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4)
- 2023(9028)
- 2022(8225)
- 2021(7847)
- 2020(6588)
- 2019(15459)
- 2018(15560)
- 2017(29948)
- 2016(16516)
- 2015(18559)
- 2014(18650)
- 2013(18391)
- 2012(16937)
- 2011(15095)
- 2010(14851)
- 2009(13496)
- 2008(12878)
- 2007(11023)
- 2006(9570)
- 2005(8177)
- 学科
- 济(61458)
- 经济(61389)
- 管理(45295)
- 业(42807)
- 企(36170)
- 企业(36170)
- 方法(30678)
- 数学(26446)
- 数学方法(26096)
- 学(16876)
- 农(16225)
- 中国(14795)
- 财(14663)
- 业经(13582)
- 地方(12777)
- 理论(11224)
- 贸(11005)
- 贸易(11001)
- 和(10863)
- 农业(10816)
- 易(10666)
- 技术(10065)
- 制(10033)
- 环境(9951)
- 务(9627)
- 财务(9566)
- 财务管理(9549)
- 教育(9116)
- 企业财务(9034)
- 划(8736)
- 机构
- 大学(231757)
- 学院(229802)
- 管理(92961)
- 济(83206)
- 理学(81259)
- 经济(81177)
- 理学院(80360)
- 管理学(78772)
- 管理学院(78387)
- 研究(77577)
- 中国(54888)
- 科学(52779)
- 京(50008)
- 农(42171)
- 所(40418)
- 业大(39299)
- 研究所(37406)
- 财(36713)
- 中心(34073)
- 农业(33146)
- 江(32455)
- 北京(31722)
- 范(30417)
- 师范(30129)
- 财经(30044)
- 院(28445)
- 经(27277)
- 州(27029)
- 技术(25390)
- 师范大学(24458)
- 基金
- 项目(166056)
- 科学(128347)
- 基金(118764)
- 研究(117656)
- 家(105368)
- 国家(104527)
- 科学基金(88425)
- 社会(70250)
- 社会科(66374)
- 社会科学(66356)
- 省(65818)
- 基金项目(64248)
- 自然(60703)
- 自然科(59234)
- 自然科学(59219)
- 自然科学基金(58099)
- 划(55758)
- 教育(53446)
- 资助(49317)
- 编号(48038)
- 成果(38532)
- 重点(37348)
- 部(35429)
- 发(34721)
- 创(34264)
- 课题(33054)
- 科研(32424)
- 创新(31925)
- 计划(31874)
- 大学(30319)
共检索到322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鼎华 涂传进 沈乒松 刘桂林
对福建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和赤红壤土壤无机和有机磷的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土类无机磷组成以闭蓄态磷(O-P)含量最高,其次为磷酸铁盐(Fe-P),再其次为磷酸铝盐(Al-P);几种土类闭蓄态磷(O-P)占全磷比例的大小顺序为赤红壤>红壤>紫色土>黄壤;各土类闭蓄态磷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存在负相关。有机磷含量以及占全磷比重的大小顺序为黄壤>紫色土>红壤>赤红壤,由北向南,有机磷占全磷的比重以及绝对量均逐渐降低。随着纬度(北纬)的降低,地带性土类中等活性有机磷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中等稳定和高稳定有机磷呈逐步升高趋势。各类土壤有机磷组分与有效磷相关密切的顺序为:活性有机磷...
关键词:
福建山地 土类 无机磷 有机磷 组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运湘 王翠红 张杨珠
通过野外土壤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湖南省3种母质类型发育的菜园土壤的磷素状况,并对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及磷的迁移淋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由河流沉积物发育的冲积菜园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平均分别达2.04g/kg和194.7mg/kg,磷素活化系数(PAC)为6.7-12.9,平均9.6;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菜园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次,平均分别为1.28g/kg和102.8mg/kg,PAC为1.9-12.1,平均6.8;洞庭湖湖积物发育的潮菜园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18g/kg和30.5mg/kg,PAC为1.3-4.7,平均2.5。土壤无机磷是土壤磷素的主要形态,红菜园土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凡 徐凤琳 李学垣 陈显日
应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壤、砖红壤和黄棕壤中氧化铁类型及其与磷吸附和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棕壤中的氧化铁是针铁矿型,砖红壤和红壤是以赤铁矿为主、棕红壤是以针铁矿为主的针-赤混合型。②针铁矿的MCD值一般小于赤铁矿的MCD值,前者的比表面积大,后者的小。砖红壤中的赤铁矿晶体薄,红壤中的厚。③针铁矿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明显高于针-赤混合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并随粘粒中G/(G+H)值增大而提高。赤铁矿晶体愈薄,吸附的磷量愈少。④磷的解吸率随氧化铁中G/(G+H)值增加而降低,赤铁矿形貌对磷的解吸率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氧化铁 针铁矿 赤铁矿 磷吸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丹 徐建忠 熊东洪 李登煜 贺积强
通过对四川乐山市、井研县、仁寿县和内江市9组紫色土样的分析, 在以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为代表的三种微生物中, 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为母岩的紫色土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别为8.3×106 个/克干土和8.2×106 个/克干土;遂宁组为母岩的紫色土放线菌数量最多, 为8.3×104 个/克干土; 霉菌数量最少, 为9.6×102 个/克干土。在不同利用方式中, 以松树林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最低, 细菌2.9×106 个/克干土; 放线菌1.4×104 个/克干土; 霉菌2.7×102 个/克干土。各类紫色土中, 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细菌高于放线菌, 放线菌高于霉菌的特征, 即酸性紫色土中, 细菌7.0×106...
关键词:
微生物 数量特征 紫色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悦 戴伟 王乐乐 戚俊 李晓红
为探讨北京山地森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价其肥力水平,对北京雾灵山、十三陵地区和密云水库区的落叶松、侧柏、白皮松和油松4种针叶林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米氏常数(Km)无规律变化;各林型间土壤酶特征参数变化各异,表现出不同的酶促反应特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Vmax、Vmax/Km等特征参数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宙 蔡崇法 丘华昌
对湖北省几种主要旱地土壤用室内加氮培养和与植物物料混合于砂滤管田间培养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湖北省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为 31.9~ 185 .3mg/kg ,占土壤全氮 5 .8%~ 2 3.7%。外源铵浓度为含N4 0 0mg/L时 ,土壤对铵的固定率为 33.0 %~ 5 0 .7% ;土壤近似最大固定态铵含量与土壤原固定态铵含量大小顺序一致。植物物料分解过程中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变化比交换性铵含量的变化更大 ,在计算植物物料氮素矿化速率时应当把固定态铵含量的变化考虑进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谭文峰 刘凡 杨泽元
用电位滴定(PT)法、盐滴定(ST)法和盐滴定一电位满定(STPT)法3种方法,测定了4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电荷零点(PZC),并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棕红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由PT法所得的PZC分别为3.10、3.60、3.75和4.40,ST法和STPT法所得的结果相当,PZC分别为3.4,4.1,3.9和4.5。由PT法所得的PZC低于由ST和STPT法所得的PZC,不同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电荷零点 测定方法 可变电荷土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友兆 丁瑞兴 孙玉华
土壤胶体的移动性能,是土壤发生、分类以及土壤肥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的工作都是根据分离后的矿质粘粒之化学和矿物学性质对胶体的移动性加以推测的。但粘粒在土壤之中都是与有机质相结合而呈复合体形式,很少单独存在,因而仅从矿质粘粒的性质去推断土壤胶体之移动特征有其局限性,加之对自然状态下胶体移动的研究很少,缺乏土壤胶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发会 李世清 卢红玲 李生秀
【目的】目前测定土壤供氮能力的生物方法较多,但基于土壤氮素形态的复杂性、土壤和微生物的高度变异以及生态条件的差异,不同土壤及不同测定方法结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对石灰性土壤采用哪些生物培养方法较好,目前仍无明确结论。【方法】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25个农田耕层石灰性土壤为供试土样,以淋洗和未淋洗土壤起始NO3--N小麦和玉米两季盆栽试验作物吸氮量为参比,对可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淹水培养法、通气培养2周法、通气培养4周法、干湿交替通气培养2周法、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短期淋洗通气培养法、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等8种生物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干湿交替通气培养法和通气培养4周法,是我们对通气...
关键词:
土壤供氮指标 生物培养方法 可矿化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姚同山 李学垣 徐凤琳
对中南地区花岗岩上发育的5种土壤的氟吸附特征及其与磷、硫竞争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对氟的吸附量随加入氟浓度增大而增加,且在吸附时不断释放OH-,使平衡液pH升高。氟吸附容量的大小次序为: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砖红壤。氟吸附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有极好的拟合性;(2)氟、磷、硫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在磷酸根或硫酸根存在时,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增加,氟吸附等温线位置上移,曲线斜率变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华 刘凡 谭文峰 李学垣 贺纪正
以我国几种常见土壤及相应土壤铁锰结核为试验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土壤和铁锰结核中层状硅酸盐和氧化铁的类型组合。结果表明:1) 从南到北,从供试红壤到砂姜黑土,其层状硅酸盐矿物组合变化表现为由1∶1 型高岭为主变为以2∶1 型水云母为主;1 .4 nm 矿物中由1 .4 nm 过渡矿物转变为蛭石;从不含蒙脱石到含有一定量的蒙脱石。供试铁锰结核与相应土壤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组合及含量消长趋势在总体上基本一致。2) 从南到北土壤中的氧化铁由针赤混合型向针铁矿过渡,针铁矿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赤铁矿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相应土壤铁锰结核中氧化铁类型及相对含量的变化与土壤中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土壤 铁锰结核 粘粒矿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海云 魏江生 王志军
文章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8种林型土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质层、淀积层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均为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最低的分别是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范围在1.862~14.090g/kg。腐殖质层与淀积层土壤全氮差异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在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分布趋势与全氮的分布趋势相似,含量范围在163.667~1056.064mg/kg,两层之间碱解氮的差异也很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高,范围在6.284%~10.748%。除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和塔头-兴安落叶松林的碱解氮与全氮的相关系数较小外,其他林型则较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萍 王兵 戴伟 王丹 邓宗付 赵超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天然次生林及其更新后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林型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土壤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Km值外,其他各项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评价意义;天然次生林的更新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各林型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林>马褂木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凌婉婷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从未污染土、污染土到镉质土 ,随土壤Cd负荷提高 ,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比例增大 ,有效性提高 ,残渣态、氧化铁结合态镉的比例降低。土壤中铜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重金属 镉 铜 形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谭锦 杨建英 侯健
植被与土壤资源的空间格局关系可以为植被恢复提供重要信息,对内蒙古乌海市周边地区的不同灌木与不同土壤养分(全氮、全磷、有机质)的空间聚集关系进行研究。在乌海市周边选取9个包含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或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的植被群,在尺度为5 m×5 m样方中建立坐标系,记录每株灌木坐标点,并从坐标原点在样方范围内沿4个方向隔100 cm采集1份土样,测定土样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将灌木坐标点和每种养分质量分数前20%的土样坐标点代入点格局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草原化荒漠区域,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r=250 cm),锦鸡儿Caragana sinica(r=230 cm)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r=150 cm)与全氮的关联尺度相对于沙蒿(r=100 cm或r=75 cm)较大;与全磷存在聚集关系的仅有草原化荒漠区域的锦鸡儿(r=50cm);在荒漠草原毛刺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r=45 cm)与有机质存在聚集关系;而沙蒿在荒漠草原(r=190 cm)或草原化荒漠(r=200 cm)均能聚集有机质。将点格局模型运用到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关系分析中,得到的关联尺度一定程度可以反映灌木的根冠范围,揭示灌木与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关系。图2表4参3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