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2)
- 2023(10200)
- 2022(9111)
- 2021(8650)
- 2020(7228)
- 2019(16747)
- 2018(16754)
- 2017(32687)
- 2016(17835)
- 2015(19753)
- 2014(19826)
- 2013(19681)
- 2012(17878)
- 2011(15989)
- 2010(15672)
- 2009(14097)
- 2008(13528)
- 2007(11573)
- 2006(9812)
- 2005(8368)
- 学科
- 济(67043)
- 经济(66967)
- 管理(50163)
- 业(48200)
- 企(40640)
- 企业(40640)
- 方法(33660)
- 数学(29172)
- 数学方法(28840)
- 农(17169)
- 财(16977)
- 学(16713)
- 中国(16356)
- 业经(14755)
- 地方(13626)
- 理论(11951)
- 农业(11545)
- 贸(11526)
- 贸易(11522)
- 务(11465)
- 财务(11405)
- 技术(11403)
- 财务管理(11387)
- 和(11325)
- 制(11305)
- 易(11184)
- 企业财务(10860)
- 环境(10585)
- 银(9705)
- 银行(9666)
- 机构
- 大学(248700)
- 学院(246198)
- 管理(100922)
- 济(92677)
- 经济(90569)
- 理学(88706)
- 理学院(87710)
- 管理学(86160)
- 管理学院(85719)
- 研究(80971)
- 中国(57334)
- 科学(53157)
- 京(52379)
- 财(41386)
- 农(40649)
- 所(40569)
- 业大(39049)
- 研究所(37567)
- 中心(36302)
- 财经(34211)
- 江(33686)
- 北京(32741)
- 范(32639)
- 师范(32320)
- 农业(31969)
- 经(31249)
- 院(29702)
- 州(28132)
- 经济学(26927)
- 师范大学(26323)
- 基金
- 项目(178257)
- 科学(139559)
- 基金(129426)
- 研究(128147)
- 家(113488)
- 国家(112570)
- 科学基金(96523)
- 社会(78996)
- 社会科(74808)
- 社会科学(74788)
- 省(69788)
- 基金项目(69734)
- 自然(64900)
- 自然科(63378)
- 自然科学(63363)
- 自然科学基金(62220)
- 划(59165)
- 教育(58450)
- 资助(53347)
- 编号(51936)
- 成果(41521)
- 重点(39551)
- 部(38998)
- 发(37247)
- 创(37077)
- 课题(35209)
- 科研(34655)
- 创新(34514)
- 教育部(33118)
- 大学(33047)
共检索到339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志勇 王艺磊 林利民 邱淑贞 本信明
对福建官井洋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野生种群和2个养殖群体进行5对选择性引物(共37个标本)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503个不同的扩增片段(50~450bp),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片段数目为76~155个;在5对引物检出的扩增片段中,101个(20.1%)为全部37个受试个体共有,312个(62.0%)为部分野生与养殖个体共有,53个(10.5%)仅见于野生个体,37个(7.4%)仅见于养殖个体,养殖群体中出现野生种群所没有的扩增片段;野生种群、养殖1、养殖2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76.6%、70.6%、69.2%,遗传差异度分别为0.2464、0.2322、0.229...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其永 洪万树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被誉为"国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洋渔业种类之首。20世纪50~60年代大黄鱼资源丰富,东海区年产量达10×104t以上。内湾性官井洋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卵场之一,其生殖群体有春夏季产卵的春宗和秋季产卵的秋宗生态群体之分。1956~1961年闽东和浙江渔场发展敲罟作业,敲罟禁捕后又大力推广机帆船大围缯和对拖网渔船作业,严重的过度捕捞破坏了官井洋大黄鱼产卵群体资源,致使产卵群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早熟。当前资源已经衰退枯竭,趋于濒危物种。本文叙述了官井洋大黄鱼地理种群归属、生活史类型、产卵群体的分布洄游以及资源的兴衰演变过程,并提出一些修复官井洋大黄鱼资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金清 徐兆礼 陈佳杰 康伟
依据2010—2011年福建官井洋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2 098尾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性腺进行测定。据此,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分析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并讨论了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官井洋大黄鱼平均体长132.6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0 mm,占55.96%;平均体质量45.1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50 g,占61.77%,大黄鱼幼鱼和补充群体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大黄鱼体长—体质量间的关系式为W=2.001×10-5L3.006。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佳奕 陈佳杰 田丰歌 徐兆礼
2010年6月在福建省官井洋海域收集579尾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标本进行胃含物分析,同步采集取样点附近水域浮游动物及张网样品,比较大黄鱼胃含物种类与水域中生物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黄鱼食物种类共32种,种类广泛。大黄鱼主要摄食十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标百分比%IRI=49.14%)、鱼类(%IRI=20.47%)、磷虾类(%IRI=18.31%)和糠虾类(%IRI=2.34%),具有以游泳动物、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对象的肉食性摄食习性。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相对重要性指标IRI=976.10,%IRI=35.38%)和中华假磷虾(Pse...
关键词:
大黄鱼 官井洋 食物组成 摄食习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云 胡玉珍 苗亮 陈炯 史雨红 薛良义 徐万土
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自交以及正反向杂交子代进行生长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526d),官井洋大黄鱼自交子代(GG)和反交子代(GD)(官井洋♀×岱衢洋♂)大黄鱼较岱衢洋自交子代(DD)和正交子代(DG)(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生长快,到526d实验结束时,GG和GD体重分别达到330.514g和336.694g,而DD和DG则仅为278.975g和243.297g。对其各阶段生长速度分析,发现虽然一龄DD生长较慢,但过冬后DD生长明显加快,体长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各群子代,体重增长也达到GG和GD增长水平,即有后期增长潜能。对比...
关键词:
大黄鱼 生长性能 杂交优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虎 崔国强 吕为群
比较了盐度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大黄鱼(♂)自交F1和大黄鱼(♀)×鮸鱼Miichthys miiuy(♂)杂交F1初孵仔鱼存活的影响。将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从盐度27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盐度12、17、22、27、32、37和42的海水中。结果表明,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MS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盐度12~32范围内,杂交F1初孵仔鱼的SAI值高达62.42~86.56,明显比大黄鱼初孵仔鱼高(46.18~53.89)。在盐度12条件下,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MST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
关键词:
大黄鱼 鮸鱼 远缘杂交 盐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陈佳杰
依据我国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共12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等方面,研究了东黄海大黄鱼的洄游路线。结果显示,东黄海大黄鱼只有一个种群,两处越冬场。其中,外海越冬场主要位于30°00′N~32°00′N,124°00′E~126°00′E水域,近海越冬场位于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北部禁渔线外侧。每年3-4月,外海越冬场鱼群向西进入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5月,这部分鱼群部分向西北进入吕泗渔场沿海产卵,另一部分向西进入舟山群岛沿海的岱衢洋、大衢洋、黄泽洋和大目洋等水域产卵;到了6月,在长江口和吕泗渔场近海形成索饵群体;6-8月,索饵群体北上黄海南部近海索饵;9月,索饵...
关键词:
大黄鱼 洄游 种群 东海 黄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得月 任西杰 迟长凤 王斌 徐梅英 吴常文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选择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处理实验原材料,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超声法(功率为250 W、提取时间2 h)制备原材料中的有效成分。运用Agilent 1260DAD-hPlC,采用thermo oDS-C_(18)色谱柱,利用乙腈–0.1%磷酸水作为流动相,在流速0.5 m l/min、进样量20μl、210 nm条件下,建立了舟山养殖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和黑鳃梅童鱼的hPlC指纹图谱,以及具有18个共有峰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似度分析表明,其他几类样品和舟山大黄鱼的相似度排序为福建养殖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黑鳃梅童鱼。应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对18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芝娟 楼丹 闫茂仓 楠田理一 陈昌福
在 5月下旬用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灭活菌苗对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幼鱼进行浸泡免疫 ,7月至 8月高温季节投喂添加防病药物或者V .harveyi灭活菌苗的配合饲料 ,进行了综合防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V .harveyi灭活菌苗浸泡免疫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V .harveyi对受免大黄鱼的感染 ,但是 ,受免鱼对副溶血弧菌 (V .parahaemolyticus)的感染则没有显著的保护 ;高温季节投喂添加药物的配合饲料能够有效地降低大黄鱼的死亡率 ,而将药物添加在鱼糜中后的投喂方式则不能获得明显防病效果 ;对受免鱼口服灭活菌苗后在 5 6d...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兵 王帅 张伟 吕为群
研究了低盐度(盐度为10)条件下,室内养殖8月龄大黄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率情况。低盐驯化30 d状态稳定后的8月龄大黄鱼幼鱼经8 h长途低盐度运输,养殖在盐度为10的室内半封闭循环水系统内,经5 d环境适应阶段和80 d饲料投喂阶段后,幼鱼平均体长由原来的5.31 cm变为8.36 cm,增长率为0.04 cm/d,平均体重由原来的2.59 g增加到8.50 g,增重率为0.07 g/d,存活率为70.5%。由于投喂饲料的单一性以及幼鱼的低摄食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鱼生长缓慢。实验为在河口入海地区及沿海围垦的低盐度水域的大黄鱼养殖奠定了基础。研究亮点:首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采用低...
关键词:
大黄鱼 室内养殖 淡化养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王亚冰 王倩 高权新 郑汉丰 许建 王鲁民
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年养殖产量位列全国网箱养殖鱼类之首。然而,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的产量和逐年扩增,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种质退化、品质下降、抗病抗逆性差及良种覆盖率低等。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是解决当前大黄鱼产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鱼类遗传改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分子育种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大黄鱼育种领域,对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带动了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概述了大黄鱼分子育种相关技术,并详细论述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遗传连锁图谱与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全基因组重测序(WG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基因组选育(GS)和基因编辑技术,最后对大黄鱼育种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良 袁思平 金珊
首次报道了大黄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病鱼以体表和心、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平均死亡率15%。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光镜、电镜检查,均发现长或短的丝状分枝状杆菌。用分离菌株作回归感染,证实为该大黄鱼结节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病原为诺卡氏菌。
关键词:
大黄鱼 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 网箱养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能锋 苏永全 丁少雄 王军
本研究分析了8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石首鱼科5个亚科8属10个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黄鱼亚科鱼类中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位点PC1C4,PC4H12,PC5E11,PC8F5,PC10F10,PC10G6的引物可在小黄鱼(P.polyacti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获得清晰扩增条带,位点PC7H4引物也可在小黄鱼中扩增,上述可扩增位点在两个种中均得到多个等位基因,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大黄鱼微卫星标记引物在白姑鱼亚科、叫姑鱼亚科、牙亚科及石首鱼亚科鱼类中也有较高的通用性,其中在银牙(Otoli...
关键词:
大黄鱼 微卫星标记 石首鱼科 通用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庆华 甘乾福 梁学武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PIC平均为0.6471(0.3942-0.806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的H为0.2930;各群体的E平均为3.37(3.03-3.84).这显示黄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PIC、H和E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牛品种内在微...
关键词:
福建黄牛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颖 蔡明夷 刘贤德 王志勇
为了评估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1在良种培育与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利用AFLP标记研究了双亲基因在2个杂交F1家系(HF1和HF2)初孵仔鱼中的传递和分离方式。8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在两对亲本中分别检出478和446个片段。在HF1中,检出片段包括215条母本特异条带(FSB)、165条父本特异条带(MSB)和98条双亲共有条带(MuB),其中,121条(56.3%)FSB、115条(69.7%)MSB和93条(94.9%)MuB传递给了全部后代,其余片段在后代中发生分离。FSB和MSB分离位点的平均显性表型频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FLP标记在HF2的传递与分离和HF1相似,只是分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