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4)
- 2023(9467)
- 2022(7909)
- 2021(6897)
- 2020(5596)
- 2019(12717)
- 2018(12525)
- 2017(22810)
- 2016(12616)
- 2015(14132)
- 2014(14068)
- 2013(14043)
- 2012(13781)
- 2011(12669)
- 2010(12857)
- 2009(11705)
- 2008(11642)
- 2007(10766)
- 2006(9860)
- 2005(9084)
- 学科
- 济(57490)
- 经济(57438)
- 管理(30577)
- 业(28079)
- 地方(21836)
- 中国(20990)
- 企(20472)
- 企业(20472)
- 农(17298)
- 贸(16201)
- 贸易(16188)
- 方法(15878)
- 易(15691)
- 业经(14111)
- 数学(13193)
- 数学方法(13041)
- 学(12311)
- 农业(11655)
- 地方经济(11566)
- 发(11105)
- 融(10709)
- 金融(10709)
- 银(10256)
- 银行(10224)
- 行(10048)
- 财(9905)
- 制(9873)
- 环境(9722)
- 出(9574)
- 和(8657)
- 机构
- 学院(178366)
- 大学(176490)
- 研究(73433)
- 济(71806)
- 经济(70101)
- 管理(59605)
- 中国(55475)
- 理学(48878)
- 理学院(48164)
- 管理学(47134)
- 管理学院(46803)
- 科学(46534)
- 京(40759)
- 所(39356)
- 农(37530)
- 研究所(35458)
- 中心(32585)
- 财(32373)
- 江(30894)
- 农业(29247)
- 业大(28038)
- 院(27366)
- 北京(26559)
- 范(26287)
- 省(26139)
- 师范(25891)
- 州(25010)
- 财经(23881)
- 技术(22573)
- 科学院(22335)
- 基金
- 项目(114754)
- 科学(88212)
- 研究(83328)
- 基金(78591)
- 家(70697)
- 国家(70045)
- 科学基金(57573)
- 社会(50513)
- 省(47766)
- 社会科(47751)
- 社会科学(47742)
- 基金项目(40395)
- 划(40152)
- 教育(37614)
- 自然(36782)
- 自然科(35848)
- 自然科学(35837)
- 自然科学基金(35173)
- 编号(33531)
- 资助(32902)
- 发(32084)
- 成果(28217)
- 重点(27399)
- 课题(26418)
- 发展(25338)
- 展(24878)
- 部(23925)
- 创(23880)
- 创新(22495)
- 计划(22156)
共检索到305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国伍
一、开发和建设福建港口的重要意义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实行了经济开放政策,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海上运输相当繁忙。但我国现有的几个大港和疏港铁路能力严重不足,造成海港压船压货现象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而且对外造成不良影响,此种被动局面必须扭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传康
港口的开发建设可以从全国、本省、港址选择、岸线分配等四个层次来讨论。一、福建港口在全国港口中的地位我国以钱塘江口为界,北方多为泥沙岸,只有山东和辽东半岛以及秦皇岛、葫芦岛等处为岩岸;南方除一些三角洲外,主要为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筱鹏
论述了世界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
枢纽港 集装箱运输 港口布局 港口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九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和生产力布局的热点地区,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港口运输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速环渤海地区港口运输体系建设与布局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港口运输体系,问题,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现慧 赵敏娟 刘婧鸣 张道军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林
基于产业组织与布局理论,首先提出物联网产业组织与布局开放系统模型,然后结合面向智慧港口的物联网技术框架,提出智慧港口驱动的物联网产业布局钻石模型,最后给出基于该模型的河北沿海地区物联网产业布局策略。
关键词:
港口 物联网 产业布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华欣 常继莹
港口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环渤海地区港口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也对其定位与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分析了环渤海港口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港口竞争力的核心评价指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环渤海主要港口的引力,结果显示港口综合引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天津港、唐山港、青岛港、烟台港、大连港、秦皇岛港、日照港和营口港,然后根据引力测度结果,借鉴国外知名港口群的发展经验,明确它们各自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出以天津港为核心港口,辽宁、山东及河北省港口为两翼,形成环渤海港口群新布局,各港口发挥自身优势并分工协作,有效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增强各港口的国际竞争力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环渤海地区 天津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华欣 常继莹
港口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环渤海地区港口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也对其定位与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分析了环渤海港口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港口竞争力的核心评价指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环渤海主要港口的引力,结果显示港口综合引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天津港、唐山港、青岛港、烟台港、大连港、秦皇岛港、日照港和营口港,然后根据引力测度结果,借鉴国外知名港口群的发展经验,明确它们各自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出以天津港为核心港口,辽宁、山东及河北省港口为两翼,形成环渤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环渤海地区 天津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晨子 成长春
文章研究了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在复合系统中的协调发展问题,即某一时期内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文章建立了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收集了连云港市1998~2011年的数据,定量评价该地区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以达到通过评价,揭示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目标。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复合系统 港口 城市 临港产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齐祥 尚红敏 江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乃至影响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关键词:
皖江示范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战略布局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顺利 徐卓君 梁威
合理布局流通节点城市,构建高效协同的城市流通网络,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9—2020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2015年颁布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市流通网络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节点城市布局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程度,而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政策效果占主导地位。机制检验表明,布局政策能够通过弱化商品贸易壁垒、提升物流效率、加速要素自由流动以及深化国内分工协作,间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布局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非资源型、营商环境好以及省际贸易结构平衡型的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数字化基础条件能够正向调节流通节点城市布局政策效果;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提升,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政策边际效应将持续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国土空间治理视角拓展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认识,并为弥合区域经济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顺利 徐卓君 梁威
合理布局流通节点城市,构建高效协同的城市流通网络,对于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9—2020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2015年颁布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市流通网络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节点城市布局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程度,而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政策效果占主导地位。机制检验表明,布局政策能够通过弱化商品贸易壁垒、提升物流效率、加速要素自由流动以及深化国内分工协作,间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布局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非资源型、营商环境好以及省际贸易结构平衡型的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数字化基础条件能够正向调节流通节点城市布局政策效果;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提升,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政策边际效应将持续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国土空间治理视角拓展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认识,并为弥合区域经济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振刚 林春培 金文钧
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分析我国学位授权点的区域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归纳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五种形态,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若干有利于推进我国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优化和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锦 刘娇 杨静 孙文杰 杨心叶
科学规划国际港口分布和分工对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以包含港口建设及运营成本、航运成本、港口作业成本和港口其他服务费用在内的物流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一种特殊选址-分配模型,应用趋势增长法和弹性系数法分析了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并以海南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进行了模型的情形对比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确定基于国际货物贸易需求的物流总成本最小的国际港口布局及港口间的协作分工方案,且求解效率较高;相对于仅将海南洋浦港和海口港作为国际港口的情形,将其与海南三亚港、八所港和清澜港一共5个港口均作为国际港口可使物流总成本降低;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和各港口外贸吞吐能力均对国际港口布局及港口间的协作分工有影响,增大其他港口外贸吞吐能力可降低物流总成本。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锦 刘娇 杨静 孙文杰 杨心叶
科学规划国际港口分布和分工对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以包含港口建设及运营成本、航运成本、港口作业成本和港口其他服务费用在内的物流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一种特殊选址-分配模型,应用趋势增长法和弹性系数法分析了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并以海南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进行了模型的情形对比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确定基于国际货物贸易需求的物流总成本最小的国际港口布局及港口间的协作分工方案,且求解效率较高;相对于仅将海南洋浦港和海口港作为国际港口的情形,将其与海南三亚港、八所港和清澜港一共5个港口均作为国际港口可使物流总成本降低;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和各港口外贸吞吐能力均对国际港口布局及港口间的协作分工有影响,增大其他港口外贸吞吐能力可降低物流总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