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2)
- 2023(17579)
- 2022(15209)
- 2021(14097)
- 2020(11894)
- 2019(26962)
- 2018(26462)
- 2017(50908)
- 2016(27596)
- 2015(30693)
- 2014(30309)
- 2013(29728)
- 2012(26909)
- 2011(24178)
- 2010(23590)
- 2009(21466)
- 2008(20557)
- 2007(17560)
- 2006(15081)
- 2005(12821)
- 学科
- 济(108239)
- 经济(108133)
- 管理(78646)
- 业(73651)
- 企(61466)
- 企业(61466)
- 方法(52993)
- 数学(46503)
- 数学方法(45933)
- 财(28370)
- 农(27964)
- 中国(26813)
- 业经(24238)
- 学(23806)
- 贸(23347)
- 贸易(23338)
- 地方(22974)
- 易(22689)
- 农业(18968)
- 务(18201)
- 财务(18128)
- 财务管理(18092)
- 理论(17993)
- 技术(17272)
- 企业财务(17122)
- 制(17079)
- 环境(17055)
- 和(16809)
- 银(14974)
- 银行(14907)
- 机构
- 大学(384690)
- 学院(382491)
- 管理(153435)
- 济(150080)
- 经济(147020)
- 理学(134545)
- 理学院(133055)
- 管理学(130560)
- 管理学院(129877)
- 研究(124916)
- 中国(92371)
- 科学(80730)
- 京(80045)
- 财(66187)
- 农(65756)
- 业大(61841)
- 所(61831)
- 中心(58188)
- 研究所(57253)
- 财经(54652)
- 江(53174)
- 农业(52110)
- 经(50031)
- 范(49402)
- 北京(49156)
- 师范(48809)
- 院(45741)
- 经济学(45663)
- 州(43756)
- 经济学院(41625)
- 基金
- 项目(277580)
- 科学(217713)
- 基金(202549)
- 研究(196480)
- 家(179162)
- 国家(177744)
- 科学基金(152400)
- 社会(124517)
- 社会科(118123)
- 社会科学(118092)
- 省(108223)
- 基金项目(108085)
- 自然(101663)
- 自然科(99338)
- 自然科学(99310)
- 自然科学基金(97520)
- 划(91728)
- 教育(90334)
- 资助(83045)
- 编号(78974)
- 重点(62348)
- 成果(61802)
- 部(60465)
- 发(58615)
- 创(57668)
- 科研(54025)
- 创新(53872)
- 课题(53298)
- 国家社会(51780)
- 计划(51601)
- 期刊
- 济(149880)
- 经济(149880)
- 研究(103253)
- 学报(67829)
- 中国(65020)
- 科学(58508)
- 农(57849)
- 管理(52413)
- 大学(50267)
- 财(49829)
- 学学(47560)
- 农业(40110)
- 教育(37471)
- 技术(31613)
- 融(30742)
- 金融(30742)
- 财经(25680)
- 业经(25515)
- 经济研究(25078)
- 经(21958)
- 图书(21516)
- 业(20693)
- 问题(19995)
- 科技(19572)
- 版(18926)
- 理论(18065)
- 业大(17595)
- 技术经济(17386)
- 资源(17315)
- 商业(17103)
共检索到532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力博 吴优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探讨离岸人民币与中国周边国家(地区)货币的溢出效应及其时变特征来定量分析离岸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进而给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提供借鉴。实证结果表明:(1)离岸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区域性影响力,并且较在岸人民币的影响程度更高;(2)新加坡元、新台币和韩元等对离岸人民币的溢出效应均较强,也就是说离岸人民币尚不能称得上是区域性的锚货币。相关结果为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协调中国对周边国家(地区)经济政治政策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
离岸人民币 区域影响力 溢出效应 锚货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力博 吴优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探讨离岸人民币与中国周边国家(地区)货币的溢出效应及其时变特征来定量分析离岸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进而给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提供借鉴。实证结果表明:(1)离岸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区域性影响力,并且较在岸人民币的影响程度更高;(2)新加坡元、新台币和韩元等对离岸人民币的溢出效应均较强,也就是说离岸人民币尚不能称得上是区域性的锚货币。相关结果为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协调中国对周边国家(地区)经济政治政策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
离岸人民币 区域影响力 溢出效应 锚货币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尹力博 马惜缘
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境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愈发旺盛,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作为境外业务发展的载体,离岸人民币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其影响力已成为多方探讨的话题。针对2010年至2018年11个世界主流货币和10个"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货币在美元标价法下的汇率数据,基于贝叶斯图解模型从多维信息溢出的视角,定量分析离岸人民币的影响,重点考察离岸人民币的国际和区域影响力以及对应的时变特征。采用依赖指数综合判断货币间信息传递效应的强度和规模,以结构矩阵表示变量关系架构,并通过滑动回归提取动态信息。通过对上述关系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离岸人民币在全球和"一带一路"区域内同向不同速的"双轨"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离岸人民币在世界主流货币间存在明显的主导作用,且影响力逐年上升,其中对新加坡元和英镑的影响最为显著。②在"一带一路"区域,离岸人民币相对于主流货币的影响力较高,但综合看其区域影响力不及国际影响力,说明离岸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范围内的接受和认可程度有待加强,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步伐并未统一。③离岸人民币的溢出效应随时间推移呈不断增强的趋势,长期看,离岸人民币对人民币交易活跃的离岸中心所在国家的货币以及与中国有密切经贸往来和合作关系的国家货币影响较大;短期看,货币间的溢出关系在特定事件的冲击下呈现异常的波动。研究结果为中国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推进以及协调中国对周边国家(地区)经济和政治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和政策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静一
本文采用联合非对称MVMQ-CAViaR模型,对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极端风险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溢出水平有限,且离岸人民币对在岸人民币的溢出更加明显;利空消息冲击比利好消息冲击引起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下挫力度更强,联合冲击会加剧市场波动;"8.11汇改"提高了两个市场极端风险的溢出水平,且汇改之后,两个市场人民币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都明显增加。因此,货币当局要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在岸人民币对离岸人民币的影响力,同时应特别警惕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联合效应,防范人民币的断崖式贬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政 郝毅 袁瑾
本文采用递归MVMQ-CAViaR模型,对境内外人民币利率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存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短期品种表现出显著的双向极端风险溢出,而长期品种以在岸利率对离岸利率单向极端风险溢出为主。在极端风险层面,在岸市场仍然处于利率信息的中心地位,且暂时没有旁落离岸市场的担忧。一旦离岸人民币利率发生极端变动,中央银行会及时进行干预并引导市场参与者预期,降低在岸利率未来的极端风险水平;但面对小的离岸市场冲击,中央银行更倾向于让在岸利率进行自我调节,离岸冲击会提高在岸利率未来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政 贾妍妍 李晓艳
本文对在岸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同地区跨品种、同品种跨地区和跨地区跨品种三种情形下各市场间均存在极端风险双向溢出效应,且在岸对离岸的极端风险溢出高于反方向溢出,即期对远期的极端风险溢出大于后者对前者的溢出。此外,各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性,随汇率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增强,尤其在"811汇改"后,极端风险溢出水平显著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本文选取2013年7月22日至2016年8月31日的日度数据,并依据在岸市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日期为临界点,将样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实证研究了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以及两个市场间溢出效应的时变性。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岸与离岸利率间已表现出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以后,在岸与离岸利率间的溢出效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两个市场利率的联动性显著增强,但是在岸市场依然是人民币利率的"定价中心"。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人民币持有主体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不仅要合理考虑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玲玲 孙婧 刘菖山
本文采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报价形成的微观机理,进而检验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间的信息溢出效应以及人民币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产生信息溢出的微观渠道。结果表明:第一,离岸、在岸人民币汇率存在双向关联,但前者的信息溢出能力相对更强;第二,公开信息是在岸市场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在岸市场私有信息需通过公开化来影响离岸人民币报价;第三,在岸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健全阻碍了信息外向溢出,这可能是导致人民币在岸市场在信息溢出方面不占优势的微观原因之一。为此,应当完善境内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进而增强在岸市场的信息溢出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大为 刘维民 王子扶
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具有比较强的市场定价影响力,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在岸人民币远期汇率之间存在着相互波动溢出效应,但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对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以及对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只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我国应当注重防范来自于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的外部冲击和风险,进一步完善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建设,充分利用好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卢熠 闫帅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对CNY市场和CNH市场都有较强的溢出效应,CNY市场对CNH市场的溢出效应较弱,其他市场之间则不存在溢出效应;2012年4月和2015年8月的两次汇率改革政策会对三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中国可适度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完善风险规避和隔离机制,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溢出效应 汇率改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卢熠 闫帅
采用2011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岸人民币市场(CNY)、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以及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远期汇率的日度数据,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研究了三个市场之间的非时变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发现,NDF市场对CNY市场和CNH市场都有较强的溢出效应,CNY市场对CNH市场的溢出效应较弱,其他市场之间则不存在溢出效应;2012年4月和2015年8月的两次汇率改革政策会对三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中国可适度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完善风险规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溢出效应 汇率改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政 王鑫雨 卜林
选取2006—2020年全球25种货币的汇率收益率,采用基于Q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正常状态与极端状态下全球外汇市场溢出效应的差异,并且构建相对溢入溢出指数量化差异程度,探讨极端状态下的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研究发现:第一,基于条件均值与条件中位数的溢出指数可以很好地捕捉正常状态下全球外汇市场的溢出效应,而对极端状态下的溢出效应产生误判。第二,相比正常状态,极端状态下全球外汇市场的总溢出水平显著上升,两两货币间的溢出效应大多被低估,并且极端贬值状态下的溢出效应更强。第三,极端状态下,绝大多数货币的溢入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新兴经济体货币上升幅度更大;溢出水平的变化则存在差异,新兴经济体货币表现为大幅上升而多数发达经济体货币则为小幅下降。第四,在两种极端状态下,人民币的方向性溢出水平大幅上升,且溢出水平上升幅度更大,人民币由正常状态下的净接收者转变为极端状态下的净输出者,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家奇 严志勇 江国良 戴锐豪 王雪茹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扎实推进,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市场风险传递较以往也愈发迅速。构建MODWT-DGCt-MSV模型,测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不同频次交易下形成多个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比在岸更强,在岸人民币汇率长期尺度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中期、长期的动态相关性较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各尺度之间大多存在波动传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多地作为波动溢出的源头;在岸人民币汇率在美联储加息时对离岸的波动溢出效应较非加息周期有所增强。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波动溢出 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昊 陈平 杨海生 李威
本文通过构建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间的溢出指数,探讨了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时期,在岸和离岸利率之间联动关系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第一,当前人民币在岸市场仍是利率定价中心;第二,近年来,人民币境内外资金市场联动关系增强,其中人民币在岸资金市场对离岸资金市场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而离岸对在岸资金市场的影响有所下降。本文认为,在岸和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交易量和利率自由化程度是决定利率传递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近年境内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使在岸对离岸利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大。本文为定量研究两地资金市场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为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定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莹莹
本文运用溢出指数方法,定量测度了人民币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货币汇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及其动态演化,并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人民币汇率净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近年来人民币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货币汇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在波动中有所提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人民币汇率净溢出效应逐步提升,在该区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一带一路"区域内,人民币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影响力较强,且对阿联酋迪拉姆和安哥拉宽扎的净溢出效应已超过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在净溢出效应的作用渠道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贸易附加值依存度对其有利,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三方市场贸易竞争、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和全球风险指数却对其不利。因此,应加强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主导能力和商品竞争能力,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建设,加强人民币汇率的区域性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会影响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间的溢出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全球影响力评估与展望——基于网络溢出指数分析方法
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可能性论证——基于两岸三地汇市信息溢出与协调联动的证据
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已经发挥影响力了吗?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分析
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之间收益率及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
人民币区域化与深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合作研究
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视角下人民币汇率市场输入性风险测度与国际影响力评估
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非对称溢出效应——基于VAR-GJR-MGARCH-BEKK模型的经验证据
基于货币群落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全球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