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9)
- 2023(5556)
- 2022(5119)
- 2021(4688)
- 2020(4415)
- 2019(10425)
- 2018(10303)
- 2017(20525)
- 2016(11567)
- 2015(13369)
- 2014(13782)
- 2013(13895)
- 2012(13357)
- 2011(11942)
- 2010(12093)
- 2009(11302)
- 2008(11590)
- 2007(10609)
- 2006(9012)
- 2005(8010)
- 学科
- 济(51570)
- 经济(51520)
- 业(31232)
- 管理(30096)
- 方法(26122)
- 企(23833)
- 企业(23833)
- 数学(23351)
- 数学方法(23128)
- 农(15676)
- 地方(12986)
- 财(12611)
- 中国(11468)
- 学(11141)
- 农业(10556)
- 业经(9791)
- 贸(9739)
- 贸易(9738)
- 易(9416)
- 制(8523)
- 和(7880)
- 务(7388)
- 财务(7368)
- 财务管理(7346)
- 技术(7223)
- 理论(7103)
- 环境(7082)
- 融(6979)
- 金融(6977)
- 企业财务(6857)
- 机构
- 大学(172079)
- 学院(171246)
- 济(70768)
- 经济(69178)
- 管理(65541)
- 研究(57781)
- 理学(56649)
- 理学院(55986)
- 管理学(55004)
- 管理学院(54681)
- 中国(42284)
- 科学(37285)
- 京(35885)
- 农(34435)
- 财(31393)
- 所(30787)
- 业大(28689)
- 研究所(28148)
- 中心(27506)
- 农业(27336)
- 江(27249)
- 财经(25096)
- 范(23403)
- 师范(23135)
- 经(22552)
- 北京(22331)
- 经济学(21645)
- 州(21302)
- 院(19992)
- 省(19978)
- 基金
- 项目(113227)
- 科学(87612)
- 研究(82006)
- 基金(79751)
- 家(69279)
- 国家(68681)
- 科学基金(57825)
- 社会(50007)
- 省(47804)
- 社会科(47236)
- 社会科学(47216)
- 基金项目(43003)
- 划(38678)
- 教育(38402)
- 自然(37722)
- 自然科(36788)
- 自然科学(36775)
- 自然科学基金(36096)
- 编号(34344)
- 资助(33290)
- 成果(28054)
- 重点(25780)
- 部(25532)
- 发(25283)
- 课题(23926)
- 创(23451)
- 科研(22207)
- 创新(21966)
- 计划(21548)
- 教育部(21346)
共检索到248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方水美 张壮丽 叶孙忠 张澄茂 郑奕
根据2002年福建省沿海流刺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DEA法,首次分析了福建省不同地市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和不同生产水域三重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刺网作业的捕捞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2000和2002年,全省刺网作业的平均“能力利用度”分别为63·8%和48·9%,地市间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显著,最低仅为18·6%和9·7%;刺网作业投入的网具数、船数、功率、作业天数、吨位和网具规格,对该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有较重要的影响;相同的调查样本和数据,决策分析取向不同,计量结果亦有不同,比较、决策参考意义也不相同;CPUE与DEA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苏新红 方水美 郑奕 庄进顺
首次采用峰值法(PTP)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福建省历年灯光围网的捕捞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的捕捞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PTP技术趋势表明:20年来福建省灯光围网的捕捞技术更趋成熟、效率不断提高。采用DEA法对近13年来,福建省投入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灯光围网捕捞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投入在该渔场灯光围网的捕捞能力也未达充分利用,其平均能力利用度为79.9%。作业天数是制约该渔场灯光围网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采用DEA法对惠安县灯光围网进行多指标限制的捕捞能力计算。结果表明:2001和2002年该县灯光围网船队捕捞能力利用率分别为84.4%和95.7%,发挥较好。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郑奕 黄前程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影响捕捞能力发挥的因素很多,给捕捞能力的估算造成困难。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灯光围网捕捞能力发挥的13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影响灯光围网捕捞能力发挥的诸多因素归并为渔船作业能力、综合捕捞技术、作业天数、水下灯功率等4个公共因子;它们在围网捕捞作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渔船作业能力因子、综合捕捞技术因子、作业天数因子、水下灯功率因子。本研究还计算和讨论了各样品的因子得分,通过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对各样品的捕捞能力发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59-6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方水美
根据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析福建沿海6个地级市和4个县市张网作业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 2%~100%和7 3%~100%,平均为67 2%和80 9%。各地市间张网作业的"能力利用度"有极显著差异(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颜尤明 黄培民
单拖作业是福建省闽中地区重要的作业渔具之一。在捕捞生产过程中渔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渔具捕捞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给捕捞力量的量化计算和管理带来困难。为了了解各因子对单拖作业捕捞能力发挥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12个因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诸多因素归并为网具结构、渔船作业能力、船龄、渔民捕捞技能4个公共因子,它们在单拖捕捞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率依次为网具结构52.87%,渔船作业能力24.46%,船龄7.05%,捕捞技能4.73%。本文还计算和讨论了各样品船的因子得分,通过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对各样品船的捕捞能力发挥...
关键词:
单拖作业 捕捞能力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水美 苏新红 郑奕 肖方森
根据2002年福建闽南地区双船底拖网和单船底拖网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结合相关的渔捞记录,应用DEA法,分析了福建各地、市底拖网的捕捞能力和闽南地区不同作业方式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市实际拥有底拖网的渔船数量、功率和吨位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悬殊,1999年和2001年最低的仅为19.4%、19.9%;全省底拖网平均"能力利用度"偏低,1999年和2001年分别为64.3%、67.5%,全省底拖网作业仍然存在渔船的投入数量过多、功率和吨位偏大的问题;因捕捞方式不同,影响捕捞能力的因子有所不同,但投入功率和作业天数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思宁 黄祖辉 林光纪
在界定我国近海捕捞经营形态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福建省各地区的调研,利用股份集中度指数、持股均匀度指数以及雇工劳动力指数考察我国海洋捕捞股份经营形态出现的异化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渔船的股份集中度指数均>40%,最高超过80%,而持股均匀度指数也均在1以上;另外,雇工劳动力指数≥35%,闽南地区则高达80%。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该异化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认为经济基础因素、内部管理因素、制度环境因素和风险控制因素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成立新型渔业合作组织、实行公司化管理是近海捕捞经营体制改革的探索新方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饶欣 黄洪亮 陈雪忠 吴越 杨嘉樑 刘健 李灵智
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09~2014年东海、黄海、南海的海洋捕捞渔船数、总功率、总吨位作为不变投入,专业劳动力作为可变投入,海洋捕捞产量为产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捕捞能力利用度以及理想投入进行分析,总结2009~2014年各海域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计算无偏能力利用度,评价投入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各生产投入因素对能力利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海海域捕捞纯技术效率较高,但能力利用度受资源衰退的影响明显,并有下降趋势,存在大比例的生产浪费,生产规模亟需优化;东海海域能力利用度和纯技术效率都呈稳定增长趋势,近年对生产投入的控制有一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荣瀚 张胜茂 樊伟 陈雪忠
基于北斗卫星获得的2017年浙江省流刺网渔船沿海生产数据,应用时空统计方法,对浙江省流刺网渔业的捕捞行为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刺网渔船生产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向北最远达到34°N,定位在连青石渔场,距离母港626 km;向南最远达26°N,定位在闽东渔场,距离母港309 km;向东最远达126°E,定位在江外渔场,距离母港650 km。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鱼山渔场、温台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浙江省流刺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1—4月的捕捞努力量主要分布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只有少数捕捞努力量集中于大沙渔场和沙外渔场等较远海域。休渔期结束后的8月份,捕捞努力量几乎集中于近海的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海域;9—12月,随着水温下降和沿岸水域资源丰度下降,整体捕捞努力量趋于向外海和南部海域延伸。捕捞努力量在1—4月较低,8月最高,随后的9—12月趋于稳定,但3月和11月的单个网次捕捞努力量相对更低。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渔业精细化管理和限额捕捞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
流刺网 捕捞努力量 网次 北斗卫星导航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显森 吴亚飞 尤宗博 张海鹏 孙珊 孙中之 朱建成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
关键词:
三重刺网 渔获选择性 捕捞性能 幼鱼损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邢彬彬 郭瑞 李显森 赵宪勇 张国胜 许传才 孙珊 尤宗博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 mm、50 mm、60 mm的单片刺网、双重刺网和三重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各种实验网的渔获种类数均在6–9种之间,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同型试验网在不同网目尺寸条件下的渔获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0 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奕 方水美 周应祺 项亦子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洪明进 叶泉土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福建省选择29个拖网作业单位(样品)、11个作业因素(变量),用对应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断福建拖网捕捞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了解作业单位(作业船)之间和作业单位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影响福建拖网作业的主导因素是网具结构,其次是渔船的主机功率和作业天数。据此,建议从适当增大网口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增加船舶主机功率和延长作业天数等方面入手,提高拖网作业单位捕捞效率。本文还通过分析平面变量与样品聚点图,将福建拖网作业分成4个类群,通过分析各类群与各作业生产因素的亲疏关系,进一步了解各类群的特点,可对生产单位和管理者调整拖网作业、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等提供理论...
关键词:
拖网作业 对应分析 影响因素 作业分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陶雅晋 易木荣 李波 冯波 卢伙胜 颜云榕
本研究基于2016年对南海三省区的14个沿海主要渔港的连续4个季节抽样调查(共计5256航次,抽样总功率达到89.2×10~4 kW),以kg?kW~(-1)?d~(-1)作为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标准化后的单位,对南海9种捕捞作业类型渔船的CPUE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PUE_(围网)>CPUE_(双拖)>CPUE_(刺网)>CPUE_(罩网)>CPUE_(张网)>CPUE_(单拖)>CPUE_(虾拖)>CPUE_(笼壶)>CPUE_(钓具)。不同捕捞作业类型CPUE随渔船功率段的变化而不同,CPUE峰值数及其所对应的最优功率段(渔获率最高的功率段)也有差异,单拖和虾拖渔船的CPUE随渔船功率的变化具有1个CPUE峰值点,最优功率段分别为(200~250) kW(CPUE=8.6 kg?kW~(-1)?d~(-1))和(150~200) kW(CPUE=5.0 kg?kW~(-1)?d~(-1));围网、双拖、钓具和刺网渔船的CPUE随渔船功率的变化有2个CPUE峰值点,对应的最优功率段分别为(200~250)kW(CPUE=47.7kg?kW~(-1)?d~(-1))、(350~400)kW(CPUE=16.8kg?kW~(-1)?d~(-1))、(50~100)(CPUE=2.9 kg?kW~(-1)?d~(-1))和(0~50) kW(CPUE=6.9 kg?kW~(-1)?d~(-1))。罩网渔船CPUE随功率段变化有3个峰值点,最优功率段为(0~50) kW(CPUE=7.0 kg?kW~(-1)?d~(-1))。不同捕捞作业类型CPUE季节变化表现:围网CPUE均值在春季最高,单拖、双拖、罩网、钓具和笼壶在夏季最高,张网在秋季最高,刺网和虾拖在冬季最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朋 王雪辉 马胜伟 周艳波 黄应邦 苏莹佳 吴洽儿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关键词:
南海区 海洋捕捞 渔船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