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
- 2023(1888)
- 2022(1648)
- 2021(1618)
- 2020(1387)
- 2019(3494)
- 2018(3300)
- 2017(6208)
- 2016(3540)
- 2015(3988)
- 2014(3873)
- 2013(4058)
- 2012(4184)
- 2011(3600)
- 2010(3630)
- 2009(3282)
- 2008(3151)
- 2007(2659)
- 2006(2462)
- 2005(2095)
- 学科
- 济(17925)
- 经济(17916)
- 地方(12177)
- 农(7890)
- 业(6357)
- 管理(5811)
- 农业(5770)
- 地方经济(5358)
- 方法(5111)
- 数学(4919)
- 数学方法(4876)
- 中国(3715)
- 环境(3678)
- 学(3481)
- 业经(3472)
- 土地(2710)
- 资源(2710)
- 农业经济(2692)
- 企(2424)
- 企业(2424)
- 城市(2337)
- 事业(2224)
- 制(2091)
- 生态(2084)
- 财(2018)
- 发(1853)
- 城市经济(1848)
- 划(1729)
- 融(1642)
- 金融(1639)
- 机构
- 学院(45937)
- 大学(44169)
- 研究(18420)
- 济(17096)
- 管理(17003)
- 经济(16659)
- 理学(14422)
- 理学院(14125)
- 管理学(13773)
- 管理学院(13694)
- 江(13442)
- 科学(13208)
- 中国(12762)
- 农(11859)
- 省(10861)
- 京(10290)
- 中心(9774)
- 所(9482)
- 业大(9207)
- 农业(9063)
- 研究所(8735)
- 范(8662)
- 师范(8578)
- 州(7674)
- 师范大学(6923)
- 院(6632)
- 财(6591)
- 市(6493)
- 农业大学(6173)
- 资源(6057)
共检索到75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座落在陈埭镇乌边港畔回民聚居地。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65年秋的陈埭农业中学,1970年更名为陈埭中学,1983年改为现名。学校历经40多年风雨,三迁校址,三易校名,现已颇具规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未 陀扬桦 陈亮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正确政策的支持。而政策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却又是一把“双刃剑”,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对于地方产业集群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中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各阶段政策选择的着力点。根据晋江市陈埭镇制鞋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政策选择建议,即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环境,尤其是硬件环境;组织科学论证,明确缺口产业;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孵化创新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立建 苏春江 蒋中一
晋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从而节省了公共财政支出。第一,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业务外包给保险公司,利用了保险公司的全国性互助稽查网络和基础信息技术平台;第二,利用开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的机会,换取开户银行无偿提供的办公场所;第三,将城镇户籍人口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拓展了保障人群,降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出险的压力。晋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创新,实现了组织资源共享,降低了运作成本,为公共财政支持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现实经验。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创新 晋江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惠珊 李霄鹤 兰思仁
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营造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村民参与是我国乡村社区建设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文章以晋江市乡村为例,基于个人价值理论和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基础,运用质性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以村民参与、村民忠诚、地方归属感以及自我服务知觉价值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营造的广度与深度对村民忠诚度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对安宁生活价值均没有影响作用;地方认同价值、地方融合价值及地方归属感显著中介于村民参与、村民忠诚的关系,在参与广度中地方融合价值中介作用最强,在参与深度中地方归属感中介作用最强。文章旨在丰富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建设方面的学术研究同时,以期为乡村加强村民社区归属感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移风易俗具有鲜明的乡村文化治理意涵。以晋江市S村的移风易俗实践为例,探讨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其意义。村庄经济分化和地方社会风俗异化是地方政府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背景。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虽然由地方政府发起,但经由基层组织的具体推动而转化为乡村社会的自主治理实践。有为政府的政治动员、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与疏堵结合的柔性治理方式是移风易俗顺利推进的保障机制。以移风易俗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治理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通过对经济精英的积极引导抑制了村庄经济分化转化为社会分层,激活了乡村社会的慈善机制,重塑了村庄公共性。因此,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实践展现了乡村文化治理的有效机制,为当前乡村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璐璐
中国正在33个县级单位开展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福建省晋江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法对晋江市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整理潜力来源;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和综合测算法,估算晋江市2020年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大小。研究表明:晋江市的宅基地闲置情况严重,普遍存在一户多宅、宅基地超标的情况,土地集约程度较低,宅基地用途出现"功能性剩余",这正是晋江市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所在,宅基地整理十分必要。经测算,晋江市到2020年,宅基地整理潜力为6 476.81公顷,整理潜力巨大。
关键词:
宅基地 宅基整理 整理潜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璐璐
契合当下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样本特性,本文以对晋江市807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别反映农户特征、住房使用情况和农民认知程度的变量中,只有家庭收入、是否有其他住房、是否有多处宅基地和房产是否确权四个变量有显著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均不能通过检验。其原因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独有的经济结构、宅基地利用情况、农民大量务工和经营二、三产业的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发超 林彩云
开展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评价及其防范对策研究是合理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前提条件。基于农户的微观福利视角,构建宅基地退出后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利用福建省晋江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并提出对应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晋江市农村宅基地退出主要有指标置换和资产置换两种模式。总体来看,两种宅基地退出模式的综合风险分值均处于中警级别,两种模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都具有比较较大的影响。政策了解程度在两种模式中均处于重警级别,农户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家庭日常支出和人均居住面积在资产置换模式下处于重警级别。研究表明,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基本动机和政策安排存在差异,使其对农户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科学设定补偿标准和范围、规范宅基地退出程序和采取差别化的方式来推动农户参与,进而为农户退出宅基地提供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刚 陈莹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是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进行动态模拟,对于认识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晋江市1989-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土地利用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演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大量流转为建设用地,在当前驱动压力下,将来土地利用的格局将以高度城市化为特征。针对以晋江市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若干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敏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实力,但粗放模式下累积起来的高投入、高消耗、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逐步显现。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产业链"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局面,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的县域经济大多面临增长动能转换的迫切性。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一直积极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卓有成效,对推进我国其他地区县域经济转型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转型升级 新经济 创新驱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程丽香
本文大致参照"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分层标准,将晋江市人口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认为晋江市呈"锥形"的社会阶层形态,即从以农业劳动者阶层占多数的社会阶层结构逐步变迁为以产业工人阶层和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占优势的社会阶层结构。本文进一步认为,晋江优势地位阶层的开放性在减弱,与其他弱势地位阶层之间的断裂特征在增强;中间阶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阶层内部差异较大,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阶层意识;弱势阶层将缩小,但与中间阶层及优势阶层之间的社会不平等将继续存在。
关键词:
社会分层 社会阶层结构 沿海县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移风易俗具有鲜明的乡村文化治理意涵。以晋江市S村的移风易俗实践为例,探讨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其意义。村庄经济分化和地方社会风俗异化是地方政府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背景。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虽然由地方政府发起,但经由基层组织的具体推动而转化为乡村社会的自主治理实践。有为政府的政治动员、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与疏堵结合的柔性治理方式是移风易俗顺利推进的保障机制。以移风易俗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治理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通过对经济精英的积极引导抑制了村庄经济分化转化为社会分层,激活了乡村社会的慈善机制,重塑了村庄公共性。因此,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实践展现了乡村文化治理的有效机制,为当前乡村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伟民
运用区域旅游开发理论,研究晋江风景结构与旅游市场结构,提出了晋江旅游景区布局与旅游开发的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