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
- 2023(833)
- 2022(687)
- 2021(686)
- 2020(639)
- 2019(1367)
- 2018(1228)
- 2017(2063)
- 2016(1244)
- 2015(1319)
- 2014(1294)
- 2013(1329)
- 2012(1308)
- 2011(1262)
- 2010(1243)
- 2009(1268)
- 2008(1242)
- 2007(1081)
- 2006(984)
- 2005(946)
- 学科
- 学(7782)
- 济(4424)
- 经济(4423)
- 经济学(2155)
- 水产(1891)
- 理论(1565)
- 动物(1487)
- 教育(1342)
- 动物学(1296)
- 生物(1218)
- 管理(1047)
- 图书(978)
- 业(965)
- 书馆(964)
- 图书馆(964)
- 方法(925)
- 中国(883)
- 和(848)
- 图书馆学(842)
- 农(784)
- 生态(780)
- 教学(772)
- 及其(760)
- 生物学(748)
- 企(702)
- 企业(702)
- 资源(669)
- 情报(656)
- 研究(639)
- 其他(628)
- 机构
- 大学(21192)
- 学院(19207)
- 研究(9744)
- 科学(8234)
- 农(6506)
- 所(5997)
- 中国(5949)
- 研究所(5727)
- 济(5606)
- 经济(5477)
- 农业(5212)
- 管理(4378)
- 京(4259)
- 室(4162)
- 业大(4025)
- 实验(3962)
- 中心(3887)
- 实验室(3806)
- 省(3719)
- 重点(3598)
- 院(3545)
- 江(3514)
- 范(3463)
- 理学(3442)
- 理学院(3358)
- 师范(3305)
- 技术(3294)
- 管理学(3226)
- 研究院(3188)
- 管理学院(3183)
共检索到3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颜尤明
鲐鱼(Scobmer japonicus Houttuyn)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1978年鲐鱼产量达405万t,占世界海洋鱼类年总产量6499万t的6%以上。1981年全球Scomber属的渔获量约为240万t,仅鲐鱼一种就占176万t,相当于所有金枪鱼的产量。鲐鱼在中国的东、黄海区仅次于带鱼的产量,属于高产鱼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帼英 陈建国
斑尾复鰕虎鱼系沿海及河口的习见种类,矛尾复鰕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该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和小虾蟹为食。在繁殖期间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为壹年。斑尾复鰕虎鱼为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1739~(2.827?),生长方程为:L_t=41.24[1-e~(-0.0?(t+0.0?45?)],W_t=606.15[1?e~(-0.0?(t+0.0645?)]~(2.8?),体重生长拐点 t_r=11.5(月龄)离拐点处体重为 176.5克。本文分析了斑尾复鰕虎鱼在养虾业中的危害情况,并探讨其资源的发展。
关键词:
斑尾复鰕虎鱼 生物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金岳 陈新军
本论文对中国近海头足类基础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对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形态学测量及应用、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学、发育与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头足类组成与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增,渤海最少,南海最多。形态学测量及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形特征的描述及利用其进行种类鉴定,其它组织(如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的研究较少,今后应该利用这些硬组织进行种类鉴别和种群划分。年龄鉴定作为头足类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目前主要通过内壳和耳石对十腕目进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另外,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隐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史雨楠 严利平 李建生
为研究东海海域澳洲鲐(Scomberaustralasicus)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依据2016—2023年1—4月在东海中南部采集的227尾澳洲鲐样本,分析了澳洲鲐繁殖群体的叉长、体重、摄食等级、肥满度、性腺指数、性比及肌肉含量等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澳洲鲐繁殖群体性别间的叉长和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个体合并拟合的叉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3×10–6FL3.2558。1月为澳洲鲐的越冬期, 2—4月为繁殖期。澳洲鲐的产卵高峰期集中在3月,到4月下旬,已经产卵的澳洲鲐数量比例增大。在性腺发育同等情况下,雌性澳洲鲐在繁殖期间性腺指数始终高于雄性澳洲鲐,而肌肉含量却小于雄性澳洲鲐。摄食强度在越冬期到繁殖期前后是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肥满度则是先上升后下降,最后恢复到与繁殖期前相近的水平。2月繁殖初期雄性多于雌性,到3—4月繁殖中后期雌性数量多于雄性。这种繁殖期间性比的变化符合最大限度实现世代补充和繁殖收益最大化的繁殖策略。综上,东海中南部澳洲鲐的繁殖高峰期集中在3月,在进入繁殖期后,性腺发育过程中会减少摄食,生长缓慢,机体的部分肌肉组织会转化为性腺以满足生殖所需。
关键词:
澳洲鲐 繁殖群体 生物学特征 东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港琛 赵国庆 黄洪亮 李灵智
黄条■(Sphyraena guachancho)是塞拉利昂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种,为全面了解其基础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根据2019—2021年共6个科学调查航次(9月、10月、12月、1月、4月和5月)采样的2 135尾黄条■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及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初次性成熟体长、摄食等级和肥满度等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条■体长范围为50~845 mm,优势组为175~345 mm (占比74.52%);体质量范围为0.9~4 000.8 g,优势组为25~225 g (占比71.33%)。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3.339×10~(–5)L~(2.758),呈负向异速生长。雌雄比例为0.56∶1,雄性明显多于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Ⅴ期和Ⅵ期个体占比均较少。雌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269.983±2.340) mm、(259.846±3.397) mm。摄食等级以0级为主,随体长增加,空胃比例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繁殖个体的摄食强度较低。肥满度范围为0.59~1.25,随体长增加,肥满度基本呈先增后降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旱雨季体长、体质量分布呈现明显差异,且在旱季有较多补充群体组成,不同月份黄条■体长、体质量分布和体长–体质量关系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体长极显著影响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P<0.01),不同月份性腺成熟度和摄食强度差异性不显著(P>0.05)。本研究丰富了西非塞拉利昂沿岸海域黄条■生物学特征资料,可为该海域黄条■资源评估、开发利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立 疏燕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对分离自马铃薯晚疫病组织的自育型致病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开展研究,为自育导致的有性生殖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的可能影响提供参考。[方法]测定致病疫霉菌株的交配型,观测并比较自育型菌株在黑麦培养基上和马铃薯叶片组织内产生卵孢子的状况,并通过MTT染色法测定卵孢子的活性。[结果]2014至2016年,自育型(A1A2)致病疫霉在福建省霞浦县、福安市和湖南省永顺县的比例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至2016年达到100%,且自育性状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中稳定遗传;2015—2016年的自育型菌株在黑麦培养基上产生
关键词:
致病疫霉 自育型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钱卫国 陆化杰 李思亮
对2007年-2009年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生产期间所采集的1 374个茎柔鱼样品性成熟度进行观察,初步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智利外海茎柔鱼为大型群体,常年产卵,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渔获物雌雄比例约为2.65∶1。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差异不明显,其中成熟个体所占比例小,分别占总量的3.9%和6.7%。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成熟度增加逐步增大,成熟个体性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雌、雄个体性腺指数存在差异,雌性个体Ⅳ期性腺指数与胴长成正比,而雄性则成反比。雌性和雄性茎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分别为638.3 mm和565.3 mm。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陈海刚 胡贯中 李建华
根据我国鱿钓渔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秘鲁外海采集的2 489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以雌性个体为主,雌雄比例为3.99∶1。渔获物成熟个体所占比例较小,雌、雄分别为10.4%和21.3%,但各月均有成熟雌性个体出现,说明茎柔鱼全年产卵。茎柔鱼Ⅰ~Ⅳ期性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生殖作用的进行性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缠卵腺重与缠卵腺长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茎柔鱼Ⅰ~Ⅳ期缠卵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排卵作用进行缠卵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成熟个体比率与胴长拟合Logisti...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楠 姜亚洲 袁兴伟 凌建忠 杨林林 李圣法
依据2011年10月~2012年9月每月中旬在象山港水域以桁杆拖虾网采集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分析了该水域黄姑鱼的年龄结构、性比、初次性成熟体长以及卵径分布等繁殖生物学特征,旨在丰富黄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为象山港黄姑鱼的资源修复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整个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黄姑鱼样本483 ind,体长范围为82~358 mm。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黄姑鱼种群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由0+龄和1+龄鱼组成,分别占32.09%和62.32%,而其它年龄组个体较少;其雌、雄比例接近于1∶1;雌、雄个体的初次性成熟体长L50分别为196.3 mm和190.1 mm;繁殖群体由...
关键词:
黄姑鱼 繁殖生物学 象山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刘必林 李纲 钱卫国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mm,优势胴长分别为250~400 mm、300~450 mm和250~350 mm,对应的渔获物中雌雄性比平均值分别为3.87∶1、2.50∶1、3.75∶1。根据胴长组成以及性成熟,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体重与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耿龙 高春霞 韩婵 戴小杰 田芝清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nitidus)是淀山湖重要的优势种之一,也是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淀山湖采集780尾光泽黄颡鱼样本,按肉眼观察选取体态完整的238尾进行体长分布、体重分布、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性比、食性、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指数等方面的生物学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光泽黄颡鱼体长范围为4.7~16.0 cm,优势组为8.0~12.0 cm;体重范围为1.3~28.4 g,优势组为5.0~15.0 g;(2)雌、雄样本平均体长分别为10.9cm和11.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15.1 g和15.9 g;(3)雌雄样本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
关键词:
光泽黄颡鱼 生物学特征 淀山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