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0)
- 2023(7477)
- 2022(6171)
- 2021(5467)
- 2020(4312)
- 2019(9578)
- 2018(9512)
- 2017(16951)
- 2016(9525)
- 2015(10811)
- 2014(10959)
- 2013(10768)
- 2012(10496)
- 2011(9747)
- 2010(10060)
- 2009(8981)
- 2008(8766)
- 2007(8103)
- 2006(7460)
- 2005(7014)
- 学科
- 济(44782)
- 经济(44751)
- 业(27061)
- 管理(24295)
- 企(18793)
- 企业(18793)
- 地方(18261)
- 中国(16642)
- 农(15951)
- 技术(14670)
- 业经(11627)
- 农业(11490)
- 方法(10578)
- 地方经济(10203)
- 发(9434)
- 数学(8744)
- 数学方法(8661)
- 融(8265)
- 金融(8263)
- 银(8010)
- 学(8001)
- 银行(7985)
- 行(7900)
- 技术管理(7787)
- 环境(7774)
- 理论(7769)
- 贸(7445)
- 贸易(7434)
- 教育(7369)
- 制(7150)
- 机构
- 学院(139626)
- 大学(134373)
- 研究(56310)
- 济(55328)
- 经济(53980)
- 管理(46740)
- 中国(40645)
- 理学(38413)
- 理学院(37895)
- 管理学(37183)
- 管理学院(36925)
- 科学(35333)
- 农(31235)
- 京(31057)
- 所(30512)
- 研究所(27498)
- 江(24850)
- 中心(24837)
- 农业(24283)
- 业大(23212)
- 财(23153)
- 范(21699)
- 师范(21460)
- 省(21245)
- 技术(20772)
- 北京(20222)
- 院(20014)
- 州(19886)
- 科学院(17631)
- 财经(17089)
- 基金
- 项目(88830)
- 科学(68046)
- 研究(67512)
- 基金(58318)
- 家(51821)
- 国家(51315)
- 科学基金(42149)
- 社会(39996)
- 省(39681)
- 社会科(37848)
- 社会科学(37842)
- 划(32079)
- 教育(31919)
- 基金项目(30576)
- 编号(28675)
- 发(26745)
- 自然(25489)
- 自然科(24876)
- 自然科学(24873)
- 自然科学基金(24389)
- 资助(23293)
- 成果(23142)
- 课题(22422)
- 发展(21398)
- 重点(21222)
- 展(21001)
- 创(20026)
- 创新(18769)
- 部(18323)
- 年(18164)
共检索到236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步金
通过查阅清流县20多年的再生稻开发与栽培技术研讨的大量试验示范数据、生产调查文档,以及工作总结和典型发言等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代表各时期再生稻课题的典型资料整理成文,重点阐述了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和研讨成果,了解福建省清流县再生稻的开发和发展成就及再生稻栽培技术。
关键词:
福建 清流县 再生稻 栽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碧照
早稻-再生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福建沙县凤岗镇农技站苏碧照凤岗镇地处沙县城关,年均温19.30℃,全年活动积温(>0℃)7026℃,年降雨量1612mm,是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良好生态条件。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粮经争地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勇 宁波 刘玉文 胡慧 王安东 李加华 夏琼梅 邓安凤 杨从党
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
关键词:
再生稻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友斌 叶永印 Ibrahim
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水稻旱种的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及播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基肥施氮比例和播种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播种密度一定和施氮水平较低时,氮肥应先满足中、后期群体之需要而作穗肥施用,基肥施氮比例不应超过50%;而在施氮水平较高时,氮肥施用应以基肥深施为主,基肥施氮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72·5%右左,其余视苗情作穗肥施用较佳。选择生育期较短、高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水稻旱种成攻的关键;选用适当的除草剂并进行有效除草是水稻旱种成攻的保证。
关键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播种密度 穗肥 生育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鸣钿 蔡龙淼 苏迎平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的效益及配套栽培技术福建省沙县农业局饶鸣钿蔡龙淼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苏迎平水稻利用塑料软盘育秧进行抛栽移植是一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法。沙县199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取得成功。1995年在双季早稻、再生稻、单季稻上示范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张大学 张鸿
在四川盆地的春、夏旱常发区,秧苗受旱后不能及时移栽,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通过模拟和实际受旱两种条件,研究了迟栽对秧苗及其本田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旱地培育长龄大苗秧的栽培技术对策,可显著增强秧龄弹性,早插增产,迟栽亦能获得较高产量,减轻灾害损失,变被动受旱减产为主动抗旱减灾增产。
关键词:
水稻,迟栽,秧龄弹性,旱育大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陈温福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kg/hm2,穗肥施量14.1~15.9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cm2,苗数2.9~3.1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t/hm2以上的产量。
关键词:
杂交稻 产量 栽培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旺大 赵国平 王岳钧 张国平
阐述了浙江省发展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从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内涵、生理生态基础和技术体系的配置原则等角度 ,分析了其节水的理论依据与节水高效潜力 ;并联系浙江省实际 ,对三种主要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节水高效栽培 生理生态 配置原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应斌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技术 产量 长江流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开阳 蔡明历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Ⅱ优 5 0 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结果表明 ,Ⅱ优 5 0 1作中稻栽培 ,具有生育期适中 ,较耐高温、穗大粒多和结实率高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 ,株型较好 ,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 2 5 .6万穴 (11.7cm× 33 .3cm)的密度和促蘖保花法 ,培育带蘖壮秧 ,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Ⅱ优501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冬林 屠乃美 关广晟 邓小华
水稻少免耕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对中国水稻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大.综述了稻田免耕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免耕对稻田土壤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微生物和酶等方面的影响,免耕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免耕的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免耕 稻田 土壤肥力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在根 谢成林 严功林 周长军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稻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550公斤以上,稻麦亩产950公斤以上的优化农艺组合,同时研究了稻麦稳定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株型 栽培 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