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0)
- 2023(2756)
- 2022(2411)
- 2021(2266)
- 2020(1993)
- 2019(4469)
- 2018(4362)
- 2017(8271)
- 2016(4765)
- 2015(5327)
- 2014(5130)
- 2013(5292)
- 2012(5260)
- 2011(4741)
- 2010(4658)
- 2009(4316)
- 2008(4190)
- 2007(3759)
- 2006(3369)
- 2005(2961)
- 学科
- 济(19152)
- 经济(19129)
- 管理(9793)
- 业(9682)
- 农(7644)
- 地方(7245)
- 方法(7210)
- 数学(6422)
- 数学方法(6337)
- 学(6227)
- 企(6110)
- 企业(6110)
- 农业(5404)
- 业经(4515)
- 中国(4373)
- 财(3596)
- 制(3376)
- 地方经济(3191)
- 环境(3140)
- 贸(2666)
- 贸易(2664)
- 易(2545)
- 融(2461)
- 金融(2459)
- 体(2317)
- 和(2289)
- 技术(2283)
- 及其(2225)
- 资源(2199)
- 农业经济(2162)
- 机构
- 大学(67823)
- 学院(67454)
- 研究(30794)
- 农(25711)
- 济(24607)
- 经济(23962)
- 科学(23008)
- 管理(21212)
- 农业(20983)
- 中国(20453)
- 所(18508)
- 理学(18119)
- 理学院(17818)
- 业大(17674)
- 管理学(17304)
- 管理学院(17214)
- 研究所(17170)
- 省(15591)
- 京(15380)
- 中心(13766)
- 农业大学(13578)
- 江(13118)
- 业(11479)
- 室(11065)
- 科学院(10884)
- 院(10546)
- 财(9963)
- 实验(9931)
- 实验室(9535)
- 州(9451)
- 基金
- 项目(50071)
- 科学(37321)
- 基金(34552)
- 家(33418)
- 国家(33133)
- 研究(30148)
- 科学基金(26179)
- 省(24400)
- 自然(19886)
- 自然科(19384)
- 自然科学(19370)
- 自然科学基金(19017)
- 划(18915)
- 基金项目(18466)
- 社会(17288)
- 社会科(16192)
- 社会科学(16182)
- 资助(14687)
- 教育(13375)
- 计划(13011)
- 科技(12628)
- 重点(12271)
- 发(11978)
- 农(11794)
- 编号(11062)
- 业(10463)
- 创(10332)
- 科研(10193)
- 部(10169)
- 创新(9824)
共检索到106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娟 张绍升
水稻霜霉病诊断特征为植株矮缩,叶片黄化、产生黄褐色条斑.利用显微镜检查染色病组织内的病原菌藏卵器和卵孢子,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被鉴定为大孢指疫霉水稻变种.
关键词:
水稻霜霉病 大孢指疫霉水稻变种 诊断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立钦 孙逸钊 王品维 童森淼 马良进
以喜树碱为原药,进行农用杀菌剂的开发与研究。室内盆栽的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均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1.964,40.495,27.489mg·L-1和756.776,247.026,341.818mg·L-1。同时,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对霜霉病菌有杀菌活性,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221和69.128mg·L-1,因此,喜树碱可能成为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娜 马雅军 代光辉 王喆之
为了应用分子特征确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扩增、测定了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依据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病原菌种类,以及与近缘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黄瓜霜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41和406 bp,rDNA-ITS1 GC含量为41.13%,rDNA-ITS2 GC含量为46.80%(闵行区株和金山区株)或46.55%(浦东新区株),rDNA-ITS序列在种内保守性很高,种间差异性与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分子特征证实研究的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拟霜霉菌;黄瓜白粉病菌的rDNA-ITS1...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黄瓜白粉病菌 核糖体DN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富荣 石秀琴
采用病圃自然感染和温室幼苗接种的方法,鉴定了247份向日葵品种(系)对霜霉病的抗性,测定了感病品种的产量损失和抗病品种的增产效果,筛选出抗病品种39份。在食用向日葵中尚未发现抗病品种;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辽1045、汾3893等可作为杂交育种的抗源,龙葵杂1号、汾葵杂5号等杂交种具有多抗(兼抗锈病、耐菌核病)丰产的特性,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关键词:
向日葵,霜霉病,品种,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臻 张茜茜 阿迪拉·艾尼瓦尔江 张凤荣
为剖析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本研究以高城镇化率山区福建省德化县为例,利用遥感解译与多层面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多尺度识别1986年、2001年、2020年3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与稳定性,探索变化规律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城镇化中前期(1986—2001年)的土地利用总变化强度大于中后期(2001—2020年),且从谷地到低山再到中山变化强度逐渐减小。2)建设用地、水域、裸地、草地的变化较为活跃,耕地的转出具有活跃性而转入具有惰性,林地的变化呈现相对稳定状态,且各地类转入转出强度会受地形影响。3)“草地-林地”转换过程表现为稳定且系统的倾向性转换;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裸地、水域表现为系统的倾向性;转移面积大的土地变化模式并非一定表现为稳定性或系统性的变化“;林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等土地转换模式会受到地形影响。4)城镇化进程与地区发展策略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倾向与速度的关键因素。因此,未来山区耕地布局需要顺应社会发展和人口分布,耕地进出平衡应秉持有破有立的辩证思维,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则应树立“人地挂钩”的用地理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阿迪拉·艾尼瓦尔江 谢臻 林小睿 张茜茜
乡村振兴成效评价已由期初的单一维度逐渐转向系统融合,多维度诊断评价成效及其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是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本研究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维度,通过投影寻踪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8—2021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人、地、业、财”因素对其产生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各维度在时间上呈现波动变化,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先增后减,其他维度缓慢上升;在空间上,闽北及沿海地区相较于闽西及闽南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2)整体耦合度保持较高水平,高耦合地市占比达88.5%;耦合协调度上,福州市、厦门市、龙岩市等地市相对稳定,漳州市、南平市有所下降。3)“地、财”因素对耦合协调性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人、地”,“业、财”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尤为显著。研究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并促进财政支持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以推动乡村振兴向高质量协调发展迈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王强盛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选用叶色不同的粳稻和籼稻品种 ,测定了植株不同含氮水平下主茎各叶的叶色和氮含量。发现顶 4叶在稻株氮素营养丰缺演变过程中表现较活跃 ,植株含氮量较低时 ,顶 4叶的叶色和氮含量明显低于上部各叶 ;随植株含氮量提高 ,顶 4叶的叶色和氮含量迅速提高 ,与其上位各叶的差距缩小。顶 4叶是反映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理想指示叶。同时还发现顶 4叶与顶 3叶的叶色差与稻株含氮量关系密切 ,且不受品种和生育进程影响 ,因此 ,用顶 4叶与顶 3叶的叶色差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具有普适性。研究提出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倒 2叶出生期和抽穗期顶 4叶与顶 3叶叶色相近为高产水稻的标志 ,粳稻植株含氮量 2 7g·k...
关键词:
水稻 氮素营养 叶色差 营养诊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利 黄建新 王红 王神云 丁万霞 李建斌
在经过高代自交选育出结球甘蓝高抗霜霉病自交系R103和感霜霉病自交系S101的基础上,根据苗床田间自然发病的S101病害症状,以及病原物镜检和回接鉴定,明确该病害的病原是十字花科霜霉菌。经过苗期田间自然诱发和十字期人工室内接种抗性鉴定,以感病亲本为回交亲本的BC1群体中抗病株和感病株的比例,田间是0.91∶1,室内为0.96∶1,经卡平方适合性检测均符合1∶1分离比例;F2分离群体中自然鉴定和人工鉴定抗病单株和感病单株的比例分别为2.93∶1和3.01∶1,检测结果经卡平方分析证明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2种抗性鉴定方法都表明这些群体中结球甘蓝霜霉病抗性受单基因显性控制,为了缩短抗性鉴定时间,...
关键词:
结球甘蓝 霜霉病 抗性鉴定 遗传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欣陶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臧超群
为筛选出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放线菌,对采自辽宁省沈阳、葫芦岛、锦州、鞍山、朝阳等地区葡萄园的23份土样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并对获得的119株放线菌进行防效评价,得到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QH94,其田间防效可达68.83%~89.80%。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谱的测定,QH94菌株对9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57mm。根据菌株QH94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 ,将其初步鉴定为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Krainsky)Waksman&Herici]。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春泉 陈宜修 林玉 蔡学清 邱思鑫 刘春莹 胡方平
2006年在福建省闽清县种植的反季节番茄上发现一种细菌病害,从病叶和茎杆上共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能在番茄上引起相同症状病害,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15个菌株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等鉴定,确认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该病菌除侵染番茄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茄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刚华 薛利红 尤娟 王绍华 丁艳锋 吴昊 杨文祥
【目的】研究分析水稻氮素和SPAD值的叶位分布特点,并试图提出SPAD计诊断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定叶位。【方法】在95-38、武育粳3号、镇稻5394、9915等4个粳型品种和1个籼型品种R161-10的盆播氮肥试验和宁粳2号大田氮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水稻氮素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叶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叶位叶片的含氮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之间及其与总叶片含氮率和植株含氮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叶位叶片SPAD测定值的变异系数。【结果】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含氮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存在差异,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叶片含氮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同时减少叶位间的差异;SPA...
关键词:
氮素诊断 SPAD值 叶位 氮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林朋 杨红云 钱政 郭紫微
为实现水稻氮素营养的快速、准确识别,采用改进的VGG 16网络和迁移学习相结合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识别方法,以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验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组不同的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210、300和390 kg/hm~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扫描获取水稻叶片图像数据;通过图像预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扩充;构建改进的VGG16和迁移学习相结合的网络模型对水稻叶片图像数据进行氮素营养诊断识别。结果表明:1)在幼穗分化期时,改进的VGG16网络的识别准确率为93.1%,模型大小约为迁移学习VGG16模型的1/6,训练时间约为1 261 s。2)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该模型微调后的识别准确率均能达到95%以上。基于迁移学习和改进的VGG16网络所建立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以预测水稻氮素营养状况,为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庆元 张穗 李久禄 郑文明 陈俊伟 范龙柱
对13个抗病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抗、感霜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强弱与叶内的叶绿素含量、糖分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幼苗接种经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增加两条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感病品种仅增加一条.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抗病性 叶绿素 过氧化氢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永娟 王万立 刘耕春 刘春艳 王勇
研究了诱发黄瓜霜霉病孢子囊大量产生的条件;明确了黄瓜霜霉病菌可在低温冰冻条件下保存。接种后20℃左右,保持24 h黑暗,相对湿度90%以上,以后光照16 h/d,适宜霜霉病菌的侵染发展。比较6种生测方法,以叶盘蘸药漂浮法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最好。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发病条件 生测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梁春浩 刘丽 关天舒 王辉 臧超群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用SPSS11.5进行回归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并推导了沈阳地区露地栽培条件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7月17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17日至8月14日,衰退期为8月14日以后;避雨栽培条件该病的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8月14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8月14日至9月11日,衰退期为9月11日以后,明确了指数增长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