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4)
- 2023(13023)
- 2022(11721)
- 2021(10943)
- 2020(9417)
- 2019(21563)
- 2018(21296)
- 2017(41114)
- 2016(22673)
- 2015(25316)
- 2014(25389)
- 2013(24963)
- 2012(22878)
- 2011(20554)
- 2010(20361)
- 2009(18621)
- 2008(17903)
- 2007(15648)
- 2006(13723)
- 2005(11745)
- 学科
- 济(87820)
- 经济(87703)
- 管理(60466)
- 业(57185)
- 企(46424)
- 企业(46424)
- 方法(41875)
- 数学(36005)
- 数学方法(35527)
- 农(25441)
- 中国(21620)
- 学(21004)
- 财(20374)
- 地方(20205)
- 业经(19642)
- 农业(17195)
- 制(15753)
- 理论(15217)
- 贸(14644)
- 贸易(14636)
- 环境(14509)
- 易(14161)
- 和(13883)
- 技术(13164)
- 务(12231)
- 财务(12163)
- 财务管理(12137)
- 划(12035)
- 教育(11721)
- 银(11565)
- 机构
- 大学(316005)
- 学院(314875)
- 管理(125865)
- 济(118225)
- 经济(115431)
- 理学(109310)
- 理学院(108012)
- 管理学(106048)
- 研究(105908)
- 管理学院(105473)
- 中国(76215)
- 科学(69927)
- 京(68010)
- 农(55227)
- 所(53604)
- 财(52760)
- 业大(52161)
- 研究所(49456)
- 中心(47987)
- 江(46305)
- 范(44240)
- 师范(43832)
- 农业(42900)
- 北京(42861)
- 财经(42398)
- 院(39231)
- 经(38425)
- 州(37422)
- 师范大学(35636)
- 经济学(33795)
- 基金
- 项目(223400)
- 科学(173961)
- 研究(161008)
- 基金(159515)
- 家(140285)
- 国家(139137)
- 科学基金(118459)
- 社会(98902)
- 社会科(93524)
- 社会科学(93495)
- 省(90150)
- 基金项目(86301)
- 自然(78914)
- 自然科(76952)
- 自然科学(76930)
- 自然科学基金(75504)
- 划(74961)
- 教育(73661)
- 编号(66008)
- 资助(65799)
- 成果(52476)
- 重点(50185)
- 部(47996)
- 发(47857)
- 课题(45635)
- 创(45576)
- 科研(43081)
- 创新(42498)
- 计划(41457)
- 大学(40615)
- 期刊
- 济(129847)
- 经济(129847)
- 研究(87731)
- 中国(58564)
- 学报(54056)
- 农(49615)
- 科学(49519)
- 管理(42716)
- 大学(40731)
- 学学(38270)
- 财(37873)
- 教育(36080)
- 农业(34464)
- 技术(26819)
- 业经(22971)
- 融(22160)
- 金融(22160)
- 财经(19312)
- 经济研究(19006)
- 业(17310)
- 问题(17075)
- 图书(16946)
- 科技(16749)
- 资源(16390)
- 经(16327)
- 林业(15713)
- 版(15152)
- 技术经济(14976)
- 理论(14869)
- 业大(14230)
共检索到450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建文 翟明普 章志都 刘可人 王艳霞
风景游憩林美景度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风景游憩林的构建,也可为建立风景游憩林美学特征和审美态度的心理物理模型积累基础研究数据。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对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景游憩林的质地、冠形的可辨度、统一度和对比度、斑块边界线、树种组成及年龄结构、群落垂直结构、混交方式等对森林风景的美景度均有一定影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的构建技术,包括斑块质地的构建、斑块边界线的构建、不同林分年龄风景游憩林管理、群落垂直结构管理、树种组成及配置等。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美景度评判法 美景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俞晓凌 廖邦洪 王道模 陈东立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空间结构 美景度 龙门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梅光义 孙玉军
采用SBE法对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风景游憩林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美景度与各林分类目之间的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模型分析出定量化的改造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定量化的针阔混交、清理枯枝、修枝、割灌和间伐等改造措施提高风景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杉木林分改造成活立木上无枯枝、株数密度800株/hm2、郁闭度0.8、第一活枝高5 m、林下不统一的高质量风景游憩林。根据冠幅与胸径回归方程得出:胸径23 cm、郁闭度0.8、株数密度800株/hm2时美景度最高。据此结论,间伐胸径>23 cm的树,积极培育胸径23 cm、株数密度800株/hm2的高质量杉木风景游憩林,其美景度值超过65.2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翟明普 阎海平
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游憩林抚育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 ,包括风景游憩林抚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抚育措施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游憩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风景游憩林抚育前后的景观评判 ,表明风景游憩林抚育应是提高景观质量、游憩条件同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整统一 ;风景景观评判最好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SBE) .文中同时也指出了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鑫峰 贾黎明 王雁 周荣伍 李效文
为科学经营京西山区不同季相的风景游憩林,该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分别对这一地区主要风景游憩林的春景、夏景和秋景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预测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得出春季、夏季和秋季风景游憩林经营技术原则。研究表明,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非常丰富,依据该文研究形成的森林季相景观经营技术原则可进一步提高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的景观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梅光义 孙玉军 林方 王轶夫
网络分析法是使用很广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评价对象定量和定性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准确性更高。目前还没有学者利用网络分析方法(ANP)建立杉木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网络分析模型。在查阅国内外风景游憩林一致性结论的基础上,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分析法建立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森林美学指标在主指标中权重是最大的,其余依次是林木测树、林分空间结构、地被物层特征、森林健康;二级指标中,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坡度、平均树高、通视距离、林分平均直径、生活型组成、郁闭度、冠幅、乔木株数、树干显示度、灌木高度、针阔比、绿量、枯倒木株数、草本高度、盖度、灌草分布方式、干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钦 黄巧龙 于赟 魏玮婧 程秋旺 章琪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莆田市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在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选择实验法(CE)和条件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评价森林公园游憩经济价值,比较分析了森林公园游憩资源在目前、最佳和最差状态下的经济价值,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森林公园游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游憩 经济价值 选择实验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冶建明 眭樱 李静雅 刘国锋 江萍
以"草原游牧景观"为研究对象,构建用于测度游憩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问卷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游憩目的对自然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47,游憩目的对使用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35,可达程度对自然环境的路径系数为0.41,即游憩目的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作用最为显著,可达程度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次之,游憩目的对使用环境的满意度也存在一定影响。分析各观测变量可知,可达程度中的"出行耗时",游憩目的中的"休闲娱乐",自然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草原植物",使用环境中的"草原歌舞艺术"、"草原娱乐活动",管理环境中的"公园治安"、"环境卫生"对相应潜变量作用显著,是影响游憩满意度的重要因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草原游牧景观的规划、管理建设、游憩质量提供实际的帮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庆 许东先 杨清 陈星澄 潘秋霞 唐洪辉
【目的】探明广州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为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调整和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广州发展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15个,华南农业大学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5个,火炉山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0个,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结果】1)3个样地风景游憩林径级结构呈现一定差异:广州发展公园以大、中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小径级乔木相对优势明显,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群落以中、小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2)根据群落中个体的胸径和树高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表明: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大径级树木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由于存在大量小径级的速生树种,导致胸径—树高曲线在初期迅速增高;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结构配置拟自然化,胸径—树高曲线增长较为平稳。【结论】根据高度级比重、相对频度和分布均匀度分析结果得出: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中、大高度级树木比重较大,且分布更为集中,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的小、中高度级的树木所占比重较高,小高度级树木分布更为集中;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小高度级比重,且分布更为集中。建议通过人工择伐、补植特定树种的方式,调控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促进风景游憩林的逐步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平 邢长山 贾黎明 温静 贠小琴
游憩林是一种能为公众提供舒适游憩环境的重要特种用途林,科学经营该森林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促进森林游憩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侧柏游憩林在北京地区分布广泛,且长期以来深受市民的喜爱。为探明其优化抚育模式及间隔期,分别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阴、阳坡中龄林进行3种不同模式的抚育,定位监测抚育前后5年间林分风景质量及主要风景要素的变化情况,基于美景度评判法(SBE法)探讨不同抚育模式对林分风景质量的效果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不同抚育模式均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阴、阳坡2种林分的喜好度,明显改善林分的风景质量;2)阴坡林分3种抚育模式(A1,A2和A3)对风景质量的作用效果均较为理想,阳坡林分3种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南生 翟明普 杜天真 董建文
北京市风景游憩林分为山区型与平原型两大类,平原型又划分为经济林型、花园型、片林型、通道型等四类。本文在分析研究后提出风景游憩林的植物配置应以“美景度与可及度为中心”,要切合北京市的独有特征,要实现“结构、功能、效益相协调统一”。
关键词:
北京 风景游憩林 类型 配置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运盛 高岚 邱俊齐
作者运用旅行费用法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游憩效益进行了经济评价,得出该景区1995年游慈效益值为63376万元,人均消费者剩余为2112.87元;并系统地阐述了游憩效益评价涉及的诸多问题:游憩效益评价的目的及意义,游憩效益评价的一般问题及评价方法的选择,旅行费用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对策等。
关键词:
游憩效益评价,旅行费用法,消费者剩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俐娜 彭祚登 俞琳锋
探究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林木竞争指数的空间格局,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利用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运用地统计学分析了林木竞争指数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计算了竞争指数的变异函数,并用Kriging方法对竞争指数进行了插值。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林分存在7种空间结构单元,其中以1株对象木和5株最近邻木的空间结构单元最为常见;竞争指数的半方差函数可拟合成线性模型,呈随机分布;竞争指数的空间异质性较大。建议采取间伐和补植措施,以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振民 黄秀娟 朱佳佳
【目的】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检验CVM评价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理论效度,为CVM评估中国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适用性提供有效证据与调研方案。【方法】在有效性改进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回归模型对CVM评价森林景区的理论效度进行详细探讨。【结果】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每年人均游憩价值为37.930元,总游憩价值为18 016.750万元,由于森林景区游憩价值构成相对单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明显低于大型风景名胜区。2)CVM评价森林景区的理论效度良好,检验结果与经济学理论基本一致,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合理解释。无论剔除样本选择偏差时的支付意愿还是全样本的支付金额均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由于存在奉承偏差,游客的支付金额比支付意愿更容易受到游客和评价对象特征的约束。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较高的生活水平使得城市居民有较多的可供选择的高质量游憩替代品,导致对森林公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较低。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的边际支付意愿表现最为强烈,同时边际支付金额也处于最高值,可能是最为真实支付意愿。退休人员由于受到收入限制,其边际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相对其他人员均为负数;游客距离森林公园越远,对森林公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越低。【结论】从理论效度来说,在有效性改进的基础上,可以将CVM引入到森林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中,但CVM其他效度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充分考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秋旺 黄巧龙 于 林晓彦 陈如婷 俞维防 陈钦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目前、最佳、最差3种不同状态下的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不同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主要受植被覆盖率、天然特色景观数量、人流量、知名度、服务设施数量和旅行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状态下,影响因素的类型和大小存在差异。其中,植被覆盖率对3种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正向作用;天然特色景观数量在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目前状态和最差状态下则并不显著;人流量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负向作用,知名度对游憩资源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人流量和知名度对于最差状态下的游憩资源价值影响最大,而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的影响相当;服务设施数量在目前状态和最佳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提升具有负向作用;旅行花费在3种状态下对游憩资源价值均具有负向作用。游憩资源价值测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最佳和最差3种状态下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均游憩资源价值分别为242.667元、363.111元和186.765元。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游憩资源价值开发空间较大,应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尝试进一步开发福建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游憩资源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