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1)
- 2023(9802)
- 2022(8743)
- 2021(8362)
- 2020(7058)
- 2019(16375)
- 2018(16538)
- 2017(31851)
- 2016(17658)
- 2015(19886)
- 2014(19943)
- 2013(19607)
- 2012(17981)
- 2011(16111)
- 2010(15944)
- 2009(14380)
- 2008(13811)
- 2007(11905)
- 2006(10332)
- 2005(8814)
- 学科
- 济(66208)
- 经济(66130)
- 管理(48890)
- 业(45569)
- 企(38305)
- 企业(38305)
- 方法(31763)
- 数学(27268)
- 数学方法(26940)
- 农(17472)
- 中国(16825)
- 学(16273)
- 财(15787)
- 业经(14602)
- 地方(13952)
- 理论(12304)
- 农业(11626)
- 和(11506)
- 贸(11453)
- 贸易(11447)
- 易(11094)
- 制(11004)
- 技术(10753)
- 环境(10586)
- 务(10201)
- 财务(10138)
- 财务管理(10120)
- 教育(10071)
- 银(9670)
- 银行(9617)
- 机构
- 大学(244522)
- 学院(242019)
- 管理(98446)
- 济(90613)
- 经济(88464)
- 理学(85665)
- 理学院(84723)
- 管理学(83218)
- 管理学院(82804)
- 研究(81771)
- 中国(58498)
- 科学(53071)
- 京(52954)
- 所(41586)
- 农(40601)
- 财(40366)
- 业大(39059)
- 研究所(38285)
- 中心(36373)
- 江(34217)
- 北京(33680)
- 财经(32792)
- 范(32535)
- 师范(32247)
- 农业(31641)
- 院(30437)
- 经(29808)
- 州(28485)
- 技术(26906)
- 师范大学(26179)
- 基金
- 项目(172771)
- 科学(133916)
- 研究(125910)
- 基金(123151)
- 家(108067)
- 国家(107153)
- 科学基金(91002)
- 社会(75963)
- 社会科(71814)
- 社会科学(71795)
- 省(68217)
- 基金项目(66499)
- 自然(60627)
- 自然科(59156)
- 自然科学(59141)
- 自然科学基金(58049)
- 教育(57675)
- 划(57538)
- 编号(52055)
- 资助(50778)
- 成果(42284)
- 重点(38362)
- 部(37463)
- 发(36105)
- 课题(35965)
- 创(35787)
- 科研(33264)
- 创新(33254)
- 项目编号(32172)
- 大学(31846)
共检索到345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宝福
在福建中亚热带开展7个桉树无性系的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巨桉3号速生性、适应性和耐寒性强,生长量高,稳定性较好,可耐-4~-4.5℃的低温。DH201-2、巨桉1号和DH184-1生长量较高,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稳定性好,可耐-3.5~-4.0℃的低温。这4个无性系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年均温19℃以上的不同区域选择应用;柳窿桉9号速生性中等,耐寒性有限,只可耐-2.0~-2.5℃的低温,而赤桉1号和赤桉3号虽耐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但速生性差、产量低,而且这3个无性系的变异性大,稳定性差,适应范围窄,只适合局部小区域生长,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不提倡在该区发展。
关键词:
福建中亚热带 耐寒桉树无性系 区域试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惠 吴育中 胡勇华 杨迁超
将收集到的23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谷城县、夷陵区、监利县进行了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在谷城选出的长江杨、中嘉7号杨、375杨、鲁山杨4个优良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及短轮伐期定向培育栽培;(2)在夷陵试验区选出的鲁山杨、M81—18杨、351杨、375杨、中汉17杨5个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和短轮伐期栽培;(3)在监利县选出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嘉8号、中汉578杨5个适合超短轮伐期栽培的无性系;中汉17、鲁山杨、375杨、M81-3、长江杨5个无性系适合中短轮伐期栽培;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适合短轮伐期栽培;(4)3个试验区相...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造林试验 定向培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陶德生 高林
浙江省乐清县,13a来先后引种桉树111种。在分析引种桉树的生长规律和耐寒性等因子的基础上,根据耐寒、速生、优质的要求,筛选出可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特别是沿海一带因地制宜地推广发展的赤桉、细叶桉、巨桉、柳桉等11种桉树。试验结果表明: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的沿海地区,引种容易成功并能生长良好的桉树,在地理分布上是澳大利亚北部夏雨型地区的树种,在分类学上是双蒴盖亚属横脉组、窿缘组和麻利组的树种。冬雨型树种的引进难以成功。
关键词:
亚热带 桉树属 引种 树种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作钧 肖兴翠 张国君 梁丽容 庄益兵 潘惠新
对2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根据7年生杨树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86-2最具生长优势,7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29.77cm、24.93m和0.665 4m3.株-1,其胸径生长量与8个无性系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与2个无性系有显著差异,单株材积与11个无性系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很可能成为洞庭湖区新的杨树主栽无性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书军 闫文德 项文化 雷丕峰
对湖南株洲22~25年生的樟树、火炬松、槲栎、醉香含笑4个树种树干茎流及林外大气降水中N、P、SiO2、K、Ca、Mg、Cu、Zn、和Mn 9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H4-N>SiO2>Zn>K>NO3-N>Mg>Fe>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相对于大气降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不同树种间树干茎流养分特征表现不同,按总含量值排序依次为火炬松、槲栎、樟树、醉香含笑;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对含量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NH4-N、Ca、K、...
关键词:
降水 树干茎流 养分含量 亚热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若蕙 刘洪谔 沈锡康 周骋 叶苏芳
对26种亚热带生长的扦插难生根的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用不同的采穗时间(12月,2~3月,6月),不同的药剂处理(ABT-1,NAA,IBA,清水)和不同的贮藏时间(沙藏2个月后插,即插)进行促进插穗生根的试验,结果表明:促使60%的树种生根率达到25%以上,30%的树种生根率达50%以上,约20%的树种生根率达80%以上。药剂处理以ABT生根粉效果最好。落叶树种,以冬季采休眠枝,用药剂处理后沙藏至早春扦插为好。常绿阔叶树,以6月采穗,用药剂处理后即插为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对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进行调查 ,分析主要树种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树种对林隙大小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和非林隙林分中重要值不同。根据不同树种在林隙内外重要值位序的差异大小 ,将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树种划分为 7种类型 :(1)只出现于林隙中 ;(2 )只出现于非林隙林分中 ;(3)对林隙更新反应不显著 ;(4 )对林隙有强烈正更新反应 ;(5 )对林隙有强烈负更新反应 ;(6 )对林隙有中等正更新反应 ;(7)对林隙有中等负更新反应的树种。不同树种对林隙大小的更新反应不同 ,山矾在林隙面积为 10 0m2 左右时其更新密度达到最大 ,木...
关键词:
林隙 更新反应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娟 项文化
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大山冲石栎-青冈群落的10个优势种组成的4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多物种总体关联性检验结果显示10个优势种总体种间呈较显著的正关联,该群落结构较为稳定;χ2检验结合V值(种对间联结指数)显示26个种对正关联,19个种对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1.372;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灵敏度较Pearson相关系数高,其中29个种对正相关,16个种对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1.813。45个种对中有63%的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对间存在较强的独立性,群落种间联结相对松散,这可能与该群落处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金磊 方晰 辜翔 李雷达 刘兆丹 王留芳 张仕吉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林龄为45~50年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林龄为80~90年处于演替亚顶极阶段的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分别设置3块30 m×30 m固定样地,对胸径≥1 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PLL、LAG树种丰富,具有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AG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PLL,且双子叶植物明显增加; PLL、LAG树种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乔木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乔木树种,PLL以松科、壳斗科为主,呈现针阔混交林特征,LAG以壳斗科、樟科、漆树科、金缕梅科和八角枫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呈现常绿阔叶林特征;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垂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LAG各层次树种比PLL更丰富,特别是林下1~5 m层和林冠≥15 m层;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8 cm径级; LAG中大径级的种数和株数多于PLL; PLL中,马尾松林下更新失去优势,为衰退型,柯、檵木为增长型,表现出PLL向LAG演替; LAG中,马尾松衰退明显,柯、青冈为增长型,杉木为稳定型; PLL、LAG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较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LAG热带成分科、属、种多于PLL。【结论】PLL、LAG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应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对已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可采用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演替,或通过人工干预(如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缩短恢复时间,搭配合理的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次生林改造或"针改阔"过程中,应加强泛热带分布型植物的利用,选择起源和演化具有相似性的阔叶树种作为建群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丽娟 项文化 李家湘 邓湘雯 刘聪
利用1 hm2固定样地数据,分析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石栎-青冈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1 cm的植物共38科55属73种,常绿种(50.68%)和落叶种(49.32%)所占的比例相当,没有大型木质藤本;壳斗科重要值最大,达35.94,是群落的优势建群科;植物种数、个体数量、胸径级和高度级呈倒"J"型分布,表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分化明显,结构稳定,更新良好;该群落具有典型亚热带区系性质,与日本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属于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的石栎-青冈群系组,起源应不迟于第三纪。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荣鹏 江洪 余树全 马元丹 宋新章 郭培培 张小川
选择中国亚热带分布较广的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采用分解袋法对其凋落叶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叶分解最慢,年分解系数为0.49,香榧分解最快,年分解系数为1.70,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榧、山核桃、青冈和马尾松。4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叶的初始氮、磷质量分数可以作为预测这4个树种在亚热带分解快慢的良好指标。分解过程中马...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祁万宜 王军辉 张鲜艳
对“八五”期间在湖北省宜昌市大老岭林场按4×3析因设计的日本落叶松不同整地与抚育方式试验林15 a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日本落叶松历年生长量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该区发展短轮伐期纸浆用材林提出了适宜的整地、抚育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长和造林保存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造林次年高生长量影响显著,对15年生蓄积量的影响也达10%的显著水平,A1(60 cm×60 cm×35 cm)的造林次年高生长、15 a蓄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15年生时A1的胸径、树高、单木材积和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36%、3.61%、12.29%和3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承才 葛滢 常杰
采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东部马尾松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马尾松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强和气温多元相关呈极显著水平, 其回归方程可作为光合速率估算的模型; 日光合量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呼吸速率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 其回归方程均可作为叶片日光合量和呼吸速率的估算模型。马尾松叶片的年净光合量和年呼吸量( C O2) 估算结果分别为211 ×104 mg·d m - 2 和238 ×104 mg·dm - 2 。表2 参5
关键词:
马尾松 光合作用 呼吸 数学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巢林 洪滔 林卓 刘艳艳 廖陈辉 林兴平 吴承祯
以中亚热带杉阔混交林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用偏度、峰度和变动系数为指标研究了杉阔混交林直径株数分布特征,运用Normal分布、Lognormal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Logistic分布、负指数分布等6种概率密度函数对杉阔混交林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χ2检验法来检验6种概率分布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林分平均胸径为14.2 cm,在5.2~40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不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态,中小径阶林木株数居多数;林分直径主要分布在6~28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90%以上;6种分布函数中,以Logisti c分布函数模拟杉阔混交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