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8)
- 2023(14560)
- 2022(12313)
- 2021(10980)
- 2020(9128)
- 2019(20920)
- 2018(20326)
- 2017(38641)
- 2016(21375)
- 2015(23623)
- 2014(23744)
- 2013(23612)
- 2012(22525)
- 2011(20660)
- 2010(20829)
- 2009(19240)
- 2008(19132)
- 2007(17337)
- 2006(15337)
- 2005(13821)
- 学科
- 济(96304)
- 经济(96209)
- 管理(56513)
- 业(55417)
- 企(41093)
- 企业(41093)
- 方法(37482)
- 数学(33104)
- 数学方法(32818)
- 中国(29692)
- 农(28638)
- 地方(27858)
- 业经(21038)
- 学(20826)
- 财(20550)
- 农业(19760)
- 贸(18354)
- 贸易(18344)
- 易(17696)
- 环境(17156)
- 制(15861)
- 银(14810)
- 融(14783)
- 金融(14781)
- 银行(14742)
- 发(14451)
- 地方经济(14417)
- 技术(14179)
- 行(14171)
- 和(13558)
- 机构
- 学院(313877)
- 大学(312321)
- 济(128907)
- 经济(126061)
- 研究(115392)
- 管理(114799)
- 理学(98536)
- 理学院(97236)
- 管理学(95521)
- 管理学院(94934)
- 中国(84441)
- 科学(75058)
- 京(67482)
- 农(67250)
- 所(61172)
- 财(56041)
- 研究所(55897)
- 业大(54080)
- 农业(53342)
- 中心(52407)
- 江(49455)
- 财经(44353)
- 范(43018)
- 师范(42465)
- 北京(42190)
- 院(41231)
- 经(40115)
- 州(39275)
- 经济学(39209)
- 省(39189)
- 基金
- 项目(211651)
- 科学(164622)
- 基金(151023)
- 研究(147372)
- 家(134856)
- 国家(133676)
- 科学基金(112350)
- 社会(93764)
- 社会科(88817)
- 社会科学(88783)
- 省(86683)
- 基金项目(81073)
- 自然(74011)
- 自然科(72272)
- 划(72257)
- 自然科学(72247)
- 自然科学基金(70914)
- 教育(66340)
- 资助(60501)
- 编号(58162)
- 发(51320)
- 重点(48511)
- 成果(46164)
- 部(45105)
- 创(43868)
- 课题(41551)
- 计划(41550)
- 创新(41169)
- 科研(40973)
- 发展(40050)
- 期刊
- 济(145996)
- 经济(145996)
- 研究(90537)
- 中国(64992)
- 农(61725)
- 学报(58277)
- 科学(51189)
- 大学(42110)
- 农业(41815)
- 财(41646)
- 学学(40082)
- 管理(39516)
- 教育(31206)
- 融(28893)
- 金融(28893)
- 业经(25648)
- 技术(25514)
- 经济研究(23132)
- 业(22388)
- 财经(21359)
- 问题(21043)
- 经(18391)
- 版(16500)
- 技术经济(15930)
- 科技(15764)
- 资源(15670)
- 业大(15309)
- 商业(15287)
- 贸(15172)
- 统计(13972)
共检索到471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斌 吴赐联
基于城市的绿色发展,根据绿色环境、绿色发展、绿色资源、绿色社会和绿色管理5个子系统构建了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熵权改造的TOPSIS模型和影响度模型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绿色城市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间福建省各地市的绿色城市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从绿色城市综合指数变化情况来看,福州、厦门和泉州属于绿色领先型,漳州、龙岩和宁德属于绿色追赶型,而莆田、三明和南平属于绿色衰退型。影响度分析表明绿色发展、绿色社会和绿色管理三大子系统发展滞后是制约各地绿色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以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DEA-SBM模型测算了各城市绿色效率。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群绿色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而江淮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运用Tobit面板模型分析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科技水平的提高是推动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制约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绿色发展起负向推动作用。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积极推动绿色生态政治。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效率 DEA-SBM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福建省"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文章通过构建福建省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中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行为决策互动机理,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利益主体的策略演化过程和趋势,表明地方政府的监管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社会公众的消费决策取决于各方的收益和成本;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方绿色决策的良性互动对福建省推进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认为形成地方政府绿色监管、企业绿色转型、社会公众绿色消费的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治理模式是福建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提出相关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 演化博弈 福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健 刘荷
文章基于福建省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方法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物流网络密度和政府调控是促进福建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和物流业固定投资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物流业从业人数则对福建省物流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为区域物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1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SBM模型对各城市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较好,呈现"V"型变化趋势;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绿色水平依次降低,其中武汉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一方,对外开放、科技投入、经济集聚和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则阻碍了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旭辉 陈梦伟 王经伟
文章在测度2012—2021年中国数字化和绿色化(“双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方法、相对发展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分析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双化”协调度逐年攀升,整体协调等级由初级协调提升至良好协调,“双化协同”取得实质性进展。(2)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中国“双化协同”水平呈现“东部引领,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区域格局,区域协调性有所增强,但东部地区始终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东高西低格局固化,缩小区域间差异仍是推动“双化协同”区域协调的关键路径。(3)除北京、广东、上海及江苏4省域外,其余省域均属数字落后型,“双化”发展同步性亟需加强。(4)培养数字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数字效益、降低能耗水平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省域“双化协同”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具有异质特征,分区指导、分类调控是“双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子韬
临港工业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随着工业污染问题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日益加剧,如何推动临港工业区域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了众多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将宁波镇海区作为临港工业区的典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效率评价指标,基于1991-2018年镇海区投入产出的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镇海区历年来的绿色发展效率,并用VECM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镇海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总体不高,仍有着较大的改进空间;镇海区的规模效率较高,改善区域绿色发展效率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有着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有着消级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文发 孔德龙 何新华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从技术投入、产业规模、行业结构、政策激励等4个维度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体系。收集2009~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数据,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改进加权影响非线性分析(WINGS)模型,提出BP-WINGS模型,以避免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主观赋值缺陷。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发现技术投入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政策激励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姗姗 张向前
总结福建省在新时代下把握党中央农业发展战略思想、制定农业绿色发展决策和实施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从涉及生产者意识的产前阶段、涉及生产过程的产中阶段、涉及生产相关废弃物处理和产品营销的产后阶段研究发现,福建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引导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减少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加强先进农机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技术水平、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加强闽台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和加大农业企业国际化步伐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对此,提出明确政府主导作用、重视提升生产者能力和素质、重视技术进步带动作用、建立科学评价方法及认证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用好"五缘"优势以及推进国际化发展等促进福建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竞争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佩珊 施生旭
生态扶贫是集绿色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扶贫模式。近年来,福建省生态扶贫成效较为显著,宁德市屏南县、寿宁县等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因此,在对生态扶贫内涵与生态扶贫模式阐述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对其生态扶贫优势与困境进行深入解析。研究表明,当前福建省具有政策、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优势;面临扶贫资金分散性与有限性,自我脱贫能力不足、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脱节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劣势条件。为提高福建省实施生态脱贫战略成效,针对福建省面临困境与优势条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建立扶贫与保护部门协调机制;培育发展绿色优势产业;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移民联络制等,保障贫困地区立足绿色发展理念下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
生态扶贫 绿色发展 扶贫模式 福建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斌 史轩亚
从绿色经济效益、绿色资源利用、绿色生产发展、绿色减排控制、绿色支持力度五个方面构建产业绿色转型的系统评价体系。引入熵值法改进的灰局势决策模型,对近五年来福建省及其九大设区市的产业绿色转型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各区域的产业绿色转型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福建省区域产业绿色转型的战略框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志云 赵娟娟 桂振华 倪永明 韩冰 庄长伟
绿色发展模式是我国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目前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以评价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污染治理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而绿化水平、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单位GDP用水、空气质量和工业废水处理水平则有很多城市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就各项指标的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投资特别高的城市基本都是直辖市或者省级市等大规模的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并不高。单位GDP用水量特别高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特别低的城市基本以小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斌
如何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有希望、有梦想、有尊严的美好家园,城市应如何发展才能避免或缓解并最终消除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诟病?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命题。人类唯有选择绿色发展路径,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城市升级,才能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真正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实现人类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绿色发展与城市升级的实现离不开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发展条件。绿色发展与城市升级的关键就是寻找平衡区域发展中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协调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城市升级 区域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滟 李超 李泽宇
文章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构建熵权法结合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4年湖北省城市绿色创新平均效率为0.307,仍有近70%提升空间;城市间差异显著,武汉、宜昌、襄阳优势明显。(2)科技人员和科技支出作为创新资源投入对于湖北省绿色创新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人员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而环境污染指数对于绿色创新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3)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波特假说"中合理的环境规制的重要性也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伟勇
文章基于2000—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城市绿色创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排名靠前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均衡发展,排名靠后的城市则存在发展短板问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再现“胡焕庸线”和“绿色创新马赛克”,呈“四核两带多点”的分布特征。第二,城市绿色创新表现出很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关联程度逐年提升。东部沿海城市多位于高值集聚区域,中西部城市多位于低值集聚区域和异质性区域。第三,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创新存在“U”型曲线关系。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