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7)
- 2023(13281)
- 2022(11543)
- 2021(10704)
- 2020(9019)
- 2019(20581)
- 2018(20232)
- 2017(38891)
- 2016(21409)
- 2015(23828)
- 2014(23475)
- 2013(23265)
- 2012(21249)
- 2011(19186)
- 2010(18781)
- 2009(17049)
- 2008(16284)
- 2007(14044)
- 2006(12199)
- 2005(10300)
- 学科
- 济(82235)
- 经济(82143)
- 管理(58904)
- 业(58202)
- 企(45933)
- 企业(45933)
- 方法(39422)
- 数学(34404)
- 数学方法(34060)
- 农(26166)
- 学(20887)
- 财(19914)
- 中国(19725)
- 业经(18782)
- 农业(18011)
- 地方(17228)
- 贸(15243)
- 贸易(15237)
- 易(14781)
- 环境(13537)
- 技术(13340)
- 制(13257)
- 理论(13048)
- 和(12645)
- 务(12572)
- 财务(12514)
- 财务管理(12495)
- 企业财务(11838)
- 划(11398)
- 银(11005)
- 机构
- 大学(303496)
- 学院(301694)
- 管理(120960)
- 济(114310)
- 经济(111903)
- 理学(106669)
- 理学院(105451)
- 管理学(103527)
- 管理学院(103017)
- 研究(101298)
- 中国(72212)
- 科学(68699)
- 京(64026)
- 农(62560)
- 业大(55050)
- 所(51982)
- 农业(49579)
- 财(48546)
- 研究所(48416)
- 中心(45608)
- 江(42494)
- 财经(40255)
- 北京(39519)
- 范(39280)
- 师范(38754)
- 经(36815)
- 院(36497)
- 州(34311)
- 农业大学(33625)
- 经济学(33265)
- 基金
- 项目(221120)
- 科学(172150)
- 基金(160575)
- 研究(153478)
- 家(143749)
- 国家(142587)
- 科学基金(120938)
- 社会(95727)
- 社会科(90598)
- 社会科学(90573)
- 省(86935)
- 基金项目(86915)
- 自然(82450)
- 自然科(80495)
- 自然科学(80469)
- 自然科学基金(79037)
- 划(74057)
- 教育(69648)
- 资助(65043)
- 编号(61690)
- 重点(49567)
- 成果(47805)
- 部(47527)
- 发(46680)
- 创(46094)
- 科研(43116)
- 创新(43030)
- 计划(42978)
- 课题(41752)
- 大学(40232)
- 期刊
- 济(118236)
- 经济(118236)
- 研究(80382)
- 学报(59180)
- 农(56942)
- 中国(53090)
- 科学(51547)
- 大学(43124)
- 学学(41139)
- 管理(40298)
- 农业(39050)
- 财(34374)
- 教育(29331)
- 技术(23240)
- 业经(21414)
- 融(21065)
- 金融(21065)
- 业(19768)
- 财经(18552)
- 经济研究(18512)
- 业大(16908)
- 科技(16888)
- 版(16380)
- 问题(15926)
- 经(15709)
- 图书(15405)
- 资源(14575)
- 理论(14064)
- 技术经济(13952)
- 农业大学(13702)
共检索到415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文芳 孟梅 唐洪松 李静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牧草地流转也逐渐普遍,因此对牧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牧草地合理利用、牧民增收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新疆福海县156户牧民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对牧民牧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牧民年龄、流转意愿和牧民对当前牲畜价格满意度对牧草地转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养殖牲畜头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和现有牧草地面积对牧草地转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牧民年龄、现有牧草地面积和牧民对当前牲畜价格满意度对牧草地转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子女数和牧民对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伊力奇 张裕凤 萨如拉
研究目的:分析西乌珠穆沁旗牧草地流转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方法:采取入户问卷调查,同时从相关部门及其网站获取资料,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该区域牧草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草地质量、草地位置、草地类型和一些外部政策环境因素。研究结论:应该首先加大对牧草地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强草畜平衡的监督与执法力度,并且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和出台切实保护牧民牧草地流转的政策、法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民强
通过在腐植质含量丰富的火山灰土壤的放牧草地上的施肥试验表明,施用N、K2O肥料,对提高牧草的收获量具有明显的效果,OG能保持较稳定和高的收获量,禾本科、豆科牧草的比例也相对稳定,并能提高CP和TDN的含量。
关键词:
牧草,施肥,收获量,化学成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韦惠兰 宗鑫
以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区玛曲县为例,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分析背景。运用最小数据方法,以草地水源涵养表征生态系统服务,通过单位面积禁牧草地水源涵养量的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推导了禁牧草地水源涵养量供给曲线。结果表明:1)实施生态补偿可以激励牧户自愿禁牧,禁牧比例大小随补偿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禁牧草地所能提供的水源涵养量目标则随禁牧比例的变化而变化;2)玛曲县在现有禁牧面积17.67×104hm2上所能提供的水源涵养量目标为77 383.998 0×104m3,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按1 751.7元/hm2的补偿标准对牧户进行补偿,总计30 950.503 8×104元,此外还包括实施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明利 王济民 谢双红
本文在提出研究框架并对牧户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后,运用模型深入研究了牧民对草地保护和建设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①牧民收入水平较低,仍以牧业收入为主;②牧民对草地的保护和建设与其家庭收入水平关系很大;③牧民文化程度对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地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涵义:①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建设;②积极推进与草原保护和建设有关的基本制度的落实;③大力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牧民文化素质;④应更加关注牧区的贫困问题。
关键词:
北方牧区 保护草地 牧户层次 因素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增霞 张鹏莉 吕杰 陈俊 李淑霞 贾建华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志茹 刘淑华 赵淑芬 李艳华
混播牧草改良盐碱荒地具有明显效果。选择苜蓿、草木樨、冰草、披碱草、老芒麦、野大麦、碱茅等耐盐牧草,根据盐碱含量确定草种组合及比例,播种量为22.5~30.0kg/hm2;整地后不起垄,平地撒播;生长当年除2次杂草。牧草生长第2年和第3年平均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043.3 kg/hm2(含草木樨)和3173.7kg/hm2。产量分别是原始植被的5.6倍和2.0倍。优质牧草占总产量的81.2%和77.1%。牧草播种当年碱斑较大,次年碱斑缩小,第3年碱斑全部消失,牧草均匀覆盖地面,长势旺盛。
关键词:
盐碱地 混播牧草 建植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海燕 徐苗苗 李敏
[目的]为进一步推动草原地区牧业可持续发展,丰富草原生态补奖在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促进牧户进行草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牧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法检验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牧户贷款行为、草地现有承包面积以及牧业收入分别在10%、1%与5%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奖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均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存在遮掩效应,遮掩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34.55%。[结论]奖补收入越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牧户草地流转行为,并且牧户生计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该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萨日盖 张裕凤
研究目的:以东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分析牧草地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研究牧草地流转价格变化规律,确定合理、有效的牧草地流转价格体系,为牧草地合理流转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调查牧草地流转情况,分析牧草地流转价格和牧户牧业收入,采用收益还原法测算牧草地流转价格。研究结果:近两年东乌珠穆沁旗牧草地租赁价格为45—150元/hm2,牧草地租赁价格变动幅度大;牧户牧业总纯收入最高达到33万元,最低只有1万元,牧户牧业纯收入差距明显;影响牧草地流转价格的主要因素有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植被高度及覆盖度、降水量等。研究结论:按照平均牧业纯收益还原测算牧草地流转价格,测算30年期牧草地流转价格西部、...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流转价格 牧草地 东乌珠穆沁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强 刘林山 张镱锂 陈琼 张海峰 刘峰贵
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粮食安全在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关注农业区粮食安全的同时,牧业区粮食安全的研究也值得重视。论文从青海省达日县牧区牧民食物能量折算入手,构建了最小人均草地面积和草地压力指数两个计算方法,并以乡为基本单元,对各乡粮食安全进行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达日县1987—2007年最小人均草地面积和草地压力指数呈增加趋势,1997年粮食安全区、警戒区、短缺区、危机区4个等级均有分布,至2007年该区域已全部演变为粮食短缺区和危机区,主要原因是草地退化严重,人口数量增加,人均草地面积减少以及技术和物质投入不足,牧业生产条件恶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奕 杨理 李鸣大
当前中国草原管理制度存在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的缺点,而深化中国草原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草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美国草原管理体系建立过程,重点分析了以征收放牧费为核心的近代美国市场化管理体系建立过程,阐述了美国草原管理制度依据市场变化调节放牧费的调节机理,指出美国放牧费管理体系中仍存在放牧费偏低等体制性问题。最后结合美国草原管理体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草原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并认为建立市场化管理体系是全面建设草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当务之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琴琴 摆万奇 张镱锂 刘林山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草地退化被认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对草地退化的感知和应对措施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黄河源地区达日县143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牧户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感知、响应、应对措施,以及牧户草场建设的参与性等。结果表明: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敏锐,特别是极端天气变化感知强烈;牧户对草地退化意识较强,但对草地退化原因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及引导;牧民对草地退化治理措施感知各异,多从自身需求考虑,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秦昌胜 武延琴 李芙凝 周雪 唐增
草地流转有利于优化草地资源配置和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实证分析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青海和甘肃两省牧区的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分析了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草地规模和收入水平下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效应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1)草地转入有助于提高牧民家庭收入,草地转出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2)草地转入对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6 576元,可促使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47.25%;草地转出对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处理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草地转入对较大规模和高收入水平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大,低收入和草地面积较小的牧户无法从草地流转中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可能扩大牧民收入差距。据此提出,应当发挥草地流转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制度在草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草地流转中租金的确定机制,保护低收入牧户在草地流转中的利益,提高草地流转效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龚毅帆 曹建军 杨书荣 许雪贇 李梦天
研究牧民对动物骨头和鸟类数量的认知,有助于了解草地磷源的变化趋势。以青藏高原牧区(玛曲县、碌曲县、那曲县和当雄县)牧民为调查对象,对其关于近20年草地磷源变化的认知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1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24份。结果显示,近20年来,动物骨头数量减少了10%~40%,鸟类数量减少了10%~50%,说明青藏高原草地磷源呈萎缩趋势;地域和性别对磷源变化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与玛曲县和碌曲县相比,那曲县和当雄县牧民认为鸟类数量的下降幅度更大。与男性相比,女性认为动物骨头和鸟类数量的下降幅度都较大。因此,加强动物尤其是鸟类的保护,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区草地磷源持续萎缩的趋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永亮 潘东 吴明浩
在科尔沁沙地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共3种禾本科牧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按豆禾行数比1∶1、1∶2、2∶1和2∶2建植混播草地,分析了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二龄混播禾草、苜蓿及禾豆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及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及群体产量影响显著(P<0.05)。除第1茬禾草产量以苜蓿+虉草混播组合最高外,其余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均以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最高,苜蓿+垂穗披碱草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最低。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虉草1∶1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分别比单播苜蓿产量高25.70%(P0.05),但禾草产量占比仅为16.10%和16.63%。豆禾1∶2混播全年禾草产量占比达到27.20%~37.57%,但禾豆总产量显著(P<0.01)低于其他混播组合。在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1∶1混播短期内可获得最高的禾豆总产量,1∶2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最低,而禾草产量比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