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8)
- 2023(10712)
- 2022(9506)
- 2021(9048)
- 2020(7527)
- 2019(17411)
- 2018(17609)
- 2017(33448)
- 2016(18731)
- 2015(21183)
- 2014(21435)
- 2013(20816)
- 2012(19089)
- 2011(17102)
- 2010(16967)
- 2009(15353)
- 2008(14701)
- 2007(12684)
- 2006(11019)
- 2005(9462)
- 学科
- 济(67137)
- 经济(67049)
- 管理(51428)
- 业(47003)
- 企(39484)
- 企业(39484)
- 方法(31655)
- 数学(27092)
- 数学方法(26767)
- 学(18559)
- 农(18423)
- 中国(17838)
- 财(16892)
- 业经(15008)
- 地方(14423)
- 制(13548)
- 理论(13120)
- 农业(12028)
- 和(11876)
- 贸(11331)
- 贸易(11327)
- 教育(10953)
- 易(10952)
- 技术(10949)
- 环境(10848)
- 务(10569)
- 财务(10497)
- 财务管理(10478)
- 体(10433)
- 银(10398)
- 机构
- 大学(259779)
- 学院(258367)
- 管理(101598)
- 济(92799)
- 经济(90489)
- 研究(88704)
- 理学(88281)
- 理学院(87207)
- 管理学(85579)
- 管理学院(85129)
- 中国(62927)
- 科学(59970)
- 京(56009)
- 农(49297)
- 所(46192)
- 业大(43920)
- 研究所(42639)
- 财(42280)
- 中心(39321)
- 农业(38895)
- 江(37727)
- 北京(35107)
- 范(34723)
- 师范(34279)
- 财经(33968)
- 院(32551)
- 经(30843)
- 州(30830)
- 技术(30754)
- 省(27751)
- 基金
- 项目(184623)
- 科学(142350)
- 研究(131789)
- 基金(131007)
- 家(116036)
- 国家(115054)
- 科学基金(97076)
- 社会(78555)
- 省(74329)
- 社会科(74128)
- 社会科学(74108)
- 基金项目(70334)
- 自然(65761)
- 自然科(64169)
- 自然科学(64143)
- 自然科学基金(62954)
- 划(62502)
- 教育(60499)
- 编号(54485)
- 资助(54064)
- 成果(44475)
- 重点(41346)
- 部(39360)
- 发(38891)
- 创(38445)
- 课题(38126)
- 创新(35818)
- 科研(35758)
- 计划(35495)
- 大学(33623)
共检索到370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琼 赖钟雄 吕柳新 林腾辉 陈菁
以代表性乌龙茶品种铁观音成年新梢茎段为外植体,初步探讨了茶树成年茎段离体培养无菌系的建立.结果表明,外植体的适宜消毒方法为0.1%升汞浸泡11 min;适宜取材气候条件是连续晴天5 d以上;适宜取材部位是第二腋芽的茎段;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5 mg.L-1IAA+0.5 mg.L-1GA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菁 赖钟雄 孙威江 郭玉琼
以乌龙茶品种武夷名丛中的早生种金凤凰、中生种金锁匙和晚生种肉桂的成年树茎段为外植体,比较外植体灭菌、切割方式和外源植物激素、盐、蔗糖以及光照度等因素对腋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一芽二叶时期二叶位的茎段做为外植体较为合适;用0.1%HgCl浸泡9-11 min为最佳消毒方式,但应视茶树的品种(系)以及茎段的老嫩程度而定;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5 mg.L-1 IAA+0.5 mg.L-1 GA3+30 g.L-1蔗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林春桃 苏宝财 余建辉
通过福州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对乌龙茶消费者体验视角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消费者态度忠诚对其行为忠诚的影响不显著;乌龙茶服务体验、品牌体验以及关系体验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转换成本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满意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月梅 郑德勇 叶乃兴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12份福建乌龙茶茶样的热分解过程.试验条件为:茶样由室温以10℃·min-1匀速升温至600℃,气氛为空气,铝坩埚加盖(盖上钻1 mm的孔).结果表明:茶叶的热分解过程分为5个失重阶段:1室温至100℃左右主要为脱水阶段;2100-226℃为茶叶挥发物逸出阶段;3226-345℃为变味热分解阶段;4345-482℃为碳化阶段;5482-600℃为燃烧阶段.茶叶具有相似的失重过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体现茶叶的特征,阶段2主要体现茶叶内含物的品质特征,阶段345主要体现茶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机盐等其他物质的含量特征,可反映不同品种、季节和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建安 施兆鹏 施英 谷纪平 陈金华 龚雨顺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有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关键词:
乌龙茶 岩韵 音韵 感官体验 化学特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春桃 苏宝财 叶乃兴 郑德勇
以福州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福建乌龙茶的品牌忠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的感官品质、价格合理性、购买便利性、广告,以及"消费者对自我形象的态度、对风险厌恶程度"都对福建乌龙茶的品牌忠诚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相关群体的重视程度"呈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消费者对时间的重视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地周 高捍东 张庆增 王玉方 冯颖
The tender stems of Malus komarovii were used as explant and the suitable medium compositions were screened through uniform design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ssue culture of M.komarovii required different kinds of culture medium in different phases.SH+TDZ 2.45 mg?L-1+NAA 0.06 mg?L-1 for 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丽娟 顾地周 信天朋 解艳君
The tender leafstalks of Ledum palustre var.dilatatum were used as explants for the experiment.Uniform design for the most suitable media for shoots regeneration immediately at base of tender leafstalks,rooting and germplasm conservation in vitro was scree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6+ZT 2.65 mg?L-...
关键词:
宽叶杜香 种质试管保存 均匀设计 根皮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青华 孙威江 张孔碌 罗星火 吴全金
以福建闽南、闽北和广东乌龙茶为样本,开展基于茶汤色差和pH的乌龙茶产品判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在评饮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乌龙茶茶汤的色差和pH均无显著影响.(2)(45±2)℃下,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升高,第1泡茶汤的L显著低于第3泡;3泡茶汤间红绿度(a)和黄蓝度(b)的变化均不显著;3泡茶汤色差的衍生值色相(b/a)、色调彩度(Cab)和色彩饱和度(Sab)均无显著差异,色相角(Hab)差异达显著水平;3泡茶汤间的pH存在显著差异.(3)(45±2)℃下,以第1泡茶汤的色差和pH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茶样进行产地、品种、级别和品类鉴别,建立判别模型,得到正...
关键词:
乌龙茶茶汤 色差 pH 判别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淑华 王果 郭雅玲 赖凌凌 吴明言 廖雯 续子杰
对8个乌龙茶品类(永春佛手、白芽奇兰、铁观音、漳平水仙、武夷水仙、闽北水仙、武夷肉桂和武夷名丛)共82个茶叶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茶叶中的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REOs)为0.62-10.11 mg·kg~(-1),各品类∑REOs几何平均值大小为:铁观音>闽北水仙>永春佛手>武夷水仙>武夷名丛>武夷肉桂>白芽奇兰>漳平水仙.供试茶叶轻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LREOs)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含量(∑HREOs);镧(La)、铈(CE)、钕(Nd)和钇(Y)等4种元素的含量(CE含量最高)高于其他稀土元素,此4种元素含量之和达到∑REOs的80%以上.茶叶的∑LREO...
关键词:
乌龙茶 稀土元素 轻稀土元素 重稀土元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志慧 黄东方 王琼琼 项丽慧 孙威江
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对杀青叶采取不同成型技术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及生产效能,研究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成型机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速包机、包揉机成型,先多次轻压,2次复火后包揉)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好;全程重压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重压数次,1次复火)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差.
关键词:
乌龙茶 成型 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乾刚 林智 蔡建明
乌龙茶制造与品质化学涉及制造原料理化性状、制造过程化学变化和成茶品质化学基础 3方面内容 .从原料、制造到成茶 ,贯穿其中的重要理论与技术原理是“控制”,即 :(1 )选择适当茶树品种和一定成熟度的新梢以限制原料中部分化学成分特别是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 ;(2 )将多酚类物质制茶氧化控制在鲜叶局部和一定变化范围内进行 ;(3 )控制“做青”进程以促进内含物转移、转化 ;(4 )防止成茶色泽成分比例失调
关键词:
乌龙茶 制造 品质 化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鑫磊 俞晓敏 龚智宏 林宏政 郝志龙 张妍 金心怡
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按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加工方法制成相应的茶类,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 MS)测定鲜叶原料和不同茶类的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芦丁(槲皮素-3-氧-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苷)和咖啡碱含量,探究不同茶类的加工工序对茶树鲜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各茶类中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绿茶下降最少,乌龙茶和白茶次之,红茶下降最多;白茶中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乌龙茶,酯型儿茶素含量与乌龙茶相当.各茶类中的氨基酸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高,其他组分较低;乌龙茶中的茶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较绿茶略有降低,但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组分积累较多;红茶中除了亮氨酸有一定的积累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均为最低;白茶中除了茶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较低外,其余大部分氨基酸组分含量有较高的积累.白茶中的芦丁含量与鲜叶相当,而比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高出1.5倍左右.咖啡碱在鲜叶和白茶中的含量最高,在红茶中的含量最低.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春桃 苏宝财 余建辉
首先对乌龙茶消费者体验、消费者满意、转换成本、品牌忠诚进行定义,构建了乌龙茶消费者品牌忠诚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福州乌龙茶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乌龙茶消费者体验对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满意和转换成本都对其品牌忠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乌龙茶消费者 品牌忠诚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屈峰 陈秋华 谢向英
乌龙茶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根据乌龙茶产业竞争力评价,以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文化因素对不同县域乌龙茶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说明文化因素对乌龙茶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文化因素存在空间效应。通过对文化因素的空间效应研究,有助于理解文化因素的溢出效应,合理全面考察乌龙茶产业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
乌龙茶产业竞争力 空间回归模型 文化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