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
2023(1688)
2022(1416)
2021(1395)
2020(1151)
2019(2423)
2018(2491)
2017(5019)
2016(2697)
2015(3025)
2014(3154)
2013(3007)
2012(2870)
2011(2590)
2010(2552)
2009(2505)
2008(2380)
2007(2345)
2006(2272)
2005(1803)
作者
(7104)
(5894)
(5868)
(5793)
(3866)
(2966)
(2752)
(2275)
(2267)
(2126)
(2117)
(2109)
(2003)
(1888)
(1853)
(1786)
(1786)
(1764)
(1736)
(1626)
(1513)
(1477)
(1455)
(1385)
(1384)
(1358)
(1341)
(1316)
(1258)
(1237)
学科
(11956)
经济(11811)
(8438)
(8386)
管理(5961)
(5808)
企业(5808)
农业(5333)
方法(4749)
业经(4423)
社会(4083)
(3993)
理论(3952)
中国(3916)
企业经济(2813)
经济理论(2775)
收入(2752)
(2672)
(2529)
教育(2527)
(2362)
(2329)
分配(2288)
地方(2200)
(2182)
保障(2177)
社会保障(2177)
福利(2121)
数学(2110)
工作(2070)
机构
大学(38403)
学院(38131)
(14749)
管理(14594)
经济(14407)
研究(12872)
理学(12668)
理学院(12496)
管理学(12183)
管理学院(12110)
中国(8757)
(8011)
(7714)
科学(7529)
(7229)
(6430)
师范(6402)
(6114)
中心(5999)
(5994)
业大(5716)
财经(5498)
农业(5497)
研究所(5384)
社会(5344)
师范大学(5174)
(4907)
(4836)
北京(4732)
(4455)
基金
项目(25070)
科学(20065)
研究(20057)
基金(18103)
社会(15212)
(14942)
国家(14758)
科学基金(12976)
社会科(12914)
社会科学(12906)
(10069)
基金项目(9580)
教育(9377)
编号(8844)
(8030)
成果(7992)
自然(6965)
资助(6876)
自然科(6801)
自然科学(6796)
自然科学基金(6689)
(5832)
课题(5790)
国家社会(5722)
(5557)
重点(5446)
(5343)
(5319)
教育部(5194)
(5120)
期刊
(20224)
经济(20224)
研究(11323)
中国(10659)
(9356)
教育(6580)
学报(6329)
科学(6039)
农业(6015)
(5972)
大学(5419)
学学(5039)
管理(4784)
业经(4072)
财经(3034)
(2948)
社会(2915)
问题(2851)
技术(2713)
(2619)
农业经济(2563)
(2425)
金融(2425)
农村(2411)
(2411)
经济研究(2410)
社会科(2335)
社会科学(2335)
图书(2207)
经济问题(2075)
共检索到60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锦洋  李旭琴  
福建省龙岩市是革命老区,所辖县(市、区)全部为中央苏区县。为让老区群众生活更幸福,龙岩市财政部门加大力度落实民生预算,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目标逐步实现。老有所养水平提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素红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龙岩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土地被征用后,大量的农民变成了失地农民。由于土地的收成是农民最可靠的收入来源,也是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美涵  董文松  
本文以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为例,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目标模式及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存在着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及其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模式,家庭、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都可成为保障的主体,就社会保障而言也是如此。不同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不是唯一的,仅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要求。本文从各种形式的保障主体存在的必然性出发,得出不同经济形态下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培育多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将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先东  李录堂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保障感知、社会信任对牧民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参与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牧民社会保障感知得到提升,并对参与草场生态保护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信任是联接部落间牧民生产合作的重要纽带,并对牧民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生态保护方式决策上,相对于延长圈养,保障感知、社会信任对牧民选择减少牲畜、流转草场的影响显著,具有较高的选择概率。延长圈养是"农牧生产结合"的创新产物,短期内虽增加了养殖成本,但从长期看农业生产的玉米及其秸秆成为牲畜优质的饲料来源,既能获得生产补贴弥补收入损失,又能发展畜牧养殖缓解草场生态压力。针对这些发现,提出完善牧民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规范政策实施流程的监管、树立政府公信力,既利于提高牧民草场生态保护,又利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端明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使广大的中国农民直接暴露在现代市场经济风险下,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又使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障体制无法运转,这样,中国广大农民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没有保障的弱势群体。因此,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重大。中国农民社会保障体制迟迟没有建立的原因有二:其一,传统社会保障理念仅考虑到其工具价值,忽视了其目的价值;其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他们在社会利益分割过程中没有谈判地位。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制的双重价值出发,建立保障农民生存权和基本发展权的农民扶持性社会保障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健生  
本文从富民角度探讨了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如:覆盖面窄,标准低,已有的措施没实施到位,资金来源不能充分保证,教育消费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后顾之忧,改革成本分配不公平等,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丽  
2004年,从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不久前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三农”问题一再被强调为重中之重,而“三农”的关键又是农民问题。从建国初期为工业化积累大量原始资金开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宝贵经验,再到近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农民已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我国对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备,从维持农业劳动力再生产以提高经济体制的效率、缓解日益加剧的城乡差距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进而刺激消费以拉动内需等必要性的角度考虑,国家和社会有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蔚  
水库移民地区是全国大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下的小系统,既具有与其他地区相同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必须根据全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规律,充分考虑水库移民地区的特殊要求,构建出富有特色的水库移民地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为水库移民的生活安置提供一道坚实"安全网"。构建水库移民专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建立水库移民专项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水库移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青锋  左尔钊  
现行不合理的农地征用制度、征地安置补偿政策失误等造成失地农民问题愈演愈烈,但失地农民问题本质上是农民权利的问题,长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制度原因。适度的社会保障替代、为失地农民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可行之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顾汉龙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纵深推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政策下,土地是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万明国  
流入到都市中的农民,在现代产业分工体系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二次分化。所谓二次分化,是指改革以后,在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分化为若干职业群体后,作为其中一个统一身份的流动农民内部的再分化,即形成若干类别群体或等级群体的过程。二次分化的结果是都市农民内部层级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独立于城市主体分层结构之外的流动农民内部的分层体系。都市农民二次分化的结果进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艳丽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