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5)
2023(8490)
2022(7216)
2021(6349)
2020(5633)
2019(13155)
2018(12636)
2017(25331)
2016(13828)
2015(15500)
2014(15659)
2013(15761)
2012(14808)
2011(13459)
2010(13537)
2009(12545)
2008(12616)
2007(11663)
2006(9884)
2005(8824)
作者
(41669)
(35051)
(34887)
(33443)
(22019)
(16771)
(15939)
(13662)
(12905)
(12384)
(11801)
(11605)
(11128)
(11121)
(11000)
(10997)
(10901)
(10428)
(10089)
(10001)
(8722)
(8676)
(8639)
(8046)
(7862)
(7814)
(7764)
(7671)
(7085)
(7014)
学科
(67294)
经济(67243)
(38858)
管理(36813)
方法(31816)
(30594)
企业(30594)
数学(28441)
数学方法(28203)
(18311)
中国(16618)
(15497)
地方(14745)
业经(14560)
(12529)
农业(12188)
(11822)
贸易(11820)
(11787)
(11442)
产业(11039)
技术(9612)
(9555)
财务(9535)
财务管理(9511)
企业财务(9041)
(8962)
环境(8831)
(8685)
银行(8657)
机构
学院(207597)
大学(206566)
(91309)
经济(89603)
管理(79592)
研究(69780)
理学(69394)
理学院(68631)
管理学(67476)
管理学院(67084)
中国(50728)
科学(43413)
(42830)
(39427)
(37534)
(35920)
研究所(32871)
业大(32166)
中心(32164)
财经(32137)
(30882)
农业(29685)
经济学(29382)
(29097)
经济学院(26976)
北京(26683)
(26399)
师范(26091)
(24741)
(24364)
基金
项目(140182)
科学(110276)
基金(101493)
研究(100772)
(88588)
国家(87889)
科学基金(75014)
社会(64877)
社会科(61762)
社会科学(61741)
(56274)
基金项目(54210)
自然(47804)
(46706)
自然科(46696)
自然科学(46680)
教育(46152)
自然科学基金(45885)
资助(41690)
编号(40104)
重点(31965)
(31817)
成果(31696)
(31354)
(29453)
课题(27787)
创新(27525)
国家社会(27136)
科研(27071)
教育部(26678)
期刊
(96325)
经济(96325)
研究(57378)
中国(36346)
(33247)
学报(33196)
(30570)
科学(30378)
管理(27039)
大学(24731)
学学(23607)
农业(22376)
技术(18483)
教育(17756)
业经(16712)
(16159)
金融(16159)
财经(16147)
经济研究(16142)
(14096)
问题(13818)
(12242)
技术经济(11820)
统计(11418)
商业(10718)
(10496)
(10284)
(9877)
科技(9581)
理论(9474)
共检索到293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添土  葛格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持续发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的稳定发展。基于1986~2017年的福建统计数据对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和结构偏离程度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联动性不强,总体耦合度不高,就业机构演变滞后于产业结构演变。为促进福建省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要继续坚持以创新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发挥投资、消费、出口对就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抓住"数字福建"契机,推进三次产业的融合立体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建红  矫卫红  
以山东省经济数据为样本,解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的耦合效应。运用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系数分析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出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协调度改善明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增强;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推动作用,但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拐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基于山东省域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与产业体系,以人才、创新与产业"立体化"建设为核心,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锐  赵坤  
本文首先分析1985—2003年福建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三次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化,重点分析了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与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历史数据,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相关系数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调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及产业就业规模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启良  
文章基于1999~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就业结构显著负相关,但因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2)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中小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的正向影响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大;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仅在特大型城市显著为正,而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为负,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减弱。文章认为,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并依据城市规模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以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友仙  黄文强  
一、引言海南作为我国的经济开发区之一,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经济体制转轨滞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的经济和科技文化水平均居我国中等以下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快速的发展阶段,但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也释放了大量的失业人员,2012年海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7.73万人,失业率为2%,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游离于社会中,导致社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荣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选取1978-2012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趋势,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的步调基本一致,但是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果偏离度的分析,发现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偏离,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可嘉  林琳  
文章依据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和2002年福建省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平衡增长率及产业结构的最优平衡发展轨道。在此基础上,文章以2011年实现最优结构为目标,建立福建省产业结构发展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学良  
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失业率的关系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效应的重要指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全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失业率的非线性阈值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呈非线性动态变化,并且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产业结构趋于成熟时,就业效应反而不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一南  石腾超  
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就业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以工业化和重工业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既会因为提高资本劳动比而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又会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扩大经济规模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本文通过将产业结构升级分解为结构变迁和效率提升两个部分,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反两方面的就业效应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并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升级的总就业效应为负;但工业化和重工业化并没有加重就业挤出;结构变迁的就业效应有所提高,效率提升的就业效应有所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并对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扩大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收入,但会减少经济的规模;增加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扩大经济的规模、增加资本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劳动的生产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两个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整体呈现正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带来的正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带来的负效应,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洪敏  穆怀中  
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发现1990—2012年两大结构耦合度呈倒"U"型变化,由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趋向协调;两大系统内指标关联度不一,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第二产业关联度较大,而城镇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有较高关联;我国31省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中西分异规律,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可分成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型四种类型,大部分省份为磨合型和拮抗型,且呈现梯度分布与空间集聚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