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1)
2023(10552)
2022(9407)
2021(8938)
2020(7498)
2019(17417)
2018(17402)
2017(33973)
2016(18549)
2015(20569)
2014(20667)
2013(20541)
2012(18797)
2011(16808)
2010(16466)
2009(14861)
2008(14316)
2007(12347)
2006(10515)
2005(9014)
作者
(53582)
(44556)
(44120)
(42219)
(28622)
(21507)
(20062)
(17455)
(16933)
(15927)
(15415)
(14991)
(14241)
(13976)
(13818)
(13737)
(13567)
(13122)
(12801)
(12683)
(11108)
(10764)
(10705)
(10135)
(9937)
(9911)
(9888)
(9738)
(8991)
(8919)
学科
(70602)
经济(70522)
管理(51641)
(49589)
(41208)
企业(41208)
方法(34704)
数学(30138)
数学方法(29801)
(18838)
(17439)
(17391)
中国(17265)
地方(15645)
业经(15378)
农业(12688)
理论(12088)
(11957)
(11783)
贸易(11779)
技术(11738)
(11609)
(11599)
财务(11550)
财务管理(11532)
(11396)
环境(11179)
企业财务(11003)
(9953)
银行(9915)
机构
大学(258166)
学院(255761)
管理(104454)
(95893)
经济(93696)
理学(91611)
理学院(90528)
管理学(88825)
管理学院(88363)
研究(84762)
中国(60612)
科学(55928)
(55623)
(43520)
(42863)
(42585)
业大(41435)
研究所(39385)
中心(38787)
(35772)
财经(35326)
北京(34930)
(34364)
农业(34104)
师范(34022)
(32279)
(31124)
(30111)
经济学(27837)
师范大学(27731)
基金
项目(185173)
科学(144833)
基金(134268)
研究(132301)
(117798)
国家(116828)
科学基金(100279)
社会(81598)
社会科(77220)
社会科学(77199)
基金项目(72674)
(72227)
自然(67700)
自然科(66126)
自然科学(66109)
自然科学基金(64908)
(61453)
教育(60324)
资助(55387)
编号(53690)
成果(42740)
重点(40986)
(40286)
(38577)
(38248)
课题(36520)
科研(35890)
创新(35628)
计划(34245)
教育部(34189)
期刊
(100773)
经济(100773)
研究(72160)
中国(45051)
学报(44541)
科学(40375)
(38820)
管理(36264)
大学(32988)
学学(31204)
(30932)
教育(27770)
农业(27398)
技术(20980)
(19397)
金融(19397)
业经(16953)
财经(16389)
经济研究(15611)
图书(14201)
(13800)
(13614)
科技(13528)
问题(13500)
理论(13396)
实践(12572)
(12572)
(12294)
资源(12029)
技术经济(11770)
共检索到357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坤勇  刘健  许章华  
【目的】掌握林地脆弱性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数据,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提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奠定基础。【方法】以福建省永安市的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林地脆弱性评价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筛选处理,咨询相关专家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林地脆弱性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法实现对林地脆弱性的测定,最后通过模糊聚类、加权分析划分了林地脆弱性的5个等级。【结果】干扰指数、地形起伏度、坡度、降雨侵蚀力R因子和土壤可蚀性K因子为林地脆弱性测定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374 9,0.301,0.215 5,0.0791,0.029 5。永安市林地脆弱性等级为1~5级的林地面积分别为20 559.96,76 930.58,...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永娟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和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并提出应规范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命名,以加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可供借鉴的评价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同时应积极探讨适合研究区域的更准确更方便的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而这也是今后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岩  方创琳  张蔷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动力机制与调控的研究不足,缺少对城市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未来,应在现有城市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典型区域的城市脆弱性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军  石承苍  
若尔盖县是四川省重要的牧业基地,该县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和沙化。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草地沙化进行了遥感监测。研究证实,该地区1994年沙地面积已达7610.4公顷,比1985年扩大了3750.5公顷,草地沙化面积比1985年扩大了两倍。以该地区为代表的若尔盖高原“沼泽—草甸—沙地”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在进一步恶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博伟  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海宁  
[目的]通过评价汉中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掌控其空间分布差异,以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方法]确定30m×30m的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建立汉中市各数据资料的栅格数据库,以此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评价值来最终反映生态脆弱性的高低,以及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将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划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等4个级别,其中轻度脆弱所占比例最大,为38.46%,轻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汉中市东部,涉及县域主要包括略阳县东部地区,宁强县、勉县及南郑县大部分地区,留坝县北部地区;占比最小的为重度脆弱,仅为11.28%,重度脆弱区集中在镇巴县。[结论]汉中市生态脆弱性以轻度脆弱为主,其生态脆弱性呈现出由西北部地区向东南部地区逐渐增强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海宁  
[目的]通过评价汉中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掌控其空间分布差异,以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方法]确定30m×30m的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建立汉中市各数据资料的栅格数据库,以此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评价值来最终反映生态脆弱性的高低,以及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将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划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等4个级别,其中轻度脆弱所占比例最大,为38.46%,轻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汉中市东部,涉及县域主要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官冬杰  苏维词  王海军  
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12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7个,轻度脆弱区县2个,中度脆弱区县5个,重度脆弱区县5个,极度脆弱区县6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镘   刘晔   谭伟伟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日益加剧。立足地理学视角,开展特大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研究,对城市高温风险调控和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引意义。论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暴露度—社会敏感性—物理敏感性—适应能力”4个维度构建高温脆弱性评估框架;采用等权重—函数模型法、熵值—函数模型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高温脆弱性得分,并结合热相关死亡数据,运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检验不同脆弱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准确性最高的高温脆弱性评估结果,揭示广州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并识别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整体呈现以老城区、老黄埔区和白云区西片区、天河区南片区为四大高地,高温脆弱性高、较高区域沿着城市建成区扩展方向分布,其中老城区内环路环绕的城市中心区域为极高高温脆弱性社区的集聚区域;(2)老年人口占比、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状态占比、独居老年人口占比、住房建成年代在1990年之前的占比和高温日地表温度均值为影响社区高温脆弱性的主导因素;(3)地表温度均值、老旧住房占比和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状态占比主要作为第1~3位障碍因子,对于抑制社区高温脆弱性发挥重要作用,适应能力相关指标的障碍因子排名相对靠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曾琪  刘健  余坤勇  张今朝  郑文英  陈樟昊  
揭示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脆弱程度,对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功能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为对象,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可能性干扰因子等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结合耦合度模型确定功能利用与生态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划分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叠区与景观游憩区等4个功能区,各区面积分别为631.01 hm2(37.10%),844.91 hm2(49.68%),219.90 hm2(12.93%)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