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9)
- 2023(9062)
- 2022(8105)
- 2021(7736)
- 2020(6495)
- 2019(15159)
- 2018(15151)
- 2017(29168)
- 2016(16043)
- 2015(18100)
- 2014(18017)
- 2013(17896)
- 2012(16278)
- 2011(14603)
- 2010(14182)
- 2009(12860)
- 2008(12239)
- 2007(10479)
- 2006(8949)
- 2005(7502)
- 学科
- 济(59687)
- 经济(59623)
- 管理(44244)
- 业(41815)
- 企(35304)
- 企业(35304)
- 方法(30177)
- 数学(26139)
- 数学方法(25836)
- 学(16127)
- 农(15542)
- 中国(14286)
- 财(14060)
- 业经(13393)
- 地方(12529)
- 理论(10686)
- 农业(10479)
- 和(10470)
- 贸(10216)
- 贸易(10212)
- 环境(9920)
- 易(9902)
- 技术(9897)
- 务(9383)
- 财务(9325)
- 财务管理(9311)
- 制(9066)
- 企业财务(8828)
- 教育(8751)
- 划(8530)
- 机构
- 大学(224523)
- 学院(222348)
- 管理(91762)
- 济(81216)
- 理学(80471)
- 理学院(79592)
- 经济(79312)
- 管理学(78168)
- 管理学院(77781)
- 研究(73751)
- 中国(51732)
- 科学(50064)
- 京(48409)
- 农(38777)
- 业大(38147)
- 所(37490)
- 财(34930)
- 研究所(34885)
- 中心(32811)
- 北京(30660)
- 江(30498)
- 农业(30135)
- 范(29381)
- 师范(29060)
- 财经(28969)
- 院(27647)
- 经(26391)
- 州(25527)
- 技术(24400)
- 师范大学(23622)
- 基金
- 项目(163053)
- 科学(126198)
- 基金(116672)
- 研究(116486)
- 家(103134)
- 国家(102309)
- 科学基金(86804)
- 社会(69898)
- 社会科(66104)
- 社会科学(66085)
- 省(64434)
- 基金项目(63301)
- 自然(59109)
- 自然科(57643)
- 自然科学(57629)
- 自然科学基金(56574)
- 划(54515)
- 教育(52693)
- 资助(48281)
- 编号(47646)
- 成果(37707)
- 重点(36322)
- 部(34707)
- 发(34162)
- 创(33702)
- 课题(32466)
- 科研(31926)
- 创新(31385)
- 计划(30808)
- 大学(29922)
共检索到306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宗武 谭芳林 肖祥希 陈林生 卓开发
Forkienia hodginsi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e species in south of China. However, the natrual forest of Forkienia hodginsii nearly does not exist now in China because of disorderly cut and bad management. For this reason, a large area of plantation of Forkienia hodginsii was plante...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攀 李荣伟 向成华 朱志芳 尹学明
对四川川中丘陵地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引种造林的墨西哥柏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 ,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干重的回归方程 ,方程的精度均在 98.5 %以上。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 :川中丘陵区 11年生墨西哥柏林分生物量平均为 77.75 6t/hm2 ,净生产量为 892 8.73kg/hm2 ·a。其中 ,乔木层生物量为 75 .710t/hm2 ,占林分总量的 97.37% ;净生产量为 6 882 .73kg/h...
关键词:
墨西哥柏人工林 四川省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斯金平 姚荣明 陈德标 吴长辉
本文对浙江景宁高演林场19年生的厚朴人工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71.16t/hm~2,平均净生产量为4.02t/hm~2·a。其中乔木层总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62.78t/hm~2·a和3.30t/hm~2·a;树皮生物量为6.64t/hm~2,净生产量为0.35t/hm~2·a。
关键词:
厚朴 人工林 生物量 净生产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杜连海 李秀军
该文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40年生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04.29t/hm~2,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14.55t/hm~2,北坡高于南坡.乔木层的净生产量,南坡为4.63t/hm~2·a,北坡为4.06t/hm~2·a,南坡的生产力又高于北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韧 邓朝经 覃模昌
本文对川中地区30年生柏木人工林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及空间分配、养分年动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为126.463t/ha,其中乔木层占总量的98.06%.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球果;乔木层氮、磷、钾、钙、镁积累总量为3 131.630kg/ha;不同冠层叶中氮、磷、钾含量均以上层相对较高,各生长级林木间亦以上层养分差异较大;叶中养分年动态可分为季节性升降型(氮、磷、钾)和稳定型(钙、镁)两种,枝养分年动态大致与叶同步而变幅较小.
关键词:
柏木 生物量 营养元素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馥根 孙华 林辉 龙江平 蒋治浩 雷思君
森林生物量能直接反映森林质量,遥感技术结合地面样地能实现林分或区域范围森林生物量的反演,反演结果对制定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以旺业甸林场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从影像中提取161个植被指数,对比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随机森林法进行特征变量选择,分别筛选出合适的因子作为模型自变量,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kNN回归和随机森林等4种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特征变量选择要优于随机森林法。2)短波红外光和近红外区间波段组合得到的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性系数最高的前五个因子为SR627、SR637、SR647、SR64、SR213,分别达到了0.776、0.761、0.730、0.702和0.657;3)4种生物量反演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为0.72,RMSE=8.12,EA=76.54%;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次之,R2为0.65,RMSE=9.01,EA=72.88%;其次是kNN回归模型,R2为0.59,RMSE=9.75,EA=74.89%;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效果最差,R2为0.58,RMSE=13.75,EA=53.95%;4)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研究区进行生物量反演,反演结果生物量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反演效果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刚 马钦彦
依据生物置标准木104株(27株根量)、解析木403株以及398块标准地的实测材料,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政贤 谢双喜
对贵州遵义、湖南慈利26~27年生杜仲人工林进行2a的生物量研究,调查标准地20块,测定样木80株,叶面积71组。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的大于立地条件差的生物量;相同立地条件下,干、枝生物量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叶、根生物量下降,而皮的生物量却保持较为恒定的比例,其中根皮量可占总皮量30%左右,采伐更新时应加以利用;同一林分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优势木,其次为中级木,最小的为被压木。通过林分密度调控和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以提高叶面积指数,是提高杜仲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建立的杜仲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可供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杜仲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攀 李荣伟 覃志刚 全美景 曹军
对四川西部和北部丘陵、低山地区的杜仲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精度在93.6%以上,具参考价值。文中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四川杜仲人工林分生物量平均为64.390t/hm2,净生产量为9198.57kg/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56.111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7.14%,净生产量为8015.83t/hm2,占林分净生产量的87.57%;林分中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占林分生物...
关键词:
四川杜仲人工林 生物量 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周荣伍 张金生
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拔100~400m的36年生栓皮栎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平均为68.50t/hm~2,灌木层平均为3.33t/hm~2,草本层平均为0.80t/hm~2.林分的平均生产力为4.44t/hm~2·a.
关键词:
栓皮栎 森林生物量 林分生产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平 韩金城 于磊 荆欣 王玉涛
为探明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以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标准木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开展辽东山区不同林分密度油松人工林单株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单株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及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枝条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和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相似密度条件下,枝条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和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油松人工林从中龄林到过熟林,分配到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45.7%~64.1%;分配到枝条的生物量次之,为16.8%~36.0%;分配到叶的生物量最小,为9.8%~19.1%。构建了预测精度较高的油松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和全龄级单株地上生物量模型,绝对系数R2为0.6926~0.8827。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96×107t,其中抚顺市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最大,为1.79×107t;本溪市次之,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5×106t;丹东市最少,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5×106t。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管理和林分生产力的科学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物量 林分密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姚建祥 乔卫阳 杨琪红 朱国军 徐文友
根据100块标准地材料,利用100株平均木解析木,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胸径(D)、树高(H)及林木各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材积(V去皮、V带皮)的回归关系,选出了D、H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及材积与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初步研究了生物量与林龄、地位指数和密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物量 回归分析,数学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刘素真 董云飞 方景
根据7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的数据,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所占比重最大且逐渐增大,在林龄28年时,乔木层的生物量最大为167.8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垂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为50.28 t/hm2、4.32 t/hm2、1.50 t/hm2,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2.44 t/hm2·a-1、0.19 t/hm2·a-1、0.14 t/hm2·a-1。杉木人工林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碳储量和总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119.05 t/hm2、56.10 t/hm2、2.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