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0)
- 2023(8363)
- 2022(7261)
- 2021(6458)
- 2020(5829)
- 2019(13348)
- 2018(12985)
- 2017(26085)
- 2016(14493)
- 2015(16336)
- 2014(16651)
- 2013(16881)
- 2012(16090)
- 2011(14572)
- 2010(14653)
- 2009(13632)
- 2008(13879)
- 2007(12748)
- 2006(10869)
- 2005(9799)
- 学科
- 济(71836)
- 经济(71781)
- 业(39286)
- 管理(38244)
- 方法(31933)
- 企(31334)
- 企业(31334)
- 数学(28205)
- 数学方法(27958)
- 地方(18838)
- 农(18332)
- 中国(15987)
- 财(15451)
- 业经(14556)
- 学(14365)
- 农业(12158)
- 制(11973)
- 贸(11819)
- 贸易(11818)
- 地方经济(11651)
- 易(11393)
- 产业(10705)
- 技术(10300)
- 和(10230)
- 融(9431)
- 金融(9429)
- 环境(9359)
- 务(9274)
- 财务(9254)
- 财务管理(9228)
- 机构
- 大学(217860)
- 学院(217837)
- 济(93865)
- 经济(92013)
- 管理(82686)
- 研究(75627)
- 理学(71678)
- 理学院(70801)
- 管理学(69628)
- 管理学院(69214)
- 中国(54929)
- 科学(47627)
- 京(45933)
- 财(40190)
- 所(39481)
- 农(38858)
- 研究所(36120)
- 中心(34433)
- 业大(33286)
- 江(33093)
- 财经(32494)
- 农业(30737)
- 经济学(29627)
- 范(29504)
- 经(29299)
- 师范(29165)
- 北京(28892)
- 经济学院(27065)
- 院(26968)
- 州(26350)
- 基金
- 项目(145752)
- 科学(114551)
- 研究(105847)
- 基金(104396)
- 家(91139)
- 国家(90429)
- 科学基金(76558)
- 社会(66898)
- 社会科(63563)
- 社会科学(63544)
- 省(58468)
- 基金项目(55789)
- 划(49133)
- 自然(48726)
- 教育(48447)
- 自然科(47530)
- 自然科学(47516)
- 自然科学基金(46690)
- 编号(42969)
- 资助(42860)
- 成果(34645)
- 发(34036)
- 重点(33720)
- 部(32628)
- 创(30579)
- 课题(30056)
- 创新(28669)
- 科研(27987)
- 发展(27575)
- 国家社会(27502)
共检索到312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赐联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福建省产业结构转换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转换速度和转换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市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差距较大,但基本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产业转换速度层次明显,转换能力与转换速度的相关性不强;产业结构的转换方向正朝合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 产业结构 转换速度 转换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得文 毛汉英 张小雷 汤小华
以福建省县(市)为基本单元,选取10个指标综合评价各县(市)经济实力,通过4个典型年份的数据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移动;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沿海轴正成为全省重要空间发展轴;西北地区空间结构演化慢、所处阶段低,东南沿海演化快、所处阶段高;空间结构呈"开"字型结构。最后,在分析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及空间结构优化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设想:一方面,近期福建省要强化与浙南、粤东北、赣东北和赣南的经济联系,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远期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构筑海峡经济区,以构建外部拓展空间。另一方面,优化九大增长极及建设由6条快速通道及沿海港口群组成的""型开放式空间结构,以优化内部空间,形成内优外拓的良性空间格局。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空间结构 福建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文娟
基于福建省9个城市2010-2020年物流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对福建省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一般,2017年后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增强;各城市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平衡,空间差异较大;福建省物流产业存在空间正相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向分散演变,且高度集聚城市占比较少,区域物流集聚一体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快区域物流集聚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晓文
本文从福建省各地区工业生产的就业状况和产值水平等方面出发,对全省区域工业化现状及发展变化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进而分析了区域工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并据此确定了今后区域工业化的发展重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全红 张欣茹 吝涛
以福建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研究单位,选取2021年福建省各县域GDP作为表征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特征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并构建OLS和GWR模型,研究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各县域经济总量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县域经济差异显著;(2)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性,存在高-高聚类、低-低聚类、低-高聚类3种类型的县域显著聚集区;(3)交通通达度、城市建设水平、内需水平、投资活跃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显著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添土 葛格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持续发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的稳定发展。基于1986~2017年的福建统计数据对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和结构偏离程度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联动性不强,总体耦合度不高,就业机构演变滞后于产业结构演变。为促进福建省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要继续坚持以创新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发挥投资、消费、出口对就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抓住"数字福建"契机,推进三次产业的融合立体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耦合效应 就业改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张建平
产业结构转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演变的基础过程,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构建反映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各地区现有产业结构的水平和特点进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建议在制定产业政策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差异,以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保障产业结构调整高效运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丽建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一种体现。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既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制约,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2000—2012年间福建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提出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建议。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学科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培阳 朱喜钢
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得出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呈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内陆地区原有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逐渐消失,而沿海地区则出现新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省域外围地区则由于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原因一直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通过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三种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定量测度,其中空间滞后回归分析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区位、城市化水平、分权化和全球化在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显著的作用,其中FDI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集中于沿海的核心地区,而分权化、城市化水平和区位要素则更趋向于在全省范围内产生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采果
产业结构转换作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产业结构转换方式的不同选择,及其动力和基础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合理选择符合本国经济发展条件的产业结构转换方式,能有效促进经济的迅速增长,相反的情况则往往可能对一国经济只是产生弱效应,甚至是负效应。要发挥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功效,需要明确产业结构转换的方式,把握不同转换方式下经济因素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以及分析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基础,从而为制订产业政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小燕 李颖
运用基于DEA方法的BCC模型对福建省九个地区2004-2013年的物流效率进行分析,分析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得到各地区的物流效率水平以及在福建省的地位,最后对福建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占国 高志刚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构建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组合评价。并通过组合评价得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产业结构转换的基础等一系列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可嘉 林琳
文章依据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和2002年福建省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平衡增长率及产业结构的最优平衡发展轨道。在此基础上,文章以2011年实现最优结构为目标,建立福建省产业结构发展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快车道”模型 福建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锐 赵坤
本文首先分析1985—2003年福建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三次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与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调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及产业就业规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GDP增长 就业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