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7)
2023(7635)
2022(6177)
2021(5738)
2020(4559)
2019(10575)
2018(9970)
2017(19476)
2016(10103)
2015(11591)
2014(11445)
2013(11253)
2012(10459)
2011(9329)
2010(10009)
2009(9514)
2008(8790)
2007(8422)
2006(7695)
2005(7107)
作者
(27400)
(22296)
(22251)
(21008)
(14605)
(10702)
(10369)
(8745)
(8375)
(8311)
(7665)
(7441)
(7208)
(7206)
(7195)
(7011)
(6679)
(6534)
(6411)
(6141)
(5636)
(5437)
(5258)
(5225)
(5222)
(5173)
(5083)
(4877)
(4505)
(4504)
学科
(41575)
经济(41542)
(30537)
管理(29540)
(27346)
金融(27346)
(26527)
企业(26527)
(24355)
银行(24355)
(23740)
中国(21311)
方法(14398)
(12861)
地方(12625)
(12195)
数学(11926)
数学方法(11813)
(11398)
中国金融(11220)
业经(11014)
(10686)
贸易(10672)
(10315)
(8324)
财务(8288)
财务管理(8277)
理论(8060)
企业财务(7895)
(7528)
机构
学院(138962)
大学(137813)
(62566)
经济(61036)
管理(52371)
研究(47992)
中国(45931)
理学(42875)
理学院(42436)
管理学(41994)
管理学院(41693)
(31750)
(28909)
中心(24963)
财经(24372)
科学(23106)
(22592)
(22079)
(21823)
(21436)
(20776)
银行(20666)
金融(20392)
经济学(19851)
研究所(19675)
(19272)
北京(18811)
(18730)
财经大学(18307)
经济学院(17818)
基金
项目(81713)
研究(65497)
科学(64366)
基金(58478)
(48681)
国家(48234)
科学基金(42025)
社会(41409)
社会科(39449)
社会科学(39439)
(30982)
教育(30093)
基金项目(29734)
编号(27825)
(26101)
自然(24623)
资助(24539)
自然科(24097)
自然科学(24095)
成果(23913)
自然科学基金(23686)
课题(20063)
(19038)
重点(18642)
(18358)
(17901)
(17846)
项目编号(17540)
(16938)
国家社会(16843)
期刊
(74959)
经济(74959)
研究(49413)
(35828)
金融(35828)
中国(33766)
(24563)
管理(22551)
教育(18040)
(16196)
科学(14963)
学报(14423)
财经(13070)
技术(12704)
大学(12212)
经济研究(11941)
业经(11591)
国际(11473)
(11246)
学学(11053)
(10321)
农业(9949)
问题(9435)
理论(8531)
图书(7703)
世界(7658)
实践(7631)
(7631)
(7336)
论坛(7336)
共检索到241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宏鸣  
文章认为,目前官方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文章认为,本币的自由兑换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金融中心从来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目前,本币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也并非举足轻重。离岸市场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尹仲胜  陈湛匀  
期货市场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它在推动经济市场化和参与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借鉴新加坡、法兰克福、香港这三个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期货市场应该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谭军  张灿  
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来看 ,期货市场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 ,无论是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 ,还是新兴市场的国际金融中心 ,期货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目前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 ,遇到了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瓶颈。因此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另辟蹊径 ,以商品期货为突破口。上海的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将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解宇  李畅  徐子庆  
本文认为上海应以其在资本市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地位为基础,抓住浦东综合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和契机,大力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完善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监管职能、特别是利用浦东“先行先试”的“特权”,进行制度和产品创新,破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瓶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蒲小川  
本文在分析资本市场深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在国内国外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顺势大力推动资本市场深化对宏观经济稳定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还就上海如何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欣欣  储伟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上海金融市场的资源聚集和辐射效应持续增强,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多种金融市场风险也开始逐步集聚和暴露。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构建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在金融市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随着风险来源的增多和叠加、风险破坏力的集中释放以及转化为金融危机概率的提升,目前可控、潜在的市场风险就有可能发生趋势性转变。本文以研究上海金融市场风险为出发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潜在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初步设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  
首先对现有的各种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建设离岸金融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种流行观点的缺陷及其理论根源。提出了在考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时,必须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出发,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首先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