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2)
2023(11717)
2022(10275)
2021(9626)
2020(7991)
2019(18286)
2018(18258)
2017(35084)
2016(19208)
2015(21414)
2014(21446)
2013(21287)
2012(19415)
2011(17454)
2010(17262)
2009(15735)
2008(15143)
2007(12946)
2006(11471)
2005(9678)
作者
(56355)
(46651)
(46362)
(44100)
(29690)
(22538)
(20990)
(18406)
(17730)
(16521)
(16347)
(15612)
(14803)
(14645)
(14302)
(14203)
(14188)
(13813)
(13418)
(13174)
(11753)
(11262)
(11166)
(10457)
(10450)
(10402)
(10265)
(10245)
(9359)
(9346)
学科
(75337)
经济(75265)
管理(56434)
(49805)
(40535)
企业(40535)
方法(35314)
数学(30013)
数学方法(29614)
(21972)
地方(18752)
(18602)
中国(18198)
环境(18198)
业经(17243)
(16354)
农业(15130)
(14132)
理论(13302)
(12603)
资源(12190)
技术(11768)
(11542)
贸易(11536)
(11164)
(11154)
(10452)
财务(10380)
财务管理(10366)
(10339)
机构
学院(270056)
大学(269101)
管理(111276)
(99026)
理学(96976)
经济(96583)
理学院(95884)
管理学(94159)
管理学院(93684)
研究(88508)
中国(63297)
科学(59722)
(57458)
(45772)
(44242)
业大(43877)
(43120)
研究所(40999)
中心(40460)
(39052)
(37932)
师范(37595)
北京(36162)
农业(35711)
财经(35420)
(32506)
(32486)
(32163)
师范大学(30423)
技术(28501)
基金
项目(194863)
科学(152191)
研究(140476)
基金(139683)
(122068)
国家(121058)
科学基金(104153)
社会(86628)
社会科(82014)
社会科学(81985)
(79367)
基金项目(75992)
自然(69652)
自然科(67787)
自然科学(67772)
自然科学基金(66511)
(64971)
教育(62977)
编号(57796)
资助(57313)
成果(44926)
重点(43118)
(42196)
(41262)
(39902)
课题(39007)
科研(37198)
创新(37177)
计划(35694)
大学(34885)
期刊
(108403)
经济(108403)
研究(71826)
中国(47963)
学报(45560)
科学(41520)
(41124)
管理(37636)
大学(33344)
学学(31294)
(29485)
农业(29251)
教育(28102)
技术(22747)
业经(19760)
(17565)
金融(17565)
资源(16743)
图书(16674)
财经(15264)
经济研究(15213)
(14640)
科技(14422)
问题(14010)
理论(13193)
(12794)
(12619)
技术经济(12542)
实践(12458)
(12458)
共检索到377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陈伟  曹辉  
旅游资源配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问题。本研究在深入调查分析福建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基础上,明确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和配置原则,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两类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福建省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一个精品配置景区、两个重点红绿旅游板块、三个增长级和三级旅游线路,以及实施红绿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月华  
地处大别山区的黄冈市不仅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民俗文化也得到很好保留,而且红色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各种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类型齐全。文章在对黄冈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黄冈的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黄冈的"三色"旅游协调发展,打造黄冈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力峰  
在概述百色红色旅游资源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对白色红色旅游资源自身内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域对比评价,并提出开发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素珍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开发红色旅游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文颖  银锋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VR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本文以八一起义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对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不足、VR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VR助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借助商业化运作、内容精良的VRAR数字技术广告、教育意义深刻的VR研学旅游产品、针对现有馆藏重要文物开发出的VR讲解视频和大型付费VR战争体验馆等手段不仅可扩大八一起义纪念馆旅游的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游客的创新动力,使游客身心真正受到触动和教育,而且拉伸了旅游产业链,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长红  林光美  陈倩  蔡茂胡  
在借鉴典型山地国家发展山地旅游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福建省主要山地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发展福建山地旅游的优势与存在问题。旨在为福建省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金贵  杨娟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主题,各地都在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遵义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如何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来带动遵义旅游的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遵义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以实现遵义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明水  鄢沂  曾春水  朱鹤  王甫园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载体,其保护和旅游利用面临着破碎化、片段化、静态化等问题,亟需开展整合开发研究。以中央苏区核心区为例,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和文化生态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开发的策略,结论如下:(1)红色旅游资源点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特征,赣南苏区形成章贡区、瑞金市、于都县"金三角"分布格局,闽西苏区则形成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银菱形"分布格局;(2)闽西和赣南苏区各重大事件红色旅游资源点在空间上8.9~106.6 km的范围内,形成带状或面状的文化生态基底,并呈现一致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发展态势;(3)红色旅游资源网络联系方向与服务业主导型文化生态方向错位发展,这是赣南和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网络联系度较强,跨区域网络联系度较弱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遵循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生态空间一体化、文化生态演变全域化、文化生态发展动态化的原则,提出空间集聚区优先整合开发、高发展指数红色旅游资源跨省域优先整合开发、跨主导类型关键节点优先整合开发三个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促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任庆芳  
红色旅游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的过程。由于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可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春晓  唐慧  孟圆圆  宁川川  
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共生开发,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现象,研究意义重大。以湖南旅游资源为对象,以景区为共生单元,通过景区旅游资源类型结构确定红色主导、绿色主导、蓝色主导、古色主导、娱乐科教主导五类,依据景区质量指数和景区间便捷程度指数计算共生势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运用Ucinet和ArcGIS软件分析发现:湖南旅游资源共生势能存在五个等级,表现着纯利他的首要联络中心、利他主导的次要联络中心、对称互利的重要联络点、非对称互利的一般联络点、纯利己的松散联络点属性,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共生势能的显著优势。旅游资源共生系统由五大共生群落组成,红色旅游资源发挥了显著的组织作用,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的内部联系最紧密,具有良好的共生势能;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和环洞庭古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内部联系依次降低;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与其他四个共生群落均有联系,与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而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与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红色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资源共生系统核心区的主体,核心区53个景区中,红色主导型景区占33.96%;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中占50.9%。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表现着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支持作用和协同作用,体现了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杜涛  白凯  黄清燕  王馨  
红色旅游资源肩负着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使命,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符号的核心价值与意义表征。文章以物质、精神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为逻辑分析起点,通过社会建构视角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与价值聚焦,提出:(1)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本体核心;(2)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红色文化的社会建构密切相关;(3)社会建构视角下红色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3个阶段,其核心是“人民实践”。同时,研究还说明了红色旅游资源社会建构中的“主客体”互动联结、红色旅游资源社会建构中“情境”的重要性及红色旅游资源社会建构中“意义”的赋予逻辑;并由此给出了新发展阶段红色旅游资源的建构趋向,以期拓展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家宏大叙事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新视角与新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耀星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 ,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 ,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 ,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 ,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影响的综合性、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旅游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 ,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 ,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 ,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媛媛  汪紫薇  顾江  余瑞林  
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将对旅游地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产生强烈扰动,基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厘定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有利于推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共促共赢。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方面构建红色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与类型进行识别。研究结果为:(1)各县域"乡土—生态"系统韧性以中低水平为主,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区域内各子系统韧性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县级行政单元的协调度呈现中等水平多、较高与较低水平少的"橄榄型"等级结构。(3)红色旅游资源的冷、热点区分别位于大别山南北两侧及中心地带,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根据其规模、影响力划为五种聚类分区。(4)依据"乡土—生态"系统韧性在红色旅游资源高富集区可通过内部要素重构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中低密度区因吸纳和适应外界扰动力较弱而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互抑制这一特征,初步厘定"三区、两带、三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并针对不同区域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视角下提出差异化建议,以期排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乡土—生态"系统产生的干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单雅雯  史达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基因代际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推动城市中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促进公众对红色文化的深度感知,是推进党史教育普及与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关键。文章基于行动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嵌入视角,以大连市沙河口区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行动作为代表性案例,构建社会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异质性网络,同时借助增权理论分析激活城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红色文化遗产活化以异质类参与主体构建联动网络,进而推进红色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媒介的活态保护;第二,在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的进程中,行动主体根据增权与去权的行动结果决定活化的具体形式,通过多重方式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价值与历史意义;第三,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的异质性增权网络由行动主体的多维度增权演化推进,进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增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雷燕燕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EBM模型、GIS技术和Tobit回归方法对旅游资源绿色转换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资源绿色转换效率经历了初步发展期(2000—2006年)、粗放式增长期(2007—2015年)和高质量转型期(2016—2019年),旅游资源绿色产出能力由30.4%提高至55.3%,处于中等水平;(2)研究期间,三大经济带效率水平显著提升,中部地区效率增速最快,居于首位,西部地区效率水平落后于东中部地区;(3)从空间分布看,效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天津、江苏、上海等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宁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存在马太效应;(4)旅游资源高阶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市场化水平显著促进了旅游资源绿色转换效率的提高,而旅游产业接待规模、碳排放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效率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