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8)
2023(13869)
2022(12154)
2021(11242)
2020(9402)
2019(21574)
2018(21529)
2017(41927)
2016(22753)
2015(25511)
2014(25727)
2013(25515)
2012(23440)
2011(21121)
2010(21193)
2009(19890)
2008(19188)
2007(17059)
2006(15285)
2005(13128)
作者
(65397)
(54479)
(54183)
(51658)
(34688)
(26195)
(24443)
(21194)
(20702)
(19453)
(18762)
(18365)
(17380)
(17135)
(16741)
(16606)
(16280)
(16008)
(15612)
(15448)
(13580)
(13472)
(13016)
(12468)
(12301)
(12196)
(12115)
(12014)
(10986)
(10732)
学科
(93699)
经济(93565)
管理(65929)
(65344)
(50598)
企业(50598)
方法(41107)
(35381)
数学(35154)
数学方法(34808)
(25511)
中国(24043)
农业(23766)
业经(23494)
地方(21683)
(21014)
(19181)
环境(14829)
(14751)
贸易(14741)
理论(14617)
(14595)
财务(14528)
财务管理(14497)
(14288)
(14253)
(14119)
银行(14078)
企业财务(13714)
(13618)
机构
学院(325241)
大学(324516)
管理(130389)
(129525)
经济(126551)
理学(112886)
理学院(111632)
管理学(109860)
管理学院(109256)
研究(107629)
中国(79571)
(68464)
科学(66174)
(61369)
(55342)
(53044)
中心(49268)
业大(48907)
(48873)
财经(48287)
研究所(48064)
(44146)
师范(43795)
(43708)
北京(42838)
农业(41904)
(39235)
(38718)
经济学(38525)
财经大学(35593)
基金
项目(222613)
科学(175367)
研究(165467)
基金(161460)
(139151)
国家(137945)
科学基金(119119)
社会(105313)
社会科(99605)
社会科学(99580)
(88942)
基金项目(86771)
自然(75970)
教育(74655)
自然科(74094)
自然科学(74079)
自然科学基金(72732)
(72505)
编号(68182)
资助(65814)
成果(55273)
重点(49158)
(48989)
(47919)
课题(46442)
(45780)
(43915)
国家社会(42977)
创新(42708)
教育部(42187)
期刊
(148706)
经济(148706)
研究(96148)
中国(62761)
(55063)
学报(50146)
科学(47551)
(46313)
管理(45832)
大学(38887)
农业(36850)
学学(36735)
教育(33969)
(28347)
金融(28347)
技术(26651)
业经(26612)
财经(23096)
经济研究(21670)
(19613)
问题(19492)
(16200)
(16094)
理论(15995)
科技(15619)
图书(15549)
技术经济(15120)
实践(14629)
(14629)
资源(14525)
共检索到477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森茂  陈秋华  
运用系统分析思路构建乡村旅游增长机制的系统结构,从运行、动力、约束等机制探讨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步阶段,应从运行主体、职能活动、动力激励、约束限制等方面,加强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多方参与、系统规划等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黎  黄舒琪  
【目的】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路径,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方法】以福建省4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等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理联系率等方法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在漳州市西部与龙岩市东南部交界地区有一处高密度集聚区。漳州市与厦门市交界处,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市与莆田市交界处,以及南平市西南部与三明市北部交界处有3处次级密度集聚区。2)福建省4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有17个位于海拔200 m以下,占比34.69%;15个位于海拔200~500 m,占比30.62%;17个位于海拔500~1 000 m。90%以上的重点村分布在东南部的滨海平原地区、闽西以及闽中主要山脉地区。3)福建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人口、经济和5A级景区的地理联系率分别为:V_P为99.73,V_E为99.68,V_(5A)为99.84,表明福建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其所在地的人口、经济水平和5A级景区的地理关联度较强。且历史文化型重点村分布数量最多,在各市区均有分布。4)福建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总体上沿着主要公路干线分布,但全省公路密度排名后四位的南平、三明、龙岩和宁德市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相对较多。【结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福建省整体分布呈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特点。其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人口经济、交通条件、旅游资源、政策5个因素的影响。建议积极引导各村落挖掘利用自身资源特色,树立独特品牌形象,加快补足现有短板,强化政府主导地位,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纪金雄  
在通过对福建省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态恢复理论对生态恢复与乡村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是促进杉关村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杉关村应在遵循生态恢复导向、景村一体化、特色性、社区参与、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目标、以生态恢复为导向开发旅游项目、推进旅游开发的在地化、提升改造杉关村景观生态系统、加强杉关村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社区参与机制,推动杉关村生态恢复与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辉  陈秋华  
以四川和浙江2省为参照,运用乡村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模型,使用42个具体指标,从旅游资源要素状况、旅游市场状况、相关产业状况、旅游企业状况、外部环境条件、政策保障与支持条件等6个方面,对福建省的乡村旅游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乡村旅游产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要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潜力和竞争力,需要将乡村旅游产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考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玉平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是精准扶贫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福建省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展及其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但目前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还存在配套基础设施仍待完善、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及开发模式单一、村民参与率不高与人才紧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福建省可对"公司+政府+村民"开发模式进行构建,因地制宜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精品,注重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资金引入及人才引进,打造"互联网+乡村生态旅游"营销模式,对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有效开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景秀艳  Timothy J.Tyrrell  
权力关系主导着社区空间的生产及其利益分配。旅游规划作为一种权力工具,引发乡村社区空间的等级秩序发生变化,使乡村社区权力和利益分配出现新的非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旅游开发中政府权力主导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介入方式可能导致乡村社区丧失旅游空间生产控制权。权力关系影响下的乡村社区与旅游生产的空间关联性、乡村社区的旅游参与性决定着社区居民的旅游利益。本文对福建省泰宁县的五个乡村旅游社区的调查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振伟  
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各个重要阶段国家都适时出台了与之相适应的支农政策,政策、科技、投入是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新时代,建立健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筹资投劳的多元投入增长机制,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伟  李子蓉  李蕊蕊  付净  
[目的]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单元是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空间载体。以福建省8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参考旅游竞争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可视化和探索性空间分析。[结果]研究显示: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近邻效应十分明显,竞争力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二元结构明显;市场潜力竞争力空间分布与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高度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伟  李子蓉  李蕊蕊  付净  
[目的]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单元是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空间载体。以福建省8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参考旅游竞争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可视化和探索性空间分析。[结果]研究显示: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近邻效应十分明显,竞争力水平相似的县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乡村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二元结构明显;市场潜力竞争力空间分布与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高度耦合,说明市场区位条件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显著;自身开发能力、农业资源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旅游知名度竞争力的优势区和劣势区呈零星分散分布。[结论]如何扬长避短,以县域为单元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品牌和客源市场的共享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洁卉  郭凯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乡村旅游业也必须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接受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的全面冲击。面临新问题的考验,乡村旅游业只有转型升级,做到从外延模式(粗放模式)向内涵模式(集约模式)转型升级、观光模式向休闲模式(体验模式)转型升级、数量模式(规模模式)向质量模式(效益模式)完成转型升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就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大局思路和具体工作为出发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从教育培训方面、合作组织方面、市场方面、产品和产业方面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玉霞  
文章从历史演进和意识建构角度阐释现代乡村旅游的原根性诉求,探讨乡村旅游诉求的历史基础和社会背景,从文献出发构建了乡村旅游需求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发现乡村旅游需求呈非正态分布特征,大多数乡村游客对学界强调的"乡村性"事项并不关心,主要是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促成乡村游客调整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研究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但多种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导致了乡村旅游原根性诉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以经济价值为评价标准的产业发展导向是乡村旅游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乡村旅游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游诗咏  林仲源  韩兆洲  
随着城市旅游业在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旅游效率的提高。本文基于Bootstrap-DEA纠偏模型,对2001-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oran's I系数和Geary'C比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利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广东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纠偏效率的数值特征看,广东省各个城市间旅游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大多城市总技术效率较高,但为DEA无效的城市数量在增多;(2)从空间全局视角看,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出现由负效应转变为显著的正效应的趋势,在局部视角下具有明显的局域集群趋势;(3)相比全局线性回归(OLS)模型,bi-square权函数下的局部空间回归(GWR)模型拟合优度最高,解释能力和精度也更强;(4)GWR模型能有效识别城市旅游效率增长机制的空间非平稳性,本文基于不同区域驱动因素作用的异质性,提出"广东五大旅游板块"空间格局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来探讨城市旅游效率的驱动因素和作用机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游诗咏  林仲源  韩兆洲  
随着城市旅游业在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旅游效率的提高。本文基于Bootstrap-DEA纠偏模型,对2001-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oran's I系数和Geary'C比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利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广东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纠偏效率的数值特征看,广东省各个城市间旅游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大多城市总技术效率较高,但为DEA无效的城市数量在增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晓婷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漳州市漳浦县借助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批乡村红色旅游景点,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需进一步从发挥政府机制作用、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深化文旅融合等方面探索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有效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朝晖  
体育旅游休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推进对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可以从乡村健康产业发展、体育一体化建设、乡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化多样化等多个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当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面临内涵挖掘与产品创新不足、规划缺乏整体性与科学性、缺乏多方协调机制、管理运作中权限不清与职能缺位、专业人才缺失、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制度欠完善等现实困境。推动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与品牌创新、促进“体育+”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构建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智慧系统、强化乡村振兴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健全投融资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治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