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1)
- 2023(5342)
- 2022(4498)
- 2021(4082)
- 2020(3421)
- 2019(7432)
- 2018(7174)
- 2017(13476)
- 2016(7613)
- 2015(8181)
- 2014(8248)
- 2013(8116)
- 2012(7756)
- 2011(7103)
- 2010(6934)
- 2009(6235)
- 2008(6151)
- 2007(5573)
- 2006(4719)
- 2005(4358)
- 学科
- 济(31999)
- 经济(31975)
- 管理(17943)
- 业(17159)
- 企(13022)
- 企业(13022)
- 方法(12325)
- 地方(10983)
- 数学(10940)
- 数学方法(10816)
- 学(9408)
- 中国(8193)
- 农(7484)
- 地方经济(7139)
- 财(6744)
- 业经(5744)
- 制(5434)
- 融(5397)
- 金融(5396)
- 农业(5239)
- 银(5131)
- 银行(5110)
- 行(4939)
- 环境(4883)
- 贸(4568)
- 贸易(4568)
- 和(4544)
- 技术(4528)
- 易(4366)
- 务(4336)
- 机构
- 学院(107893)
- 大学(107723)
- 研究(43308)
- 济(40731)
- 经济(39734)
- 管理(36516)
- 理学(31549)
- 理学院(31030)
- 中国(30757)
- 科学(30406)
- 管理学(30322)
- 管理学院(30112)
- 农(24750)
- 所(24105)
- 京(23160)
- 研究所(22524)
- 农业(19708)
- 业大(19259)
- 中心(19170)
- 财(17901)
- 江(16508)
- 院(15946)
- 范(15472)
- 师范(15226)
- 省(14616)
- 财经(14502)
- 北京(14351)
- 科学院(13890)
- 州(13555)
- 经(13272)
- 基金
- 项目(79151)
- 科学(61562)
- 基金(56677)
- 研究(52921)
- 家(52701)
- 国家(52290)
- 科学基金(42924)
- 社会(32815)
- 省(31991)
- 社会科(31131)
- 社会科学(31125)
- 基金项目(29971)
- 自然(29388)
- 自然科(28701)
- 自然科学(28688)
- 自然科学基金(28191)
- 划(27962)
- 教育(23948)
- 资助(23215)
- 编号(19743)
- 重点(19200)
- 发(18439)
- 计划(17078)
- 部(16886)
- 创(16313)
- 成果(15828)
- 科研(15815)
- 创新(15439)
- 科技(15352)
- 课题(14996)
共检索到157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林俊辉 王建军 林和山 何雪宝 黄雅琴 李荣冠 郑凤武 郑成兴
根据2011年4–5月期间对福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27个站位所做的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密度、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富,共采获145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动物29种,三者是海区种类组成的优势类群,但种类的出现率和优势度普遍不高。海区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111±200)ind/m2和(14.79±22.03)g/m2,站位间高低值相差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d均值都不高,为2.064和2.847,源于半数以上站位的种类数不到10种。在所划分的3个地理区域,东山...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夏辉 许柳雄 朱国平 黄洪亮 冯春雷 孙坚强 吴强
根据201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南极半岛周边CCAMLR辖区48.1区和48.2区的拖网磷虾渔获数据,对南极大磷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南极大磷虾的体长范围为33.65~65.80 mm,优势体长为50.00~58.00 mm,占60.66%;平均体长48.1区略大于48.2区,雌性大于雄性,生长指数为2.75。雌雄性比48.1区和48.2区分别约为1∶0.5和1∶1.5。样本中多为成体(II),而幼体(I)和抱卵雌体(III)较少。平均摄食等级48.2区高于48.1区。体长分布显示48.1区为3+~5+龄虾,48.2区为2+~5+龄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嘉龙 刘慧 朱国平
南极磷虾作为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其栖息地适应性研究对可持续利用磷虾资源和理解南大洋生态系统均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模型算法可能导致估算的磷虾栖息地适宜性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探索构建磷虾栖息指数模型的合适方法,本文利用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海表面叶绿素(sea surface chlorophyll,SSC)、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SIC)等环境因子,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和一元非线性拟合方法,并结合最小值法、最大值法、连乘法、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等算法构建了磷虾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更符合磷虾实际栖息分布情况,而一元非线性拟合预测结果较为连续。最大值法和最小值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容易引进较大的误差。连乘法的预测效果较好,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的预测结果相似,且较为稳定。本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模型是构建南极磷虾HSI模型的合适方法。此外,使用连乘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等算法能够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最大值法和最小值法要慎重使用。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有助于评估类似物种在栖息地方面的适宜性,对未来磷虾资源的评估和南极生态系统管理具有启示意义。同时,该研究也为其他生态学领域中栖息地适宜性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仇建标 彭欣 谢起浪 陈少波 黄晓林 仲伟 余海滨 冀德伟
为了解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分别于2006年秋季(10月)和2007年春季(4月)对洞头列岛4个断面开展了春秋航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72种,包括软体动物44种,甲壳动物13种,藻类11种,多毛类2种,棘皮动物1种,其它动物1种。从季节来看,虽秋季航次的物种数(66种)稍高于春季(63种),但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却都是春季航次(分别为1 129.23 g/m2、707 ind/m2)明显高于秋季航次(分别为576.98 g/m2、461 ind/m2)。各断面主要优势种为疣荔枝螺、日本笠藤壶和粒屋顶螺等,它们占总生物量和丰度的60%以上。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洞头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芳芳 冷传慧
由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造成的近岸渔业资源减少,以及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使得渔场缩小,导致中国沿海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在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受阻之际,开辟新渔场将成为缓解此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掌握朝鲜半岛渔业资源和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形势下三方渔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认为中国开展与朝鲜半岛的渔业经济合作符合三方的共同利益,且合作前景明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铁杆 周化斌 张永普 艾为明 张鹏 谢起浪 张华伟
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间,在南麂列岛火焜岙铜藻藻场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各设1条断面,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08种,其中,底栖动物93种,底栖藻类15种;藻场与藻场外沿岸高潮区和中潮区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其他动物和藻类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均无显著差异;低潮区藻场沿岸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其他类群的年均生物量和丰度无显著差异。每个季节各潮区除春季低潮区藻场沿岸的藻类生物量大于藻场外沿岸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藻场沿岸潮间带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藻场外沿岸为条纹隔贻贝和棘刺牡蛎。藻场沿岸和藻场外沿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S...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峰 伍玉鹏 孙倩 孙振钧
于2009年在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地区采用挖掘法对这些地区不同类型生境采集到的蚯蚓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采集到的蚯蚓置于潮湿土壤带回驻地,在采集当日用70%酒精处死,保存于95%酒精以备研究。部分形态分类特征明显的蚯蚓个体作为模式标本保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本研究据此提供了该地区最新的蚯蚓资源名录。在山东半岛发现陆栖蚯蚓3科6属13种,以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为主;在辽东半岛调查共发现3科7属16种,以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44%)、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1%)为主。作为蠕虫养殖业中的赤子爱胜蚓,在野外环境中也有分布。
关键词:
蚯蚓 生物多样性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奔 丁慧敏 温亚利
本文基于中国7省42个保护区周边社区调查数据,构建了保护区周边社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采用AF多维贫困方法测度了区域多维贫困状况并比较了保护区内外多维贫困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偏差校正匹配估计量的方法计量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多维贫困和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区周边家庭贫困现象比较突出,区内家庭贫困程度比区外严重,卫生设施、通讯、能源使用、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维度贫困比较高发,贫困发生率均高于收入维度。从多维贫困视角来看,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还不能产生减贫的效果,也不会显著加剧家庭贫困程度,但会显著减少家庭人均纯收入,减少7%左右,主要是显著减少了家庭人均农林业纯收入,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野生动物肇事且生态补偿制度不合理导致农户农林业经营积极性和效率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奔 丁慧敏 温亚利
本文基于中国7省42个保护区周边社区调查数据,构建了保护区周边社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采用AF多维贫困方法测度了区域多维贫困状况并比较了保护区内外多维贫困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偏差校正匹配估计量的方法计量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多维贫困和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区周边家庭贫困现象比较突出,区内家庭贫困程度比区外严重,卫生设施、通讯、能源使用、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维度贫困比较高发,贫困发生率均高于收入维度。从多维贫困视角来看,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还不能产生减贫的效果,也不会显著加剧家庭贫困程度,但会显著减少家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王雪辉 贾晓平 杨圣云 马胜伟 陈海刚 李纯厚
利用2008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124个站次海洋生物调查资料,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特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显著、种类更替明显。2008年共采获大型底栖动物104科279种(类),各季种类平均更替率高达63%。(2)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单一种的优势地位显著。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为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第一优势种,周年均保持极高的优势地位。除粗帝汶蛤外还有毛头梨体星虫(Apionsoma trichocephal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独毛虫(Tharyx sp.)和中蚓虫(Medio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舒黎明 陈丕茂 黎小国 秦传新 于杰 周艳波 袁华荣
依据柘林湾附近海域2013年2月、5月、8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定量采样数据,对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89种,全年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7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8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8;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季度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丰度的k-优势度曲线表明,4个季度的多样性水平为冬>春≈秋>夏。R型聚类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可以归为一类群;曲线拟合表明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之间、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之间、丰富度指数与种类数之间的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晔伟 刘洋 朱国平 王丛丛
欺骗岛是位于南极南设得兰群岛西南方向的火山岛,该岛附近海域受岛上活火山的影响显著,生物资源丰富。为探究该海域内鱼类物种组成,本研究通过对欺骗岛海域环境DNA样本采集、高通量测序开展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从欺骗岛海域5个采样站点的环境样本中共检测出南极鱼类1目、6科、23属、31种,调查得到的大部分鱼类物种均在以往南极传统渔业资源调查中出现。eDNA序列相对丰度最高的鱼类物种为裘氏鳄头冰鱼和花纹南极鱼,分别占鱼类总丰度的53.52%和28.27%。近岸站点和远岸站点间的α和β多样性的各项指数差异较大,但远岸站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相差不大。研究表明,环境DNA技术作为传统渔业调查方法的补充,对环境干扰小,可以对欺骗岛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快速检测。本研究结果可为欺骗岛海域的鱼类多样性监测和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倩 刘淑德 唐衍力 董秀强 赵伟 奉杰 于梦杰
为了解山东琵琶岛海域人工鱼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因子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基于12个功能性状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鱼礁区鱼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对照区仅功能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离散度指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功能丰富度与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功能均匀度与物种数和Pielou均匀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群落特征加权平均数指数(CWM)表明,鱼类群落优势性状组成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度和无机氮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酸碱度、无机氮、溶解氧和透明度则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鱼类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但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在解释鱼类群落差异时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伟 彭欣 刘俊峰 薛峰
分别于2010年2月与8月对南麂列岛4条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25种,其中软体动物72种,大型藻类23种,甲壳动物13种,多毛类10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3种。冬季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共72种,生物量(3 941.22±2 870.13)g/m2,丰度(1 275.44±749.37)ind./m2;夏季生物种类共93种,生物量(4 521.69±3 473.66)g/m2,丰度(2 099.07±1 074.82)ind./m2;不同季节的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差异。各断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爱勇 万瑞景 金显仕
通过对1982、1993、2003和2008年渤海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27种减少到2003年的12种和2008年的14种。鱼卵、仔稚鱼个体资源数量下降趋势明显,2008年个体数量分别为1982、1993和2003年的31.58%、0.61%和5.77%。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年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有变动加快的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1993年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生物多样性年代际变化莱州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