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5)
- 2023(13208)
- 2022(11426)
- 2021(10615)
- 2020(9031)
- 2019(20529)
- 2018(20272)
- 2017(39535)
- 2016(21647)
- 2015(23822)
- 2014(23561)
- 2013(23410)
- 2012(21273)
- 2011(19140)
- 2010(18846)
- 2009(17051)
- 2008(16354)
- 2007(14185)
- 2006(12129)
- 2005(10298)
- 学科
- 济(86640)
- 经济(86554)
- 管理(59197)
- 业(58865)
- 企(48207)
- 企业(48207)
- 方法(40705)
- 数学(35425)
- 数学方法(35094)
- 农(23848)
- 中国(22000)
- 财(20217)
- 业经(20186)
- 学(19785)
- 地方(18283)
- 农业(16061)
- 贸(15982)
- 贸易(15977)
- 易(15493)
- 技术(14621)
- 制(14516)
- 产业(13517)
- 环境(13415)
- 和(13189)
- 理论(13165)
- 务(12980)
- 财务(12922)
- 财务管理(12904)
- 企业财务(12258)
- 划(11504)
- 机构
- 大学(305666)
- 学院(304647)
- 管理(122681)
- 济(120368)
- 经济(117977)
- 理学(108178)
- 理学院(106966)
- 管理学(105116)
- 管理学院(104606)
- 研究(102590)
- 中国(71984)
- 科学(67675)
- 京(64725)
- 农(56720)
- 所(52049)
- 业大(51968)
- 财(50549)
- 研究所(48378)
- 中心(45464)
- 农业(44972)
- 财经(42064)
- 江(42003)
- 北京(40215)
- 范(39189)
- 师范(38679)
- 经(38368)
- 院(37142)
- 经济学(35754)
- 州(34384)
- 经济学院(32550)
- 基金
- 项目(221247)
- 科学(172847)
- 基金(160468)
- 研究(155309)
- 家(142582)
- 国家(141439)
- 科学基金(120534)
- 社会(97739)
- 社会科(92739)
- 社会科学(92715)
- 省(87372)
- 基金项目(86798)
- 自然(81001)
- 自然科(79108)
- 自然科学(79084)
- 自然科学基金(77686)
- 划(73725)
- 教育(70004)
- 资助(65402)
- 编号(61796)
- 重点(49697)
- 成果(48003)
- 部(47641)
- 发(47540)
- 创(46443)
- 创新(43277)
- 科研(42754)
- 课题(42244)
- 计划(42162)
- 大学(40197)
- 期刊
- 济(124165)
- 经济(124165)
- 研究(83315)
- 学报(55939)
- 中国(51150)
- 农(50460)
- 科学(49158)
- 管理(42333)
- 大学(41041)
- 学学(39133)
- 财(35694)
- 农业(35048)
- 教育(28902)
- 技术(24052)
- 业经(21939)
- 融(20488)
- 金融(20488)
- 经济研究(20340)
- 财经(19670)
- 业(17745)
- 科技(16992)
- 经(16862)
- 问题(16851)
- 业大(15150)
- 版(15138)
- 技术经济(14597)
- 图书(14449)
- 商业(14152)
- 理论(14139)
- 资源(13524)
共检索到417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锐 赵坤
本文首先分析1985—2003年福建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三次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与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调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及产业就业规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GDP增长 就业弹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添土 葛格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持续发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的稳定发展。基于1986~2017年的福建统计数据对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和结构偏离程度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联动性不强,总体耦合度不高,就业机构演变滞后于产业结构演变。为促进福建省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要继续坚持以创新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发挥投资、消费、出口对就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抓住"数字福建"契机,推进三次产业的融合立体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耦合效应 就业改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可嘉 臧永生 李成
基于福建省1981-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状态空间变参数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福建省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有负效应的影响,第二产业是推进福建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作用由大变小,并逐渐趋向稳定。认为福建省的城市化进程过度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推动不具有可持续性,应合理安排产业结构与政策导向,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为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市化 状态空间模型 福建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李伟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地带,对外贸易是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逐渐形成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特别是加入WTO以来,福建省对外贸易快速提升,2004~2005年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8%,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福建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仍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出口依存度也在40%以上。可见,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很长时间里是福建经济增长的主导模式,出口已经成为福建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福建省产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正因如此,当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可嘉 林琳
文章依据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和2002年福建省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平衡增长率及产业结构的最优平衡发展轨道。在此基础上,文章以2011年实现最优结构为目标,建立福建省产业结构发展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快车道”模型 福建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崇铁 林恩惠 洪流浩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以结构变化率为指标分析2005—2012年福建省产业结构、中等职业教育分科结构的演变情况和变化特征。并通过分析两者的偏离系数及变化趋势,深入分析和探讨福建省产业结构与中等职业教育分科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且两者的结构偏离度呈逐渐变大趋势。为此,提出构建与产业分类相匹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分科分类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抗私 高东方
文章利用"结构偏离度"和"协调系数"指标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1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系数与常规经验研究大相径庭,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运行制度的变迁和中央政府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特有的产业政策。文章利用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出辽宁省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时间约为4年。在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发挥重工业化大省特殊作用的前提下,文章对如何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更好地协调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系数 灰色关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王辉
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产业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差和三次产业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亢亢 宋光兴
我们分析了1990年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基于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发现云南省就业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扩大就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宏胜 杜霞 梁亚红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呈现阶段性波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U"型曲线变化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响应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区域城镇化类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总体水平、城镇体系发育程度、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城市经济密度、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演变 响应强度 河南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景建军 高学栋
文章引入"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概念,分产业对山东省以及17城市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响应变化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研究,探讨不同产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对17城市进行了城市化响应地域类型划分,分为一致响应型、偏R2型和偏R3型。最后建立指标体系和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对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两者间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响应 山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钱宏胜 杜霞 梁亚红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呈现阶段性波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U"型曲线变化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响应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区域城镇化类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总体水平、城镇体系发育程度、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城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演变 响应强度 河南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丽建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一种体现。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既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制约,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2000—2012年间福建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提出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建议。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学科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哲 韩玉刚
文章以废水、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表征对1989—2015年安徽省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环境进行考察,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来研究各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及产业结构演变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水环境有破坏作用,对大气环境和固体环境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第二产业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环境都有破坏作用,第三产业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有积极的改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有逐渐加深的趋势。因此,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演进的生态化转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