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4)
- 2023(6398)
- 2022(4642)
- 2021(4114)
- 2020(3232)
- 2019(6987)
- 2018(7025)
- 2017(13499)
- 2016(7794)
- 2015(8639)
- 2014(8777)
- 2013(8254)
- 2012(7618)
- 2011(6847)
- 2010(6895)
- 2009(6339)
- 2008(6419)
- 2007(5878)
- 2006(5617)
- 2005(5216)
- 学科
- 济(32659)
- 经济(32617)
- 业(19906)
- 管理(19560)
- 企(14689)
- 企业(14689)
- 农(13557)
- 中国(10923)
- 地方(10290)
- 方法(9639)
- 业经(9607)
- 农业(9016)
- 学(8277)
- 数学(7762)
- 数学方法(7648)
- 财(7642)
- 制(7352)
- 发(6471)
- 体(6035)
- 发展(5310)
- 环境(5303)
- 展(5299)
- 产业(4856)
- 融(4838)
- 金融(4835)
- 银(4787)
- 银行(4768)
- 理论(4726)
- 行(4576)
- 划(4471)
- 机构
- 学院(113476)
- 大学(113232)
- 研究(43936)
- 济(42449)
- 经济(41476)
- 管理(38762)
- 理学(33030)
- 理学院(32563)
- 中国(31996)
- 管理学(31793)
- 管理学院(31602)
- 科学(28939)
- 农(25146)
- 京(24739)
- 所(23394)
- 研究所(21562)
- 财(20296)
- 农业(19340)
- 中心(19128)
- 江(18652)
- 业大(18578)
- 范(17528)
- 师范(17353)
- 院(15761)
- 财经(15743)
- 省(15523)
- 北京(15339)
- 州(14859)
- 经(14250)
- 师范大学(14063)
- 基金
- 项目(77847)
- 科学(61309)
- 基金(56149)
- 研究(55658)
- 家(50866)
- 国家(50443)
- 科学基金(41955)
- 社会(35757)
- 社会科(33621)
- 社会科学(33607)
- 省(31016)
- 基金项目(29597)
- 自然(26866)
- 划(26387)
- 自然科(26194)
- 自然科学(26182)
- 自然科学基金(25694)
- 教育(24549)
- 编号(22075)
- 资助(21477)
- 成果(18674)
- 重点(18537)
- 发(17882)
- 部(16532)
- 课题(16250)
- 创(15403)
- 国家社会(15154)
- 计划(14844)
- 科研(14689)
- 创新(14565)
共检索到173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志清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水蚀荒漠化是我国南方花岗岩丘陵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严重的水蚀荒漠化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在自然因素方面,一方面由于地表物质主要由风化强烈的花岗岩组成,为水蚀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丰沛且集中的降水增加了水蚀荒漠化的强度;在社会因素方面,人口剧增加大了对土地的压力,几次大规模乱砍滥伐又使植被大量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采取了科学试验研究与群众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了水蚀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使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河田镇,水蚀荒漠化,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天琛
土地荒漠化是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历经气候变异和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干旱、半干旱以及湿润土地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趋势。土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荒漠化的程度惊人,大约有1/3的陆地、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并且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全球日益加快,每年大约以5万到7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晨 周生路 吴绍华
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是侵蚀研究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度评价以及趋势预测两方面,其中,地理元胞自动机(Geo-CellularAutomata,GeoCA)是最常用的土壤侵蚀趋势模拟模型,但是现有研究主要基于邻域计算规则,强度模型的数学意义,而忽视了元胞自身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能完全体现土壤侵蚀演变的复杂性,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模拟的精度,而且使得趋势预测与侵蚀评价两者间的融合性降低,不利于完整的研究体系形成。本研究认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趋势是其自身侵蚀状态、自然条件以及邻域转换规则共同作用决定,从而设计元胞侵蚀强度指数算法、元胞侵蚀强度函数以及元胞邻域转换函数,对传统GeoCA进行了优化,并在GIS与遥感技术支撑下,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设计了上述算法的整合模型,对福建省长汀县30年来土壤侵蚀时空演替过程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汀县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河田镇为中心的汀中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侵蚀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改善趋势明显加快,至2000年以后有所放缓。预计至2020年,土壤侵蚀区的比重将从1990年的约40%下降至约20%。通过比较,整合算法的精度达到72.7%,高于单纯的侵蚀强度评价算法以及传统GeoCA模型,证明优化GeoCA不仅是进行土壤侵蚀时空演变模拟研究的有效手段,更为土壤侵蚀这一复杂地理系统的元胞表述规则研究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立华 杨爱华
基于对中国西北七县的调查和文献整合分析,研究发现科技治理在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治理所需要的三种最重要的知识依次是:有关荒漠化与沙尘暴的一般科技知识、对当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具体知识、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四种最重要的学者型群体依次是:治沙站工作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其他各种技术人员、各种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等。要解决当前科技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加强科技研究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科技利用效益与推广价值,建立更好的科技推广机制,提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强专家学者等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并提高对当地民众和当地知识的尊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中伟 羊绍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凯平
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及其治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院顾凯平环境保护展,必须采取系统工程方法。一、用系统观点对我国荒漠化机理进行科学的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过程观点看,荒漠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一个极端。它是水土流失,降水减少,草场农田退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艳华 赖庆标
福建省为统筹资金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村"综合整治工作,选择长汀县南山下村和半坑村作为试点,以山、水、林、田、湖、村和产业共同体作为规划对象,以"统筹财政资金、创新建设机制"为规划理念,以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美丽新农村为目标,研究编制了村级"山水林田湖村"生命共同体综合整治创新规划,努力实现村一级的多规合一,为进一步深化村级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艳华 赖庆标
福建省为统筹资金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村"综合整治工作,选择长汀县南山下村和半坑村作为试点,以山、水、林、田、湖、村和产业共同体作为规划对象,以"统筹财政资金、创新建设机制"为规划理念,以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美丽新农村为目标,研究编制了村级"山水林田湖村"生命共同体综合整治创新规划,努力实现村一级的多规合一,为进一步深化村级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灿 徐涵秋 张好 唐菲 林中立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曾因生态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经过多年以植树为主的生态修复,该县生态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论文首先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在此原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形阴影进行修正的方法来获取植被覆盖度。精度验证表明,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中加入山地指数(NDMVI)波段能够削弱地形阴影问题,提高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分析了长汀2001—2013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评价了长汀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13 a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的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2001年的75.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洪 王钦敏 汪小钦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植被指数的选择,二是植被指数转换方法。针对中国南方多山的特点,论文提出了能较好地削弱影像中山体阴影、土壤背景、岩石、建筑用地等地物对植被覆盖度信息干扰的复合植被指数V BSI;在植被指数转换方法上,采用混合像元法,对福建省长汀县1994年和2003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BSI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影像阴影信息的干扰作用可以被削减为NDV I的50%,基于VBSI的混合像元法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动态监测表明,从1994至2003年研究区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50.47k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了4.9个百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峻恺 徐建刚 胡宏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缺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视角的评价研究。基于此,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为实证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生态、社会、经济多维指标的系统建模评价方法。首先,从孕灾环境危险程度、承灾体易损程度、海绵体改造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城市空间采用元胞栅格化、指标分级量化、人口密度估算等方法计算和生成各个指标的量化分级图层;最后,基于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构建拓扑结构为9×3×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海绵体的城市空间布局及其建设时序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建法 宋湛谦
本文介绍了用于荒漠化治理的主要有机高分子材料品种 ,讨论了它们在稳定沙土和吸水保水等方面的应用可能及问题 ,提出了新型沙土改良材料的研究开发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