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7)
- 2023(8088)
- 2022(7192)
- 2021(6512)
- 2020(5857)
- 2019(13569)
- 2018(13350)
- 2017(25986)
- 2016(14484)
- 2015(16134)
- 2014(16405)
- 2013(16428)
- 2012(15550)
- 2011(14106)
- 2010(14248)
- 2009(13135)
- 2008(13250)
- 2007(12162)
- 2006(10290)
- 2005(9201)
- 学科
- 济(62879)
- 经济(62823)
- 业(37966)
- 管理(36928)
- 方法(31575)
- 企(29152)
- 企业(29152)
- 数学(28479)
- 数学方法(28207)
- 农(17507)
- 财(15411)
- 学(14634)
- 中国(14243)
- 地方(14107)
- 贸(11849)
- 贸易(11848)
- 农业(11839)
- 业经(11704)
- 易(11475)
- 制(10646)
- 务(9732)
- 财务(9714)
- 财务管理(9687)
- 企业财务(9218)
- 银(9032)
- 银行(8991)
- 融(8905)
- 金融(8902)
- 和(8712)
- 环境(8565)
- 机构
- 大学(215790)
- 学院(214187)
- 济(87006)
- 经济(85198)
- 管理(78731)
- 研究(75309)
- 理学(68584)
- 理学院(67686)
- 管理学(66383)
- 管理学院(65981)
- 中国(54278)
- 科学(49813)
- 农(45754)
- 京(45243)
- 所(40497)
- 财(38465)
- 研究所(37312)
- 业大(37297)
- 农业(36496)
- 中心(34675)
- 江(32294)
- 财经(31338)
- 范(28490)
- 经(28408)
- 师范(28129)
- 北京(27751)
- 经济学(27347)
- 院(26196)
- 州(25729)
- 经济学院(25042)
- 基金
- 项目(147183)
- 科学(114166)
- 基金(106665)
- 研究(101436)
- 家(95426)
- 国家(94680)
- 科学基金(79095)
- 社会(63618)
- 社会科(60331)
- 社会科学(60307)
- 省(57952)
- 基金项目(57159)
- 自然(52901)
- 自然科(51691)
- 自然科学(51672)
- 自然科学基金(50797)
- 划(49422)
- 教育(47291)
- 资助(44004)
- 编号(40062)
- 重点(33811)
- 成果(32812)
- 部(32778)
- 发(31924)
- 创(30156)
- 科研(29150)
- 计划(29035)
- 创新(28297)
- 课题(27795)
- 教育部(27364)
共检索到303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璇 于仁成 王晓杰 李钧 周名江
为了解福建沿海织纹螺毒性的动态变化,于2006年3月至9月,对福建省涵江、同安和霞浦三地的织纹螺毒性消长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对高毒性织纹螺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进行了分析。期间每周采样一次,采集的织纹螺经鉴定后,通过小鼠生物测试法分析其毒性,并选择毒性较高的织纹螺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别对样品中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和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的织纹螺主要为半褶织纹螺,且均有阳性样品检出,涵江、同安和霞浦的织纹螺样品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苏捷 张农 刘海新 李庐峰
近年来,我国常有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发生,由于织纹螺在世界各地海区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所含的毒素成分也不完全相同,目前对织纹螺的毒素组成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国内学者认为织纹螺毒素主要成分是麻痹性贝毒(PSP),认为织纹螺毒素可能是通过食用赤潮中有毒的藻类在体内蓄积产生。通过动物实验、液相色谱方法对福建沿海的有毒织纹螺的毒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织纹螺的毒素中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TTX)。再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对织纹螺的毒素成分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液质联用的条件可以很好地分离和确定样品中的TTX及其衍生物。实验研究表明织纹螺的毒素主要成分是TTX,同时还含有TTX的4位空间异构体(4-ep iTTX)、...
关键词:
织纹螺 液相色谱 液质联用 河豚毒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玉然 岳志芹 谭乐义 马亚 李琼 梁成珠 李八方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采集山东海域大菱鲆、石鲽、鲈鱼各20批,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PCR检测方法对真鲷虹彩病毒病(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Disease,RSIVD)进行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4例RSIVD感染样品。以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为基础,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本次检出阳性样品的RSIV/ISKNV MCP基因。将MCP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提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于仁成 周名江 李爱峰 张清春 王云峰 李钧 颜天 Michael Quilliam Bernd Luckas
近年来,因食用织纹螺(Nassariusspp.)导致的中毒事件在中国沿海屡有发生。由于中毒患者的症状与麻痹性贝毒中毒症状相似,因此,许多中毒事件被归咎于麻痹性贝毒,认为织纹螺中的毒素与邻近海域的有毒赤潮有关,但也有研究发现螺体内存在河豚毒素。对此,本研究应用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柱建立了河豚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造成2002年和2003年两次中毒事件的织纹螺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批织纹螺样品中均含有高浓度的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包括三脱氧河豚毒素、脱水河豚毒素和单加氧河豚毒素等,而且两个织纹螺样品中的毒素组成非常相似。因此,导致这两起中毒事件的致毒因子是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江苏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茉莉
沿海地区应发展欠发展的原因甚多,本文从区域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实证分析了沿海地区应发展欠发展五个方面的大致成因。即:区位悖论与边缘化的发展环境;报酬递减与经济活动的空间离散;文化缺失与短期化的发展行为动机;制度变迁滞后与组织活动的低效率;能力创新弱化与区域发展活力不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晓娉 孙新颖 刘庆慧 万晓媛 黄倢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自暴发以来给全球范围内的对虾养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解我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区WSSV的流行变异情况,选取2017年中国部分地区的42个WSSV阳性样本,对ORF14/15、ORF23/24、ORF75、ORF94和ORF125共5个可变区进行PCR特异性扩增,分析其序列的缺失变异和重复单元(Ru)中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ORF14/15的扩增中共出现4种缺失片段; ORF23/24只出现11 945 bp的缺失片段; ORF75扩增中,总RUs数目为3、4、9,其中45 bp的RUs在12、27、80位点发生多核苷酸多态性; ORF94的RUs数目为6,其各重复单元在48位发生单核苷酸多态性; ORF125的RUs数目为4、6、7不等,其各重复单元分别在20、27、50、53、61位发生碱基突变。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样本中,WSSV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缺失变异,其中部分可变区表现出缺失情况的稳定性,某些可变区的重复单元数目及SNP表现出地区的差异性以及不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武 庄金山 刘长龙 王小敏 袁世山
【目的】对采集自上海、江西、山东、江苏、河南和湖南等省的257份进行了PCV2的检测,确定中国PCV2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目的】设计一对针对PCV2ORF2的引物,利用PCR对其进行PCV2基因组的检测,对PCV2阳性的样品,进行了ORF2的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PCV2阳性率为24.51%(63/257),并能从健康猪群中检测的阳性;各PCV2分离株间ORF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4%~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2.5%~100%,与所属群的不同而不同。【结论】中国有2个群的PCV2毒株在流行,以PCV2b群为主(70.97%,22/31),但也有PCV2a群毒株(29....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开放阅读框架2 基因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永鹏 杨钰泽 咸文荣 马永强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主要病毒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危害,明确青海省部分马铃薯产区主要病毒类型及PVY株系类别,对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AS-ELISA和RT-PCR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采自青海省大通县和互助县的181份疑似马铃薯病毒病样品进行病毒种类检测和Y病毒株系类型分析。【结果】181份样品中,PVY、PVS、PVM和PLRV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7.68%、19.34%、4.42%和4.42%,其中,PVY单独侵染率最高,达14.92%,其次PVS为12.71%,样品中未检出PVX、PVA和AMV病毒。复合侵染中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其中PVS+PVM、PVY+PVS和PVS+PLRV发生情况较为常见。DAS-ELISA检测PVY单独侵染结合RT-PCR混检获得20份PVY阳性样品,对其进行马铃薯Y病毒株系血清学检测分析发现,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Y病毒株系以PVY~(O+C)血清型为主,其中PVY~(O+C)血清型阳性株系19份,占比为95%,PVY~(N)与PVY~(C)血清型阳性株系各1份,均占比为5%。为进一步明确PVY亚株系,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获得的19个PVY分离物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PVY病毒核苷酸一致率为97.0% ~100%,氨基酸一致率为95.8% ~ 100%,且未发现重组位点,种群基因较稳定,PVY分离物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6个PVY分离物与PVY~(N:O)株系亲缘关系较近,3个PVY分离物PVY~(NTN-NW)株系亲缘关系较近,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Y病毒株系类型以PVY~(N:O)、PVY~(NTN-NW)株系为主,与血清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青海省部分地区主要马铃薯病毒种类有PVY、PVS、PVM和PLRV,PVY和PVS是青海地区马铃薯病毒的主要流行种类,其中Y病毒株系类型以PVY~(N:O)和PVY~(NTN-NW)株系为主,且同源性很高,PVY的种群基因较稳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旭锦 朱小甫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E0基因高保守性的猪瘟病毒(CSFV)RT-nPCR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可靠方法,同时对获得的陕西猪瘟病毒E0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揭示猪瘟病毒基因的分子衍化特征,为防控猪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猪瘟病毒参考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猪瘟RT-n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用该方法对采自陕西部分猪场的32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8株流行毒株E0基因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建立了猪瘟病毒RT-n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CSFV cDNA含量的最低极限为6.7×10-5 ng/L,从BVDV、PRRSV、PC...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旭锦 朱小甫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E0基因高保守性的猪瘟病毒(CSFV)RT-nPCR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可靠方法,同时对获得的陕西猪瘟病毒E0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揭示猪瘟病毒基因的分子衍化特征,为防控猪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猪瘟病毒参考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猪瘟RT-n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用该方法对采自陕西部分猪场的32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8株流行毒株E0基因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建立了猪瘟病毒RT-n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CSFV cDNA含量的最低极限为6.7×10-5 ng/L,从BVDV、PRRSV、PC...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郁馨,赵琨,游茂,孟建国
1994年7月,卫生部计划财务司下发文件,要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划财务部门开展卫生总费用测算分析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多数地区已经基本掌握了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的测算方法,并完成了1993~1995年的卫生总费用测算工作,其测算结果已经在当地卫生政策分析和研究中加以应用。现将部分地区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蔡苗 孙新颖 刘庆慧 万晓媛 黄倢
为探究中国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分子流行病学变异情况,选取2016年1-7月从我国3省9市采集到的47份WSSV阳性样本,提取WSSV核酸后,使用特定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继而进行测序并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样本的ORF14/15和ORF23/24序列缺失情况,ORF75、ORF94和ORF125的VNTR及SNPs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ORF14/15的扩增中,有4种缺失片段,分别是6 540 bp、6 530 bp、5 950 bp和5 140 bp,而在ORF23/24扩增中则有3种大片段缺失,分别是12 073 bp、12 070bp和11 945 bp,在所有样本中ORF75的RUs数目分别为11、8、10、3,ORF94的RUs数目分别为5、7、8、11、14,ORF125的RUs数目为4、5、6。SNPs分析结果表明,ORF94片段中含有5个和8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均为T,含有7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为T、G、G、G、G、T、T,含有11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为T、T、T、T、T、T、G、T、G、T、T,含有14个RUs的在48位的碱基为T、T、T、T、G、G、T、G、G、T、T、T、T、T,含有所有RUs数目的ORF125片段在8、18、25、66和69位置的碱基均为G、G、G、G和A,,而在9、50、53、61和63位的碱基则出现了4种变异。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的样本中,WSSV毒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情况。主要表现在ORF14/15和ORF23/24均出现了新的缺失片段,ORF75、ORF94和ORF125的VNTR以及SNPs变异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慧茹 吴艳艳 王强 代平礼 周婷
【目的】前期笔者课题组对北京地区蜂群进行了常见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发现蜜蜂慢性麻痹病毒(ChroniC bee paralysis virus,Cbpv)在病蜂群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在健康蜂群中的检出率,据此推测可借助病蜂群对Cbpv进行研究。鉴于目前国内Cbpv流行病学数据的匮乏,论文旨在了解中国主要养蜂区病蜂群中Cbpv的分布及遗传变异情况,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5年间从四川、安徽、浙江、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北京8个主要养蜂省(市)共采集到136份病蜂样品,采用rT-pCr法检测Cbpv的感染情况。每份样品随机选取10只蜜蜂,取其头部,利用Trizol法提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江天久 包财 雷芳 吴锋 江涛
为了弄清广东东部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及其藻类来源,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间在粤东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PSP的12种成分,各成分的检出率时空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其中N-磺酸氨甲酰基类毒素C1和氨基甲酸酯类毒素GTX1的检出率最高,均达78%以上;其次为GTX4,达71%。在毒素含量方面,C1普遍较低,春季含量较其他季节高,而在春秋两季贝类中,GTX1和GTX4含量普遍较高。总体上,麻痹性贝毒在粤东海域...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粤东海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