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34)
2023(4181)
2022(3638)
2021(3370)
2020(2987)
2019(6839)
2018(6761)
2017(13396)
2016(7477)
2015(8054)
2014(7902)
2013(8007)
2012(7876)
2011(7080)
2010(7194)
2009(6503)
2008(6736)
2007(5879)
2006(5372)
2005(4829)
作者
(23403)
(19704)
(19544)
(18661)
(12660)
(9510)
(8750)
(7589)
(7575)
(7025)
(7009)
(6901)
(6569)
(6432)
(6356)
(6109)
(5849)
(5803)
(5779)
(5740)
(5217)
(5036)
(4875)
(4687)
(4546)
(4485)
(4357)
(4091)
(4050)
(3950)
学科
(33099)
经济(33071)
(17033)
管理(16588)
方法(13161)
(12280)
企业(12280)
数学(11734)
数学方法(11585)
(10794)
地方(10508)
(9413)
中国(7790)
(7521)
农业(7256)
业经(6943)
(6619)
结构(5401)
环境(5340)
产业(5189)
地方经济(5182)
(4974)
(4677)
金融(4676)
(4636)
贸易(4633)
(4453)
(4422)
(4258)
银行(4236)
机构
大学(108929)
学院(108097)
(44773)
经济(43835)
研究(43359)
管理(38118)
理学(33049)
理学院(32551)
管理学(31756)
管理学院(31570)
中国(30936)
科学(29343)
(24260)
(23595)
(23241)
研究所(21858)
(19978)
业大(19184)
中心(19135)
农业(18996)
(18472)
(16422)
(16344)
师范(16223)
财经(15829)
(15732)
(14394)
经济学(14024)
北京(13986)
(13761)
基金
项目(76183)
科学(60374)
基金(55772)
研究(52515)
(50209)
国家(49837)
科学基金(41691)
社会(33294)
(32546)
社会科(31496)
社会科学(31483)
基金项目(30187)
自然(28132)
自然科(27421)
自然科学(27409)
自然科学基金(26913)
(26170)
教育(23596)
资助(22516)
编号(20037)
重点(18426)
(17880)
(16946)
成果(16296)
计划(15456)
(15206)
课题(14832)
科研(14824)
创新(14451)
科技(13920)
期刊
(51354)
经济(51354)
研究(32164)
(21811)
中国(21523)
学报(21392)
科学(20089)
大学(15485)
学学(14844)
农业(14658)
(13686)
管理(12957)
教育(9439)
(8581)
金融(8581)
业经(8369)
技术(8238)
(7691)
经济研究(7632)
资源(7567)
财经(7537)
问题(7047)
(6538)
(6214)
业大(5773)
技术经济(5516)
林业(5361)
科技(5298)
统计(5157)
现代(4836)
共检索到162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传明  
福建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其工业结构的特征有别于全国,文章在分析福建省工业结构特征和工业结构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婉华  张良强  
通过对福建省工业企业技术来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福建省工业企业技术来源的总体特征,即福建省工业企业以内源性技术为主、以外源性技术为辅,重技术改造、轻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技投入、优化技术来源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飞  邱尔发  王成  董建文  吴永曙  汪瑛  
乡村水岸林是指在村庄居住区及其附近的河岸、溪流、水渠、池塘、水库等水岸沿线所有林木总和(邱尔发等,2008)。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水岸林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乡村人居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尔发  许飞  王成  董建文  吴永曙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福建省88个乡村的道路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道路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包括41科、64属、79种;种类组成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半山型>山区型的变化规律,山区型乡村道路林数量明显不足,而半山型、平地型和沿海型数量相对较多。道路林植物以观赏性乔木为主,主要使用树种有木荷、楠木、含笑、杜英、圆柏、枫香、乐昌含笑、紫薇、龙眼、黄金榕、降香黄檀、意杨、香樟、天竺桂、垂叶榕等。道路林分布以主干道最多,其次为村内路,而进村路最少,且道路林分布的特点是以单侧分布较多,而两侧分布较少。分布结构以整条分布最多,而零散分布较少;分布长度以50m以下最多,其次为200m以上,而50~2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飞  邱尔发  王成  董建文  吴永曙  王荣芬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福建省88个乡村的庭院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庭院林植物组成丰富,共计86科、186属、245种。按植物材料划分,种类和数量组成呈现乔木>草本>灌木>藤本的趋势;按村庄类型划分,种类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半山型>山区型,植株数量分布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山区型>半山型,植物组成以林果和观赏用途植物为主。出现频率较高的庭院植物有桂花、龙眼、榕树、桃树、柿树、梨树、棕榈等。相似度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其中,平地型和沿海型乔木相似度最高。庭院林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仅占总体比重的16.17%,且以草本的比重最高,其次为乔木,而灌木和藤本比重相对较低。植物健康状况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森  林宇洪  林燕青  吴超  洪伟  
分析福建省木材市场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和森林资源生产情况,通过将木材消耗结构进行分类,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揭示了木材消耗稳态结构分布并预测了福建省2015—2020年的消耗结构比重.结果表明,福建省木材消耗结构基本分为原木、薪材、卫生筷子、人造板、木地板、二次加工板、造纸、农民自用材,其稳定状态分别为13.66%,0.96%,36.77%,8.28%,17.99%,1.86%,13.52%,6.9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肃  高兵  冯永杰  崔胜辉  
通过核算福建省1980-2013年N_2O的排放清单,分析了N_2O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3年,福建省N_2O总排放量从19.2 GG增加到37.6 GG;在N_2O的排放源中,按照排放贡献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农用地、畜禽粪便管理、废水处理和能源消费活动;而按照增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能源消费活动、废水处理、农用地和畜禽粪便管理.表明减少农田氮肥施用量是减少福建省N_2O排放的关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蕊蕊  赵伟  陈静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类型结构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为主;空间结构特征在数量上,以闽南地区为主,闽中地区次之,闽东、闽北、闽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较少。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区位熵福州比较高,曲艺则是高度集中于厦门,民间文学集中分布于泉州,传统舞蹈与传统音乐则分别集中于三明和龙岩;在密度上表现为厦门、莆田、泉州三地市较高。此外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培源  许红妹  
厦、漳、泉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时间截面上构建引力模型确定各县市间最大引力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内各县市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而剖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轴线。结果显示:位于高高集聚区的环泉州湾和由点到面向外拓展的厦门市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极,位于高低集聚区的南安和漳州市区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点;着力发挥南安和漳州市区拓展核心区、承接低低集聚县市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都市区的空间不平衡性,加速同城化。此时,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呈现出"J"字形串珠式空间发展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湘宇  吴正方  杜海波  王雷  杨满根  陈志彪  
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实测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点值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福建省极端降水整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SDII、R50mm和CWD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在1994年左右、1995年左右和1998年左右;各极端降水指数普遍存在着23a、68a的短周期和1012a的中周期;(2)在空间尺度上,极端降水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影响存在明显的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族周  胡希军  钱惠  廖坤富  黄小兵  刘云  韦宝婧  
传统村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建筑艺术等重要价值。文章以福建省的49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统计分析和历史文献梳理等方法,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传统村落呈显著的集聚模式,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表现为“多中心集聚”分布格局,北部密集、南部稀疏,并以福建省中部为中心向两端逐渐减少,同时沿着古驿道和流域呈多带状分布。(2)福建省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元代以前,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随着朝代更替,分布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偏移,分布范围扩增且方向性明显增强。(3)传统村落的形成和演化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影响传统村落建村的选址和布局,而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因素则影响其发展和演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湘宇  吴正方  杜海波  王雷  杨满根  陈志彪  
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实测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点值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福建省极端降水整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SDII、R50mm和CWD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在1994年左右、1995年左右和1998年左右;各极端降水指数普遍存在着2~3a、6~8a的短周期和10~12a的中周期;(2)在空间尺度上,极端降水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PRCPTOT变化趋势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小;(3)随着季节变换,影响或登陆福建省台风数、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引发明显的环流季节变化对福建省极端降水产生重要影响,福建省在850hPa和1000hPa位势高度差值均存在负的低值中心,有利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为未来福建省的极端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福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估、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  
甘肃河西地区工业结构特征及调整思路王礼茂(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河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指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即东起乌鞘岭,西止星星岭,南依祁连山,北连荒漠的东西狭长地带,行政区划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烨欣  甘翠丽  李文  周鹭岚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休闲乡村的发展是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界在省域层面检验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及成因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格局并探索其影响因素,验证示范点选址合理性的同时揭示空间分布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的优化路径与建议,为休闲乡村的深入推进与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文章在利用Arcgis10.7的基础上,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值等参数,从空间分布形态、区域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密度3方面对福建省2014-2020年142个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运用Moran’s I 指数、地理联系率与缓冲区分析等指标和方法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分布呈集聚性和不均衡性特征。(2)示范点在不同设区市和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福建9个设区市中,逾55%的示范点集中分布在福州、泉州、三明、宁德4市。在闽东南西北中5大地理区域内,闽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闽东地区次之,闽中地区最少。(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厦门北部1个高密度中心,厦门西南部——漳州东北部1个次高密度中心。(4)示范点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影响。地形地貌是自然因素核心要素,人文因素关键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禀赋和客源市场规模。[结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能够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乡村建设应立足自身条件,遵循阶段性发展规律,着重考量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往建设最适宜区去选址与布局;进一步说,福建省及同类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应立足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当地农业发展基础,抓住社会经济发展机遇,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示范区溢出效应,从而推动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仕达  
在近20年福建经济发展史上,乡镇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初兴时期发展迅猛异常,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崛起于八闽大地,它对于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农村经济实体的原始资本积累,壮大集体经济,以及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