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4)
- 2023(7204)
- 2022(6336)
- 2021(5806)
- 2020(5225)
- 2019(12265)
- 2018(12052)
- 2017(23948)
- 2016(13303)
- 2015(14729)
- 2014(14850)
- 2013(14935)
- 2012(14334)
- 2011(12924)
- 2010(12972)
- 2009(12032)
- 2008(12160)
- 2007(11041)
- 2006(9460)
- 2005(8427)
- 学科
- 济(59339)
- 经济(59297)
- 业(32930)
- 管理(32121)
- 方法(28154)
- 数学(25501)
- 数学方法(25297)
- 企(24783)
- 企业(24783)
- 农(17655)
- 地方(15613)
- 财(14564)
- 中国(14009)
- 学(13744)
- 农业(11757)
- 业经(11175)
- 制(10677)
- 贸(10302)
- 贸易(10299)
- 易(9888)
- 务(8707)
- 财务(8694)
- 财务管理(8671)
- 环境(8404)
- 和(8369)
- 企业财务(8231)
- 融(7885)
- 金融(7883)
- 银(7881)
- 银行(7853)
- 机构
- 大学(192500)
- 学院(191777)
- 济(79410)
- 经济(77600)
- 管理(71161)
- 研究(68041)
- 理学(61583)
- 理学院(60773)
- 管理学(59603)
- 管理学院(59248)
- 中国(49932)
- 科学(44757)
- 京(40608)
- 农(38641)
- 所(35907)
- 财(35417)
- 研究所(33021)
- 业大(32050)
- 中心(31978)
- 农业(30523)
- 江(30385)
- 财经(28400)
- 范(26754)
- 师范(26470)
- 经(25703)
- 北京(24983)
- 经济学(24939)
- 院(24394)
- 州(23541)
- 省(23219)
- 基金
- 项目(130627)
- 科学(102326)
- 基金(94620)
- 研究(91634)
- 家(83361)
- 国家(82712)
- 科学基金(69954)
- 社会(57446)
- 社会科(54445)
- 社会科学(54424)
- 省(53620)
- 基金项目(51608)
- 自然(46581)
- 自然科(45429)
- 自然科学(45413)
- 自然科学基金(44589)
- 划(44176)
- 教育(41769)
- 资助(38364)
- 编号(36927)
- 重点(30301)
- 成果(29511)
- 发(29304)
- 部(28955)
- 创(26377)
- 科研(25782)
- 课题(25641)
- 计划(25365)
- 创新(24838)
- 教育部(24039)
共检索到276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培源 许红妹
厦、漳、泉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时间截面上构建引力模型确定各县市间最大引力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内各县市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而剖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轴线。结果显示:位于高高集聚区的环泉州湾和由点到面向外拓展的厦门市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极,位于高低集聚区的南安和漳州市区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点;着力发挥南安和漳州市区拓展核心区、承接低低集聚县市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都市区的空间不平衡性,加速同城化。此时,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呈现出"J"字形串珠式空间发展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刚钰 黄建中 李峰清
基于LBS画像大数据,从"人流活动特征"的视角,通过分析厦门、潭州、泉州本地人群与外来旅游人群在厦漳泉区域的活动特征,研究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空间网络结构。研究发现:厦、漳、泉三市人群活动具有明显的地方依赖特征;厦泉之间人流联系高于厦漳,沿海人流活动高于内地城镇;外来旅游人群活动主要集中在厦门本岛。研究认为,厦漳泉大都市区宜形成厦、漳、泉"三足鼎立,有机联系"的多核心、多节点、网络化的空间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培源 叶丽云
空间相互作用力和空间分布轴线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要素。利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公式分析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环泉州湾和厦门市已成为两大增长极,漳州市区和南安市则是重要的增长点,该大都市区核心区呈"J"字型发展;由于各县市间的锁定效应与屏蔽效应,城市发展偏心化严重。因此,厦漳泉大都市区不仅要注重其"J"字型发展轴,也要强调多中心理念,规避屏蔽效应,降低空间不平衡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非 颜莉虹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厦漳泉地区在福建省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三地构建大都市区条件已日臻成熟。三地构建大都市区面临着厦门城市体量和能级不足、三地行政区划导致的体制束缚、缺乏省级领导协调机构等突出问题。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应走拓展厦门市辖区空间、有效推进厦漳泉同城化进程、引导三地产业有效分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建
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相互关联,有一定空间层次、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提出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指标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确切范围,并研究其基本特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大都市区 空间范围 成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杰媛 孙斌栋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与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新城或新区的规模集聚效应有限,单中心"摊大饼"式发展格局依旧。利用2010年我国大都市区的横截面数据,分别运用四种方法测度了大都市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提高大都市区的经济绩效具有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对于东部地区或人口规模大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尤为明显,但并不适用于中西部地区和人口规模小于100万的大都市区。因此,建议大都市区政府部门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科学地制定城市空间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芸 梁进社 李育华
主要从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不同集聚机制对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路径着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城市资本、就业与基础设施三大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北京大都市区几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实例,在探讨其不同形成、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演化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聚对北京大都市区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主导资本流动格局、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布和推动周边房地产市场3个方面;并以此推动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摊大饼"向轴向发展延伸,促进了近郊区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区新城的形成,使得北京城市空间向多极核、多功能的结构模式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北京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燕
首先简要界定了多中心都市区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联邦政府引导大都市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建议,并以莱茵鲁尔和柏林为例,从城市区域层面具体说明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
德国 都市区 多中心 空间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立华,丛艳国
文章以京津唐大都市区为例,从大都市区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作为"城际交通"主要方式的快速列车的运行态势及其对都市区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提出了建立"中心辐射型"城际快速列车运行系统,并将中心城市的"城际交通"与"城内交通"衔接的规划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涵
本文选取我国8大都市圈的样本,实证研究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核心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高;而且在我国,当都市圈规模较小时,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能得到发挥。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结构特征 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文炯,白明英
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 ,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区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以内陆资源型省区中心城市太原市为案例 ,通过与发达地区都市区发展的比较来揭示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 :太原大都市区发育尚处于初期阶段 ,无论人口、经济集聚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发达地区同类城市都市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滞后的原因在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缓 ,扩散力弱 ;城市资本集聚能力较低 ,外力推动不强 ;腹地总体水平较低 ,自下而上城市化动力不足 ;政策催化作用 ,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方面。文章最后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及调控建议。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城市化 内陆城市 太原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刚 姚士谋
塑造宁波市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包括塑造特色形象 ,建设标志性建筑 ,确定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作者提出要点、线、面结合 ,把城市风貌分区和景观点建设相结合 ,优化城市的空间形象。
关键词:
城市形象 特色 风貌 景观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玲 肖黎姗 杨柳
以福建省67个县级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单元,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两两节点最短通勤时间,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强度,依托最大经济联系方向"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明确城镇等级体系,并从产业、交通和政策方面分析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67个县级单元综合发展实力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东西部发展水平差距显著;(2)省域内形成"一带三轴"的经济联系格局,具有明显的极核发展和点轴发展特征,并呈现多核心的发展结构,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对简单;(3)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福建省域内形成6个子区域,以福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核心的内陆区域;(4)城镇空间结构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布局、交通可达性和政策规划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交通特征是影响城镇联系的重要条件,产业布局是推动城镇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力,政策规划则是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引导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海啸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问题,传统超高密度单中心的城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如何构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所关心的一个重点问题。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定得启示。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加以总结。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站点周边土地使用,交通出行的响应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结构的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树伟
管治对象、管治动机(目标)、管治主体、管治体系、管治过程等组成了大都市区的管治结构。大都市区管治的对象是面向大都市区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务;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区管治中必须协调政府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构建完善的垂直管治体系和水平管治体系,实现由"后果导向"式管治向"原因导向"式管治的转变。
关键词:
管治结构 大都市区 后果导向 原因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