429)
- 大学(88898)
- 济(39925)
- 经济(39241)
- 研究(34843)
- 管理(32845)
- 理学(28498)
- 理学院(28110)
- 管理学(27620)
- 管理学院(27456)
- 中国(25620)
- 科学(22754)
- 京(18561)
- 农(18222)
- 所(17798)
- 财(16536)
- 研究所(16425)
- 中心(15345)
- 业大(14649)
- 农业(14364)
- 江(14222)
- 院(13485)
- 财经(13114)
- 经济学(12805)
- 经(12024)
- 经济学院(11666)
- 范(11352)
- 师范(11154)
- 北京(11137)
- 省(10866)
- 基金
- 项目(65222)
- 科学(52225)
- 基金(48355)
- 研究(44395)
- 家(44169)
- 国家(43887)
- 科学基金(37332)
- 社会(30063)
- 社会科(28726)
- 社会科学(28722)
- 基金项目(26055)
- 省(26024)
- 自然(24638)
- 自然科(24079)
- 自然科学(24068)
- 自然科学基金(23622)
- 划(21834)
- 教育(18891)
- 资助(18550)
- 创(16484)
- 创新(15817)
- 重点(15406)
- 编号(15403)
- 发(15112)
- 部(13729)
- 国家社会(13493)
- 计划(13028)
- 科研(12636)
- 业(11939)
- 发展(11850)
共检索到133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大海 韩立民 闫金玲
我国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域,水深10米以上的离岸海域总体上处于待开发状态。推动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转移,有利于海洋食物生产空间优化、效率提高和资源环境改善,有利于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通过发展深水设施养殖和建设海洋牧场,能够打造我国海洋食物增长的新空间。本文认为,针对离岸养殖面临的自然、技术和管理等风险,应在财政、规划、技术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发展步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元璋 王永生 林常贤 孙喜模 鲍惠文 刘庆丰 项福亭 乔振国 雷霁霖 凌国建 叶均秀 周成庆 顾庆庭 于江 林志强 王竹青 马德利 陆荣甫 曾传俊 史耀琨 周勤 高喜爰 张礼明 仇禄曾 孙迪杰 刘利良 丛子明 任俨 周启才 许芸华 邓晓明 刘世禄 王衍亮 刘明松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强软科学的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和当好参谋、提供决策咨询的有关精神,以及为使我国的海水养殖、海洋增殖向广度、深度发展,1986年9月20日至24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了“全国海水增养殖业技术经济讨论会”。会上,来自全国沿海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总结了“六五”期间的工作成绩与经验教训。汇报了“七五”期间的发展规划。与会代表认为,发展我国的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梵 高强 刘韬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海洋科技创新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行测算,其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的整体效率不高,不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海洋科技创新投入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管理因素都直接影响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考察沿海11省市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效率值以及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外溢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梵 高强 刘韬
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省市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别以对外开放和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研究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双重门槛效应,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娟 胡求光
本文在阐述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交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1年相关宏观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静态协调度模型和动态协调度模型,对中国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其静态协调度呈"M型"走势,两者协调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第二,海水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发展并不同步,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程度难以满足海水养殖发展的需要,甚或成为制约海水养殖潜力继续释放的短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星媛 张秀梅 刘旭绪 尤凯 张沛东
2014年5月和9月,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比较研究了不同增养殖模式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饵料特征差异,以期探讨增养殖魁蚶可能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魁蚶的δ~(13)C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5月,筏养区魁蚶的δ~(13)C值明显低于9月,底播区则表现出相反趋势。5月,两种增养殖模式下魁蚶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明显差异;9月,筏养区魁蚶的δ~(13)C、δ~(15)n值均显著高于底播区。以浮游植物为主的颗粒有机物是筏养区魁蚶的主要食物来源,其贡献率可达61.0%~62.9%,附着微藻是其重要的食物补充(37.2%~39.0%);而底栖微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金显仕
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瑶 纪建悦 周婧琳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衡特征;(2)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负向影响;(3)负向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滩涂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及管理三个方面。据此,从高效利用已有的滩涂养殖区域、积极建立滩涂复合养殖生态系统、提高对滩涂养殖的管理水平三方面提出改善滩涂养殖的相关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允彬
在食物生产与人口增长二者的引人注目的竞赛中,到底哪一个将领先?最近,人们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关心了。 纵观百年来的历史,我们看到,尽管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但食物供应情况也在不断改善。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全世界有2000万至2500万人死于饥荒,当时世界总人口只有14亿多。进入二十世纪后,人口增长速度不断上升,五十年代以后,每年人口增长率都在1.9%左右浮动,其中以1965至197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最高,达到2.1%。因此,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20几亿。但是,在本世纪的前75年中,死于饥荒的人数减少到了12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江峰 戴小杰 王学昉 陈彦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对海洋食物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需求。作者针对食物网动态这一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对其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食物网拓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食物网拓扑学通过建立一系列拓扑学指标,定量描述食物网各个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各个成员对整个食物网的作用。评价渔业对食物网的影响或食物网对外界的响应,开发可持续的捕捞方案,需要建立并运用食物网的动态模型。鱼类生物的重要特点是其捕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大小(体长、体重)决定。而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动力学模型发展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将食物网拓扑学的动态建模、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生物量模型、鱼类个体大小相关的捕捞过程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会洁 秦传新 黎小国 陈丕茂 莫宝霖 马欢 郑忠明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张鸿雁 齐振雄
研究发现在PO4P浓度较高且静滞的围隔水体中海洋原甲藻易大量发生形成水华;发生水华后围隔水呈棕红色,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α、初级生产力、水呼吸、COD和POC等都显著升高,溶解氧和透明度随海洋原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表现出相应的昼夜变化;发生水华的围隔内中国对虾和台湾红尼罗罗非鱼尚能存活和生长,但体色暗红,海湾扇贝则全部死亡,表明海洋原甲藻水华对海产贝类的危害较鱼类和虾类更为严重。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实验围隔,水华,赤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兵 张继红 吴文广 刘毅 王新萌 康秦梓 陈杜宇 宫雪 徐豪
为了解底播养殖经济贝类青蛤(Cyclina sinensis)和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食物来源,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桑沟湾贝类区与贝藻区中底播养殖青蛤和魁蚶的食物组成,分析了食物来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蛤和魁蚶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占比40.4%~79.6%),其次是浮游动物(13.3%~37.3%)。贝类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与魁蚶的食物贡献率存在区域性差异。贝类养殖区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的食物贡献率为2.7%(贝类生物沉积物2.0%,海带碎屑0.7%),对魁蚶的食物贡献率为10.3%(贝类生物沉积物7.4%,海带碎屑2.9%);贝藻养殖区青蛤为8.5%(贝类生物沉积物5.1%,海带碎屑3.4%),魁蚶为7.4%(贝类生物沉积物4.3%,海带碎屑2.1%)。(2)青蛤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占比达56.55%),其次是链形植物门(44.35%),魁蚶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47.27%),其次是脊索动物门(30.3%)。两种贝类胃含物中的真核生物组成主要是浮游植物,且主要来自于底层海水中,与稳定同位素结果一致。(3)在贝类区和贝藻区,筏式养殖产生的有机物(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魁蚶的贡献率高于青蛤;贝藻区海带碎屑对青蛤的贡献率高于魁蚶。从食源结构的角度比较分析,魁蚶和青蛤均可作为桑沟湾综合养殖区域的底播贝类,青蛤更适宜底播在有藻类养殖的区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志浩 高颖 赵殷钰
本研究利用2000—2010年全国31省城镇住户调查汇总数据,采用两阶段QUAIDS-QUAIDS模型,估计了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与收入的关系,预测了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演变前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居民食物支出水平将会继续提高,食物支出占居民支出的比重将会继续下降,在外食物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动物性食物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水产品支出增长速度将会快于其他食物。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食物消费 收入增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霞 王寅 杨蕊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本文归纳了海洋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常用的量化指标,梳理了食物网稳定性不同维度的概念并深入探究其与复杂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类型,分析了各种类型干扰的发生方式以及食物网在应对干扰时的适应机理,最后总结了海洋生态系统数据获取分析以及食物网构建时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开展初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能更利于解析全球变化对海洋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