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9)
2023(3349)
2022(2912)
2021(2737)
2020(2352)
2019(5485)
2018(5241)
2017(9360)
2016(5259)
2015(5834)
2014(5642)
2013(5717)
2012(5447)
2011(5082)
2010(5023)
2009(4580)
2008(4347)
2007(3952)
2006(3600)
2005(3226)
作者
(19816)
(16452)
(16356)
(15507)
(10872)
(8363)
(7341)
(6604)
(6429)
(5921)
(5831)
(5768)
(5718)
(5613)
(5403)
(5290)
(5145)
(5054)
(4981)
(4944)
(4537)
(4280)
(4095)
(3886)
(3871)
(3868)
(3713)
(3562)
(3533)
(3449)
学科
(18627)
经济(18598)
管理(11377)
(10274)
(8300)
企业(8300)
(7822)
方法(7585)
数学(6560)
数学方法(6454)
中国(4843)
(4485)
(4350)
贸易(4347)
(4270)
(4185)
地方(3930)
业经(3765)
(3434)
农业(3013)
(2940)
金融(2940)
理论(2742)
(2736)
银行(2688)
(2661)
环境(2618)
(2590)
水产(2443)
(2370)
机构
大学(76797)
学院(74947)
研究(35668)
科学(27254)
(25531)
中国(25288)
(24920)
经济(24914)
管理(21928)
(21597)
农业(20211)
研究所(20210)
理学(18599)
理学院(18221)
(18093)
管理学(17649)
业大(17528)
管理学院(17522)
中心(15054)
(13713)
(13693)
(13167)
实验(12672)
农业大学(12575)
科学院(12356)
(12293)
实验室(12150)
(11802)
北京(11604)
重点(11544)
基金
项目(55972)
科学(41008)
(39634)
国家(39382)
基金(39268)
研究(31531)
科学基金(30346)
自然(23828)
自然科(23269)
自然科学(23258)
自然科学基金(22842)
(21962)
(20454)
基金项目(20306)
资助(17350)
社会(17168)
社会科(16054)
社会科学(16046)
计划(14939)
科技(14607)
重点(14156)
教育(13752)
(12184)
科研(11858)
专项(11556)
(11193)
(11186)
编号(10749)
(10705)
创新(10668)
期刊
(28468)
经济(28468)
学报(24297)
(21764)
研究(20135)
科学(18840)
中国(18233)
大学(16145)
学学(15573)
农业(14709)
管理(9551)
(8820)
(8534)
业大(7359)
(6478)
金融(6478)
教育(6270)
农业大学(6136)
林业(5666)
(5476)
技术(5226)
经济研究(5064)
自然(4860)
资源(4767)
中国农业(4700)
科技(4691)
财经(4277)
业经(3826)
自然科(3806)
自然科学(3806)
共检索到117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元斌  李健  马玉芳  黄一帆  
以苯酚—硫酸法检测金线莲多糖的含量,研究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不同培养阶段多糖含量的变化,为适时采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金线莲从培养室生根壮苗培养阶段到大棚移栽培植阶段的多糖含量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生根壮苗培养阶段,两种金线莲培养5个月的多糖含量均达最大值;大棚移栽培植阶段,两种金线莲前3个月的多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多糖含量开始增长.可见,生产上若不考虑大棚移栽,应在生根壮苗培养5个月时进行采收;若需移栽,培植时间应多于3个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蔚  王晶晶  何官榕  刘爽  兰思仁  
以金线莲植株为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种源、栽培模式、栽培时间及不同组织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多糖含量的大小为:阔叶林林下栽培苗>繁殖瓶苗>大棚栽培苗,以林下栽培3个月的多糖含量最高;不同栽培时间金线莲各组织的多糖含量不同,处于蕾期、花期的金线莲,其根部的多糖含量最高,其他时期则以茎、叶的多糖含量高;栽培3个月时,多倍体金线莲的多糖含量为6.12%,水培金线莲的多糖含量达13.26%.多倍体和水培金线莲可用于多糖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丹妮  马玉芳  李健  黄一帆  
将40只18-22 g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金线莲多糖大、中、小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蒸馏水和200、100、50 mg·kg-1多糖,连续灌胃20 d,第21天时,摘小鼠眼球采血,通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的含量,研究金线莲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线莲多糖各剂量组小鼠的Ig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gM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大、中剂量组的IgG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大剂量组的C3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提高(P<0.01);各剂量组的C4含量与空白对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云芳  杨霞  余有祥  裘丽珍  江胜德  
用金线莲的茎段作外植体,比较不同的培养基、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植物添加剂等因素对丛生芽生成的影响。实验证明B5及MS较好,BA的作用优于KT和ZT,最适质量浓度为40mg·L-1;NAA03mg·L-1和GA303mg·L-1对丛生芽的生成和伸长有较好的效果。比较不同的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生长素质量浓度和茎段放置方法对金线莲生根的影响。实验证明1/10MS的培养基,20g·L-1的蔗糖质量浓度,NAA05mg·L-1的生长素质量浓度生根效果较好;培养体放置方法以立于培养基表面为好。表6参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其双   陈泽明   林协全   覃兴化   黄思琦   邹双全   邹小兴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确定金线莲栽培的适宜水氮耦合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叶金线莲为试材,采取裂区设计,设置3种施氮量(N1:3.3 g/m~2;N2:6.6 g/m~2;N3:9.9g/m~2)和4种灌水量(W1:(45±5)%θ_f;W2:(55±5)%θ_f;W3:(65±5)%θ_f;W4:(75±5)%θ_f;其中θ_f为田间持水量)组合处理,以不施肥、不灌溉为对照(CK),栽培5个月后,测定13个处理金线莲的生长指标(保存率、株高、单株叶片数、叶长和叶宽、茎节数、节长、根长、根数、单株鲜质量及干质量、折干率)、生理指标(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品质指标(总黄酮含量及总多糖、金线莲苷、总生物碱和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析灌水量和施氮量对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除N1W1、N3W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提高金线莲单株鲜质量、干质量、折干率、茎节数、节长和株高,其中N2W3处理金线莲的单株鲜质量、茎节数、节长、株高均达最大值,较CK分别提高了35.67%,33.18%,16.14%和35.45%。在30~60 d的较短栽培时期内,金线莲栽培的保存率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栽培时间延长,N1、N2条件下的水氮耦合优势逐渐显现。与CK相比,各处理金线莲的单株叶片数、叶长、叶宽、根长和根数无显著差异。(2)与CK相比,除N2W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提高金线莲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总叶绿素含量;除N1W4和N3W4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以降低金线莲的POD活性。与CK相比,各处理对金线莲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W1条件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与CK相比,各处理对金线莲总氨基酸和总多糖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W3处理的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为9.18%;N1W3处理的总多糖质量分数最高,为45.08%。在W2、W3条件下,金线莲的总黄酮含量和金线莲苷质量分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施氮效果均表现为N2>N3>N1,且均以N2W3处理最高,分别为25.04 mg/g和19.36%。(4)熵权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12种肥水组合中,耦合作用效果排名前5的处理为N2W3>N2W2>N3W1>N2W4>N3W2。【结论】适宜的水氮耦合处理有利于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积累,金线莲较优的肥水组合是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施氮量为6.6 g/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红丽  胡靖锋  徐学忠  和江明  宋爽  
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激素水平对组织培养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并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消毒以70%酒精处理30S+0.1%次氯酸钠处理20 min为宜;丛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5 mg/L+KT 1.0 mg/L为最佳;金线莲茎段中部为最佳外植体;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1.0 mg/L+IBA 1.0 mg/L+去皮香蕉50 g+活性炭5 g为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晓青  申刚  蒙秋伊  张显波  查兰松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贵州珍稀名贵药用植物兴仁金线莲,进行了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为带节茎段,诱导率达100%,6-BA和ZT对丛生芽的增殖效果优于KT,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中添加3%的糖、0.8%的琼脂,pH 5.8,在此培养基中丛生芽的增殖系数为4.3。种子用1/2MS培养基(其中,添加土豆汁10%、3%糖、0.8%琼脂,pH 5.8)无菌培养,可通过原球茎增殖形成丛生芽。用MS和1/2MS培养基(添加3%的糖、0.8%的琼脂,pH5.8)壮苗生根,生根率达100%。以草炭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成行  李晓婷  袁建振  马清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作为名贵中草药和草本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愈伤及芽的诱导、增殖培养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金线莲组织培养中多以种子、具节茎段、茎尖、茎片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3条途径:一是原球茎途径,激素和基因型是影响其的关键因素;二是带节茎段诱导丛生芽,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等配合使用对其有促进作用;三是愈伤组织分化途径,以茎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大量不定芽,6-BA在此途径中起关键性作用。此外,光照条件及天然有机物也是影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为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金线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晓青  吴明开  查兰松  敖茂宏  卢加举  王晓敏  
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贵州珍贵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通过实地踏勘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对贵州药用金线莲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生境观察分析、标本采集、活体保存、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观察记录以及分类鉴定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贵州药用金线莲主要有2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与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主要种类是金线兰,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为贵州兰科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种。金线兰与台湾银线兰的野生资源量均稀少,处于濒危状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碧珠  吴沙沙  邹双全  兰思仁  
筛选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不同基质对移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1.0 Mg·L-16-BA+1.5 Mg·L-1NAA+150 g·L-1土豆+3%蔗糖+0.65%琼脂+0.15%活性炭为最佳一次性成苗培养基配方;经120 d培养即可获得生长、生根同步完成的组培瓶苗,具有长势一致(株高5~7 cM),茎节多且粗(茎粗1.19 cM),根系发达(每株2~3条根)等优势;最佳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碎松树皮=1∶1(体积比),移栽苗成活率(92%)最高,长势最好,植株增高(1.53 cM)、增重(0.43 g)均达到最大,折干率(13.31%)相对较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文珍  郭迟鸣  郭莺  林志楷  陈菲  刘黎卿  
【目的】从海洋来源生物样本中筛选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展开生防能力研究,为开发相应的生防菌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稀释涂板法,从福建东山珊瑚自然保护区的珊瑚样本中分离、纯化菌株。利用菌落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具有较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并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GC-MS和生长速率法,验证和测定该菌株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的生防能力。【结果】分离得到1株对金线莲茎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JXL具有拮抗作用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HY181-2。为排除菌落生长的竞争性影响,对HY181-2进行了小量发酵试验,获取发酵萃取物。GC-MS分析表明,菌株HY181-2的发酵萃取物具有抗氧化、抑菌等作用。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比对分析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和4种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JXL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相较其他4种化学杀菌剂,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菌丝的抑制作用不是最佳的。但随着浓度升高,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菌丝的抑制效果十分显著。当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对菌株JXL的菌丝抑制率高达85.03%。【结论】以毒力指数为指标,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在此次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效果仅次于10%苯醚甲环唑,EC_(50)值为2.72 mg/L。但菌株HY181-2发酵萃取物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得,相较于化学杀菌剂而言,来源安全、健康、无农残,而且可以随着微生物的生长源源不断的获取。并且菌株HY181-2还具有生防菌所特有的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若将菌株HY181-2开发成相应的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进一步减低农残,还可以减少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因此本研究为开发利用海源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HY181-2作为生防菌剂奠定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玉琴  林标声  邱龙新  戴爱玲  杨小燕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金线莲不同方法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金线莲水提取物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获得的金线莲提取物均对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表现为高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表现为中敏;对酵母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表现为低敏.最小抑菌浓度均不高于12.5 g.L-1.药物与病毒混合组对NDV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先病毒后药物组和先药物后病毒组(P<0.05).药物浓度与NDV抑制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在先药物后病毒组和药物与病毒混合组中,15.62-3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昌满  许明惠  
在茎瘤芥采收期,每3 d采收1次,分析测定瘤茎V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Vc含量在采收期均呈先降后升的规律,而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则一直呈下降趋势,亚硝酸盐变化较复杂;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建议茎瘤芥在雨水节6 d(现蕾前2 d)后收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作志  孔啸兰  徐姗楠  邱永松  黄梓荣  
根据1992年—1993年(1992年)、1997年—1999年(1997年)和2009年—2010年(2009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对深水金线鱼群体组成、生长和死亡参数等种群生物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的种群生物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种群趋向小型化和低龄化,生长速度加快,性成熟提前。平均体长从1992年138.25 mm下降到1997年的112.70 mm和2009年的118.28 mm,相应地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0.06 g、39.03 g和48.85 g。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L)、生长参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荣  刘楠  王联珠  刘淇  
坛紫菜的采收有"分茬"的特点,为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在风味方面的差异,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仪对一水、二水、三水、四水和五水坛紫菜的滋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滋味方面,前期采收的坛紫菜鲜味和鲜味回味等令人愉悦的滋味更为强烈,随着采收期的延后,苦味、涩味等不愉快的滋味强度逐渐增强;在挥发性成分方面,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差别明显,采收期邻近的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也较为接近,一水坛紫菜的挥发性成分以2-乙基呋喃和阈值相对较高的酮类、醇类为主,二水和三水坛紫菜中丁内酯、2-己烯-1-醇、1-辛烯-3-醇含量相对较高,四水和五水坛紫菜中壬醛(青草味)和苯甲醛(苦杏仁味)含量较高。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可以快速、准确区别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风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