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3)
- 2023(10325)
- 2022(9157)
- 2021(8689)
- 2020(7237)
- 2019(16782)
- 2018(17061)
- 2017(32533)
- 2016(17995)
- 2015(20396)
- 2014(20669)
- 2013(20101)
- 2012(18304)
- 2011(16440)
- 2010(16183)
- 2009(14668)
- 2008(13990)
- 2007(12068)
- 2006(10382)
- 2005(8860)
- 学科
- 济(65728)
- 经济(65644)
- 管理(50630)
- 业(46078)
- 企(38852)
- 企业(38852)
- 方法(31195)
- 数学(26698)
- 数学方法(26383)
- 农(17746)
- 中国(17265)
- 学(16980)
- 财(16499)
- 业经(14709)
- 地方(13897)
- 理论(12982)
- 制(12956)
- 农业(11594)
- 和(11587)
- 贸(10976)
- 贸易(10972)
- 技术(10792)
- 教育(10721)
- 环境(10672)
- 易(10619)
- 务(10458)
- 财务(10388)
- 财务管理(10369)
- 银(10092)
- 银行(10049)
- 机构
- 大学(249292)
- 学院(247729)
- 管理(99924)
- 济(90668)
- 经济(88439)
- 理学(86989)
- 理学院(86002)
- 管理学(84431)
- 管理学院(83991)
- 研究(82447)
- 中国(59486)
- 科学(54207)
- 京(53914)
- 农(42359)
- 所(41616)
- 财(41165)
- 业大(40008)
- 研究所(38338)
- 中心(37082)
- 江(35484)
- 北京(33918)
- 范(33547)
- 农业(33390)
- 财经(33295)
- 师范(33176)
- 院(30493)
- 经(30272)
- 州(28988)
- 技术(28465)
- 师范大学(26774)
- 基金
- 项目(176607)
- 科学(137211)
- 研究(128841)
- 基金(125994)
- 家(110315)
- 国家(109383)
- 科学基金(93198)
- 社会(77622)
- 社会科(73305)
- 社会科学(73284)
- 省(69974)
- 基金项目(67699)
- 自然(62141)
- 自然科(60649)
- 自然科学(60635)
- 自然科学基金(59504)
- 教育(59194)
- 划(59030)
- 编号(53770)
- 资助(51849)
- 成果(43834)
- 重点(39136)
- 部(38077)
- 课题(37118)
- 发(36927)
- 创(36618)
- 创新(34048)
- 科研(33922)
- 项目编号(33322)
- 大学(32651)
共检索到352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山 赵丽薇
离子液体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方向的研究是目前热点之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总结各试验结果,可以让读者熟悉该领域研究的进展与困境,并为后续研究者提出新假设与研究理念提供了依据。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溶剂,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方面,它较传统的有机溶剂表现出显著优势。本文概述了离子液体的组成、分类及特性,系统地总结了使用咪唑类、吡啶、吡咯类和四烷基铵、四烷基膦类离子液体萃取各类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它们取得的萃取、反萃取效果的异同。总结发现,该领域中,对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研究最为普遍,且对金属离子的萃取表现出较理想的效果。其中含有羧基、硫脲基、氨基、硫醇等官能团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一些二价、三价金属离子及碱金属的萃取率均达90%以上;在普通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加入某种螯合剂,也能对一些金属离子的萃取及反萃取达到理想效果,但相对一些功能化离子液体来说,操作较复杂。吡啶、吡咯类离子液体在金属萃取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有学者进行研究,通过使用特定螯合剂与其结合,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四烷基铵、四烷基膦类离子液体大多将其溶在煤油或甲苯中,来研究对金属离子的萃取,得到较好效果。同时,功能化铵盐与膦盐对三价金属离子萃取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最后对离子液体在萃取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金属离子 萃取分离 反萃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黄其亮 殷帅 杨愿愿 杨晓云
应用分散液相微萃取(DLLME)技术,建立水体中三唑醇(Triadimenol)、腈菌唑(Myclobutanil)、氟硅唑(Flusil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等6种三唑类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观察了萃取剂种类、萃取体积、萃取时间、涡旋速度、盐浓度和溶液pH值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以100μL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BMIM]PF6)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在涡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明 武晓鹏 孙东海 周建钟 张华
化学改性壳聚糖结合特征膨润土制备新型吸附基质功能材料,设计并制作接续式萃取柱管,进而填料制备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正交试验分析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叶中重金属离子作为前期指示物,考察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对山核桃叶中重金属离子的提取效能及与果实中重金属离子残留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能较好提取山核桃叶中重金属离子,提取效能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所验证。正交实验获得了新型基质固相萃取柱分离镍离子(Ni2+),铜离子(Cu2+)的最佳条件,实验数据显示山核桃叶与果实中2种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相关性,山核桃叶与果实中的镍离子(Ni2+),铜离子(Cu2+)分别为经典...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越非 陈伟
介绍离子液体键合硅胶的制备与表征,以及在吸附重金属中的应用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以硅胶为原料,利用氯丙基硅烷将1-甲基咪唑和1-乙基咪唑分别键合在硅胶上,制备两种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并将这两种硅胶用于吸附重铬酸根离子,并对吸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该实验条件简单,实验试剂易得,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静态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等多方面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能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廖雅丽 张晨捷 高权新 彭士明 施兆鸿
渗透压调节与鱼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离子细胞与离子通道是渗透压调节的重要细胞和通路。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在渗透压调节方面的研究热点,论述鱼类离子细胞与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并做出展望。主要从离子细胞的命名演变及离子细胞亚型的类型和两种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离子细胞的命名从"氯细胞(chloride cells,CCs)"、"线粒体丰富的细胞(mitochondrion-rich cells,MRCs或MR)"发展到"离子细胞(ionocytes)",其中还有PNA+、PNA-、Ⅰ型MR细胞、Ⅱ型MR细胞、Ⅲ型MR细胞、Ⅳ型MR细胞相继因不同的功能而被独立进行命名。两种离子转运通道是:囊性纤维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震宇 张福锁
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王震宇,张福锁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中由大分子组成的孔道。可为化学方式或电学方式所激活并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的顺势流动。离子通道最基本的特征是它们每秒钟能够传递106个离子,大约比载体运转子还(如离子泵)快1000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小玲 乔玉辉 李花粉
为探究在废水处理中针对不同重金属吸附特征选择合适的生物炭修复方案,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和500℃下热裂解得到2种生物炭,通过试验模拟研究生物炭在单组分溶液体系和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并用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同种重金属而言,500℃下得到的生物炭的吸附能力更强;2)对于同种吸附材料,单组分与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对重金属离子饱和吸附量的顺序均为:Ni ~(2+)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重金属 吸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婉娴 黄汉英 陈翊平 王知龙 陈瑞
针对水质中重金属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和检测成本高等问题,采用电阻法研制了液体颗粒计数器并结合点击化学法构建了重金属铜离子检测方法。通过建立颗粒粒径识别模型和颗粒计数模型,开发基于LabVIEW的颗粒计数软件,将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检测探针、颗粒计数器作为检测平台,实现了水中铜离子的快速检测。结果显示,颗粒粒径识别相对误差小于5%,颗粒计数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颗粒计数准确度满足要求。铜离子浓度在10~1 000μmol/L时,微球数量与铜离子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平均回收率在87.85%~101.08%,检测限为2.29μmol/L,检测时间约4 min。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基于电阻法液体颗粒计数器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封志明 王露
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已发展起来,有关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毁誉参半、争论激烈。论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温室气体减排、水土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就生物液体燃料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①一些学者认为,就温室气体减排来看,尽管效益不同,但生物液体燃料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学者认为生物液体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更糟。②大规模的能源作物集约种植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污染了地下水,破坏了土壤碳库,降低了土壤肥力,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造成的潜在影响具有很大的不...
关键词:
生物燃料 生物柴油 环境效应 温室气体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雁南 李维尊 孙红文 展思辉
将科学研究与本科实验教学相结合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十分有效。基于离子液体可以溶解与再生纤维素的特性以及对再生纤维素和再生离子液体的表征,设计了一种综合研究型实验。该实验考察了离子液体在不同温度下对纤维素的溶解特性以及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原料以及产物进行表征对比分析溶解特点。通过该综合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离子液体这一新型绿色特性溶剂的认识以及对资源化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纤维素 溶解性 综合性实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志
研究了影响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各种因素,获得了CO2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最佳工艺。以干粉减少量,萃取物质量和薄层层析(TLC)对萜类的检测作为萃取指标,以压力,温度,夹带剂种类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的适宜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多因素正交实验表明,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0 MPa,萃取时间为1.5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干粉的1.5倍(g/mL比值)为最佳萃取工艺流程,在该条件下的萃取率为0.7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学仁 李坚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 ,运用非等温动态萃取技术 ,进行了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 (有或无水 )萃取特性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压力和水对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温度范围为 2 0 0℃~ 2 80℃ ,在 2 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第 2阶段温度范围为 2 80℃~ 380℃ ,在 3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该阶段同时生成大量气体。提高压力或增加混合溶剂中水的摩尔分数均能使木材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增加 ,气体产率降低。压力效应主要体现在 2 5 0℃以后 ,而水效应主要体现在 30 0℃以前。通过温度、...
关键词:
木材 亚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 乙醇 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庆海
[目的/意义]知识萃取是将知识菁华酿造出来的过程,是提升知识质量的必经之路。掌握知识萃取的方法和技术,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是提升其职场综合素质的必备能力。[方法/过程]在知识萃取实践案例基础上,提炼知识萃取应用框架(KEAF)模型,其横向代表知识萃取的操作执行流程,纵向代表知识萃取的内容创造过程。基于企业不同的知识应用场景,各类知识工作者们就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结果/结论]知识萃取应用框架KEAF模型具有极佳的实战价值,能够让企业知识工作者快速上手,学习掌握萃取知识的精髓,提升知识创造的效率和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乐 任世学 侯莲霞 李淑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德重 陈明哲 路博浩
该文设计了基于1-乙基-3-甲基咪唑胸腺嘧啶盐([Emim][Thy])的离子液体溶剂体系溶解腺嘌呤教学实验。将[Emim][Thy]分别与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二醇(EG)混合获得两类溶剂体系[Emim][Thy]-DMSO和[Emim][Thy]-EG用于溶解腺嘌呤。在25℃时,测定了[Emim][Thy]-DMSO和[Emim][Thy]-EG对腺嘌呤的溶解量,并研究了溶剂中[Emim][Thy]含量对溶解性能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溶解机理。结果显示,[Emim][Thy]-DMSO对腺嘌呤的溶解量远高于[Emim][Thy]-EG,溶解度随着溶剂中[Emim][Thy]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Emim][Thy]-DMSO中的阴离子[Thy]─易与腺嘌呤形成氢键,从而使[Emim][Thy]-DMSO对腺嘌呤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Emim][Thy]-EG体系的EG与[Thy]─具有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使[Thy]─不易与腺嘌呤形成氢键,使得腺嘌呤在[Emim][Thy]-EG中的溶解度较小。此外,还研究了[Emim][Thy]-DMSO体系中[Thy]─与腺嘌呤的分子间氢键作用。该实验属于生命科学与化学的交叉领域,实验现象有趣,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
碱基 离子液体 胸腺嘧啶 腺嘌呤 氢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