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9)
- 2023(1998)
- 2022(1593)
- 2021(1559)
- 2020(1187)
- 2019(2896)
- 2018(2854)
- 2017(5819)
- 2016(3199)
- 2015(3561)
- 2014(3211)
- 2013(3412)
- 2012(3168)
- 2011(2926)
- 2010(2782)
- 2009(2552)
- 2008(2389)
- 2007(2211)
- 2006(2009)
- 2005(1906)
- 学科
- 济(13068)
- 经济(13057)
- 方法(6949)
- 数学(6563)
- 数学方法(6544)
- 管理(6486)
- 业(6479)
- 企(5365)
- 企业(5365)
- 中国(3636)
- 贸(3483)
- 贸易(3481)
- 财(3445)
- 易(3336)
- 银(2918)
- 银行(2913)
- 融(2898)
- 金融(2898)
- 行(2795)
- 农(2788)
- 制(2783)
- 动(2542)
- 劳(2354)
- 劳动(2351)
- 理论(2194)
- 业经(2104)
- 公司(1980)
- 务(1870)
- 财务(1868)
- 财务管理(1861)
- 机构
- 大学(41594)
- 学院(40455)
- 济(20064)
- 经济(19720)
- 管理(14118)
- 中国(13697)
- 研究(13627)
- 理学(11883)
- 理学院(11772)
- 管理学(11578)
- 管理学院(11516)
- 财(10043)
- 财经(7876)
- 京(7815)
- 经济学(7390)
- 中心(7301)
- 经(7284)
- 融(7175)
- 金融(7093)
- 银(6834)
- 经济学院(6787)
- 银行(6682)
- 所(6500)
- 人民(6499)
- 科学(6378)
- 行(6196)
- 财经大学(6114)
- 江(5975)
- 国人(5834)
- 研究所(5824)
共检索到66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继军 彭兆波 荣璟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离岸市场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人民币价格体系,并与在岸人民币市场之间存在持续的价差,在特定情况下会引起资金频繁、集中的跨境流动,给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结合当前离岸、在岸人民币价格的实际,构建了利差—汇差组合分析框架,并对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机制进行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安佳 逄金玉 王振山 张继华
本文探讨在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条件下,影响资本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拆息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及香港人民币存量为分析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分析法,对香港人民币存量与人民币离岸在岸利差与汇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MB存量与离岸在岸利差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两岸即期汇差与人民币存量保持着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相互引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刘娜
文章通过建立基本的GARCH模型和扩展的GARCH模型,探讨了市场基本面、全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等因素对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定价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定价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市场流动性差异和参与者预期差异对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定价差异及其波动会产生显著影响,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涨和美元升值会增大人民币在两个市场的定价差异及其波动。在政策方面,允许人民币资本跨境流出的措施会明显减少两个市场的定价差距,反之亦然。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显著地扩大了人民币两个市场的差异,加剧了其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刘娜
文章通过建立基本的GARCH模型和扩展的GARCH模型,探讨了市场基本面、全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等因素对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定价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定价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市场流动性差异和参与者预期差异对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定价差异及其波动会产生显著影响,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涨和美元升值会增大人民币在两个市场的定价差异及其波动。在政策方面,允许人民币资本跨境流出的措施会明显减少两个市场的定价差距,反之亦然。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显著地扩大了人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阮青松 杨君轩
针对人民币离岸在岸汇差持续存在现象,系统研究其波动特征、形成原因及影响。利用GIRBEKK-GARCH模型研究发现离岸市场主导汇差方向;利用DCC-GARCH模型研究发现离岸在岸市场割裂程度还比较严重;构建SVAR模型研究发现目前套利因素是汇差形成的主因、宏观经济波动因素是次因,而市场分割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鉴于汇差对经济金融秩序的干扰,研究提出增强对离岸市场调控能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加强离岸在岸互联互通等促进汇率收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汇差 波动特征 诱因 影响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阮青松 杨君轩
针对人民币离岸在岸汇差持续存在现象,系统研究其波动特征、形成原因及影响。利用GIRBEKK-GARCH模型研究发现离岸市场主导汇差方向;利用DCC-GARCH模型研究发现离岸在岸市场割裂程度还比较严重;构建SVAR模型研究发现目前套利因素是汇差形成的主因、宏观经济波动因素是次因,而市场分割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鉴于汇差对经济金融秩序的干扰,研究提出增强对离岸市场调控能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加强离岸在岸互联互通等促进汇率收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汇差 波动特征 诱因 影响 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 尚玉皇 李建勇
本文基于离在岸汇率传导机制,阐释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理论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逆周期因子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外汇资产配置影响人民币离在岸价差,逆周期因子在有效抑制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同时显著降低价差的波动幅度。在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影响下,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效果依然稳健。值得注意的是,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人民币贬值情况下,逆周期因子显著缩小了人民币离在岸价差和波动幅度;人民币升值情况下,逆周期因子无助于抑制人民币离在岸价差,仅能降低价差波动幅度。鉴于此,建议我国央行进一步强化逆周期因子政策的规则化和透明化,切实发挥逆周期因子的预期引导功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鲁炳荣 朱建明 祁文婷
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和离岸市场发展对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2009年以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对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渐成为影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影响逐步减弱。为此,应当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同时要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减少汇率波动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爱民
中资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人民币业务领域的优势和经验,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先导,最终实现国际化战略转型商业银行的新机遇随着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在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市场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新蓝海。在增加传统业务机会的同时,投资、交易、避险等复杂金融产品和工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薇君 陈刚
随着全球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特征,它是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框架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相关计量工具及方法,通过对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情况与人民币汇率、进出口及其价格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对如何进一步密切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性、提高外汇管理有效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境资金 汇率 进出口 关系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珂 王萌
采用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汇率价差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呈正相关关系,与利差及资金存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自身的滞后一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之差是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资金存量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也会对汇率价差产生影响。因此,应进一步疏通境内和境外人民币流通渠道;货币当局应将调节利率水平作为管理汇率价差的备选政策工具;加强对跨境流动资本的监管;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在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珂 王萌
采用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汇率价差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呈正相关关系,与利差及资金存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自身的滞后一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之差是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资金存量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也会对汇率价差产生影响。因此,应进一步疏通境内和境外人民币流通渠道;货币当局应将调节利率水平作为管理汇率价差的备选政策工具;加强对跨境流动资本的监管;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在进一步深化国内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之上,培育和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丽华 奉艳红 江蓝微
2015年的"8. 11"汇改后,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呈双向波动,汇率价差不断拉大已成常态。因此,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探讨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的波动特征,运用VAR模型对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以及传导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离岸人民币资金存量对汇率价差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岸与离岸的利率价差与汇率价差呈正向相关,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动会导致汇率价差的反向变动,汇率价差对四个因素都进行了冲击传导。最后提出了推进离岸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建勋 孙亮
控制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价差在合理水平是保障人民币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采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的区制转移特征、境内外影响因素及脉冲响应。实证结果显示:1、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呈现丛聚性,在"811"汇改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2、在汇差"高波动"状态下,中国汇率政策通过境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在汇差"低波动"的状态下,只有汇率政策能够影响汇差波动。3、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预期始终与在岸—离岸汇差波动负相关。同时,人民币在离岸汇差存在自动收敛趋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建勋 孙亮
控制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价差在合理水平是保障人民币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采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的区制转移特征、境内外影响因素及脉冲响应。实证结果显示:1、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呈现丛聚性,在"811"汇改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2、在汇差"高波动"状态下,中国汇率政策通过境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在岸—离岸汇差波动,在汇差"低波动"的状态下,只有汇率政策能够影响汇差波动。3、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预期始终与在岸—离岸汇差波动负相关。同时,人民币在离岸汇差存在自动收敛趋势,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一体化已经初具雏形,但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仍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